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2-06 18:11: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专题研究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专题研究报告

篇1

计算机视觉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100亿元,以43.3%的增长率高速增长,预计2017年产业规模将以51.2%的增长率达到152.1亿元,并于2019年增长至344.3亿元。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相对较晚,随着科技、制造等业界巨头公司的布局深入,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计算机视觉作为人工智能的子领域,其发展和应用也很大程度受到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影响。未来,作为人工智能子领域的计算机视觉产业规模也会相应扩大。

计算机视觉用户市场有待挖掘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网民对于计算机视觉行业整体了解程度还不深,智能识别贴图应用以63.8%的了解比例名列各领域之首,其余领域网民了解比例均未超过五成。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计算机视觉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其概念还未深入大众群体,大众对于其作用了解程度不深,未来计算机视觉行业用户市场开发潜力较大。

计算机视觉整体渗透率低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网民中,有四成用户使用过图搜索功能。还有六成用户仍未使用过图搜索功能。图搜在技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然而在网民种的渗透率仍不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计算机视觉作为新兴技术,其投入实际应用时间较短,且技术依托的平台种类和数量都较少,用户市场培养还需时间。

图搜功能获用户认可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对2017上半年使用过“图搜”功能的网民准确率感知调研中,将近七成的用户对“图搜”功能的准确率给予肯定。“图搜”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正在逐渐将便利带到用户生活中,未来随着“图搜”功能进一步在各应用中扩张,其区别于传统搜索的优势将会更明显被用户感知。

2017上半年网民图搜索场景分布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图搜网民中,69.6%的用户在搜索引擎中使用图搜功能,网购场景下使用图搜功能的用户占比53.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搜索引擎直接应用了图搜功能,发展较早,故用户基础较扎实,其余领域中,网购图搜变现能力最强,是厂商优先合作的重点领域。

边看边买用户市场潜力较大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边看边买网民渗透率仅有11.9%,而在未尝试过人群中,有意愿进行尝试的人群超过六成。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明星经济拉动下,同款销售具有宣传效应加成。边看边买技术一方面可以加强视频门户的变现能力,一方面作为流量入口能够为电商平台导入流量,且对于消费者来说,智能匹配同款可以减少其搜索筛选的时间成本,未来市场有较大发展潜力。

实名制机器认证部分取代人工 未来规模看涨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机器实名制认证网民渗透率为43.6%,有超一半用户未使用过机器实名制认证功能。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在广州、上海等城市已经开始使用机器实名制认证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工认证,以减少人工成本,释放劳动密集产业用工压力。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时间检验和技术进一步成熟,机器实名制会进一步向中小城市渗透,未来网点铺设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机器认证效率获用户认可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使用过机器实名制认证的网民中,82.6%的用户表示机器实名制认证加快了验证流程。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计算机视觉精准快速无主观性的特点和实名制认证流程要求相匹配,在技术比较成熟的情况下,能够提高验证效率,缓解铁路站点因人工验证慢导致的拥挤、乘客等候过久等现象。此技术在中国各铁路站点会慢慢渗透,应用规模有望扩大。

个人信息泄露成为用户刷脸支付最大顾虑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了解刷脸支付的网民中,59.0%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是刷脸支付最大隐患。识别不准确和使用渠道不畅通分别以57.6%和41.9%位列第二和第三名。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作为个人信息比较敏感的金融支付领域,用户对于信息安全重视度相较其他领域更高,而2017年初315晚会对刷脸支付泄露个人信息隐患的点名,无疑为刷脸支付规模扩张设置障碍,加强用户信息保障能力,获取用户对于技术安全的信任是刷脸支付未来重点发力方向。另外,由于计算机视觉概念未在大众群体中普及,其规模化需依托场景搭建,故使用渠道畅通也可以助力加快行业规模化进程。

精确性+场景化:C端市场打开方式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中国网民对于计算机视觉行业的愿景分布中,准确率更高以64.3%的关注度成为用户最期待改进方向,使用更加方便和保障信息安全也是用户重点关注问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行业发展初期,用户对概念理解程度不高,易产生“不易”使用的印象而不愿进行尝试,未来商家可尝试提供装备完全的硬件设备和解决方案,并尝试丰富使用场景,让计算机视觉更易被广泛网民接受。

篇2

在我国,为了有效地管理利率风险,2000年以来,各大保险公司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分红保险产品,受到广大保户的青睐,在保险公司的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高。在一些寿险公司中,分红保险业务收入占到全部业务收入的 50%以上,个别公司更是高达90%。由于分红保险不仅涉及分红保险保单持有人的保险保障利益,而且红利的分配涉及到分红保险保单持有人获取红利的利益,所以保险监管机构非常重视对分红保险的监管。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是保险监管机构进行监管的一个重要依据。

一、报送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的目的和作用

报送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是保监会出于监管目的而要求的。2000年保监会颁发的《分红保险管理暂行办法》第 1条明确该规定的目的为“为规范分红保险业务,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2001年12月保监会颁发的《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该规定的目的为“促进人身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规范市场行为,保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上述规定仅说明对分红保险管理的目的,没有明确指出报送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的目的和作用。因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对报送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的目的认识上存在分歧。

从对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的现行要求,可以理解报送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的目的和作用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的报送对象来看,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只向保监会报送,保单持有人看不到这份报告,而向保单持有人报告的文件是分红业绩报告,包括分红保险经营状况及公司分红政策、费用支出及费用分摊方法 (采用固定费用率方式的除外)、本年度盈余和可分配盈余、保单持有人应获红利、红利计算基础和计算方法。保单持有人看到的内容和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的内容是否一致没有要求必须经过鉴证。所以,报送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保监会的监管。

第二,从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要求的内容来看,保监会通过这份报告能够监督管理保险公司的一些违规行为,也可以考察各个保险公司分红保险的经营业绩。

第三,从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的会计主体和范围来看,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站在保险公司的立场只反映保险公司全部业务中分红业务的经营情况和盈余分配情况,分红保险业务盈余计算与分配表、资产负债表是从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人为切割出来的一部分,收入分配和费用分摊报告是对分红保险业务盈余计算与分配表及资产负债表的补充。因此,通过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可以了解分红保险这类特定的业务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第四,在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相关规定中没有特别指出对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基本信息特征的要求。一方面,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要求和一般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要求基本一致;另一方面,其与一般财务报告也有许多不同。如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仅仅是对保险公司某类业务的反映,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对资产和费用的人为分割。因此,特殊的会计主体的确定、核算范围的划分、信息的客观性和资产及费用分割的合理性等质量要求应该更加突出,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

