平面设计理念模板(10篇)

时间:2022-03-01 21:58: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平面设计理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平面设计理念

篇1

关键词:

绿色设计;视觉体验;协调发展;平面设计

一、平面设计和绿色设计概述

20世纪20年代首次出现“平面设计”这一术语,著名的美国设计师威廉•艾迪逊•德维金斯最早使用平面设计的称谓。平面设计曾有多种称谓,如装潢设计和装潢艺术等,直到1970年之后平面设计才真正成为国际设计界通用的设计术语。平面设计,顾名思义,是指在平面空间中进行的设计活动,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二维空间中的诸多要素,如文字的使用、图形和色彩的搭配等,通过将这些元素相互穿插和布局进行设计。当然,平面设计还包括对字体元素的设计、摄影技术的融入、版面编排等。平面设计主要的功能是利用各个设计元素准确地传达观念、信息,所以其核心内容是合理安排各个设计元素。绿色设计也被称为生态设计或环境设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反消费运动。这一运动主要是由著名记者帕卡德对当时美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带来环境巨大污染进行抨击而引发的。从狭义上讲,绿色设计通常指以运用绿色环保技术为前提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制作,减少、回收、再生是其所遵循的三大重要原则,其目的主要是对传统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从而使创造出来的产品既能够满足基本要求,又可以获得可持续的运用。从广义上说,绿色设计体现在产品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包装设计、宣传和营销等环节。

二、绿色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

首先,伴随着人们对绿色设计理念的全新理解和认识,人们在消费和生活中越来越重视绿色发展,将生活中的消费品定义在自然化发展的方向上,希望能够享用纯天然的食物,居住在绿色的大自然中,等等。在产品设计中,可以将绿色设计概念引入产品的包装宣传,强调对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运用,采用全新的绿色设计风格,让产品在包装设计上真正体现出回归自然的特点。这逐渐成为绿色设计理念发展的趋势之一。其次,随着市场上平面设计产品种类的增多,许多产品出现同一化的弊端。产品设计缺乏独特的设计理念,这是因为设计师在设计中无法另辟蹊径。设计师如果想要使自己的产品在众多产品设计中脱颖而出,可以借用自然环保理念,给产品设计带来绿色个性化的设计理念。最后,在我国正逐步实行节能减排、绿色设计的背景下,设计师要充分根据自己对绿色设计的全新认识和独特见解,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充分融入产品包装设计,避免对市场上同类产品设计进行大量的模仿和抄袭,一定要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绿色设计理念进行重新定义,探究消费者心中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从而有效地进行设计,使绿色设计观念深入人心。

三、绿色设计理念在平面设计中的实施策略

可持续发展观念基于简单资源循环这一古代朴素认识,其形成的缘由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其充分体现出人类活动的发展过程,是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综合认识,贯穿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人之间和平共处两大重要主线。因此,我们应当遵循平衡、优化、自制和协调的原则,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目前,人们对相关绿色设计观念的关注和认识还远远不够,平面设计师应该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彰显绿色设计理念。其一,在进行绿色设计的同时树立整体设计理念,采用容易再循环利用的材料,在发挥其基本功能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处理,或研制新型的环保材料,对材料的生产、使用、处理等方面进行协调。其二,加强对绿色设计观念的宣传工作,让每一位公民都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宣传教育中应包含环境危机和危害环境的讲述与包装废弃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说明,并对企业进行环保理念的普及。其三,注重体现绿色包装的作用。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宣传产品和品牌的理念,在设计方面重点突出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如,如果产品获得绿色标志,则应在包装中予以重点说明。

结语

虽然迄今为止,绿色设计仍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在每位设计师和消费者的心中,其已经形成了重要的发展趋势。平面设计师应在强调保护环境、循环再利用、以人为本、健康设计的理念基础上对产品设计进行改良,真正将绿色设计理念运用到产品设计的各个方面,从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维护人类家园奉献一份力量。

作者:陈艺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篇2

(一)视觉流程式理念传递

纵览国内外优秀的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不难发现这些优秀电影海报平面设计有着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均能够以平面设计技法统御各层次、各视角、各区块的视觉元素,使之能够在深度融合、深度协同、深度交互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创作者主观理念对于观众意识的被动传递。这种理念传递在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出现之初,显然已经属于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进阶技法,而随着现代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与时俱进,这种技法事实上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者的一种基本技能,这种技能所依赖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视觉流程。透过对视觉流程的梳理可知,视觉流程主要可分为线性视觉流程、中心往复视觉流程、导向散构视觉流程等。其中,最为简单也最为锐利的就是线性视觉流程,中心往复视觉流程则更具视觉连续性,导向散构视觉流程则较好地融汇了上述二者的特质,呈现出一种多线性与中心往复性并行的特征,可见,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流程是理念传递的架构基石。

(二)视觉影响式理念传递

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流程,为理念传递提供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架构基石,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理念传递,首先必须遵循视觉流程,在视觉流程的恰当选择与架构之上,方能进行视觉影响的进阶式研究。在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品中,无论是色彩还是图形,甚至即便是文字也必然会对观众产生由视觉所感知到的影响,这种影响显然来源于人类视觉感知的应激或激发而造成的心理反应。恰是人类的视觉存在着的这种基于各种视觉效应的,在心理反射作用之下的心理反应机制,才为电影平面设计视觉影响理念传递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支撑。视觉影响式的理念传递,其实是一种横跨视觉、审美、艺术、心理等诸多领域的多重交叉的一门科学,将视觉影响代入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可以透过视觉更佳地传达信息,借以实现以设计视觉艺术传递理念的意图。[1]比如,特殊年代下的特殊电影海报设计,就充分地体现了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理念传递的视觉影响的不可或缺性。

