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0 07:08: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对象和过程
实施对象是2011级护理专业部分学生进行2+1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方法是以我校2011级大专高级护理3、4、5、6班,共4个班的学生为实施对象,参与研究学生总生数244人,年龄段为18―20岁。实施对象均为高考招生的秋季班。入学由学生科依相同的专业的随机编班,授课教师从选择对象中随机抽取单元实验班和对照班,3、5班为实验班,4、6班为对照班。
对照班按照教学大纲计划要求实施教学,应用传统讲授法施教,主要按教材内容和实践计划系统教学,实行第三学年实习。实验班在以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实施新的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尤其是《基础护理学》要缩短理论讲授课时,增加技能操作课时,对操作内容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标准。临床课同样压缩理论授课时间,增加实习前临床培训、模拟病房技能实训及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见习,实行第三学年顶岗实习。重点加强在校期间的实践技能培训,为使学生顺利实现顶岗实习做好准备。首先由教师对教材内容重点部分精讲,并增加学生的在校实训课时,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操作,并在实习前强化培训和结合临床模拟病房技能实训、临床见习来进一步使学生熟悉技能并提前适应临床,为学生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创造条件。
二、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模拟病房”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我们用问卷调查法,调研访问法对在校生、实习生、带教老师及毕业生进行调查教学效果与考核评价。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考核。根据调查与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教学效果。
1.问卷调查,所有实施对象及带教老师,实事求是的对问卷内容作出客观评价。问卷调查人数学生共244人,从实验班和对照班随机平均抽取人数,合计赞成率占96.7%,带教老师总人数38人,合计赞成率占92.1 %。
2.理论和技能考核情况 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采用相同考试内容进行理论和实操考核,考试方法是学生2人1组,监考教师2人一组,让学生互相检查,实体操作,监考老师对学生同时评分,然后对考试成绩进行汇总。结果表明基础护理学实操考核情况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优秀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及格人数对比无差异。护理临床课毕业考试情况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及格人数对比无差异。
三、课堂效果
从调查结果说明,“模拟病房”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讲授,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而“模拟病房”教学法,则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针对性强,通过学生之间的实体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自学、分析问题、口头表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等方面的能力,深受师生欢迎。
四、体会
任何有机体都有其生命周期,项目也不例外。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经现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与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旨在实现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必然经历若干阶段,这些阶段构成了项目的生命周期。
顶岗实习是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的改革模式,将项目生命周期管理这种先进的现代管理模式合理应用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可以使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等到改善,从而使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1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监控不完善。实习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与管理主要停留在表面上,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重点检查学生的实习日志,而忽略了学生态度,观念等。
(2)监控主体作用不明显。家长和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监控主体,学生在校外企业实习和工作过程中,与监控主体的联系不紧密,甚至失去联系,使得消息封闭。
(3)监控客体认识不足。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校内指导老师,既作为学生的监控主体也作为客体,指导老师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指导不足,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工作与思想动态。
(4)反馈不充分。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在生活、报酬等方面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对每一届学生的顶岗实习缺乏深入的思考,导致问题重复出现。
(5)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顶岗实习管理涉及多层次,多因素,多元化。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结果,轻过程等方面。
2项目生命周期在顶岗实习管理中的应用
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训向校外的延伸,为使顶岗实习工作更好的开展,本文将项目生命周期理论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相结合,详细分析分阶段开展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施的各个阶段,即组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收尾阶段。顶岗实习管理重点是实施阶段的管理,难点是如何协调四个阶段,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2.1组织阶段
顶岗实习应做到与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要求对接,不可过分适应企业而放弃专业培养目标。为使顶岗实习工作有序开展,学生在顶岗实习前,需组织相关指导老师学习《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在此阶段,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而确定。专业负责人将顶岗实习工作组织协调到相应的指导老师中。为使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各指导老师可以制定不同的实习方式,以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
2.2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有效实施顶岗实习的关键,此阶段不仅需要计划顶岗实习单位,而且需要计划学生的顶岗实习进程。首先,由专业相关负责人详细考察并确定企业是否符合顶岗实习要求,与企业洽谈顶岗实习内容并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其次,结合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召开顶岗实习宣讲大会,提出具体的实习要求;然后,学校在学生赴企业实习之前需要进行安全教育,向学生家长提供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最后,要求学生与企业需要签定顶岗实习协议,以协议的形式来保障学生的顶岗实习有效进行。
2.3实施阶段
顶岗实习实施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也是管理过程中最复杂的阶段。在学生赴顶岗实习企业后,专业顶岗实习联系人首先要提供学生实习情况表;其次在学生实习期间,专业顶岗实习联系人与学生要保持充足的联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学生在实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关注学生在实习过程的心理动态,确保顶岗实习过程顺利实施;其次,专业顶岗实习联系人需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强学生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的教育,同时对学生的实习内容进行专业指导,并能做到随时记录学生的实习情况或者变更情况;最后,制定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情应急处理措施。
2.4收尾阶段
顶岗实习教学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增强学生对专业背景和生产实际的了解,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生产实践和专业岗位技能,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工作和专业基本技术的能力。顶岗实习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教学形式,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增强组织纪律性,增强职业意识、增强群众观念、劳动观念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下面就顶岗实习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要点进行分析,并针对各方面做出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1 顶岗实习的分类
1.1 按地点划分的顶岗实习类型 ①校外顶岗实习: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完成的顶岗实习教学。②校内顶岗实习: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或实训室完成的顶岗实习教学。
