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河北学刊杂志

杂志介绍

河北学刊杂志是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河北学刊杂志创刊于1981,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 中国哲学范式的反思与前瞻(专题讨论)——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三种基本理论范式述评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哲学范式  西方哲学  新文化运动  

    在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反省中,有一种观点比较引人注目,即把20世纪中国哲学的历史完全归结为用西方哲学宰制中国学术文化传统的历史,似乎20世纪中国哲学发展演进的历程中只出现了“以西释中”这样一种理论范式。为了更为具体地厘清这一问题,本文拟以胡适、牟宗三、张岱年三先生为例,对20世纪中国哲学中围绕中西哲学关系问题的三种基本理论范...

  • 中国哲学范式的反思与前瞻(专题讨论)——中国哲学:对话与建构

    关键词: 中国  哲学  伦理学  逻辑学  语言哲学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的哲学界往往把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分为哲学领域当中的主要分支。无论从空间的角度看,还是从时间维度看,这都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现象。从空间上看,在中国大陆之外的其他地区,一般很少对哲学作这样一种划分。就西方的哲学界而言,除哲学史外,哲学的分支一般被区分为伦理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逻...

  • 中国哲学范式的反思与前瞻(专题讨论)——转变中的中国哲学范式的自我反思和期望

    关键词: 中国  哲学范式  伦理学  政治哲学  逻辑学  心智哲学  

    从1995~1996年的“社会科学规范化与本土化”的讨论(参见《中国书评》第3~10期),到近来的中国哲学正当性的反省和检讨(见《江汉论坛》2003年第7期),都显示出一种研究者对自身所从事的中国哲学这项工作性质和状况的不安与困惑,越来越意识到需要进行一次自我反思和自我检讨了。这种“反观”自我、反省“自我”的“自我意识”和“自检工作”,...

  • 中国哲学范式的反思与前瞻(专题讨论)——“中国哲学”和“Philosophy”

    关键词: 中国  哲学范式  对话  伦理学  逻辑学  语言哲学  心智哲学  

    本文的题目表明,笔者这里要讨论的是“中国哲学”和“phiilosoph”之间的关系,试图探寻两者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查明中国究竟有没有“哲学”。按照一般的推论,它们的关系似乎有这样几种:第一,是完全一样的;第二,有同有异;第三,完全没有关系。如果它们之间完全没有关系,那么,“中国哲学”这一提法就站不住脚,我们也就大可不...

  • 中国哲学范式的反思与前瞻(专题讨论)——关于先验批判的回应与阐释(上)

    关键词: 先验批判  学术创新  理性精神  

    在理性精神的再生产过程中,尽管充满思辨色彩的先验批判不是最直接的,但作为一种原理却无疑是最根本的。如果这个深层结构中的诸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其他一切的经验批判在根基上就不会变得真正牢固起来。针对目前学术界对先验批判的一些疑问和枇评。本文从先验批判的概念问题、先验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的关系、先验批判话题本身的意义...

  • 全球化、信息化与社会形态理论的当展(专题讨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关键词: 全球化  信息化  技术形态  经济形态  社会形态  马克思  

    从经济必然性的角度上看,即从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变迁方向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新的社会制度的因素不断增长的态势的角度上看,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关于资本主义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的大趋势论述,至今仍没有过时,这是必须要坚持的。然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当代全球化发展的确也使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在新...

  • 全球化、信息化与社会形态理论的当展(专题讨论)——走向技术形态与经济形态的整合观

    关键词: 全球化  信息化  社会形态理论  经济形态  文化形态  

    如果将社会形态看做是反映一个社会的总体性质和面貌的范畴,那么,它同时也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多面体。一方面,它由全部社会要素(如生产力、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所构成的统一完整的社会有机体,从而是技术形态(生产力形态)、经济形态、政治形态与文化形态(意识形态)的整体合一;另一方面,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看社会形态,既可以从技术...

  • 全球化、信息化与社会形态理论的当展(专题讨论)——论马克思人论中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内在冲突(上)

    关键词: 马克思  人论  思维方式  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  

    本文从个人与其所拥有的众多属性的关系出发,对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的思维方式作了一番较为系统的考察,得到的基本结论是:马克思早期所树立的关于人的价值理想是个人所拥有的丰富的资质和禀赋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理想所反对的是把具有丰富属性的人变成一种片面的人,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人论富于反本质主义的意蕴;但与此同时,马克思...