(三)视觉唤醒式理念传递

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虽然从视觉艺术上来看,首先表现为一种技术性质,但是,从艺术理论视角而言,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其实更是一种感性工学,而且是一种将观众的意向加以预测并以设计美学形诸于设计形态而令观众获得预期的视觉感受,同时,能将这种视觉感受更多地转化为观影行动的一种感性认知。视觉技术传递理念至观众之后,必然会由观众的主观因素,及其主观心理视角深度发掘观众的被动观感与主动需求,由这种被观感与主动需求之中获得基于视觉的设计特质,再由这种基于视觉的设计特质以技术加以实施。在具体的视觉唤醒式理念传递的建构过程中,首先应着手建构本能理念的视觉初接触的传递,然后再由这种视觉最初接触的本能跃升至视觉行为传递层面,最后再由视觉行为传递层面演进至视觉反思层面,以形成针对观众观感与需求双重体验的视觉唤醒式理念传递,从而完成电影海报平面设计针对视觉功能的最初的与最基础的理念传递。

二、 理念传递进阶诠解

(一)视觉情感式的理念传递

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表现技术,其显性地必然需要在视觉呈现的支撑之下,在视觉流程、视觉影响、视觉唤醒等的理念传递过程中,实现其形诸于技术之上的艺术价值。从电影海报平面设计来看,这种基础的理念传递既符合绝大多数电影海报的设计主旨,同时,也为绝大多数电影海报的理念传递完成了其基础性的价值链的生产过程。但是,从未来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发展的趋向观察,融入视觉情感性已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传递情感已经成为一种来源于观众的对于创作者而言被动式的需求。电影海报设计从其诞生之日起,即与视觉情感产生了一种无法割舍的联系,只不过最初的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情感,更具隐性的潜意识性的被动特质。为实现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情感性,就必须由设计心理学、色彩心理学、视觉美学等理论入手,透过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传达要素,来实现视觉情感的理念传递。

(二)视觉浸润式的理念传递

视觉情感的理念传递,最大限度地拉近了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与观众之间的相对心理距离,使得观众由视觉情感,产生了一种由视觉升格了的情感上的精神满足。而这种附带了情感的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品,进而透过视浸润更能够带给观众一种情感升华了的精神与精神享受。从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而言,相对于平面设计技法,情感仅仅只是一种形诸于视觉要素的潜意识牵系。由视觉情感而视觉浸润,还需要围绕着情感这一核心进行更加深度的挖掘提炼,使得各视觉要素之间能够协同表达,从而形成一种由视觉创意、视觉图示、视觉图景、视觉语言等,统一建构起来的一种由渐进式视觉表达所进行的视觉渗透,并在视觉渗透的不断强化、不断延展、不断演进的过程之中,并在传播学与社会学的深度融合之下,方能形成一种视觉浸润的理念传递。

(三)视觉启迪式的理念传递

视觉情感与视觉浸润分别为视觉理念传递提供了情感依托与浸润延展,这两种进阶式的由外而内的理念传递为进一步的视觉启迪建构了最基本的视觉美学依托与视觉审美基础,当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由此开始侵入观众的视界之后,就将开启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视觉,对思想情感与思维意识的这样或那样的干预,从实现技法上,可以使用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冲击、视觉对比、视觉矛盾、视觉反衬、视觉异构、视觉异质等等技法,形成一种视觉技术所承托的,视觉文化所浸染的,视觉艺术所渲染的,从创作者心灵放射而出,又能够直入观众心灵的那种视觉艺术感染之下的视觉启迪。视觉启迪以其直指人心、震撼心灵的视觉力量,为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品带来了迷人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进而完成了电影海报平面设计针对视觉意识的进阶的与较为高级的理念传递。[2]

三、 理念传递高级阐释

(一)视觉表象式的理念传递

视觉表象会形成一种十分微妙的,只可意会却无法言传的差异,这种差异其实也象征着针对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更加精细的微观层面。同时,视觉表象也预示着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创作者将在创作过程之中,更应将较多的精力与艺术工作重心,放置在研究视觉表象式的理念传递上来。现代平面设计理念传递的进阶诠解,仅仅表达了一种表层视觉的通感,而更高级的平面设计理念显然需要透过高级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方能实现更深度的视觉沉浸传递,这种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细节化与精细化的运用就是开启视觉表象理念传递的一把金钥匙。而无论是视觉流程、视觉影响、视觉唤醒,抑或是视觉情感、视觉浸润、视觉启迪等等都仅仅只是一种基于视觉表象式的理念传递,更深层次的视觉艺术显然需要透过视觉表象升华为视觉意象方能更加隐性且持久地加以传递。[3]

(二)视觉意象式的理念传递

相对于视觉表象的意识影响,视觉意象其实更像是一种基于潜意识的艺术影响。视觉表象的意识影响,虽然更具主观性、主动性、主导性,但是视觉意象的潜意识却更具自发性、自主性、自动性,当然,孰优孰劣是显而易见的。形诸于视觉意象的先声夺人,就其视觉效果而言,反而比表象化的直白对观众的影响更隐性、更深入、更持久,由此可见,意象显然是优于表象的一种最佳式的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表达。抛却表象理念传递的准确、清晰、醒目,视觉意象理念传递,显然更着重于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品中深层次的气质、风格、审美等,隐性的更具意蕴的艺术化表达,而这些更具意蕴的艺术化表达显然才是真正能够触动观众心灵的真正的能动因子。由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艺术的表象进入到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艺术心理意象层面完成了形而上的基于视觉意象的理念传递。

(三)视觉沉浸式的理念传递

篇3

一、中国传统文化“和”意识之概述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意识,“和”与“谐”同义,强调世间万物的和谐。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构成了完备而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和”理论的雏形是“自然之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后演变为“礼乐之和”。“礼乐之和”在夏商周时分化为“礼”与“乐”。“乐”,在远古,主要指音乐的和谐,是乐、歌(诗)、舞的集合。“礼”,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是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的总称,也包括礼节仪式。虽然“礼”强调的是“分”“别”“异”,但其最终目的仍在于“和”。礼乐之和一方面用“礼”来制约、规范“乐”,另一方面用“乐”来辅佐、推广“礼”,“和”是两者的和谐统一。自先秦理性精神确立之后,“自然之和”“礼乐之和”逐步让位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强调整体性、和谐性与统一性。它的形成,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入,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由被动地接受发展为主动地适应和能动地改造自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体生命与宇宙万物生命的和谐融合。

二、现代平面设计视觉三元素之“和”