1.2 按方式划分的顶岗实习类型 ①集中组织顶岗实习:是指由各教学分院统一安排的,以专业为单位相对集中的顶岗实习。②分散顶岗实习:是指学生自己或他人联系实习单位,一般不超过两个人在一个单位进行的顶岗实习。
2 顶岗实习教学的管理与实施
2.1 顶岗实习工作应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进行。
2.2 教务处的主要职责 教务处是管理全院学生顶岗实习的职能机构。其职责是组织、协调、实施和管理全院的顶岗实习工作。研究制订有关顶岗实习工作的政策、条例、规定;审核全院的顶岗实习计划安排,管理顶岗实习相关资料;按照顶岗实习计划、大纲开展顶岗实习教学和成绩考核工作的检查;组织全院顶岗实习工作的经验交流。
2.3 各分院主要职责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组织教研室制(修)订和审定顶岗实习计划和大纲;审核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资格;组织制订和落实下一年度顶岗实习教学的实施计划,并报送教务处备案;对顶岗实习过程的跟踪检查和考核;组织顶岗实习的成绩考核和顶岗实习教学的工作总结;负责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逐步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2.4 专业教研室主要职责 在分院院长的直接领导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制(修)订顶岗实习计划和大纲;确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人选,并经系分院院长批准;落实学生分组、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实习指导教师以及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要求等各项准备工作,并填写“实习教学安排表”报教务处备案;研究制定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办法;与实习单位协调好顶岗实习教学的全过程;总结本专业的顶岗实习教学,以及提出改进顶岗实习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5 指导教师主要职责 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有一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在顶岗实习前,应根据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和实纲要求,熟悉顶岗实习单位的业务、环境、管理和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实习的岗位要求,会同顶岗实习单位有关人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顶岗实习执行计划(包括顶岗实习场所及岗位、顶岗实习内容与要求、顶岗实习程序及时间分配、实习报告及时间安排等),经教研室主任同意,主管院长批准,以实习计划和要求的形式提前印发给学生,并报教务处备案;顶岗实习开始前,应发给学生顶岗实习执行计划,指定顶岗实习教材(指导书)等,明确顶岗实习目的、要求、时间安排和实习进程,布置书写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等;应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实习岗位要求,对实习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并请实习单位的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经常与顶岗实习单位联系,深入实习现场,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加强实习指导和考核,及时检查学生顶岗实习日记,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报告;对实习学生加强管理,对违反规定或有其他错误的学生,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影响极坏者,应停止其顶岗实习,令其返校,并向分院院长汇报,给予相应的处理;经常与顶岗实习单位联系,并定期向顶岗实习单位教育管理部门汇报顶岗实习情况,争取顶岗实习单位的支持和帮助,注意搞好实习单位与学院的关系;根据顶岗实习成绩考核标准,做好顶岗实习成绩的考核和顶岗实结工作。
2.6 顶岗实习选题管理 ①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岗位情况,确定毕业顶岗实习报告题目。②所选题目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选题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训练,也便于对某些专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选题难度适中。③实习报告的内容可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特点予以确定,内容要多样化,应紧密结合实习岗位工作实际真题真做。④学生确定毕业顶岗实习报告题目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填写《顶岗实习任务书》。顶岗实习一个题目不能超过8人。
3 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
①学生应认真学习毕业顶岗实习有关管理规定,端正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服从领导,听从分配,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和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做有损学院声誉和企业形象的事情。按照实践计划、工作任务和岗位特点,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②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期内,应服从毕业顶岗实习单位的安排,不得擅自离开单位。有特殊原因者,须征得学生所在学院同意后,方可安排第二次实习。
4 顶岗实习的成绩考核
院内指导教师填写实习成绩评定意见并给出总评成绩,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填写《企业指导教师评价表》并进行综合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包括考勤、遵纪守法、安全生产、服从领导、团结同事、工作认真负责、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
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满成绩考核依据以下要求进行综合评定:①《企业指导教师评价表》由学院指导教师根据企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表现情况评定成绩,占总成绩的20%。②《顶岗实习报告》由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专业主任共同评定,占顶岗实成绩的40%。③《顶岗实习周记》由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评定,占顶岗实成绩的10%。④答辩成绩占顶岗实成绩的30%,如果毕业答辩成绩不及格,总成绩视为不及格。
5 顶岗实习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顶岗实习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应加强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
5.1 毕业顶岗实习安全要求 ①树立“安全第一”理念,重视毕业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②落实安全责任制,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各系结合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工作岗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及时清查各种安全隐患,采取整改措施,做到预防为主。③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齐抓共管,全方位做好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安全工作。④学院、企业、毕业顶岗实习学生三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⑤在毕业顶岗实习开始前,要求学生必须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否则不允许进行毕业顶岗实习。
5.2 顶岗实习过程的安全管理 ①顶岗实习是教学功能在企业的延伸,学院要履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劳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接受学院和企业的教育与管理,明确自己既是学生又是职工的双重身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必须遵守和服从企业的纪律及管理,遵守一切安全操作规程。③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应为学生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工作环境。④学生若在顶岗实习期间出现安全事故,则根据相关法律和约定,各方协商解决。
6 事故处理
①当发生学生人身伤害情况时,首先应联系医疗机构进行紧急救治,学院和有关部门领导应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做好协调工作。②当发生一般财产损害情况时,在场实训教师与学生应保护好现场,并视情况报告学院及公安机关,请求调查处理。③当发生火灾事故时,首先报告消防机关,请求救援,同时视情节轻重,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救灾活动。④当发生重大事故后,教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及时向学院领导报告、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并将事故发生过程以书面形式上报学院教学安全工作委员会。⑤学生在非学院安排的实习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学院可协助处理,但不负安全责任。
7 其它
①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参加实习的学生应提前填写“分散实习申请表”,经家长签字和分院审核同意并指定指导教师,教务处认定后,方可进行。②顶岗实习不及格的学生必须重新参加顶岗实习。
8 结束语
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认识本专业的工作范围、性质、要求、职责、程序、方法等,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景永平.经管类学生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04).