至今为止,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现行体制下,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没有和向保单持有人报告的分红业绩报告相衔接,不能作为保单持有人权利索求的证明,因此在保单持有人和保险公司关于分红发生纠纷时,专题报告在司法判决中所起的作用是不明确的。建议在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和分红业绩报告之间建立起桥梁,使二者的内容相互衔接,并要求分红业绩报告必须符合经过审计后的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的内容。

二、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盈余计算与分配表和利源分析表不衔接

在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中,包含业务盈余计算与分配表和利源分析表。理论上讲,业务盈余计算与分配表是从会计的角度核算收入费用来计算业务盈余的,而利源分析表是从精算的角度区分利差、死差和费差来计算业务盈余的。这两个盈余是从不同角度、依据不同理念对同一事物的计算和分析,但数字应该一致。在现行的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中,这两个内容没有衔接起来,容易给报告的阅读者造成误解。实际上,在所有盈余都考虑到的情况下,业务盈余计算与分配表上业务盈余应该等于利源分析表上的所有因素的利源的合计数。事实上,利源分析表上的其他因素一行就是根据业务盈余和有限差利源数挤出来的。现行的利源分析表给人的印象是:死差利源 利差利源 费差利源 其他因素利源二利源合计,而实际上的计算公式却是:业务盈余—死差利源—利差利源—费差利源二其他因素利源。现有的两张表割裂了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容易让人误解业务盈余和利源合计这两个指标的计算方法不同、经济含义不同、数字也不同。

(二)不分费差的情况下费用的处理容易让人误解

在不分费差的情况下,在业务盈余计算与分配表中计算业务盈余应进行费用的扣除,现行的做法是所扣除的费用要求采用在险种设计时的评估附加费用。这样做的本意是想在业务盈余的计算过程中剔除实际费用和评估费用不同所带来的差异,从而使业务盈余计算与分配表中计算得出的业务盈余等于本年实现的、用于分配的盈余。但是由于在死差、利差、费差之外,总会有其他的因素对业务盈余发生影响,所以业务盈余计算与分配表中计算出的业务盈余必须调整其他因素对盈余的影响后才等于当年实现的、用于分配的盈余。所以,在不分费差的情况下,以预定费用代替实际费用的处理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三)分配过程没有明确体现

在现行的分红保险业务盈余计算与分配表中,从业务盈余栏至所有者权益损失栏主要体现当年盈余的分配过程,这部分的分配过程存在以下问题:

1.如前两个问题所述,业务盈余并不一定是本年实现的应该分配的盈余。

2.分红保险特别储备采用提转差的表达模式也难以反映期初分红保险特别储备、本年实现的用于分配的业务盈余数及期末分红保险特别储备之间的关系。

3.没有体现出盈余分配的过程,不能有效衔接资产负债表和分红保险业务盈余计算与分配表,使两张表中的勾稽关系没有体现。

(四)费用分摊中存在的问题

分红保险业务的盈余只是公司整体业务利润中的一部分,存在共同费用的合理分摊问题。在不同的费用分摊方法下,即使同一公司计算得出的业务盈余差别也非常大。由于合理分摊费用是保证专题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的前提,现行制度中对这一内容没有规定是不合理的。

(五)对增额红利分配方式下的分配没有特别考虑

现行的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表格格式没有对一些特殊的分红保险业务进行考虑,如采用英式分红的保险公司,由于采用的是增额红利的分红方式,所以在红利分配时随着保额的增加同时增提了相应的准备金,这部分准备金本来应该是在计算当期的业务盈余之后、在分配的环节产生的,但是在编制分红保险业务盈余与计算表时,却会将这部分准备金包含在业务盈余计算过程中的准备金提转差中,这样使业务盈余计算与分配表不能合理地反映保险公司经营分红保险业务的实际盈余情况。

(六)应付公司红利项目的表达存在歧义

在分红保险专项财务报告中“应付公司红利”的项目名称也不恰当,在获取盈余方面公司的名义是不明确的,因为公司的利益最终会归属于公司的投资者。同时,“应付”的说法也容易使人认为这部分内容是公司的负债,是公司投资者和保单持有人一样能够直接拿走的部分,但实际上,这部分内容仅是保险公司整体经营利润的一部分,所有者是否能够获得还要看其他业务是否亏损、决议是否进行利润分配等因素。因此,它不是保险公司真正的负债,以负债项目列示是不合理的。

(七)分红保险特别储备的性质不明确

目前对分红保险特别储备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分歧。一种观点是认为这部分金额应该是公司所有者权益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其应该作为负债项目列示。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分红保险特别储备是一种平滑机制,起平滑各年度损益的作用,某一时点的特别储备并不一定以后一定会分配给保户,如果将其作为负债处理,会增力n保险公司的负债,对计算偿付能力会有影响。持第二种观点的人的理论依据是精算规定中“保险公司应对分红保险账户提取分红保险特别储备”的规定。按照保险精算的规定,公司早晚必须要把在盈利年度提留的分红保险特别储备中的70%分给保户,那么这部分特别储备必须作为负债处理。在公司的实务操作中,有些公司把分红保险特别储备作为准备金负债处理,有些公司将其作为普通负债处理,有些有些公司干脆包含在所有者权益中,从而在报表上不体现。不同理解下的报告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有关规定应该健全分红保险的规范,以保证会计处理上的一致性。

三、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的改进建议

(一)对表式进行调整

针对业务盈余计算与分配表和利源分析表不衔接的问题,应在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中设计业务盈余计算表和分配表两张表。其中,在业务盈余计算表中反映业务盈余的形成过程,按照实际收入和费用支出数字填列。在计算得出的实际业务盈余项下,区分死差损益、利差损益、费差损益、其他差损益,将业务盈余的会计计算和利源分析衔接起来。另外,由于这部分计算得出的数字和利润中分红业务的利润一致,所以没有必要用盈余的说法,可以直接采用“当年分红业务利润”的说法。业务盈余计算表也应改为“分红业务利润计算表”。该表式简要内容如下:

(二)取消预定费用的处理方式

在分红业务利润计算表中应反映业务利润的形成过程,并在计算得出的分红实际业务利润项下区分死差损益、利差损益、费差损益、其他差损益,就完全可以解决在不分费差的情况下实际费用和预定费用不同对利润计算过程的影响。所以,不论保险合同条款约定分所有差还是有限差,在分红业务利润计算过程中都必须以实际费用进行列示并计算。

(三)合理表达分配过程

针对现行报告中对分配过程没有明确体现的问题,分配过程的合理表达需要通过设计独立的分红保险业务利润分配表进行,在设计该表时应注意对分配保单红利过程的体现,不仅要反映本期分配方案,而且应反映上期分配结果对本期的影响。该表的基本格式如下:

(四)统一费用分配原则

针对在报告中费用分摊存在的问题,建议有关文件应统一费用的分配方法,或提出费用分配的基本原则,以保证盈余的计算结果合理,使各公司的费用分摊结果和计算的利润之间可比,同时为保证公司对费用分摊遵循既定的原则,应该在相关规定中要求审计人员对此严格进行审计。

(五)明确增额红利分配的处理方法

对不同红利分配方式下的分配过程的体现,应考虑在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的附注中披露。如果保险公司采用增额红利方式,分配的过程应该在分配表中反映,然后在报告的附注中说明是增额红利分配方式,同时说明由于保额增加所增提的准备金数字。如果保险公司采用现金红利方式,应在报告附注中说明本年末应付保户红利中应用现金支付、留存累计生息、用以抵缴保费、缴清增额红利的金额,以反映不同红利支付方式对现金流出的影响。

(六)取消应付公司红利项目

如前所述,在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中“应付公司红利”的项目名称不恰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应调整到所有者权益项下,在分配表中也应表明这部分内容划归所有者权益。

(七)规范分红保险特别储备的处理

对于累计可分配盈余到底先确定本期分配的部分还是先确定期末分红保险特别储备的问题,公司是在考虑本年赢利的高低、市场对分红的预期、对以后年度盈利的预期等因素的基础上来决定,事实上不存在分配的先后顺序。考虑到会计上通常的分配顺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由于该部分分红保险特别储备以后是否向保单持有人分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所以,将其包含在所有者权益中更加妥当。

(八)统一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篇3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获得成功申办2011年奥运会的机会,又加入了wto,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将来到中国。无疑,中国的各类服务设施将给他们产生重要的第一印象。为此,有必要缩小中外服务设施方面的差距,以使中国在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改善餐馆的声环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科学领域在此方面尚属空白,较之国外同类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国外部分餐馆在醒目处设有噪声标志,已使顾客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噪声较小的餐馆就餐,而国内这方面管理还很不健全。根据“张家口公众网”的信息,目前国家标准中包括城市区域、工业企业厂界、铁路边界、机动车辆、机场周围飞机、建筑施工场界、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汽车定置等项的噪声标准及测量方法,而对于餐馆噪声则既无标准也无测量方法的法律、法规文件,有待于政府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出台相关的政策以控制餐馆的噪声污染。

为了更好地研究本课题,我们还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以饭菜质量和餐厅环境作为选择餐厅依据的被调查者各占被调查者总量的40%,而对于高低档餐厅之间的差距,认为饭菜质量、餐厅环境、服务质量的被调查者几乎各占1/3,这说明人们对于餐厅环境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在被问及餐厅噪声的具体危害时,多数只了解它对心理方面的影响,而对噪声的其他危害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目前人们对餐厅声环境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

根据我们的能力,选定“北京市城区餐馆声环境情况调查和噪声的测量与分析”作为研究课题。目的是:对北京市城区餐馆声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对餐馆噪声进行测定与分析;向群众宣传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可行性论证

资料显示,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餐馆噪声的标准及测量方法的法律、法规文件,国外也只是通过设置标志来进行一般性的管理,相对于其他噪声源的控制、管理来说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也就说明国内外在餐馆噪声的研究领域还存在一定的空白。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今天,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研究餐馆噪声并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建议,控制餐馆噪声可有助于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更好地吸引外资,使中国在与世界各国的贸易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我们正在努力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条件。

1.课题组成员特长及分工

(l)研究该课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对于我们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努力达到。我们可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关于噪声的基础知识、噪声测定的原理及方法、噪声的主要危害,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噪声测定的时段及测量地点、掌握数据分析处理、函数拟合的一般方法,了解决定、影响餐厅声环境的主要因素。我们查阅的主要文献除了网上资料外,还有《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以及各项国家标准等。

(2)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同学各有所长,并且富于合作精神。郎瑞田同学的特长是计算机编程,在数据分析处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并对环境问题有浓厚的兴趣,主要负责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函数拟合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张梦溪同学擅长搜集、获取信息,掌握一些相关知识,并且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主要负责调查问卷的发放、数据的实际测量工作并辅助郎瑞田同学撰写研究报告;臧鹏飞同学有数学特长,逻辑思维缜密,将在安排实验进程、统筹规划、算法设计方面发挥他的特长,主要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实际测量、最终成果解释的工作。另外,查阅资料等工作将由以上三位同学共同担当,组长由郎瑞田同学担任。我们几位同学将精诚合作,优势互补,从而使课题研究更顺利地进行。

2.实验条件

我们考虑了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环境噪声测试分析仪(挪威nosonic公司生产)和噪声暴露计(浙江杭州声学仪器厂生产),这些仪器我们都在向有关的科研单位申请免费提供。以上仪器都已获得国际认证,可以使我们的数据测量更加精确。本研究除了需要以上专用仪器外,还需具有的设备、仪器有:计算机、复印机、matlab计算机软件等。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经多方联系,解决方案如下:复印机可以借到, matlab软件目前已经在郎瑞田的计算机上安装成功。因此设备问题将得到解决。

3.指导老师

主要的指导老师是周庆林老师。此外,我们还有幸得到了任文堂研究员(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所长、国家噪声与振动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有害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和北医三院赵一鸣教授的悉心指导。我们将申请把这一课题作为子课题纳入他们主持研究的“社会生活噪声的控制标准研究”国家级科研课题之内,以求得更多的技术支持,更提供给我们一个为社会做点贡献的机会。

(三)研究方案

本课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海淀区居民对餐馆声环境的主观评价和认识。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深入查阅资料,了解相关信息,确定研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然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整理、统计调查结果,了解目前海淀区居民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声环境的认识以及具体对餐馆声环境的满意程度。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主要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第二部分是餐馆实测声环境的评价,我们将选择高、中、低档餐馆中具有代表性的各5个,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实际噪声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用计算机统计、处理,分析噪声来源和实际危害,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一套量化的不同等级餐馆声环境评价标准,对15家餐馆声环境进行评价,从而了解目前海淀区餐馆的声环境质量以及餐馆声环境的决定因素和主要影响因素。此阶段我们将采取分层抽样、实测分析的研究方法。最后,我们将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并号召市民做文明的就餐者。

1.研究假设

我们仔细分析了目前手中的资料,为使研究目标明确,提出以下假设:

(l)餐馆的噪声强度与顾客人数成正比,与餐馆面积成反比。

(2)平均每位顾客制造的噪声随餐馆档次的升高而减少。

(3)餐馆顾客人数在高峰期呈正态分布。

这些假设正确与否,还需要我们通过具体的研究来证明。

2.研究方法

(1)在调查居民对餐馆声环境的认识与评价过程中,我们将主要使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