传统文化中,“和”肯定事物多样性的统一,兼容并包,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现代平面设计的最高境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和”,它从视觉信息传达的立场出发,将各种设计信息如图形、色彩、文字等通过适当的形式转化为视觉语言,处理好美与传达效果的关系的同时,以最具和谐美感的视觉语言的组合方式,实现信息和情感的有效表现传达。这不仅要求画面各视觉元素的高度融合,还要求信息在传达的过程中与受众等各方面的整体和谐,最终使受众在感受和谐美的同时能够迅速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实现现代平面设计之目的。

(一)图形之和

图形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艺术符号,在平面设计中,图形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效果、信息的准确传达以及与受众的理解和接受。

由于图形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它不分国家、民族、男女老幼等,都为人所看懂,具有超越国界和语言障碍的优越性,因此,所表达的感情和传达的信息比其他视觉元素更形象、直接,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图形设计的表现形式总是与社会的整体审美意识、材料、技术等相适应的,同时还与人们对图形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有很大的关联。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有效地把握图形语言的平面视觉化设计,这种设计不是简单地对原有传统图形的再现,而是在现代审美观念、科学技术、传播手段等基础上,从心理——生理——审美结构出发,把可视感、动态感和立体感纳入对传统图形中的感知、辨识和设计的整个运动过程,使再现的图形元素在和谐的基础上,富有现代特色又体现民族独特个性。其次,还要考虑图形元素在视觉传播过程中与受众的整体关系,是否能够感染受众、引导受众的行为。只有二者的完美结合,图形元素设计和传播的整个过程才能和谐、统一、完整,从而达到迅速准确传达信息以及引导受众行为的目的。(二)色彩之和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视觉元素。它是一种主观性设计色彩,与公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密切相关,在观者的感受中具有很强的情感表现力。当代美国著名的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墨就曾经说过:“色彩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感情,甚至影响着我们正常的心理感受。”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必须要考虑色彩不同的心理效应,引起色彩心理效应的因素比较复杂,在传统色彩设计中,顾及较多的是引起色彩心理效应的人文因素——观者的群体和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社会文化以及民族特征等等。现代的色彩设计在人文因素的基础上,还考虑了造成色彩心理效应的不同技术手段因素,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各方面因素。由于科技的发展,传统印刷色彩的套色方式发展到现在的影视色彩、网络色彩等,色彩在视觉展示方式和技术表现上都有了很大的差异,在报纸杂志上适用的色彩,将之运用到网络上则未必和谐,而网络上的色彩与电视、电影的色彩又有差异。平面设计中的色彩之和,在此时已演变为不仅包含了平面构成中色彩元素本身的各种对比与调和,还包括色彩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运用的和谐与统一。

(三)文字之和

在中国设计师的平面设计作品中,汉字在文字设计中是运用最多的一种语言符号。“和”意识强调整体性、和谐性与统一性,汉字的创造无疑是遵循这一法则的,它用最简洁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的设计手段设计出结构完美、内涵丰富的艺术作品。从设计的角度来说,汉字本身就是一件最具和谐美感的平面设计作品。

作为平面设计的视觉元素之一,文字设计要研究诸多方面的内容,如字体表现样式、艺术风格、文字的编排以及文字蕴含的更为潜在的情绪等等。同时还要综合研究与图形、色彩等要素的关联,从而使文字设计从单纯的说明与装饰转向运用字形、图形或结构本身去反映内容,追求“形式以悦目,意美以感心”的理想效果。但不管对文字进行何种艺术加工,都要让受众能够解读,如果设计的文字在表现形式不和谐、不统一,造成“形”和“意”的混淆,受众无法接受和理解所要传达的信息,则失去了文字设计的意义。当代中国设计师有很多都是利用汉字来表达自己的设计观念,从汉字所蕴藏的中国文化深层意义中去探寻一些设计元素和灵感,并从不同的视角去表现以汉字为代表的具有纯正本土文化特色的中国平面艺术,使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发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三、结语

在国际文化的影响下,我国设计师的设计日益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回眸设计发展的历史长河,我们发现,不管我国设计师接受的现代信息和科技程度有多高,我们总是能够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设计师的作品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和”之韵味、精神、“和”之最美境界。那是在任何的设计环境下都会被一直保持的本民族的独特风格。而在当代,真正优秀的设计师也正是凭着作品中的不同于他国的本民族特色而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尊敬的。

参考文献:

[1]陈秀萍中国文化画卷[M].海洋出版社.2006年

篇4

TP3-4

一、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新理念产生原因

计算机平面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涉及非常广泛,比如园林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电视媒体等都会应用到。计算机平面设计正是因为实用性较强、涉及广泛,所以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人员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设计者掌握全面的知识能力、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职业定向,要求设计者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创造出具有魅力的作品。

目前,我国很多中职计算机平面教学中往往出现操作技能多过设计理念的理解现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也是针对他们计算机操作能力,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会死记硬背计算机操作程序,失去了设计创意思维的表达,这样往往很难完成富有独特魅力的作品。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还是教学理念与方式有问题。所以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理念与方式一定要做一个改变,要对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思维理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新理念的具体内容

首先,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要突出学生的审美能力。平面设计工作要做的出色,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具有鲜明的审美特点,所以在进行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学生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在以后实际的平面设计操作中能够有自己的感悟,从而达到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平面设计所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也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学科,很多企业的产品都是通过平面设计来宣传,通过平面作品来进行展示其功能、优势、企业文化等,而具有较强审美性的作品往往最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有着个人鲜明色彩与独特魅力的作品呢?这就要求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先掌握基本知识,加强对平面设计审美特点的全面了解。比如最基本的色彩语言知识,教师应该对色彩的搭配进行解析,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不同色彩的搭配,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而同一色系,不同的饱和度也代表着不同的情绪,这些巧妙的搭配就能够让自己的设计作品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使作品更加生动,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其次,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在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作品中敢于思考与表达,尊重学生想法,不喙睦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特有魅力的作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设计生涯中走的长远。很多学生在学习平面设计的时候,往往因为视野不够开阔、想象力不足、主观能动性弱、自身懒惰等种种原因所以在完成自己的作品时候会抄袭他人作品,教师应该多关注这样的情况,主动了解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纠正一些错误的思想,加强学生的创新性,让他们重视原创。比如在进行计算机设计教学时,要将所讲的知识,让学生运用到实际的作品中,并且结合好自己的原创性。就如网页设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学生网页设计制作方法与设计理念,鼓励学生课后多进行研究与学习。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专属网页。根据自己的性格、星座、爱好等融合设计元素,减少抄袭现象,让学生有设计的主动性,促进他们有效的发挥创造力。