2解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的策略
实践性和操作性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特性,而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重要的一环。为保证学生顶岗实习长效、稳定开展,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乃至政府等多方面的参与和努力。
2.1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及运行机制
在顶岗实习实施前,校企应合作建立实习管理机构,通过委员会章程、工作计划等相关制度保障委员会的长期、有效运行。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学院成立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校、企、政”三方专家组成,制定物流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习学生管理细则、实习安全管理细则、实习成绩认定办法等相关管理文件。采取例会和专题会议等方式,加强学校和实习企业的沟通,共同商讨顶岗实习内容、场地、管理方式,合作编写顶岗实习指导书和实习计划,研究符合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将物流企业的管理方式引进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内实习实训中。编制和归档整理顶岗实习“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监管协议的有效履行。
2.2加大对顶岗实习的资源投入
高职院校要从行动上重视顶岗实习,不仅给予制度和组织保障,还要有一定的资金、设备和师资等资源投入。随着资源的投入,物流管理专业可以进一步加快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深度和广度合作,确保顶岗实习内容、场地、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增强与企业的联络,学院投入一定设备和资金在物流企业开辟企业课堂,建立联络办公场所,现场研讨实习教学内容,解决实习计划实施中的各种问题,把学校的职业核心课程设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实施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避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相脱节。积极引进和培养具备双师素质的专兼职教师,每年轮换教师下企业实践并且指导顶岗实习,给予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审和绩效工资方面一定倾斜,让更多资深教师能积极投身于顶岗实习指导工作中来。校方指导老师要提高顶岗实习参与度,定期通过电话、QQ、班会、下企业巡视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编写顶岗实习报告和顶岗实习日记,加强实习过程监控和信息反馈,与实习单位保持融洽关系。
2.3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同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应用性、交叉性的宽口径专业,需要高职院校尽可能联系更多综合型物流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挑选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工作环境去顶岗实习,以提高实践与就业能力。专业可以开辟第二课堂,从细节入手,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如何进行沟通,如何适应物流企业管理和文化,从而加强学生对高职教育理念的认同,明确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树立学生顶岗实习的良好心态,培养学生善于实习的能力。在物流管理专业传统教学计划里,实习往往是指第六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实习的内涵丰富起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内容包括第二学期认知实习、第四学期教学顶岗实习、第六学期毕业顶岗实习。认知实习侧重通过参观和体验了解物流企业结构、企业文化、工作岗位和企业核心业务作业流程,该实习往往安排在课余时间或假期。教学顶岗实习是在第四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的4周校外企业轮岗实习,以熟悉每个关键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业务内容,掌握物流设施设备的具体操作规范。毕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在自选或学校推荐的企业完成为期半年的岗位实践,以提高其从预就业到就业的平稳过渡[3]。校企双方紧密配合、周密计划,让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完成企业的培训和生产任务,通过校外认知实习、教学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的渐进式过渡,解决顶岗实习期间的生产效益问题,对确实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尊重学生的劳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顶岗实习教学活动。
2.4转变实习企业对顶岗实习的消极态度
现代物流企业要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企业具有科技创新、开发人力资源等重要意义,意识到实习师生能够以局外人的身份、以新的视角来审视企业,发现物流管理中潜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企业要开发校企合作能力,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将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资源融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中,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转变为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充分利用顶岗实习合作平台,让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经营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接收学生实习和就业不再是负担,并据此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1 顶岗实习工作推出的背景
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达到1184所,每年招生规模达到31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900多万人。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职业教育能得到蓬勃发展,取决于教育模式与培养人才方法适应社会生产力需求。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肩负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科技人才的使命。以“学生为主体,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是高职教育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职业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不仅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职业性和技能性,还需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而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实践教学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供了真实的环境。也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学习、实践、工作一体化。使学生了解当前职业前景与工作岗位需求,增强专业知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不断增强个人责任意识,合作和创新意识,使得人格全面健康发展。
2 顶岗实习的组织
2.1 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和要求
为有效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切实实现提高人才专业实践技能,毕业时达到零距离上岗,有效地服务社会。必须使其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告诉学生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育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生只有亲自参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去感受企业的运作管理模式,然后接触企业的文化,才能成为专业人才。仅凭显性知识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知识与能力不能相等价,把理论知识转换成专业能力,这需要一个亲身实践的过程,而顶岗实习给学生提高一个很好的机会。因此学校组织学生深入专业相关的企业,感悟职业活动必备的隐形知识,进行至少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是让学生熟悉工作岗位内容(岗位职责和生产流程)、掌握企业工作的方法(工具、对象和组织形式)、理解其单位工作的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的重要途径。同时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顶岗实习体系的安排
为顶岗实习顺利实施,提高实习效率和实习质量。必须对顶岗实习进行一体化,有组织有秩序的安排。顶岗实习被高职院校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且是其中重要部分。因此它的实施需要遵循课程体系、时空体系及学分体系的要求。顶岗实习开展的前提依据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安排,顶岗实习实施的过程和方式由时空体系来决定。而学分体系给顶岗实习基础保障也是对实习给出认可度。顶岗实习是属于校外专业实训课程,安排在学校教育课程之上。学校的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德育课程、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拓展课程。顶岗实习是教育课程的综合技能拓展,是学生就业的过渡阶段,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通常在第五个学期,时间为六个月到一年。也可以是工学交替式的,如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等专业。顶岗实习的场所可以在学校的实训基地(一些特定机房和厂房),或是校外企业提供的生产车间,或是政府指定的公共实训中心。当然实习单位的选择可以学校来安排,也可以自己提出实习单位,但必须得到学院的准许。顶岗实习的学分安排要与学时安排相匹配。顶岗实习作为必修的教学环节,根据不同专业设置4~8学分,不能用其它学分替代。
2.3 顶岗实习学习计划的制定