(2)在餐馆声环境的测定与评价过程中,我们将主要采取分层抽样、实测分析的方法。

3.研究成果及形式

第一部分:调查、测量的结果统计,主要是直接将问卷调查、实际测量的结果统计制表、制图,汇报出来。

第二部分:初步制定《餐厅声环境的评价标准(试行)》,对北京市城区餐馆声环境进行评价。

第三部分:建议部分,包括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建议、对餐馆改善声环境的

建议和对顾客合理选择就餐时间及地点的建议。

第四部分:论文。

居民对餐馆噪声危害的认识及评价、居民对各餐馆声环境质量的主观评价与以其客观测量结果的对比及结论、餐馆声环境的决定和影响因素的估计等。

4.研究进度

研究进度大体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1)查阅资料(XX年12月一XX年1月)。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以下问题:

①有关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例如,仪器测量的数据及其意义、数据用计算机获取的方法、记录数据的时间间隔及可持续的最长时间等。

②餐馆中噪声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③设计调查问卷及统计调查结果的一般方法。

④目前关于噪声评价的具体法规及计量单位,以及自行建立一套评价标准的一般方法。

⑤餐馆等级的划分及其依据。

⑥国外高档餐厅声环境情况以及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差距。

⑦研究此课题的国际意义和科技意义。

(2)社会调查(XX年1月~XX年2月)。设计调查问卷,选取合适的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对收回的调问卷进行统计、处理。统计、处理的要点包括:居民对噪声知识的一般了解情况、对噪声各种危害的了解情况、对目前餐馆的声环境质量的满意率以及改善声环境的愿望(包括可能由此带来的价格提升是

否值得等)。

(3)数据测量(XX年1月~XX年4月)。将北京市城区的餐馆按一定的标准(查资料获得)划分为高、中、低三档,在每档中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餐馆。在配备了测量噪声的先进仪器后,前往选定的餐馆就餐。

就餐的时间要从就餐高峰期开始之前持续到高峰期结束之后以便完整记录餐馆噪声的变化过程。在就餐过程中,记录餐馆最大可容纳顾客的数量、高峰期顾客的数量等参数,观察餐馆的建筑结构,并且了解顾客在餐馆的行为(主要指发出噪音的行为,即大声说笑、交谈、叫喊等),从而了解餐馆噪声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情况,也从另一个方面了解了居民对声环境的认识和自觉保护声环境的意识。测量结束后结果输入计算机待用。

(4)数据处理(XX年5月~XX年6月)。主要是指对实测数据的处理(问卷的统计处理纳入步骤2)。对采集的15家餐馆的噪声强度对时间作图,然后进行下列分析:

①函数拟合:通过函数拟合确定餐馆声环境与时间(尤其是与高峰时间)的定量关系。

②确定高峰:根据就餐人数确定餐馆就餐的高峰期。

③取平均值:分别在高峰期前后及高峰期取噪声强度的平均值。其中低峰时的噪声强度可以代表餐馆固有的噪声强度。高低峰的差值代表高低峰时段的噪声差异,可以用来描述就餐人数对餐馆声环境的影响,参考各餐馆高峰时期的就餐人数,可以定性地表明各档次餐馆就餐人的素质(平均值之差与就餐人数的比值越大,说明单位数量的就餐人数对环境的破坏越大,素质越差)。

④归纳汇总:将以上各因素汇总起来,得到影响餐馆各因素的权重,从而可以比较准确地知道餐馆声环境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⑤综合对比:将各档次的餐馆数据进行综合平均,档次之间进行对比,得出各档次餐馆的平均声环境质量。再将所有15家餐馆的数据进行平均,了解餐馆总体的声环境质量。

⑥主客观对比:将客观测量所得的餐馆总体声环境质量与问卷调查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悉知居民对餐馆声环境质量的了解程度。

⑦结论解释:把观察、测量、统计所得的结果结合起来,对以上确定的各种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

根据以上方法,我们将确定出噪声主频、均值、峰值以及频谱分布与各因素的定量关系。本阶段是此次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也是确定研究成果的重要阶段。

(5)提出建议、撰写论文(XX年6月~XX年7月)。针对研究结果暴露出的问题,向政府部门建议加大餐馆声环境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声环境恶劣的一类餐馆,并向到餐馆就餐的居民提出关于就餐时间、地点选择的合理建议。本阶段是课题的最后阶段,也是落实成果的阶段。

将本次研究所得的所有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本次研究活动的优点和不足,并将结果撰写成论文,汇报给课题主管单位。

以上研究方案是我们经过初步研究制定的,由于时间仓促,可能有所疏漏,我们将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修改方案。

5.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目前的了解,研究中可能存在以下疑难问题:

(l)在同一餐馆的不同位置来集数据,是否会对数据质量造成影响?是否需要在不同地点多次测量?

篇4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纲要》明确指出:“保健课,系为个别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开设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康复、保健教学。”教材内容与要求虽与正常班体育课不同,但总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即通过体育保健课的教学,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增进其身心健康,增强其体质,逐步使身体康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我校自2006年起开设体育保健课,3年来结合我校的实际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体育保健课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践与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人文价值下的大学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理念构建

1.1大学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的身体及心理接受与价值引导。

对于大学弱势群体来说,当他们面对充满欢乐的体育场域,面对体育运动器械,必须直面自身的身体缺陷,其内心体验尤其酸涩、痛苦,因而产生回避体育的意识。客观地认识自己身体局限,鼓起体育锻炼的勇气,追求体育运动的快乐,对每个身体有缺限的大学生都将是心理大于身体的挑战。为此,大学体育要在课程及评价上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对大学生生命的关怀及终身体育的教育引导。对大学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的人生价值迁移教育及心理疏导体现了大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与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

1.2大学校园人文教育氛围及对大学弱势群体的生命呵护。

当代大学都比较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但大多只关照正常的普通学生,对大学中的弱势群体还没有给予生命的关怀。没有人文关怀的大学教育是一种缺憾的教育,它从根本上忽视了对个体生命力的呵护与关照,忘记了对生命的完善和价值的提升。

大学校园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首先要营造出“有身心障碍的学生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校园文化氛围,普通学生要培养学会关心他人的精神,把大学校园营造成适合身体障碍者生存环境的土壤。另外,为提高全校师生对大学弱势群体的认识,大学要加强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宣传报道,有意识经常组织播放有关残疾(障)人的电影,促进正常学生和残障学生的相互交流,大学的公共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尤其是这些弱势群体需要,体现大学教育的人文关怀无处不在。

2.体育保健课的基本特点与教学措施

2.1基本特点。

体育保健课采用运动手段进行治疗、康复和预防身心疾病,从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改善运动功能,达到恢复自信及增强体质的目的。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不同运动项目、练习强度、幅度、时间等的选择,注重教学对象的针对性、个别化、具体化等问题,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科学、合理而有效地进行教学,力争用有限的时间获取较佳的效果。