最后,在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我们能够发现强制性的学习、填鸭式的教学,与充满了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学习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学也并不是仅仅将课本知识教给学生就好了,而很大一部分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与设计思维的模式。正所谓学海无涯,就算是你在校园中成绩再优秀,但是是进入了社会,在这样一个不断进步的环境中,如果不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也会被淘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这个方面的提升,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比如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如果当一个软件不能完成整个作品的设计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对类似功能软件的综合运用,让这些软件相互有效结合、合理利用,最终创造出自己的作品,这也是在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三、结束语

计算机平面设计还是要突出原创性与创新性,教师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让学生结合平面设计知识,创造出处于自己的作品。教师要秉承着将工作做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的理念,结合实际教学全过程,必将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获得新的生机与动力。

参考文献:

篇5

平面设计是一门多门类知识相融合的综合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一般会运用到自然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美学、心理学、色彩学等方面的知识,可谓复杂宽泛。由于平面设计的视觉本质决定,要求平面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依循视觉语言的基本规律,把握视觉符号和视觉语言的特性,在使用视觉语言中做到得心应手,从而使整个平面设计达到理想效果。而要想在视觉语言的理念基础上做好平面设计,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到视觉语言的基本特性。

一、视觉语言的基本特性

1、视觉语言的简明性

平面设计中对视觉语言的运用虽然与绘画艺术有相似之处,但是与绘画的艺术独立性不同,平面设计需要借助视觉语言来完成信息的传递与表达,因此这就决定了视觉语言的简约性能。在平面设计中,视觉语言也同听觉语言一样,快捷高速地把信息传达给阅读者,使其易于接受。简明就是简洁明了,易识易记,通常平面设计的服务对象都是商品,而消费者对商品的宣传阅读往往在一秒钟就基本完成了,所以这就可以充分看出视觉语言简明性地重要。

2、视觉语言的生动性

众所周知,相对于平淡无味的言语表达,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更能打动人心,视觉语言则更是如此。由于视觉语言可以给人视觉上的直观感受,生动出奇的画面或者图文并茂的准确宣传,往往相得益彰,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视觉语言通常采用色彩的对比、空间结构的调整、元素的重组排列等等一系列手法,或夸张变化,或虚构幻想,种种浪漫主义手法的处理,都使得视觉语言自身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动态感的气息。

3、视觉语言的时代性

当今的时代是网络化、信息化高速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信息获取越来越便捷,通常被称之为“信息爆炸”的时代。而且当前物质文明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物质生活空前繁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发展状态之下,传统的静态绘画宣传便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动态的、时尚的、休闲的、大众的、娱乐化的视觉宣传,这种为满足人们生活进步而产生的特性,正是视觉语言的时代性征。

4、视觉语言的民族性

审美传统和倾向随时代的不同而有别,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有所差异。在一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某个具体民族生活习惯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该民族自己的文化特征,与其他民族在生活上、语言上、信仰上、道德上、审美上均有明显的差异,基于这种差异,艺术审美的情趣与需求就有了民族特性。因此针对不同国家或者种族的产品包装、平面广告宣传上,都需要注意视觉语言的民族性和差异化,越是能够充分把握名族风格,越能够受到注意和欢迎。

二、视觉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

1、文字的设计表现

在平面的文字设计部分,包括主题、广告标语以及补充说明文字等三个部分。根据霍尔戈?马蒂斯的理解,文字在平面设计中属于船舶过程的附属载体,是视觉语言中重要的延伸部分,在平面设计中,文字的实际同样要讲究功能性,而要想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文字的艺术性处理是不可或缺的。而文字的设计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是平面设计的字体设计,在设计中根据信息内容的需要随时变更字体本身的形体和样式,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艺术个性,因为但凡优秀的字体设计都是来自原创个性和艺术性;二是平面设计中的文字编排,它要求文字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法则与整体效果相得益彰,通过空间重组和排列,来实现文字在方向、大小、颜色、面积、疏密和曲直等方面既鲜明对比又能协调共融,从而创造出新颖形式的美感。

2、色彩要素的运用

在平面设计中,色彩视觉语言具有理想性、象征性、和谐性等特征,而色调的运用往往又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比如冷色调、暖色调的选取,或者对比色调的搭配,都可以让受众群体得到最直接的感官判断。在平面设计中,色彩要素的处理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首先是色彩基本要素的分析,色彩基本要素主要是指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本身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段的处理,来实现生动而和谐的关系。明度差强烈的色调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尤其黑白作品色彩极致对比;纯度差强烈的色调易突出主体,和谐点缀画面;色相全的画面有助于美化画面,创作出多彩绚丽的视觉作品。

其次是情感色彩分析,人是具有情感的动物,而人的情感往往是直接通过感知来获取的,听觉、视觉或者触觉,而对于平面设计而言,色彩给视觉上带来的冲击力以及传递的情感是极其直接明显的,因而在设计中常常通过色彩的选取来赋予设计对象各类情感。如平面设计中的蓝色、绿色比较淡雅,有缓解视觉疲劳的作用,因此缓解人们的视觉压力、让人温和平静下来,可以选择这一类色调。黄色、红色属于暖色调,代表温暖和热烈,同时又是警示色,起警告、提示作用等等。自平面设计中色彩情感赋色要因类赋色。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色彩有各种各样的感情,根据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选择颜色表达的感情也是有所差异的。

3、插图的视觉效果处理

在平面设计中,插图不仅作为图形语言可以协调整体的布局,打破纯文本的单调性,作为语言本身又可以传递信息,具有强烈的直观感和震撼力,同时还有助于增强设计界面的感染力。平面设计中的插图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绘画类插图,这类插图处理独立的艺术性之外,还具有暗含的隐喻意义,而且不同的绘画种类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效果。比如,强烈动感的绘画可以用来表达运动主题的作品,水墨插图可以用来表现文化类的含蕴意象等等。