顶岗实习学习计划的制定,对顶岗实习的实施顺利完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可以把它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当中,是职业学院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实习计划可以由学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参考单位具体岗位要求来制定框架,具体由负责顶岗实习的带队老师来完成。把实施计划分解到具体的学生当中,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具体任务。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与实习单位一起制定岗位职责,以及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实习的时间、内容,方式、管理制度以及成绩考核评定等。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掌握哪些岗位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能培训学生的职业岗位素养和素质。通过制定实习工作计划,对顶岗实习的实施管理会更具体化、条理化和更容易。
3 顶岗实习的实施管理
顶岗实习实行院系两级进行管理。教务处及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全院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规划和规定的制定、检查、评估及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的处置。系具体负责各专业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顶岗实习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企业、学院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居于主导地位是顶岗实习的组织者,在整个实施过程的作用很重要,它是学生实习过程的监督、控制、辅助者。企业在顶岗实习中最关键,是顶岗实习岗位和企业指导老师的提供者。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供技能指导、实践操作场地、职场环境,同时也提供就业就会和自我价值的体验。学院各系为顶岗实习顺利实施,成立了实习指导小组,来负责负责管理和组织实习过程。指导小组由实习企业负责人、系主任、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指导老师、辅导员以及学生的代表来组成,其中系主任是小组组长。同时学院安排校内专业指导老师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指导,指导学生人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导作用。
3.1 顶岗实习指导小组的职责
顶岗实习指导小组负责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进行联系,指定实习协议,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单位、工作岗位的选择。落实每个学生的实习单位,并指导相应的校内专业指导老师。当然学生可以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但必须得到系里同意。顶岗实习指导小组还负责与企业共同制定本系各专业的顶岗实施计划、实习指导手册、实习协议以及共同进行实施管理。同时与企业一起商议和制定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建全顶岗实习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完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共同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监督以及给予考核评价。且与企业一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且是顶岗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动员、培训和教育。明确学生的实习目的、任务和考核方案,并进行学生体检。体检合格的学生才允许进行实习,并与每个学生签到实习安全责任书,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进行安全保障。
3.2 企业及企业指导老师的职责
企业负责提供顶岗实习的专门负责人,进行对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安排、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定以及对整个顶岗实习过程的监督管理。企业指导老师则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占重要的角色,负责学生的工作内容的安排和技能指导。同时他要贯彻落实具体的实习计划、实习任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等工作。负责和校内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实时动态地掌握学生顶岗实习中工作考勤、业务考核以及实习鉴定给出实习考核成绩。
3.3 顶岗实习教师的管理职责
做好实习前期准备,首先结合实习岗位和实纲制度每个学生的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包括实习单位信息、实习的时间、实习工作内容和要求、实习纪律、周记和实结、以及实习考核方式等内容。在实习中并协助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实习期间环境允许则需要和学生一起居住,方便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需要经常到企业对学生实习过程考察。把了解情况进行记录,并向领导通报。实习结束后,进行实习指导记录总结和评定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成绩形成书面材料,提交给系里存档。
3.4 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和评价管理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具备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与管理。顶岗实习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考核制度。顶岗实习成绩=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0%+校内指导教师评价?0%(平时表现+实习周(日)记+实习报告)。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等进行评定。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内容包括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素质表现、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评定。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是否履行院系相关规定,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实习周记和实结报告进行综合评定。考核合格的学生将获得学分,同时由实习单位和学院一起颁发实习合格证书。
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较高动手操作能力、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坚持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观,让学生认真地完成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从而掌握一定的实践经验,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92-02
1 引言
顶岗实习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学年,利用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到企业岗位上进行实际学习、锻炼的过程,是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由于顶岗实习是在校生到企业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环节,因此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企业与学校之间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协商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设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等等。另外,由于各单位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各不相同,近年来有越来越早的发展趋势,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学计划难以制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高职院校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亟待研究解决。
2 当前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学习方面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是2+0.5+0.5的办学模式。但是很多企业为了选拔优秀的毕业生,或者是为了缓解单位用工紧张的局面,或者是为了节约用工成本,在高职生二年级期末或三年级期初就纷纷到高职院校招聘高职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由于各企业都是从自身人才需求的状况出发到学校招聘学生顶岗实习,因此招聘时间各不相同,造成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难以制定,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过早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无法完成学校规定课程,没有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整天人心惶惶急着联系用人单位,无心学习,导致了高职生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专业知识不足,发展潜力不大。
2.2 学生管理方面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根据教育部的学制年限规定属于在校生阶段,但是顶岗实习期间在校生却不在校,而是在企业顶岗工作。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学校、家长三方联动的学生管理机制,但是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还是经常出现很多的安全问题:有在顶岗实单位发生安全事故的,有在?岗实习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也有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落入传销组织的。虽然以上情况不是很普遍,但是一旦发生处理起来非常棘手。这种在校生不在校的情况,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3 应对策略
3.1 明确“身份”
明确身份就是明确学生的相对身份,也就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该按学生对待还是按企业的职工对待[1]。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也开始趋向多样化,但是究其根源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以就业为目的的顶岗实习和以完成教学计划为目的的顶岗实习。下面我们就从以上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身份”进行区别。
① 以就业为目的的顶岗实习
以就业为目的的顶岗实习是指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就是毕业后的工作单位,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身份”应该确定为企业职工,企业应该和学生建立正常的劳动关系,学校作为学生的“监护人”。顶岗实习的内容设计,质量保证应该以企业为主来完成。企业应该尽雇主的责任,学生应该尽员工的职责,学生的“身份”应按企业职工对待,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出现问题应参照企业的职工解决。