2.2教学措施。

2.2.1使学生掌握有关体育运动、身心保健、康复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与方法,自我监督与医务监督密切配合定期进行定量测验对照(成绩、心率)。注意保持合理、科学的运动量。对健康逐步好转,体质逐渐增强的学生,可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提高进入参加正常体育锻炼的适应力,运动时心率可保持在120―170次/min之间;但以无不良反应为度。健康情况较差的,运动时心率可保持在110―140次/min之间。对患有心率失常的学生除定期检查外,应注意有否出现心率失常现象。进行功能锻炼要根据负荷,承受力来决定,肌力锻炼一般感到有胀、酸感为度。

2.2.2集中教学、分组进行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传统讲授与多媒体讲授相结合。要贯彻量力性、启发诱导性的原则,积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与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逐步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体育基本理论、运动、康复、保健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方法,养成终身自觉锻炼的习惯。

3.体育保健课的考核与成绩评定的科学化及标准化改革实践

3.1体育保健班学生上课管理要求。

患急性肝炎临床治愈后,肝功能3次检查正常后可上体育保健课;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小三阳)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可上体育保健课,在上课其间,两个月复查肝功能一次,以便任课老师掌握运动量。心肌炎恢复期和心率失常在观察期间可上体育保健课,在此期间,应每月复查心电图。运动外伤、骨折或大手术后体弱,根据医院病假标准适当延长2倍时间,可上体育保健课。所有参加体育保健课的学生,每学期开学后2周内,应集中到校医院保健科进行检查,符合规定者,由校医院保健科开出证明,交体育教研部,以便统一安排教学。

3.2体育保健课考试项目、内容、方法和标准。

3.2.1考试基本要求

体育保健课考试是检查康复和体育保健教学是否完成了大纲规定内容、要求的一种手段。考试的内容应全面反映高等学校康复、体育保健教学的效果,反映学生对体育基本理论、康复、保健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平及康复效果。

3.2.2教学实践

根据“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从我校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校3年来进行了如下改革实践与探索。考核项目、内容:体育理论,基本理论,保健理论。实践部分:徒手操、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推拿按摩点穴法、常见疾病防治法,毽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跳绳等。每学期酌情选择以上考试项目、内容。

考核方法、标准与成绩评定:体育保健课每学期都进行考试,或单学期考查、双学期(学年)考试。每学期的考试或考查项目,以1―2个项目为宜。体育保健课采用100分制计入成绩,同时套入“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分。体育理论(基本理论、保健理论),每学年考试一次。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材《理论教程》为主要内容,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统一命题、开卷考试,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记分。体育理论考试成绩在体育保健课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不低于20%。实践部分的考试项目可进行两次考试,以最佳一次的成绩计入总分。学生康复效果如何确认,每学期根据医院保健科出示的证明、教师观察考核认定、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来综合打分。学生康复效果在体育保健课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不低于20%。学生学习态度、锻炼意识、课堂表现占体育保健课总评成绩的10%。出勤情况评定占体育保健课总评成绩的10%。

每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有齐全的病、事假手续,每次扣2分;无故缺席、旷课一次扣5分;一学期缺课、旷课1/3以上者(含1/3),体育保健课不予评定总成绩,必须重修课程。体育保健课的考查、考试严格遵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生学籍管理条例》中有关体育课的条款执行。每学期体育保健课总评成绩为不及格者必须进行补考。

4.提高体育保健课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4.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学校领导的重视是体育保健课程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加快体育保健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应重视对体育保健课程的建设,为体育保健课程提供教学设备、教学场所、专业的体育保健教师,保证保健课程实验科学研究资金。

4.2加快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教材建设。

高校体育保健课教材体系应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为中心,围绕课程目标而构建。加强对实践教材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新的教材内容要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民族传统健身内容为主,吸取国外娱乐性、趣味性强的内容。在组织教学上,要轻松、活泼、灵活、多样,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思想。重视对学生保健健身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掌握康复体育保健的运动处方,学会在锻炼中的自我医务监督和康复健身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3全面提高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师的业务能力。

应重视体育保健教师的再教育,培养具有专业的康复医疗体育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合格体育保健教师。同时应多开展有关课题的研讨会,探讨科学、系统、合理的教材建设、教学教法,提高体育保健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4.4建立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的评价标准。

建立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是推动体育保健课程朝着正规化、科学化方向前进的必要手段,也是反映教与学过程效果的重要依据。评价标准应从健康教育和健康意识的养成入手,从掌握康复保健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制订适合自己康复的保健运动处方和执行运动处方能力,以及身体功能恢复状况、学习过程主动参与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评。这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体育保健效果的评价,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与收获,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和自觉参与课余健身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是对教学质量的检验,并为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Z].2002.

[2]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我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6,(2).

篇5

关键词:研究生;开题报告;技巧;方法

abstract: the thesis report is an important base in the work of thesis writing. it plays the role ofpinpointing the task.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esis report and then explains howto prepare the thesis report, including how to select the issue for research, how to synthesize andsummarize the literature, putting forward the questions with hierarchy, collecting the mainstreamliterature, determining the research aim concretely but not inflexibly and so on. finally it is thought thatholding a meeting to appraise the opening report is necessary, which can ensure the experts to help to tellthe quality of opening report and raise the level of thesis.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 thesis report; skill; method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视开题报告,视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论文的质量。

一、开题报告的意义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1]84。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

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怎样写好开题报告

(一)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2]29。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开题报告打好基础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介绍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要想写好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1]86。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及写作技巧

1.开题报告的内容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2]30。开题报告的总步骤是: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开题报告[3]。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开题报告,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1)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5)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2.写好开题报告的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 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 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 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三、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

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论文质量,就必须对开题报告进行评价。开题报告会由3~5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与企业合作的重大科研项目可以聘请1~2位相应企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加,不同学科的开题报告的侧重点不同。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规定学生必须进行开题报告,并规定了统一的格式,设计了专门的开题报告评审表,开题报告会上研究生应对课题进行详细汇报,并对专家提问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开题报告的成绩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记。评审小组成员最后签名并给出学生是否合格的评审意见,并以百分制打出具体的分数。开题报告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课题研究。