二是摄影类插图,这一类插图是最具有直观质感的视觉表现手法,因为摄影图像具有真实性,贴近现实生活,容易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

三是图形类插图,平面设计中的图形类插图给人以现代、简洁的视觉感受。经过简化、概括、抽象、平面的加工手法把繁杂的事物凝练和整合,强化主要特征表现主题内涵,能够体现出强大的视觉魅力。

篇6

二、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情感体现

(一)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阶段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我们可以将情感归属到后三种需求当中,它们同属人类精神需求的层次。AlbertoAlessi在《TheDreamFactory.Alessisince1921》中曾提出:“真正的设计是要打动人的,它能传递感情、勾起回忆、给人惊喜,好的设计就是一首关于人生的诗,他会真正把人们带入深层次思考的境地。”,能够让观众透过设计作品的视觉表象体验到设计本身的灵魂的设计,才能算是一件好的作品。段轩如在《广告学概论》中是这样定义广告的:“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信息传播形式,目的在于推广商品或服务,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以取得广告主预期的效果。”广告作为一种广告主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情感理念在设计作品中的运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无论什么形式、内容的广告,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情感融入广告,以情感表达的方式渲染主题,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富有人情味的设计可以更好的打动人心。

(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视觉作为人类的基本生理特征之一,常常是被用来感知外界获取信息的。我们的眼睛不仅能通过文字获取信息,更能直观的通过事物的外部形象得到。在消费时代背景下,面对社会事物的快速发展与讯息大爆炸,如何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扑捉受众心理,然后行之有效的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引导消费者有序的接受广告信息,对现代广告设计提出了要求。比如当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当将各个视觉元素形成一种逻辑关系,以信息的主次进行区分,首先在视觉上形成秩序,将最重要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受众,以期获得最佳的广告效果。在中国民间,虎头鞋虎头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汉族童装样式,寄托着长辈们对孩童们美好的祝福,期望自己的孩子像小老虎一样茁壮成长。在这组公益广告中,虎头鞋帽的出现非常惹人注意,随着视线的移动,我们看到虎头鞋旁边的文字并不是经常出现的美好祝福语句,替代的是“你的小孩虎庇佑,虎的小孩,路难走。”满含辛酸的话语让我们不禁反问自己,动物也是有知觉感觉的,他们也会害怕也会喜悦,也会因为失去亲人而哀嚎心痛,若我们持续对他们残忍的剥皮取胆,那么人类除了失去了地球上一条条美丽的生命之外,也失去了人类应有的怜悯之心。乍一看图片三、四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点诧异,明明是人类的外观,手臂却被替换成了动物的。这组作品用了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表现给观者,人与动物,其实可以这样亲这样近,我们人类本身就是动物。作者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吸引观者注意力,将隐喻抛出,在引发观者思考的同时使他们对保护自然产生责任感。广告效果随着观众的情感与设计师情感的碰撞越来越凸显。

三、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融入情感理念的意义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感情因素在广告设计中的作用就像画龙点睛一般,使原本平淡的事物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一件好的设计必然是能打动人心的,广告既然具有传递情感的作用,那么情感在设计中最佳的表现就是,首先使作品与观者进行视觉上的交流,而后使人获得内心的感动和喜悦。以有形的平面广告为载体将无形的情感揉入进去,将爱情、希望、怀念与普普通通的身边事物联系一起,运用合适的设计技法,传递美好向上精神的设计将会激发观者真切的情感,给予人们的积极的作用。将情感理念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是顺应时展的趋势的,不仅能够给人类带来愉悦感更能用人性的温暖改变这个冷漠的世界。

篇7

1.1原研哉的代表作

原研哉的设计领域广泛,其作品也琳琅满目。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为,长野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节目表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东京银座区松屋百货商店翻新项目、梅田医院的视觉指示系统以及他有关于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尤其当他《设计中的设计》一书出版后,更是让世界人民记住了原研哉这个名字。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1.2原研哉广告设计代表作分析

原研哉作为一位知名的跨界设计师,本文侧重于其平面广告作品的分析,所以,将以其为无印良品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设计的海报为代表进行分析。

1.2.1无印良品2003年“地平线”系列海报

原研哉对于无印良品的广告建议理念是一个“空”字。就是说,广告并不呈现一个明确的画面,但是从效果上,向观众提供一个空的容器。这打破了广告传播的一贯理念,即将想让受众了解的观点进一步明确,将其转化为更直观、更易于理解的信息,然后将其赋予适当的媒介,再将信息传播开来。当受众接收到的不是一条信息,而是一个空的容器时,传播因受众自身提供了意义而发生。这里渗透着中国道家“无为”的哲学思想。原研哉认为,第一眼看上去没用的东西实际上最丰富。一个空的容器具有众多的可能性,就因为它是空的,所以才能往里面装东西。同理,丰富孕育于可能性之中——存在于任何事发生之前的可能性。空给予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又可以让人赋予它各种意义。这又与原研哉“无,亦所有”的设计理想相得益彰。

地平线,作为天空和地面的交界线,既让人感受到天的广阔,又能感受到地的无垠,形成了一个巨大宽广的容器,包容天地。其间又有一抹人烟点缀其中,天、地、人,三者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简单而不失内涵和优雅。当受众沉浸于海报中纯粹天成的美景时,还引导人思考人与自然天道的关系。

1.2.2无印良品2006年“自然而然就变成这样了”系列海报

无印良品“自然而然”这一系列海报不如“地平线”那样出名,其表现内涵也不如“地平线”那般荡气回肠、发人深省,但我认为这一系列海报却很真实的反映了原研哉对设计的思考。原研哉认为这是给无印客户和内部员工的一个信息,一个询问无印自己的信息。

“自然而然”系列海报的画面主体都非常普通,或是家具端头恰巧融合的床和椅子,或是一侧带有扶手连成一片的沙发,或是可随意调节成各种造型的铝制台灯。就是这样非常生活化的场景,却是无印良品一直沉思其中的全部。源于日常生活的观察、积累和冷静思考,无印良品追求的是简单而又舒适,经得起实践和时间考验的设计。

