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河北学刊杂志

杂志介绍

河北学刊杂志是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河北学刊杂志创刊于1981,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 “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

    关键词: 左派  右派  激进  保守  政治  制衡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

  • 论实践美学的九个缺陷

    关键词: 实践美学  自然人化  审美活动  现代性  

    实践美学虽然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有过巨大贡献,但其理论自身愈来愈显露出对于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现实审美活动和审美文化的滞后。这主要表现在其起源本质论,实践决定论,美感认识论,误设美的客观存在,把美误作意识形态,忽视接受主体性,褊狭的自由观、自然美观和艺术观等九个方面。这些缺陷,使得实践美学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远。随着对马克思...

  • 后殖民时代的话语陷阱

    关键词: 后殖民时代  话语  陷阱  

    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打造了一系列有关"进步"的神话,在其旁边,我们也发现了一系列的意识"陷阱".如果说前者是殖民者用强大的殖民话语霸权所罗织的网,后者则是殖民者为殖民地所预设的透过网格获得"阳光"的管道--在获得解放的希望中跌入殖民者的彀中.故而,詹姆逊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书中写到,独立是殖民者赠送给殖民地人民的"有毒的礼...

  • 中国经典诠释学研究(专题讨论)——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

    关键词: 经学  解释空间  乾嘉学派  语言还原法  中西哲学  强弱特征  合法性  主体性  

    周光庆认,以立足现实不断开拓为显著特征,经过为,中国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是以意义信仰为最后皈依,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历代哲人学者的努力开拓,与封建专制社会相互作用,常常是相当宏大的。周裕锴指出,乾嘉学派的“语言还原法”,在重现和复制文本原意、保证理解和解释的客观性方面.对中国阐释学的建构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们提出的...

  • 语言还原法——乾嘉学派的阐释学思想之一

    关键词: 乾嘉学派  阐释学思想  语言还原法  心志义理  训诂学  方法论  

    周光庆认为,中国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是以意义信仰为最后皈依,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以立足现实不断开拓为显著特征,经过历代哲人学者的努力开拓,与封建专制社会相互作用,常常是相当宏大的.周裕锴指出,乾嘉学派的"语言还原法",在重现和复制文本原意、保证理解和解释的客观性方面,对中国阐释学的建构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们提出的"由文字声音训...

  • 现象学视野下的中西哲学的解释学特征

    关键词: 现象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解释学特征  历史性  批判式  

    周光庆认为,中国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是以意义信仰为最后皈依,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以立足现实不断开拓为显著特征,经过历代哲人学者的努力开拓,与封建专制社会相互作用,常常是相当宏大的.周裕锴指出,乾嘉学派的"语言还原法",在重现和复制文本原意、保证理解和解释的客观性方面,对中国阐释学的建构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们提出的"由文字声音训...

  • 中国阐释学研究的合法性何在?

    关键词: 中国  阐释学  合法性  学理根据  问题意识  哲学思想  学术价值  主体性意识  

    周光庆认为,中国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是以意义信仰为最后皈依,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以立足现实不断开拓为显著特征,经过历代哲人学者的努力开拓,与封建专制社会相互作用,常常是相当宏大的.周裕锴指出,乾嘉学派的"语言还原法",在重现和复制文本原意、保证理解和解释的客观性方面,对中国阐释学的建构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们提出的"由文字声音训...

  •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科学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创新  文本  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当下中国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体系派"、"方法派"与"对话派"的诸多努力虽然不无启发性,但终因其未能从历史基元和时代本质的双重维度上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呈现及其理论旨趣,其成效自然是难尽如人意.由于马克思的纲领是以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内核,以资本主义史前史、现代史的现象学分析为实体,以指明社会未来史的...