为了提高论文质量,研究生必须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从各个方面提高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为优秀的学位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1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成员分工、实施计划、可行性论证、预期成果及其表达形式等,其中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主要部分。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的原因。如“嘉兴市区南溪路绿化现状的调查”的课题背景中这样写道:“……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植树造林搞得热火朝天。但由于重植轻管,部分市民缺乏社会公德,破坏绿化现象时有发生,令人痛心。因此,杜绝不文明行为,保护绿化成果已成为堕待解决的热点问题。”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如“水葫芦泛滥与生物人侵”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是“通过对水葫芦泛滥与生物人侵的课题研究,了解水葫芦的生物学特征、生活史、泛滥成因及防治对策,初步学会调查研究、对照实验、资料收集和处理等方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坚忍不拔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有时也可以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成员分工是指课题组每个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角色和应完成的任务。如组织协调、资料搜集和处理、撰写报告、外出调查、拍摄等等。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等。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负责人。各阶段时间安排要合理、充裕。如选题、资料搜集、计划制定、交流展示尽量安排在课内完成,而调查、实验、资料处理、论文撰写尽可能安排在课外;若是实验研究要考虑重复实验,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如果是外出调查,要写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地点、交通工具、需携带的器材等等。如果是实验研究,必须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实施计划写得越具体,越容易操作。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可行性论证还要写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帮助,应采取哪些对策。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一般常用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2开题报告的格式

一般用表格形式呈现,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详见附件:研究性学习课题“宠物热对社区生活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3撰写开题报告的注意事项

3.1注意可行性开题报告要详细、明了,研究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课题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教师的指导能力来确定,研究器材和资料搜集尽可能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来完成。在报告定稿前,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其趋于完善,便于操作。3.2注意科学性开题报告要体现出立意新颖、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等特点。提出问题和目的意义要与预期结果相吻合;报告中各部分(或栏目)要如实填写,切忌张冠李戴;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和提出的观点要客观真实,经得起推敲。3.3注意过程性开题报告中必须体现出研究过程,如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选题~开题~资料搜集~实施~结题~交流展示~研究后反思)和预期结果等。

篇7

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多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是目前全国各地高职院校正积极开展的核心工作。结合我院高职报关专业近几年的就业考核结果,发现该专业在就业考核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对口率相对较低,专业顶岗实习安排与最终就业单位不能一致的现象普遍,很难达到一体化的目标。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企业岗位需求接轨,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报关专业顶岗实习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增强就业信心、顺利就业方面发挥着核心的作用,目前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简述如下:

1.企业与学校供需时间不一致

学校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两年修订,一旦确定执行起来轻易不能调整。报关专业在大一有专业认识顶岗实习、大二有专业技能模块顶岗实习、大三有综合毕业前顶岗实习。学生何时实习、实训,完全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企业的需求则是按业务及自身发展经济状况来确定,需求往往很急不确定,急需人才亦是质量较高,非我们在校学生能够胜任(报关员需持证上岗)等。另外我院所在丹东市报关货代企业注册资金上千万企业仅一家,绝大多数企业均规模较小,以一个40人班级为例,一次顶岗实习学校安排企业数量均在10家以上,因此很难协调企业需要与学校顶岗实习需求。顶岗实习的目的—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的目标很难达到。

2.企业与学校管理方式不一致

报关货代岗位从业人员接触海关、商检、港口等多部门,与各色人员直接打交道,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达到岗位需求,而报关货代企业对毕业前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基本完全采用员工管理机制,不能获取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动态,对实习学生的真实情况很难了解,因此增加了管理难度。学校由于师资的缺乏,根本没有专职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管理,从而导致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放任。

3.学生实习就业定位与企业差距较大

目前,报关学生的顶岗实习都集中在最后一年,实习、就业往往混为一体,学生和家长也往往视顶岗实习为就业而忽略了顶岗实习仍是学习的一部分。因此,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的时候往往要求很高,尤其是对工作环境、工作待遇、企业发展前景等要求过高,而遗忘了实习期应以学习、打基础为主之根本。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待遇有别于就业待遇,实习生多为外地学生,拿到毕业证离职的现象屡屡发生,本身学生正在学徒阶段,工作差错率较高,企业负担培养新人的管理成本亦较高,所以给予实习生的实习补贴也很有限,丹东报关货代企业的实习工资往往不过千元,有的是低至500元,学生需要支付房租、交通费及餐费,根本不能维持基本生活费用。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很难落实执行,这个原因导致实习期学生频繁跳槽,这也是学校安排的顶岗实习难以持续的原因之一。

顶岗实习必须走校企合作的途径,学校与企业共建专业、共建培训课程、共同培训师资、共同技术研发、共同培养学生等。但不论以何种途径进行校企合作,无外乎就是要做到学校与企业的“双向服务”,即企业服务学校,学校服务企业。顶岗实习安排大都是学校通过各种关系安排,很难实现利益双赢的效果。当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时,企业就无法顾及学校的“就业”之本。

如何走出这一瓶颈,走出报关专业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科学发展的道路,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工作中最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鉴于其运作的特殊性(学生在外)应该在学校建立专门从事顶岗实习管理的组织机构。该部门应隶属于学院就业指导处,与各系部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务处合署办公,便于整合专业校、企优势资源。能够有效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该机构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开发顶岗实训基地,寻找为企业服务的空间

报关专业具有零散就业的显著特点,实训基地的数量、种类、规模开发上需要多人参与,广泛发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为学生顶岗实习安排提供足够适宜的实训岗位。报关企业对学校的利益期望点在哪?是对其企业自身业务管理流程的设计不足的苦恼?外部市场开发的瓶颈如何破除?企业员工流动过大如何应对?学校资源能为这些问题解决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是该专业深入校企合作的生存与发展基础。

2.做好企业调研,及时协调人才培养方案弹性运作

做好企业调研工作,对企业用人的时间段、各岗位用工标准、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等进行有效地调查和研究。并在企业与学校需求意见搭建即时通的平台,以网络平台化建设加强沟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时注重这个专业即时性零散性特点增强其弹性职能。比如在安排实训周时以学期为准,具体周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提前一周再提交实训计划和方案。

3.指导专业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对学校现有课程提出改革意见,在确定核心课程时有话语权。核心课程应有企业或行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其教学效果由该机构参与进行评价。形成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的培训计划。职业学校最缺乏的是双师型教师和双师结构教师团队。该机构可以每年结合企业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计划或企业骨干到学校授课、专业指导、讲座等计划,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考核评价。

4.加强顶岗实习及就业观念指导;进行面试,形成顶岗实习计划及有效管理

加强顶岗实习及就业观念指导,以课程化、企业一线人员进校讲座等模式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观念的科学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两者一体化的理念。负责学生进入实习前的面试、各阶段的实习就业指导工作计划的制定、实习管理全程跟踪及考核,并形成对系部顶岗实习工作的评价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秦德如商务类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关系的探讨.网络财富,2010,(21).