冷静观察人与人、人与生活;整合最优的材料与技术;保持高质量的同时考虑低成本;考虑自然和环境;倾听顾客的声音;与世界上的设计师一间工作,这就是自然发生的。原研哉说。

1.2.3 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海报

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主题是“大自然的智慧”。意在传扬科技与自然的统一,我们需要留意生命和大自然的信息,创造融入大自然智慧的新界面,吸取大自然的智慧,让谦逊谦卑重新回到我们的心里,修复人类与大自然之间以及人们之间的不稳定关系。

本届博览会的标识为一个深绿色的虚线圈,意在提醒“注意”或“小心”。

博览会的海报设计将本届博览会形象与日本每座“里山”①中能发现的、为人所熟知的所有生命形式和植物相结合,如毛茛、蝗虫、蜻蜓蛹等。生活中也是这样,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总是会自然不自然间就被身边的动植物吸引了目光。这一系列设计便是激发人们对大自然本能的热爱,从而将人们引入博览会大自然的智慧这一主题上。这一海报创意与在森林中寻找大自然智慧是不谋而合的。

二、原研哉设计理念

2.1从已知到未知的再创造

2.1.1理解事物和 Exformation的再创造

原研哉认为,理解一个事物不是能够定义它或者描述它,而是把这个我们认为我们已经知道的事物拿过来,让它变得未知,从而激发我们对其真实性的新鲜感和探索精神,进而深化我们对它的理解。在这样一种认识的基础上,原研哉创造了一个词汇——Exformation,它的含义不是“变成已知”,而是“明白我们知道的多么少”。

当我们认为获得一个知识、一条消息便是画上一个句号时,原研哉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知识是一个通往思考的入口。知道某样东西不是目的,而是我们想象的起点。知识就像钥匙,开启了一扇门,还有下一扇门在等着你。

创造性就是发现一个从未被提问过的问题。所以,从零开始搞出新东西来是创造,而将已知变成未知也是一种创造行为。如果有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那他能给出的答案也必然是独特的。

这一点在2000年原研哉企划的一个名为“再设计: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的展览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论是长方形纸筒更为有效节省空间并能降低消耗的卫生纸,还是顶部涂上可燃物用天然小树枝做成的火柴,无一不是对我们周围熟悉到不能再熟悉、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事物的思考。这就像为什么我们的电脑系统、手机软件总是有频繁的更新,这些都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原研哉作为一名设计师,就是这样时刻提醒着自己保持一个理性的头脑,冷静分析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寻求其中最优的解决方式。

2.1.2源自生活的再创造

2.1.2.1适应时代和受众需求的再创造

原研哉从来都不是一个与时代、生活脱节的人。他关注人们生活周围的一切,强调必须认清国家和时代的大形势、大趋势,评估国家经济、技术与外国文化,以及自身文化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意义。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产生于一种成熟文化相关联的优雅的意义。原研哉说。

日本作为亚洲将传统文化极好保留下来的国家,日本文化几乎渗透于日本产物的方方面面,其在设计上的体现则更是直观。原研哉作为一名日本的国际设计大师,更是将日本文化融入自己的血肉中、灵魂中。有人认为原研哉不是一位实用主义设计师。我认为不然。原研哉对于生活无尽的理解和探求,以及在他引领下的无印良品,

都时刻提醒着我,他的设计是为了让人的生活更舒适、更美好。所以我认为,如果一个设计与人、与社会、与世界脱节,做的再好也只是一件艺术型的设计作品,只能置于博物馆供人瞻仰,不能渗透进大众的生活。原研哉和他的无印良品,恰恰做的是生活的设计。

2.1.2.2追求感官共鸣的再创造

感官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属性,自我们诞生之时起,便时刻浸染我们的生活,既是一种生命本能,又是一种生活乐趣。

原研哉说,设计不仅跟颜色和形式有关。研究我们如何感受颜色和形式,或是研究感觉,是设计的一项关键课题。而观察人如何感觉物体将给予设计新的方向。

为了印证这一点,一个名为“触觉展”的项目诞生了。其中充满了设计师对于人感官的思考和刺激。“长”满头发的灯笼,“育”有蝌蚪的杯垫,“铺”着树叶的木屐……无一不从感官上带给受众生态气息的感受。感官设计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开启设计的一个新的关注领域。感官设计既是一种感官的传达,又是一种设计与受众之间感官记忆或感官上的互动,进而促使受众发现生活中的小乐趣。

2.2无,亦所有

“无,亦所有”是原研哉对于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无”既是中国道家传统哲学观的体现,亦是禅宗哲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禅宗认为万物本质皆是“空”,世间万物形不同,本质却无差别,而事物形象在不断变化之中,本质皆是“无”。

原研哉从东方传统哲学中发现了“无”,并结合时代赋予其新的含义和价值,拓展了现代设计理念维度。因为“无”,所以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因为“无”,所以有了“所有”。

2.3白

“白”是一个与日本文化渊源颇深的颜色,在日本的神道教中亦是重要的存在。一般意义上说,白是太阳的光明,是生命的象征。

在原研哉的世界里,“白”与“无”相似,没有颜色,却又蕴含着多样性和无限。“白”是一个容器、是一个空间、又是一种颜色。

同时“白”又存在于生命中,生物的骨头和乳汁都是白色的。

“白”在原研哉的设计中可谓是随处可见。

2.4互动型设计

无印良品“家”的系列设计中,出现了许多能让人从中找到生活乐趣的设计,比如可以随意拆装成各种样式的家具、可以任意改变造型的台灯等。这一类设计在设计之初便具有了一种与人互动的灵活性。

到了“再设计”展览上,以袋茶的设计为例,除了体现了对于人的生活习性的观察外,更多的是体现了设计对人本能的引导作用,让人不用看使用说明,便能物尽其用。所以,设计与人之间的互动性也是设计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启示