  • “生产主义”概念的多种语境及其义域

    关键词: 生产主义  狭义生产主义  广义生产主义  生产主义社会体制  生产主义意识形态  

    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主义"既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主题,也是当今各种流派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导话语."生产主义"概念分为狭义生产主义、广义生产主义和生产主义意识形态.狭义生产主义是和"消费主义"相对应的概念,指的是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体制及其发展模式.广义生产主义中的"生产"是指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完整运行体系,既包括生产也包括消费,故广义...

  • 反思与建构:虚拟和现实的对立与融通

    关键词: 反思  建构  虚拟  现实  

    虚拟是数字化的表达方式和构成方式的总称.其本质特点是通过数字化的合成,达到"思维如何思维"的直观,创造出"真"与"假"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虚拟在否定现实经验"真实"观念的同时,也促进了现实之"真"的重建.虚拟与现实既有相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融通之处.

  • 善恶因果律的现代重构

    关键词: 善恶因果律  前现代社会  现代性社会  重构  

    善恶因果律的核心就是如何实现德性与幸福之间的统一.在前现代社会中,善恶因果律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两个前提预设上的.然而,现代社会的世俗化,使得这两个前提不复存在.这就引发了现代社会背景下,假如上帝不存在,道德如何可能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善恶因果律的重构要从基本共识、制度安排和个人美德三方面入手.

  • 西方哲学经典的现代解读与诠释(专题讨论)——“是”与“存在”或“有”——理解黑格尔

    关键词: 哲学经典  公度性  解读与诠释  

    经典的原义是指权威性的基本著作,人类思想史从外观上看就是文献的积累和权威性基本著作的逐步经典化。人类社会在语言出现之前,传统以习惯和习俗的形式来生成及沿袭。语言的产生,进而文字的产生,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的形成,即以思想为形式的传统出现了。语言除了担负起记载传统的重任外,还担负起逾越时空差距延续和保全传统的功能。按...

  • “道成肉身”对希腊哲学困境的回应

    关键词: 希腊  哲学困境  真理  生命哲理  基督教  自由  

    如何解释以信仰为根基的基督教哲学和以理性为根基的希腊哲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为什么信仰驾驭理性,神学主导哲学,除了社会历史的原因和思想逻辑方面的原因之外,本文将尝试从另一个视角,即生存论的视角作一番探讨.这种探讨以《圣经·新约·约翰福音》中的几个根本性的神圣信息或神圣观念为基础,来透视基督教信仰体系何以为摆脱...

  • 现象学是毫无收益的事业吗?

    关键词: 现象学  冯特  康德  舍勒  胡塞尔  本质直观  

    现象学是毫无收益的事业吗?这个在现象学运动史上由冯特(Wihelm Wundt)所引出的问题,一度引起了该运动二号人物马克斯·舍勒的高度重视.舍勒先后几次著文反驳冯特的批评.他以一个现象学家的直观立场,对"否定判断"和"同语反复"在现象学表述进程中以及在本质直观进程中的可能意义作出了深刻的分析.鉴于"本质直观"对现象学思想而言的重要性,我们在此...

  • 从斐洛思想看信仰与理性的融通

    关键词: 斐洛  哲学思想  信仰  理性  文化学  基督教文化  神学  

    一、理性对信仰的屈从 斐洛(约公元前30年-公元45年)是希腊化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是虔诚的犹太教徒,但受到过良好的希腊式教育,尊崇希腊哲学,称柏拉图为"最神圣的柏拉图".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对《圣经·旧约全书》的寓意解读,通过寓意解经法,在希腊哲学和犹太宗教之间构架起桥梁.斐洛对希腊哲学的熟悉程度并不比他对《圣经》的熟悉程度要差,因为他...

  • 艺术:审美经验,还是存在经验?——伽达默尔视域中的艺术经验

    关键词: 伽达默尔  释义学  审美经验批判  游戏  世界经验  

    在伽达默尔看来,释义学基本上不是一个认为科学方法论的问题,不是主体认识客体的主观意识活动,而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活动.这就等于说,我们的存在是释义学的.要证明这一点,首先必须证明科学之外种种经验方式的合理性和真理性.这就是伽达默尔艺术经验理论的实际目的.伽达默尔通过对近代主观主义美学的批判,证明艺术不仅仅是艺术,艺术经验的问题归根...