篇8

摘 要:不饱和烃化合物(包括烯烃、炔烃和芳烃等)是石油化工以及煤化工中的大宗重要产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我国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从科学发展角度看,不饱和烃的物质转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一直是新物质创造科学研究的前沿和核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新物质的创造和转化、绿色化学”等物质转化问题是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面向原子经济和环境友好的不饱和烃的高效转化则是该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目前化学工业面临着效率低、工艺冗长、污染大、资源浪费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当前我国政府倡导的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有效利用不饱和烃资源,开展原子经济性的不饱和烃高效转化的前沿科学基础研究已经刻不容缓,从科学研究观点看,是面向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头创新;从环境友好观点看,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为我国现阶段大宗化学工业产品下游产业绿色化的必要技术支撑;从经济发展观点看,是综合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发展创制高附加值产品经济的推动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当前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的重大战略需求,该项目重点解决如何实现不饱和烃转化中的高效性、原子经济性等关键科学问题,包括:(1)温和条件下不饱和烃化学键的高效、高选择性切断与重组;(2)不饱和烃高效转化中催化剂的结构创新和运用创新;(3)不饱和烃多组分反应中催化剂的兼容性、底物的匹配性和催化剂与底物的作用模式;(4)绿色介质中不饱和烃高效转化的催化剂匹配性以及绿色介质对反应效率和催化反应机理的影响规律;(5)不饱和烃高效转化中的反应历程以及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对其的影响规律。针对以上关键科学问题,拟设置如下4个课题:(1)原子经济性的不饱和烃高效转化新反应研究;(2)不饱和烃高效转化中的新催化体系研究;(3)环境友好和实用的不饱和烃高效转化新方法研究;(4)不饱和烃高效转化中的多尺度理论研究。针对上述研究内容,将围绕不饱和烃高效转化中原子经济性和环境友好等重要科学问题开展工作,通过探索不饱和烃化学键高效、高选择性切断与重组的科学规律,发现具有原子经济性的新反应,发现与发展用于不饱和烃高效转化的催化剂新体系,同时利用多尺度的理论研究揭示不饱和烃官能化反应的一些基本规律,指导催化剂和不饱和烃转化反应的发现和优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若干环境友好和实用性的不饱和烃高效转化反应新方法。

关键词:不饱和烃 原子经济性 环境友好 高效转化 理论研究

Abstract: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are important bulk products of petroleum and coal chemical industry, the crucial found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essential natural resour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lan” clearly puts forward that “new material cre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green chemistry” are the important subjects of our basic research, the high efficient unsaturated hydrocarbon transformation with atom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benign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subjects. At present, the chemical industry faces a series of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low efficiency, tedious technology, heavy pollution, and resource waste. Under the situation of “low carbon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itiated by our government, efficient usages of unsaturated hydrocarbon resource, and frontier basic research on the atom economy and highly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are of great urgency. Echoing the trend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to meet the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this project focuses on fundamental, yet extremely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s of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and intends to solve unaddressed issues and to achieve unmet goals in this leading area, include: facile bond scission and reorganization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selectivity; de novo design of catalys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he judicious selection of catalyst and reaction substrates in atomic economic multi-component reactions; media effect on reaction efficiency and mechanism; underlying principles and theory in the reactions of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atomic economy as our guiding principle, this project plans to address the above issues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1) Development and discovery of new reactions;(2) De novo design of new catalysts;(3) Develop and invent environmentally benign and sustainable synthetic methodology;(4) Multi-dimensional theoretical study This project would provide new reactions and new catalysts for the fundamental and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s of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and disclose the associated underlying principles that would in return guide the rational design of catalyst and reaction. Eventually, these would set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real world technologies associated with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hydrocarbons and their high-value products.

Key Words: Unsaturated hydrocarbon; Atom economy; Environmental benign; High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Theoretical study

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50818&flag=1

篇9

2008年08月25日 星期一 上午 08:50

1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

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一、 开题报告的写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为左3cm,右2.5cm,

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三、开题报告的字数要求:

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

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 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 计划书的构成

d. 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 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 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 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 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4

6.《企划书实用手册》/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译?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

10.《企划训练入门》/ [日] 悴田进一著;李幸纹译? —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

11.《设计过程与方法》/ [日]沈祝华,米海妹编著?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

47.《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9

48.《新企划力:创意思考解决难题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4

50.《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9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篇10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质量保障是指特定的实体依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的过程和程序,对学校课程与教学,主要是学校的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控制、审核和评估,并向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士保证学校课程的质量,提供有关高等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各种信息,其基本理念是对学生和社会负责,保持和提高学校的课程与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整体发展。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目标是追求完美的课程教学质量,是为使高等教育消费者(政府、社会、家庭和学生)对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质量感到确有保证,而运用系统原理建构起来的组织结构与程序系统、过程和资源系统。

一、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意义

( 一 )财经类专业的特点和人才需求特征 由于经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特别快,新现象和新事物层出不穷,财经类专业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经济形势,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才能保持本专业的生命力。这对财经类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很高的要求。面对社会的需求,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练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技术素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具有快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科专业结构特点来看,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辅以其它不同学科协调发展是当前财经类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结构的最显著特点,财经类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更要有充足的社会实践能力。财经类专业的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在培养财经类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决定了财经类高校在加强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体,都离不开财经类专业的人才。首先是全能型人才,即要求财经类毕业生既掌握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能够较快和较好的适应工作需要。其次是研究型人才,即要求财经类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浓厚的研究兴趣。再次是应用型人才。即要求财经类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并配合良好的英语基础和计算机基础,能够适应业务的实际操作。但无论哪一种人才需求模式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高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以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为基础的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高效对学生的培养角度来看,财经类专业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鸿沟。众所周知,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而学校要兴旺,一样需要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 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教学前提 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财经类专业的基本业务流程、操作方法和组织管理模式,而且具备及时掌握和发展财经类专业最新实用技术的能力和与之相关的素质。该目标又可细分为素质教育目标、专业理论认知目标、专业操作技能目标以及专业技术适应能力目标。要实现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就必须要有兼具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还要配备有先进、完备的实践教学设施,辅之以仿真性的教学环境模拟实践应用。而以上这些要素的具备无一不是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核心要求,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实现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高校加强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于财经类专业而言,要实现其实践教学的目标必得重视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完善,只有充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方可保证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

( 三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高校教学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突出的新型人才,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自然也要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其根本宗旨,实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这就要求高校要将实践教学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更加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框架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为实践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有效完成实践教学内容而提供的有力保证,它是促使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提供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和软硬件资源,没有提供教学的适宜环境,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就无法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也就无从谈起,实践教学也只能是以走过场走形式应付了事,以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学生也只能是与当前经济时代的社会脱轨,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长此以往学校也将逐渐被知识经济时代所淘汰。因此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高校实践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

( 四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对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 财经类专业是属于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除少部分人就读硕士研究生继续进行理论研究外,大部分财经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将进入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等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实务。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满足财经类岗位标准为准绳,培养应用型的实践人才。同时,我国政府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即兼具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与灵活应变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充分重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很多企业缺乏应用型的实践人才,而另一方面大批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究其原因,大部分的人实践能力欠缺、综合素质羸弱,达不到企业对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整体要求,这也是高校应当加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是关键,而实践教学的质量保证则要依靠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来实现。