通过研究原研哉的平面广告设计理念,除了让我们感慨于日常生活中设计师所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外,更多的是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设计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这一定义。原研哉的成功源于他对生活的悉心观察、冷静思考,以及对于本土文化、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这恰恰是中国的大部分设计师所欠缺的品格。所以,不要被生活安逸的表象蒙蔽了发现的双眼,套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学无止境。平面广告设计所肩负的不单单是针对某一件事物的宣传和讲述,而是阐述生活和传承文化的使命。(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J1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2-0057-02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全球化、多元化、对话与互动等成为当今平面设计的语境特色。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生活的最高境界是艺术。当代文明的标志是多元并存,相得益彰,不必强求一律,这也是对人性文化的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外之象理念的彰显,正在日益为人类谋福利,在消费时代的今天,依然散发着睿智的光华。

象外之象理念出于唐・司空图《与极浦书》:“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①在这里“象外之象”中的前一个“象”指文本之象,即艺术作品中所描绘之象;后一个“象”是受众依据文本之象,经想象和联想重新创造出来的意境之象。这一文化资源,今天依然在平面设计中起着导向作用,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染力。诚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标志、火炬到开闭幕式中的诸多元素设计,无一不展现出象外之象理念这一中国传统精神的永恒魅力,具有无以考量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象外之象理念在平面设计视觉表现的应用”一文中的象外之象理念,指的是视觉信息之象在传达惬意的审美活动欣赏过程中,经丰富的关联想像所味无穷的意境之象。它既是平面设计视觉表现,传达视觉信息的文化意蕴,也是我国诗学、画学传统的概念,还是一个哲学命题。象外之象理念对平面设计视觉表现的影响,不但构筑了传统造物的“观象制器”设计观,也时时影响着现代人的设计思维。

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国民经济有了巨大的变化,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促进了跨越式发展。如何发展适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视觉表现,成了平面设计界认真探讨的课题。

平面设计只有不满足于照搬符号,以及形式上的简单摹仿,而是着力于对象外之象理念这一蕴含华夏民族精神的哲思理念、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的深层把握。将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生活需要和美学价值相结合,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综合创新,这样才能做到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纵观消费史,千百年来我国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等等的节俭消费理念在消费思想史上占据着统治地位。然而仅仅在短短几十年之内,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许多人就将之弃若敝履,转而奉消费主义为消费之圭臬,这实在是一种发人深省的思想突变。然而,消费时代的到来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平面设计作品如何应用象外之象理念发挥视觉导向作用,成了当今本专业关注的主要问题。平面设计以人为本,赏心的视觉图像、温和文字言辞、悦目的视觉色彩和令人回味的绕梁余音导引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使用行为。

一、导引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设计者明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利于通过平面设计的导引,预测、诱发消费者的未来行为。消费者觉察到自身的需要后,萌生动机。然后,认知某一产品能解决其需要,并在视觉广告导引下产生一次消费决策(试用),继而逐渐熟悉该产品的功能、特点和广告导引的一致性、诚信性、文化性、品位性等综合因素,直至最终形成购买习惯这一较为宏观的购买行为过程。在这里的核心概念是动机、暗示、反应和强化。“动机”是购买行为的根本基因,因为受众消费某一种物品的原因一定是为了满足某一种或即中需要。即使动机不能直接导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使消费者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平面广告的认知亦起到重要作用。故,平面设计视觉表现作品在彰显主体特征的同时,更应多一点针对消费者某项动机而展开的象之外的人文关怀。“暗示”,是指平面设计作品运用各种要素直接作用于动机的刺激,之所以称之为暗示,是因为这些刺激并非是直接针对于某个特定的消费者。“反应”,是指消费者在存有动机,受到平面设计作品的暗示和刺激,但不一定当时就产生购买行为。这就需要暗示、刺激能留给消费者深刻、满意的印象,产生正面信息,那么消费者在实施购买行为时,这一信息就能作为“反应”影响于消费者的决策。“强化”,是指消费者的条件反射,是他对物品的功能、审美、心理诸方面感到满足,并反复购买,最终形成消费习惯。

二、导引消费者的使用行为

平面设计作品对物象以设定了的使用行为,要在它的可用性或物品的易用性方面加以凸显。其一,平面设计者不仅自己充分了解物象的使用行为,更重要的是调动平面设计手法,运用逻辑的、夸张的、艺术的象外之象的思维,将物象的使用行为在平面设计作品上得以彰显,使消费者在物象的易用性方面得以满意。其二,平面设计者应注意到多数物品的使用行为需要消费者使用前的学习,即通过不断重复试用行为使消费者形成习惯,但是学习的重复强化的过程除了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感和压力之外,还带有不同的不快的感觉。平面设计者要将这一试用内涵轻松明快,悦目清新诉诸于消费者,事先做好心理准备,消解不必要的紧张和压力。当然设计物品也要了解人的自然行为,按照最符合人原有行为习惯的方式进行设计。二者一致,就能做到很好的导引消费者的使用行为。事实上,在消费时代不断重复的行为,到了一定强度后会出现厌倦的现象,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并且出现消极的情绪,被研究者称之为广告疲倦效应。为此,平面设计作品要在应用象外之象理念,挖掘物象之外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唤起消费者心灵深处的传统文化基因,激活潜意识,加深记忆力,成为促进消费时代进程的催化剂。

总之,对于任何一位艺术设计者来说,一个新时期到来的时候,许多艺术设计的理念和行为需要调整转型,以便顺应时代潮流的变革,这需要设计者的勇气和精神,更需要综合良好的人文素质。孔子曰:“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②设计者面对的是现实和未来,需要设计者的传统文化底蕴,兼容的艺术气质,以及技术言语的精湛和纯粹。