  • 全球化、信息化与社会形态理论的当展(专题讨论)——社会形态问题的再思考

    关键词: 信息化  社会形态理论  技术形态  经济形态  经济全球化  

    在何种意义上界定社会形态,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社会形态的重新思考成为必要,也为理解该问题增添了新的变数,提供了新的视角。

  • 全球化、信息化与社会形态理论的当展(专题讨论)——从全球化看社会形态的演进

    关键词: 全球化  信息化  社会形态  经济形态  经济组织  马克思  

    全球化的出现,使当代社会发展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它不仅直接导致资金、技术和生产要素的全球性流动与重组以及经济规则、经济组织和运作方式的全球性调整,而且对生产关系和政治关系等也产生重大冲击,以致对社会形态的演进都产生巨大影响。研究社会形态,不能不对全球化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 全球化、信息化与社会形态理论的当展(专题讨论)——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关键词: 社会形态理论  全球化  信息化  技术形态  马克思  

    马克思逝世一百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超出前人预料的急剧变化,而当代科技革命被认为是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当代科技革命究竟怎样影响了当代社会,这种影响怎样改变了当代社会,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又使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处于一种怎样的历史境遇之中,应该怎样运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对当代社会进行分...

  • 休谟的经验论真的摆脱了矛盾吗?

    关键词: 印象  观念  因果关系  记忆  相似性  休谟问题  

    休谟用印象和观念的区分克服以前的经验论者在经验来源问题上的矛盾.这一区分是以肯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验之间的相似性为前提的.然而,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怀疑又否定了过去和未来的经验之间的相似性,这与他的经验论的根本前提相矛盾.他或者坚持他的理论前提而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怀疑,或者坚持对因果关系的怀疑而放弃他的理论前提.正是这样的矛盾...

  • “悖论”的背后

    关键词: 企业管理  gdp  经济效益  政府投资  

    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认为,形势很好.

  • 陌生人:布迪厄的生活轨迹与学术性情的发生

    关键词: 陌生人  反体制  符号权力  

    法国学者布迪厄的外省中下层的社会出身,为对布迪厄本人的祛魅解读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参照视点.布迪厄的自视为陌生人的反体制性情,一方面为其批判性的反思社会学提供了巨大能量,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其认知视角,使其看不到改变现实的希望.

  • 存在论区分与二谛论——对海德格尔与大乘佛学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存在论区分  二谛  本无  空  有  自由  

    '存在论区分'和'二谛'分别是海德格尔和大乘佛教哲学的基础性概念.本文作为一种对话式的比较,通过揭示存在论区分的佛学意义以及二谛论的存在论区分意蕴,力图使两种思想达到相互理解和沟通.一方面,海氏对存在者与存在自身的区分,就是'有'与'无'的区分,其基本精神与佛教二谛论的'空'、'有'之辨一致,也旨在克服对'有'的执著而达到对'无'的证会.另...

  • “个体之我”如何可能:对存在主义哲学的反思

    关键词: 个体  存在主义  信仰  共在  

    本文对几位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揭示出存在主义在建构有关"个体存在"的哲学话语时的种种困难;并指出,人之存在的个体性既不是先定的事实,也非绝对自明的本体论规定,真正能承担个体性的,只是创造性的思想.

  • 新感觉派情绪化的文体结构

    关键词: 文体结构  新感觉派  心理分析  小说创作  

    在文体的叙述结构上,新感觉派作家首先表现出了积极的创新热情.

  • 淝水之战:初唐史家们的虚构?——对迈克尔·罗杰斯用后现代方法解构中国官修正史个案的解构

    关键词: 虚构  神话  淝水之战  后现代  

  • 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2004年10月29日是同志诞辰115周年,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会等单位届时将联合举办纪念诞辰115周年学术研讨会。

  •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文学、道德与知识分子的良知及使命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道德  伦理革命  启蒙  

    道德的时代性:成熟的道德观念应该有准确的定位。《河北学刊》2003年第3期发表笔者的文章的同时,还发表了一篇张光芒应邀撰写的《道德实用主义的陷阱》的文章^[1]。在这篇文章里,作者针对笔者在那篇文章中对道德形而上主义的解构尤其是对启蒙与反启蒙命题的“破解”^[2]展开了激烈的反质疑。而且,作者还把笔者和陈晓明那篇对“道德可以拯救...