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保障的现状分析

( 一 )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欠缺 目前财经类专业的教师理论经验丰富,但企业经验、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因此财经类专业缺乏“双师型”或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所谓“双师型”或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指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示范技能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目前,就财经类专业而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从事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学科背景相对单一,大部分教师非师范院校出身,而主要来源于综合性大学或财经类院校,他们对财经类专业理论理解的较为透彻但对具体的企业实践了解不多,往往会因为教学方法、授课方式不当而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流于形式,过于陈旧,无法推陈出新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另外,现阶段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而缺乏社会生产的实践技能,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扬长避短,偏重于理论方面的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工作的落实。综上可知,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是制约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加强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财经类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内容。

( 二 )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学校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等原因,实习基地的资金投入难以稳定、持续。目前真正能提供给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实习基地并不多,实践教学的效果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往往会对财经类专业的实习有所忌讳,例如财务实习等往往涉及一个企业最为核心的部分,企业鉴于自身信息的保密,不太愿意接受财经类专业的实习生,即使应允,也不会让他们接触到企业真正的核心部分,校外实习的效果自然不尽人意。鉴于以上原因,高校的校外实习形同虚设。学生拿着盖有企业公章的书面材料作为实习的证明,而实际上这种证明过于薄弱。正是由于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形式,致使学生慢慢淡化了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得实践教学工作的效果不显著,不足以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而校内实践实习往往由于由于实习软件、硬件的投入不足开出率不足,无法及时更新实习内容,致使实习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 三 )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方法缺乏创新 实践教学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财经类专业最新实用性的技术并予以实际运用,但大多数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时,实践课程十分有限,主要还是以课堂为主以课堂作业、习题讨论、小论文等方式进行。教学内容滞后于教学改革的进程,且仍以教材为主难免不合时宜。教师自身缺乏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认识和了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实践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践教学进程大大加快,实践教学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但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还没有获得实质性的突破,经管类的课程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还在沿用以往的一贯模式,偏重理论教学,而实验操作、实务训练的内容较少,这不符合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对推进实践教学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努力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应是高校加快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 四 )实践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 现有的监控评价体系一般对理论教学过程涉及较多,对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方面不够完善、系统和规范。从外部来讲,主要局限于办学条件和设施等方面;从内部来讲,主要局限于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评价,一般采用学生评教和少量的听课等方式进行。而对于学生的考核只针对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定,忽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考察。这种考察的范围和形式太过单一,体系缺乏规范性、不具有自身专业的特色,监控制度和保障体系不够科学。缺乏系统的评价组织和科学地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手段,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评价体系。往往导致收集评价信息的难度加大不能从根本上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校只注重评价的形式和结果,而对于评价获得的信息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与总结,导致监控和评价效果不明显。对监控、评价工作重视不够,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缺少及时地反馈、跟踪验证和有效的解决措施,导致出现的问题没有解决 。

三、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完善对策

( 一 )优化“双师型”教师的导入机制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不仅关系到实践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更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应有一套完善的教师队伍引入机制和培养机制,以保障实践教学的基本需求。因此学校加强教师人才的引入和培养,不断优化教师人才的组织结构,引入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是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为目的,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培训计划加以实施的一种培养模式,主要有培训、引进、访问、参与、激励模式。总结而言,无外乎是“引进来”型、“走出去”型和“自我发展”型,无论是让教师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还是将专业人才和企业资源引进校园重要结合经管类各个专业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培养模式,使“双师型”队伍彰显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 二 )实践教学中增强模拟实验的实用性 在校内实验室进行模拟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案例中,加强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可操作性。尽管目前经管类各专业都有相应的模拟实验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但就社会发展、企业需求而言仍有差距。企业实务操作与校园实践模拟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就要求学校要认识到要培养应用型的实践人才必须跨越的一步: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将企业运营过程中用到的实务软件引入到校园中来,像ERP系统、SAP系统、财务软件金蝶K3、用友软件等,让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切实接触企业的实务操作,应用自身所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务操作的专业技能。当然,这也加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本,但从更长远的眼光看,这无疑是有利于高校自身发展、财经类专业素质提升的双赢思路。

( 三 )保障经费投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首先,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以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可以通过中央财政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项基金支持、地方财政支持、社会捐赠、校企联合办学等渠道筹集资金,充分保障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其次,就是要将资金用在合适的位置上。实践教学是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加强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加大在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尤其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尽管有些学校在实习基地的前期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后续资金链经常会出现断裂,致使资金的投入不稳定,实习基地建设滞后于实践教学要求。要改善这一现象,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基地建设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进而加大对基地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 四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应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增强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从实践课程的设计到毕业论文的提交都要强调其实践性和应用价值。同时我们也要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充分发挥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案例、演示、现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专业环境的感知和认识,激发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增强财经类专业的综合素质,使学校培养的财经类专业人才更具有竞争优势。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工作的核心,只有立足于根本的改变,实践教学工作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就要求,学校要在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方面下大力气,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换“汤”,更重要的是要换“药”,作出实质性的突破。

( 五 )建立健全信息监控系统 全面收集各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相关信息,及时对收集后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应该建立由实习单位、学生信息员、教务处、实践教学系部、督导检查部等组成的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全面准确地收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教学部等校领导、老师可以定期地进行教师教学评定、听课、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评等。并且应该有专门的质量教学监控人员对于反馈来的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并通过这些反馈来的信息来找出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持续地对实践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学校的质量监控体系部门应该以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地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与改进,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设立最完整的教学方案。在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该随着社会整体的经济环境与市场对于财经类人才的需求来不断修改教学的目标、教学重点。应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基地。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相关专业的工作环境,通过教师与学生、督导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实践教学的动态,深入了解不足,不断总结与修正,使学生更加适合未来的市场需求。

( 六 )建立测评后的改进策略体系 配备专门的人员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的成果,及时提出改进策略和措施。学校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就业市场和经济体制的大环境来改善教学的环境和实践内容。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多个环节组成,环环相扣才得以构成完整实践教学框架,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就是其中的基础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加强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必要步骤,尽管目前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保障环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相信随着实践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吸收经验、吸取教训,充分认识到问题的根源,追本溯源,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与对策,最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并最终实现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整体目标。

*本文系2013年佳木斯大学教研项目“就业导向实践教学与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YWB2012—017);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平台支撑柔性培养——地方综合性大学经管类专业柔性人才培养与教学支撑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8458);黑龙江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经管类专业柔性人才培养与平台构建研究(项目编号:GBC121113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