平面设计视觉表现是一种具有鲜明的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和社会性等综合的创造活动。个性化、信息化,使得平面设计在实用和审美的基础上又更多地融合进了文化的意味。多元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趋势、传统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受众的渴望等成为新的焦点。首先,多元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趋势。文化全球化的多元语境下,平面设计视觉表现以新人文精神为指导思想,依据思与境偕、和而不同的原则,超越东西文化的异质性,通过互识和互补实现人类文化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的生态平衡,改善人类文化环境,实现各民族文化资源的共享和共有。其次,传统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受众的渴望。 只有在开放的文化语境中,在多元文化交流的框架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才具有真正的建设性意义。在这种文化语境下,平面设计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展示东方思维的艺术魅力,以在视觉上具有冲击力,在心理上具有震撼力,在思想上具有哲学深度的作品成果,推向多元的全球化。构建东西互动,和谐共融,解除一方压倒或取代另一方的梦魇关系,倡导东西方之间的以更开放的、多元并存的心态、共生互补的策略面对彼此。所以,在当今的平面设计视觉表现作品中,追求主客相通,有无相生,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诗思谐和的境像。使作品之象成为超越于有形之外的遐想空间的艺术之象,富于思辩性、哲理性。传统文化的更新,当今哲理的应用,全球多元语境的互动互补,受众的渴望理解,形成了理想的文化生态环境。

篇9

1.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

中职的平面设计课程中,项目教学法被大量采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通常需要用很长的时间,为实现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可以实行翻转课堂。以中职平面设计课程为例,可以将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钢笔工具等基础知识录制成微视频,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自主学习。

2.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依托信息化手段和数字化资源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协作探究,课堂内容变为合作实训、答疑和讨论交流等,课程评价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总之,中职平面设计课程项目教学中引入翻转课程理念,对学习方式创新、学生技能提升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项目教学具体操作

以中职平面设计课程中“寸照的处理”课题教学为例,基于翻D课堂理念对课程项目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1.项目学习资源,进行课前网络自学

(1)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项目任务:学生会有个大型社团活动,班上学生均要上交1张2寸、1张1寸的彩色照片贴在展示板上,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清晰的电子版个人照片在上课的时候进行处理。

(2)学生学习寸照的相关知识,如寸照的大小、图片的拍摄技巧、有瑕疵的图片处理等。这些知识教师可用微课的方式存放在学校教学平台上。

(3)有条件的学生去照相馆与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学习。

2.协作探究岗位任务,开展课中项目实践

(1)素材准备。学生将个人照片上传给教师,教师抽取出效果较好的和效果较差的个人照片,请学生进行讲解和点评。

(2)寸照美化(Photoshop)。教师首先将学件提供给学生,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及方案制订,最后寸照展示、讲解和点评。

(3)寸照排版输出(CorelDRAW或Illustrator)。学生分组合作,分别在照片纸张上排版,对照片进行输出,可在虚拟打印机上进行输出查看效果。

(4)拓展学习。照相馆一版照片是15元,各小组评比谁节约的钱最多。

3.借助网络分享经验,实现课后探究学习

(1)项目拓展。学生对小组内同学的寸照进行处理。

(2)经验分享。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项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云分享,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很好的借鉴。

(3)探究学习。对项目学习中的反馈和评价意见,利用云学习平台与同学、教师进行反复的交互、学习,扩展和创造有深度的知识和技能。

以上的课程设计,课前调研照相馆寸照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方案,将整理好的学习资料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课中混合使用了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辅以信息化手段提供学习包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最后结合行业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共享精神,提升学习能力。

三、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项目教学的实施条件

1.教师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使教师从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需要向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也可以通过开放教育资源获得。

2.学生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使学生成为个性化学习的主体,可以自主地决定学习内容和节奏。学生根据学习内容与同学、教师进行不断的交互,从而拓展新知识、新技能。

3.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

翻转课堂对学习环境提出了新要求。翻转课堂的核心内容就是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除了要考虑学校环境中的内资源,更要考虑整合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云端资源。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式创新,在计算机项目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理念,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真正做到了学生可以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实现跨空间、跨时间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篇10

老年肺结核是当今社会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由于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该病症正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 胁[1-2]。临床上治疗肺结核通常以药物疗法为主,利福平作为治疗肺结核的有效药物,口服制剂成为最常使用的药剂形式;但实践证明,利福平口服制剂不利于患者肠胃吸收功能的发展,对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抑制性。有关学者指出,市场上新出利福平注射液对提高肺结核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具有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老年肺结核的治疗进展,本研究对静脉注射利福平治疗老年肺结核的效果进行分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其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与45例对照组。本研究选取的90例患者均符合老年肺结核临床判断标准;所有患者都充分了解了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25例;患者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为(74.21±4.36)岁。对照组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23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4岁,最小为65岁,平均年龄为(75.13±4.06)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本组患者使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法,使用的药物包括异烟肼(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636)、吡嗪酰胺(广东台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947)、乙胺丁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349)等;其中,异烟肼0.4 g/d;乙胺丁醇0.5 g/次,3次/d;吡嗪酰胺0.5 g/次,3次/d。治疗共持续90 d。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抗结核治疗法的基础上,对本组患者进行利福平静脉注射治疗,使用的药物为利福平注射液(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725)。剂量为0.6 g/次,与250 ml生理盐水相混合,进行静脉注射,1次/d静脉注射,共持续90 d。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病灶吸收情况以及炎症因子情况;其中,病灶吸收情况以X胸片进行观察,炎症因子情况以酶联免疫法进行测定。病灶吸收情况分别包括显著吸收、吸收以及无变化、恶化四个等级;炎症因子情况包括CD4+、CD4+/CD8+、IL-6、IL-10、TNF-α5个指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应数据。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操作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 19.0。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情况对比 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病灶总吸收率达到了95.56%,对照组仅为75.5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情况对比 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

3 讨论

肺结核是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又可根据其发病情况分为初始期肺结核、T细胞反应期肺结核、共生期肺结核以及细菌外繁殖传播期肺结核[3-5]。在肺结核的发病机制中,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为主要影响因素,免疫功能的损害将导致患者肺结核病情加重。从临床治疗研究实践中可知,利福平是抗结核治疗的首选药物,具有较为显著的抑制细菌繁殖的效果。本研究以利福平静脉注射治疗法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研究结果。

利福平注射液以静脉滴注途径对患者施以治疗,经观察检测,患者在接受利福平注射的30 min内其血药浓度可至峰值,能有效提高患者器官的药物浓度,达到更显著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对老年肺结核患者使用静脉注射利福平治疗法,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有效性,对恢复患者免疫功能效果较佳,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小玲.静脉注射利福平治疗老年肺结核用药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3):176-177.

[2]梁伊乐.利福平静脉注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3):126-127.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