②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顶岗实习
虽然大部分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就是自己毕业后的工作单位,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开始顶岗实习环节前没有落实到就业单位,学校不得不帮助学生联系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不是毕业后的工作单位时。这种形式的顶岗实习就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学校就应该和顶岗实习单位协商设计学生的顶岗实习内容,共同完成学生的管理工作。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身份”就应该是学生,企业只是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发生的问题应该按学生对待。
3.2 分清责任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该明确管理责任,这样不但学生出现问题后不会在学校和顶岗实习单位间推诿扯皮,在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也会各尽其责,学生出现问题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比如:企业、家长和学校间应达成共识,以就业为目的的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出现的问题,顶岗实习单位应承担雇主的责任;以完成学校教学任务为目的的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出现问题学校应承担管理责任。
3.3 制定制度
由于当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现状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学计划难以制定,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生管理难度增大等诸多问题,因此急需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制度来解决。
① 明确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期限。按照高职教育2+0.5+0.5的教学模式,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考虑把高职生的顶岗实习期限规定为后一个0.5(高职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τ诓话垂娑ò才叛?生顶岗实习的学校必须严厉查处。在高职院校第一个0.5结束后,企业集中到高职院校招聘毕业,第二个0.5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这样不仅方便高职院校制定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也避免了高职院校整年都要应付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
②制定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保障制度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保障制度。首先,在学生安全保障和劳动保护方面,要求企业把顶岗实习的学生按照企业的正式职工对待,必须为顶岗实习的学生缴纳相关的保险,让学生享受和企业正式职工一样的劳动保护。其次,由学校为每一名顶岗实习的学生缴纳意外伤害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伤害事故时能够有所保障。再次,在为学生缴纳相应的保险后,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明确做出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发生事故的处理办法,既不是企业、学校推脱不管,也不是家长纠缠学校、企业不放,做到责任明确,额度分明。
[作者简介]王娟(1978- ),女,湖南益阳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湖南 株洲 412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一般课题“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困境与对策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XJK011CZJ064)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029-02
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关键环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这就要求企业和学校两个主体要共同组织好顶岗实习,实现校企双主体管理。
一、“校企双主体管理”的定义
“校企双主体管理”是指学校与企业通过建立有效的实习机制,共同担任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主体,发挥学校和企业顶岗实习“双主体”的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管理顶岗实习学生。处于顶岗实习阶段的高职学生既要受学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约束,又要服从企业的管理。
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的现状
1.国家层面的实习制度不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落实不到位。到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硬性的法律制度约束企业有接受学生实习的义务和标准,没有一个相对健全的法制环境。相反,目前国内的法律法规中只对学校进行约束,并没有对企业进行约束或激励。很多职业院校教授的内容与企业最新的技术标准脱节,导致很多学生到企业后完全无从下手,成为企业的负担,顶岗实习落实不理想。
2.校、企两个主体责任不明确,管理效果不理想。由于没有整体设计和规范企业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学生实习效果的好坏、实习质量的高低与企业无关,企业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沟通不够,企业指导老师认为学生实习的管理主要在校方,不便参与,因此,没有企业为主体的实习管理效果不佳。
3.校、企实习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过于形式化。国家关于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体制机制、实习内容、实习过程管理、实习结果评价、实习责任问责等制度不完善,企业认为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只是学校的事情,对学生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闻不问;学校顶岗实习带队老师认为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大多问题都可以敷衍了事,因此,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很难到位,大多流于形式。
三、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校企双主体”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双主体管理是当前高职顶岗实习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是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校企双主体”管理高职顶岗实习,企业全程参与顶岗实习计划、方案的设计,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工学结合的质量,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在高职顶岗实习中的主导作用,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2.有利于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实习质量。校企双主体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习管理制度,有利于推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企业全程参与实习管理,并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确定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和要求,规范实习实习内容,避免实习的盲目性与形式化。企业与学校两个主体共同参与到顶岗实习教学体系的规划、运行、监控中,使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更加规范,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的积极性。校企双主体管理中的一个主体是高职院校,另一个主体是企业。双主体管理学生顶岗实习是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在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双主体互动、校企双赢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企业除了要和院校的老师们一起按照企业的岗位群制订实习计划之外,还要承担起指导学生实习的任务,这就使合作有了更多切入点,企业参与实习的吸引力就大大提高了。这种实习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促进了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互学互动、互利互惠,形成“双赢”局面。
四、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双主体”管理的探讨
1.实习课程标准、计划校企共定。(1)课程标准。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标准,紧贴产业、行业发展水平和职业岗位需求,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实施专业建设计划,推动技能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聘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企业专家,参与实习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的制定,提出专业改革建议,及时反馈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要求。(2)实习计划。高职院校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通过全面、迅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共同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校企共同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2.指导老师校企共育。(1)建立实习指导老师校企互培制。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既要接受校内指导老师的指导,又要接受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因此,学校和企业应该安排一批思想素质好、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老师,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高职院校应每年派实习指导老师去企业和生产一线实践,通过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或培训岗位上操作演练,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应将教师培训纳入企业工作安排,使企业指导培训教师制度化。企业实习指导老师在实习前也要接受高职院校组织的实习岗前培训,要对参加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以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有所了解,并熟悉专业教育课程和知识、技能体系,在实习期间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养成和个性发展提供有效指导。(2)实施校企指导老师共聘制。高职院校实习指导老师每年应有半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符合要求的老师校企共同颁发实习指导老师合格证,持证上岗,校企共同聘用并下发聘书,同时给予一定的指导津贴。另外,校企每年共同组织高职院校的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考核不合格的、指导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的能力不强的,根据相关制度取消实习指导资格,解除聘用。