  • “柏拉图式的爱情”:一种被后人曲解的爱情观

    关键词: 柏拉图式的爱情  柏拉图  节制  古希腊女性  

    通过考察古希腊人的爱情观可以发现,所谓"柏拉图式的爱情",并不是精神恋爱的代名词,也不能被简单地归结为同性之爱,其真正要义在于节制;而且,古希腊女性在爱情世界中地位的缺失与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古希腊人对于爱情的崇高理想有着紧密的联系.

  • 中国古代天人之论真能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危机吗?

    关键词: 天人关系  天命  天道  天人合一  

    殷周之际,周公"损益"殷商宗教,纳"德"于宗教信仰系统之中,作为天人沟通的根据,形成了"天人德合"的天命观.春秋时期,由于社会转型的外缘助力,西周天命论的内在矛盾日益突出,构成天命论的诸多要素,特别是天、人等要素遂逐渐发生分化,并得到了相对独立的发展.春秋战国之际,老子与孔子反思夏、商、周三代宗教及春秋时期的政治现实,借助于西周天命论...

  • 谁说王昭君嫁匈奴单于是“和亲”?

    关键词: 王昭君嫁匈奴单于  和亲  跨民族政治联姻  误读  

    在汉代,所谓的民族"和亲",是指有仇怨、相互战争的民族,彼此商定,捐弃仇怨,消弭战争,进而缔结和平亲近的民族关系.因此,在和平时期的西汉竟宁元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本是巩固、强化汉与匈奴的政治整合,而并非什么民族"和亲",因为汉代史籍中从未出现过"昭君和亲说".然而,随着"和亲"词义在北朝隋唐之际的衍增,民族"和亲"与跨...

  • 翰墨津逮 书学新葩——评李世文、蔡子谔《书学美学詹言》

    关键词: 李世文  蔡子谔  书评  河北教育出版社  书学理论  

    所谓“詹言”,语本《庄子·齐物论》之“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成玄英疏:“詹詹,词费也。”即谓“詹言”为喋喋不休的琐屑之言。然依笔者之见,这种娓娓道来的“小言”,比起空洞无物的“大言”要言简意赅、翔实明了得多。以“詹言”标其书名。古已有之,清桐城派巨子方东树即撰有《昭昧詹言》。李世文、蔡子谔所著的《书学美学詹言》(河北...

  • 西方文论如何实现“中国化”(专题讨论)——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移植”切换还是“嫁接”改良?

    关键词: 西方文论  中国化  途径  方法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

  • 面对西方文论的学科策略——在借鉴中超越

    关键词: 西方文化  文论  学科策略  适用性超越  话语格局超越  目标体系超越  

    在当前的文学与文化状况下,借鉴西方文论的方法和成果已成为中国文论发展的必要途径.然而坦率地说,中国目前的借鉴还做得不是那么深入、那么及时,甚至有时还不是那么准确.在强化借鉴工作的同时,中国文论应该有自己的新创.这既是中国文艺研究面对自身的文艺问题、文艺传统应该提出的理论工作的要求,也是针对不同于西方文化背景的文艺状况时普遍性...

  • 西方文论在中国如何“化”?

    关键词: 西方  文论  中国  文化民族主义  现实主义  主体性  文学批评  

    近十来的中国文论界,围绕传统/现代、中国/西方这一"思维的轴心",先后为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话题.其中,最有价值也最复杂纠缠的大概就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和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了.这个两个问题之所以格外分明地凸显了其理论的价值同时又复杂而纠缠,在于它们嵌入了现代中国最迫切又最复杂的历史文化境遇--"走向世界"、"走向现代",还有突如...