  •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缺失与“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世俗化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道德形而上  启蒙  伦理革命  文学史  审美主义  

    从道德形而上角度反思百年中国新文学,是一个富有建设性和开拓性的课题。它“过去是将来也永远都是考察文学史的一个重要参照系”^[1],而不是像有人说的那样是一个“伪命题”^[2]。张光芒关于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研究思路至少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从观念领域切入新文学研究的一条重要通道,由此进入百年中国新文学的辉煌殿堂,我们会发现,由于道德...

  •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主义与人文精神的资源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道德形而上  启蒙  伦理革命  道德传统  文化结构  

    因张光芒的《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1]一文而起,在当前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的争鸣。综观这些争鸣,焦点集聚在两个方面:其一,道德形而上与道德形而下关系之争;其二,道德与文学关系之争。本文仅就前一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见解。至于后一个问题,笔者将在另一篇文章中专门进行论述。

  •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主义”之争与文学的两难选择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道德形而上  启蒙  伦理革命  张光芒  

    张光芒的《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一文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论争。在此文中,张光芒从现象学角度出发,认为启蒙之所以至今仍是“未完成时”。是因为它一直未从事道德形而上的建设,超越性维度的缺失导致启蒙的根基只能建立在沙滩上,作为“反启蒙”文学的“红色经典”对于当下文学建设可资借鉴的地方恰好在于它具有道德形而上...

  • 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制度建设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关系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全局,三者关系的有机统一需要通过具体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是确定三者关系的价值取向,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创新党民关系和党法关系.客观分析影响三者关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有助于我们选择推进其制度建设的最佳路径.

  • 论我国财政收入权纵向配置格局的调整

    关键词: 财政收入  纵向配置  调整  

    政府间财政收入权的配置格局对整个公共经济体制的功能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国目前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仍存在诸多缺陷,亟待从根本上进行调整优化.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理论见解和方案设计.

  • 关于短期资本投机性冲击的预警系统

    关键词: 短期资本  投机  预警系统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相继爆发了金融危机.在这些金融危机中,又多数是由短期资本的投机性冲击促成的.因此,如何对短期资本的投机性冲击发出预警,是各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在对KLR模型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短期资本投机性冲击的预警系统,并根据实际资料对其中的直接预警系统进行了检验.

  • 国有企业“准家族化”的生发逻辑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准家族化  家族制度  

    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准家族化"的现象日益显见.文章认为,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简单否定家庭的经济作用是"企业办社会"的重要成因;始于恢复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的市场化改革,为民有资本和家庭家族力量向国有经济领域渗透提供了契机,进而使国有企业"准家族化"得以萌生.国家垄断行业中的国有企业...

  • 关于社会资源网络配置的新认识

    关键词: 社会资源网络配置  社会网络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体制转型  

    本文利用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对社会关系网络这种资源配置方式进行了重新审视,指出它并非只是在"政府"或"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才发挥作用的"临时工",也不会随着体制的完善而"下岗",而是与权力授予关系和市场交换关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相得益彰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的动态过程中,它经历的是一个从"潜功能、正功能"到"显功能、反功能"最...

  • 网络社会各阶层的分析

    关键词: 网络社会  阶层分析  不平等问题  

    网络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其内部结构是不同接点组成的亚网络.具有相同信息编码的接点就是网络社会的一个阶层.由互联网重构的网络社会,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大类,在每个大类下面又可以分成若干阶层.网络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之间也存在着不平等,如果这种不平等演变出巨大的数字鸿沟,将给现实世界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 历史审美与人文视野下的中国现代西部文学(专题讨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西部散文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西部文学  散文创作  审美  人文  地域环境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周涛、张承志、马丽华等人的散文创作的陆续问世,西部散文结束了此前的萧条与沉寂,逐渐走向兴盛与繁荣。西部独特的地域环境与多元化的文化背景,无疑为作家们的精神探寻提供了极为丰饶的土壤:极少受机械文明的损害。使西部更多地保有原始的活力,严酷的环境造就了生命存在的孤独与苦难,不同的文明形态、多民族...