3.实习基地校企共建。(1)高职院校提供人力支持。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用工要求,在双休日、暑假和长假,定期派学生去与专业相关的企业,为企业提供人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工高峰期人员不足的问题。(2)校企项目合作。高职积极创造条件与企业合作,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多种形式的项目,努力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能力训练和专业素质培养的实践基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和实践环境。
4.学生实习校企共管。(1)建立有序的校、企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高职院校与达成顶岗实习合作协议的企业共同建立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机构,专门负责实习生的日常管理,负责双方的沟通和协调。校、企共同确定双方职责,制定实习运行管理、实习动员等相关制度,以利于双边互动,保障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推动学生顶岗实习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2)建立学校指导老师与企业导师的联络机制。不定期举办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研讨会,推动成员企业和职业院校间的需求对接与信息互通。企业要及时和校方沟通,配合学校调整实习计划与内容,实现校内教育与顶岗实习的相互衔接,适应市场企业需求。(3)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考评机制。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把顶岗实习作为一门课程进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并作为毕业的条件。校、企双方各自确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内容,共同完成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评定工作,建立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参与的成绩评定体系。(4)建立校企双主体顶岗实习监控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并不断完善顶岗实习日常指导和教学督导相结合的常规监控制度,并在企业实习岗位安装监控器,企业和学院可以随时观察到学生参与实习的现状,以便校企双方对顶岗实习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五、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校企双主体”管理运行的保障
1.国家层面顶岗实习法制环境的建设,提高企业积极性。国家必须从制度层面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规范,通过健全顶岗实习的法制环境,来整体设计和规范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通过立法硬性规定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义务和标准,从国家层面明确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落实企业接收学生实习财税优惠和经费补贴的相关规定。适当提高企业承担学生实习的补偿比例,政府会同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核算各专业顶岗实习企业所承担的培训费用,通过定额补助和奖励等方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顶岗实习。
2.各级地方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实习主体责任,加强监管。各级地方政府也应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学生实习主体的责任。完善相关法律,明确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保障企业的利益;将大学生实习纳入国家财政补贴范围,建立国家大学生实习制度;探索教育体制改革,为大学生实习提供经费保障和制度支撑。制定学生企业实习安全、保险等政策,明确校企双方责任和义务;在行政部门、有关行业组织开展的评优、评奖、评级等活动中,对在接受学生实习中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和优先。建立校企实习责任问责制。对不履行实习管理职责的企业和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整改,对拒不改正或因工作失误引起的损失,应当给予处分。
3.政府制定统一的顶岗实习基地标准,规范实习企业准入制度。政府牵头,各部门及行业协会配合,制定接受顶岗实习企业资质认证细则,从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劳动安全、诚信经营等方面设置一定标准。对达到标准经认证合格的企业由政府发放“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基地”铜牌。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和企业认识到“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基地”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企业具有社会信度的标志。
六、结语
“校企双主体”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如能落实到位,将有助于高职院校进一步建立完整、系统的顶岗实习机构和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从而促使高职院校不断改革创新,提升内涵,提高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光.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2(23).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学院自2009年提出了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的理念,认为顶岗实习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高级阶段,是校内学习的延伸,是连接校内学习和企业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是一种“基于学习的工作”,只有通过校企联动,使实习过程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轮流顶岗,才能形成系统的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无缝对接的就业能力。
二、借鉴PDCA循环和ISO质量管理模式,构建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模式
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模式以校企联动作为保障,循环顶岗作为目标,其基本思路是,校企联合制定顶岗实习计划,联合确定循环岗位,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共同考核实习效果。
1.校企联动建立顶岗实习的质量目标
在研究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院总体人才培养质量目标,校企联动确定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目标。
(1)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参与率为100%,实习岗位与专业的对口率为95%以上,循环顶岗实习的岗位数为3个以上。
(2)实习单位对学生综合评价优良率达到90%以上,家长对顶岗实习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学生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就业率达到80%以上,总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
(3)学生参加中级(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参考率达到100%,取证率达到100%以上。
2.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构建校企“三层”联动机制
第一层:组建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推进,交通运输骨干企业、潍坊市对口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和有关交通职业院校参与的山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理事会下设秘书处、六个工作部和七个专业工作委员会,其中人才培养部对接学院内部的教务处、就业中心和企业中的生产、人力资源等部门,校企联动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等业务。
第二层:专业群与行业企业对接的汽车、道桥、物流等7个专业工作委员会,校企双方有专人负责,处理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等各项具体事宜。
第三层: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以学生顶岗实习为纽带,联合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共同评价实习效果。
3.借鉴ISO质量管理文件,构建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
导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制定顶岗实习质量管理文件,通过PDCA循环,将顶岗实习工作划分为前期准备、中期过程管理与监控、后期考核评价三个阶段,使顶岗实习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持续改进,达到顶岗实习质量目标。
顶岗实习质量管理文件由三级文件构成。
第一级为程序文件,描述校企双方的顶岗实习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规范顶岗实习各环节的操作流程,为各部门的良好协同提供了制度上的依据和保障。
第二级为作业文件,对程序文件规定的顶岗实习工程流程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
第三级为记录文件,包括顶岗实习流程中所需要记录的数据项目和格式要求,作为顶岗实习过程监控和评价的依据,同时为今后的持续改进提供分析数据。