  • 历史审美与人文视野下的中国现代西部文学(专题讨论)——现代西部文学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 中国  现代西文学  西部文学  文学作品  文化审美  

    一部具有美学价值且可入史的文学作品多半是有地域色彩和文化内涵的。我们认为,这样的美学真谛不仅存在于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以及前工业文化审美时空之中。而且也呈现在后现代文化语境的审美时空之中。正如赫姆林·加兰所言:“显然,艺术的地方色彩是文学生命的源泉,是文学一向独具的特点。地方色彩可以比做一个人无穷地、不断地涌现出来的魅...

  • 历史审美与人文视野下的中国现代西部文学(专题讨论)——20世纪90年代西部诗歌创作考察

    关键词: 西部文学  诗歌  文学创作  中国  现代文学  审美  人文  

    “新边塞诗群”辉煌过后,西部诗坛曾经一度沉寂,再度灿烂已是90年代的事了。20世纪90年代,一批西部诗歌新秀相继脱颖而出,以其顽强的耐力与实力,不仅打破了西部诗坛那难耐的沉寂,而且创造出西部诗坛一幕新的亮丽风景;同时,其别样的美学追求与诗情风采。亦昭示了西部诗歌创作新的变化和新的发展。

  • 历史审美与人文视野下的中国现代西部文学(专题讨论)——西部自然人文景观与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的文体特征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西部文学  美学价值  美学风格  

    20世纪80年代的西部乡土小说,如果将之置于同时期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来审视,其文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的独特性与成因,就会成为研究视阈里的一个重要视点。80年代前期,被批评界和学术界所指认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以反思历史、抚慰民族心灵创伤为己任,以复归失落的人性为指归,在

  • 历史审美与人文视野下的中国现代西部文学(专题讨论)——现代西部文学的发展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西部文学  民间文学  文学创作  审美  

    传统的中国西部文学主要以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口传史诗及其他形态的民间文学创作为主,但自近现代以后,由文人独立创作的文学作品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口传文学,并最终形成了中国西部文学的繁荣局面。现代西部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的整体趋向是基本同步的,但由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地域因素等方面的原因,现代西部文学在顺应文学发展主流的同时,...

  • 《河北学刊》网站开通启事

  • 《金瓶梅》作者研究八十年

    关键词: 作者  大名士  笑笑生  集体说  新三十五人  随顺意识  单向思维  

  • 巴赫金接受与中国当代文论话语转型——以钱中文为个案

    关键词: 钱中文  巴赫金  复调小说  对话的文学理论  现实主义诗学化  中国问题  

    钱中文在中国的巴赫金接受史上是一个独特的个案.一方面,他自始至终都参与了巴赫金接受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他有着将巴赫金理论应用于中国当代文论话语转型的强烈愿望.本文沿着钱中文接受巴赫金的历史线索,描述了他对复调小说理论由接受到对话的倡导过程,借此展开巴赫金接受与中国当代文论话语转型的复杂层面,剖析其中的接受史问题.

  • “说故事”的历史学和历史知识大众文化化

    关键词: 历史学  故事  历史知识  大众文化  社会史  整体史  

    历史学是说故事的陈述之学,它讲道理,但表达方法是寓论于史,并非以讲求哲理、规律为特色.因此,历史学不宜放弃陈述之学的特征,而失去自身的特点和价值.历史学在19~20世纪之交告别传统的历史编纂学,实证史学与阶级论史学迭居主流地位;20世纪末文化史和社会史的兴起,呈方兴未艾之势,可能会由此走向整体史的新史学,因而社会史成为实证史学、阶级论...

  • “社会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出路

    关键词: 经济史  社会史  社会经济史  新视角  

    经济史研究与社会史研究的结合,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趋势.传统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侧重于"国计"方面,对"民生"问题注意不够;而如果将其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用"社会经济史"的思路进行选题和研究,不仅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还能够提供观察问题的新视角.

  • 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理论争鸣及其演进(上)

    关键词: 新时期  社会史理论  社会科学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史学兴起.新社会史的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6年为第一阶段,1997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关于什么是社会史,主要有专史说、通史说、视角说三种看法,近来不断出现整合这些说法并加以创新的论述,不妨称之为'社会史新说'.社会史应该借鉴各种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是社会史研究者的共识,讨论比较多的...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67号,邮编:5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