4.校企联动实行双导师制,建立四元评价机制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动配合,在顶岗实习前,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企业工作岗位设置,确定学生的实习岗位,以及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实习时间、预期成果和考核标准等,并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实习过程中,校内导师通过现场检查指导、网络、电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企业导师在现场完成技术业务指导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院建立四元评价机制。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校内导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四部分组成。
5.通过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实施过程动态监控
学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实行远程管理,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顶岗实习计划、实施、控制的远程实时交流,真正做到实习安排、过程管理、结果考核“可视化与动态化”。
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实习公告”“实习规定”“岗前培训”“实习计划”“实习周志”“实结”“实习评价”等功能模块,学生可在平台上完成自主学习、实习报告的提交、实习疑难问题的交流等,导师可完成学生实习报告的评阅、问题的解答以及实习效果的评价等。
通过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建立,实现了实习过程的动态监控和实时交流与评价,拉近了学生与导师的距离,有效地解决了实习地点分散、难于管理的问题。
三、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实现三方共赢
1.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是一种“基于学习的工作”,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的顶岗实习是连接学校专业知识和企业专业技能的纽带,通过多岗位循环顶岗实习这一途径,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全面的实践,对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有了全面了解,从而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2.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也是一种“基于工作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顶岗实习不同于工人的做工,是一种以做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学习。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渴望通过顶岗实习的途径尽快融入到行业企业中,对枯燥、单一的工作岗位积极性不高,通过岗位循环方式,提高了实习的积极性和实习的稳定率,能更好地完成这种以学习为目的的工作。
3.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价值观得到全面提升
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对产品质量、生产任务、工作纪律和社会责任的严格要求,规范了学生的职业行为。为了适应企业环境,学生必须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必要的社交礼仪,感受到“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不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实、可靠、容易引起共鸣的人和事。
4.促进了校企的深度融合和渗透
校企联动促成了学校与企业的亲密关系,由“邻居”发展到“亲戚”,最后成了“一家人”。校企联动使企业深层次参与到了人才培养的核心区,培养的人才更有针对性。学院2010届毕业生在顶岗实习单位就业的比例达到了87%,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顶岗实习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一、顶岗实习的内涵
顶岗实习是指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派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接受教师的指导,而且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让他们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顶岗实习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成实践教学计划的重要教学环节。
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高职院校已经推广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也使得该项工作遇到了比较大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沟通适应能力较弱,思想教育不到位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普遍缺乏与人交流、如何与同事相处共事、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的能力。学生首次较长时间离开学校而进入社会,当前大部分实习生都是独生子女,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和合作精神,依赖性强。如果不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会给有些同学造成极重的心理压力,致使顶岗实习任务无法顺利完成,给校企双方在管理上也带来了难度。
(二)校企合作有待于加强,实习基地有待稳固
多数接纳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企业单位,用工制度符合国家规定,管理规范,学生与企业双方反映较好,学生实习工作经验和操作能力提升较快。但是也有部分企业存在问题,有的企业用工需求量较小,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或安排学生做与专业不符的工作,导致不少企业对学生实习不负责任,达不到实习的预期效果,影响顶岗实习工作的进行。
(三)用人单位、学校、实习学生权责关系不明确
即使企业接纳了学生的顶岗实习,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也十分不明确,大部分实习单位不主动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只签订简单的实习协议,一旦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出现问题,就可能出现劳动争议。如没有相关条文约束,将难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如果处理不好肯定会影响到校企合作关系。
(四)学校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学生顶岗实习远离学校,目前考试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很多缺陷。首先,以简单的总结报告或答辩代替评价,缺乏有效的过程考核。其次,缺少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的有效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工作对学生顶岗实习很重要,但现行评价方法往往忽略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的有效参与,使得评价内容缺失了重要环节,从而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完整。第三,缺乏必要的反馈。在评价结果分析方面,往往较多侧重于考勤和分数的统计,而未能对学生在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养成方面给予适当的评价。
三、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措施及方法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此,必须通过健全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拓展和稳固实习基地,加强队伍建设等办法,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有序、有效的完成。
(一)学校应高度重视,健全顶岗实习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顶岗实习工作,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还要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并落实优秀实习生评选方案和优秀实习教师评选方案。
(二)改革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根据专业选择实习基地
学校在解决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状况产生冲突的情况下,要主动改革教学计划,保证各个教学环节与顶岗实习紧密连接,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企业生产需求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实习内容应与教学计划中的课程相衔接,教学计划中的技能课应在实习过程中结合实习内容来完成授课任务,原本在校内开展的课程,可由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和教师结合生产实际来进行现场授教。
(三)明确顶岗实习考核标准
为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必须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考核,根据顶岗实习教学计划,结合企业实际实践内容、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和学校开设的技能课程等方面,分项目进行评分。考核体系必须兼顾实习的过程和实习的结果,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制定考评办法。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
(四)加强管理、责权分明
一、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分析
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是专业实践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设置顶岗实习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以及综合职业能力。根据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需求,通过研究分析物流行业调研报告和有关物流企业资料,结合安徽省及蚌埠市物流产业发展实际,召开省内外知名物流商贸企业专家研讨会,对物流核心岗位,即配送、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管理进行分析和具体工作任务分解,总结出各岗位所需要和具备的单项和复合职业能力。依据相关物流岗位确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确定了顶岗实习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目标、内容与相关岗位任务的对接方式,科学地处理个体兴趣与社会需要、知识技能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目标定位于各岗位的初、中级职位所应具备的熟练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通用能力目标:沟通能力、相处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心理能力、管理能力、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创新意识等。专业能力目标:
1.技术型、技能型物流人才,即物流作业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如运输、仓储、理货、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等,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运输、配送、仓储、包装、装卸、加工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并能熟练地在物流作业各岗位中运用,能够完成各岗位的工作任务。
2.基层管理型物流人才,即基层和中层管理者,如仓储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理货员等;仓储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客服经理、营销经理等,要求能够熟悉并掌握物流作业流程,并能够对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专业综合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完全胜任一个或数个技能岗位的需要,与该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在确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发展需求与心理特点的调查访谈与分析,关注学生职业成长需求与个性化特质,对课程目标进行适切性分层,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可塑性。同时,通过对物流职业人格和职业精神的系统研究,确定物流顶岗实习课程目标在三个领域,即职业道德、物流操作技能和物流综合职业能力。另外,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注意协调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物流职业目标的整体化与融通性。
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内容
顶岗实习通常是经学校相关部门批准的,能为学生提供与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或者职业兴趣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培养职业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目前,顶岗实习模式日趋多元化,根据时间来划分,可分为工学交替、假期、周末顶岗实习三大类。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施教主体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管理部门和实习企业。内容主要涉及:使学生应用、推广、加深所学专业知识,获得联系真实世界的经验,加深对生产过程的理解;了解职场现状,适应职业工作和职业生活,最终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过渡;检验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兴趣,验证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工作资质,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匹配程度;了解自己专业学习适应性和专业认同感的程度;学习默会知识,逐渐形成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获得具有职业发展潜力的工作机会;构建人际关系网络,增加社会资本;提高就业技能和水平;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实现管理愿望等。邀请物流企业高管与学生进行交流,就物流企业现状、物流岗位技能与素质、物流企业文化、物流业发展等进行讨论。顶岗实习课程的学习是促使高职学生成功、成才、成长的最关键因素。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内容根据物流岗位来确定。采购管理岗位:能够填写采购与供应订单;能够制定采购与供应物流计划;能够实施采购与供应计划;能够对供应商进行公共关系管理等。运输管理岗位:能够运用科学方法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能够组织货物的装卸搬运;能够提出运费报价;能够使用和维护运输设施等。仓储管理岗位:能够编制仓库货物储存计划;能够根据货物特性对货物保管进行指导;能够指导仓储设备、设施的合理使用;能够执行库存管理计划;能够提出库存合理化建议;能够分析库存状况等。配送管理岗位:能够根据配送计划选择配送方式;能够选择配送工具;能够根据计划实施流通;能够编制装卸搬运作业计划;能够指导装卸搬运设备、设施的合理使用等。物流信息管理岗位:能够对物流信息进行分类;能够编制物流信息分析报告;能够选择物流软件;能够使用物流软件进行物流管理。
三、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
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由以下三个连续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学生认知性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学生每五人一组,实习时间共计1周,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环境及专业技能岗位的技术要求、工具应用等,由师傅引导学生逐步适应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学生与企业相应岗位的师傅配对,全程观察师傅岗位工作任务执行过程,亲身体验职业生活,每一个岗位的体验时间为1天。5个岗位进行轮换。第一阶段顶岗实习时间共计5天。实习完成后,学生完成认知性顶岗实习报告。第二阶段:专业课程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分为5人小组,实习时间为1周。学生轮岗参与物流作业,熟悉不同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技术要求以及设备使用与维护,固化职业思想,独立完成物流岗位工作任务。根据企业需要,实行周末、假期、工作日多种实习时间安排,充分协调企业与学生实习之间的时间冲突。第三阶段:就业性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学习以员工身份进行技能岗位的顶岗工作与学习,安排师傅指导,为期6个月。了解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和岗位操作性标准,熟悉物流行业各项管理制度。顶岗实习课程实施的每个阶段,在学校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的基础上,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等还必须签订顶岗实习四方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顶岗实习各阶段任务能够顺利进行。顶岗实习课程管理方面,形成专业教师、辅导员、师傅共管的管理体制,并分别制定专业教师、辅导员、师傅管理职责。专业教师和师傅共同负责专业技能指导。辅导员负责日常生活管理。顶岗实习课程管理实行企业化,校外基地的指导教师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全面指导学生开展物流作业,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价,并评选优秀实习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外实训基地人力资源部安排专人全面负责学生顶岗实习课程考核,并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协商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另外,运用QQ群建设课程管理平台,加强顶岗实习课程信息管理,实现学生、企业、学校和家长多方交流、互相监督。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从校企共建协议到物流企业文化集训,从物流作业操作流程系统讲解与训练到实习主管和师傅们全心全意手把手教导,从严格的准员工管理(参与企业人员考核)到实习考核(经验知识+技能)与激励,最后经过双向选择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在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当然,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职业院校管理机制改革动力不足,现存的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物流企业需要,迫切需要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学校投入顶岗实习课程建设的经费不足,单纯由企业承担不可能支持顶岗实习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责的缺位,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顶岗实习课程普及化和多样化发展。
四、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评价
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实行“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双重考核评价体系。顶岗实习课程考核主体是校企双方,双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对顶岗实习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进行双重考核。企业根据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技能掌握情况、实习纪律和态度由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考评,给定成绩。学校根据企业评定,并结合学生实习表现、岗位实习报告和实际检查情况等综合评定成绩。工作任务考核以企业考评为主,学校考评为辅,学生的考核必须经企业和学校双方考核合格。经过校企双方的双重考核,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并获得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签发的《顶岗实习合格证书》。评价过程强调过程评价,企业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融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中,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准则,从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实习纪律、岗位技能、团队与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伙食补助、奖金挂钩,填写《物流企业顶岗实习课程考核表》,完成《顶岗实习鉴定表》中企业师傅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校内指导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参照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考核记录和学生管理平台的反馈信息,填写《学生顶岗实习校内考核表》,最终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总结》的完成情况与职业能力的形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完成《顶岗实习鉴定表》中校内指导教师的综合评价任务。学生顶岗实习课程成绩由五部分构成,包括自我评价、企业评价、学校评价、顶岗实习日志和实结报告,每部分权重为20%。
[参考文献]
[1]夏英.关于职业教育顶岗实习课程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3(6):83-85.
[2]张游.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构建的对策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
[3]贾树生,秦静静,郭建敏.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的构建[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