  • 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到西方文论的中国转化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文论  现代转化  到西方文论  话语特征  异质性话语  审美观念  

    关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以及外国文论的中国转化问题,通过历史的经验,吾人早已窥得.禅宗乃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成功有效例子,经由佛经翻译、俗语范畴以及当时玄学的结合因以奏效;《文境秘府论》则是中国文论外国化(日本化)的另一先例.然而,在外国文论的中国化过程当中,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背景全然不同的异质文化,因此,如何以中国文论话语为母题,在...

  • 文化研究:现实背景与未来选择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文学批评  现实语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的商品化、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这一系列社会文化转型的出现,构成了文化研究兴起的现实背景.它的兴起,不仅不会导致文学研究的退隐,而且还有助于开拓文化视野,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当然,文化研究方法的引进和运用,必须回到文学文本和中国的现实语境中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建构与中国现实境况相...

  • 知识·权力·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侧面

    关键词: 知识  权力  文学史  

    文学史是一种知识,它的撰写与生产是权力运作的一个结果.知识-权力的关系是多重的,而且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史,不仅是文学叙事权力对经验事实的原始关注,作为知识的文学史,还必须借助于意识形态的力量重建文学秩序,确立文学史知识范畴和价值标准.因而,几乎很少有一个作家或批评家完全按照"中性"材料来叙述文学的事实,他们在强调所...

  • “巴赫金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湘潭召开

    关键词: 湘潭市  文艺理论家  美学家  哲学家  

  • “胜过”现实的写作:王蒙创作与现实的关系

    关键词: 胜过  现实  超越性  历史敏感性  

    在王蒙的写作中,总是有一种东西超出他置身于其中的现实,这种东西真正显示了王蒙的敏感性.王蒙在新时期的写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新时期前期的"春之声"阶段、本体转向的"来劲"阶段和后新时期的怀恋"季节"阶段.这三个阶段,王蒙都以特殊的方式与他所处的现实构成紧张的内在联系,或者说,他始终以他独特的方式超出、胜过他所面对的现实.王蒙...

  • 突围与渗透:走出中国女性文学边界区分的误区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  学科化  边界  突围  渗透  

    作为新兴学科,"中国女性文学"的非学理性症结相当突出.它主要表现在,以女性主义的价值规范与概念体系作为女性文学研究的主要核心,取消了女性文学独立的审美诉求与研究意义;以割裂女性文学与主流文学的应有关系为基本研究格局,使女性文学的研究空间日益狭窄,其存在价值并未得到真正显现.因此,重新确立中国女性文学与中国女性主义、中国女性文学...

  • 20世纪末对周作人研究的八种角度与四点注意

    关键词: 20世纪末  周作人研究  八种角度  四点注意  

    20世纪末,学术界对周作人的研究成果丰硕.从相关的专著、论文看,大致可归纳为八种角度,即研究的标准,"附逆"现象研究,思想价值观与文化观上的矛盾,与中、日、西文化文学的关系,比较研究,诗文、书信、尺牍的研究,关于周作人研究的研究和史料钩沉等.而期间出现的一些不足也应引起充分的注意,这包括"周作人热"的某些虚假性、文章的抄袭现象、帮派作...

  • 人类情感的缺失:萧红小说独特的表现视角

    关键词: 萧红  小说  表现视角  人类情感  情感残缺  价值取向  主题思想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始终沿着个人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独有轨迹发展,人类的情感残缺和个体的精神创伤成为她小说创作的独特的表现视角。其作品中的情感残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章太炎佛学思想略论

    关键词: 章太炎  佛学思想  习佛心路  宗教  

    作为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不仅积极赞助民族民主革命,提倡国学,而且还有不凡的习佛经历.章太炎的佛学思想内容丰富,影响广泛.他不仅把佛学思想作为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为"作民声"而"作佛声",而且还从学理上阐发佛教哲学的基本观点,评判中国佛教流派,考辨佛教历史,呼吁佛教改革,为佛教在近代中国的复兴而奔走呼号.章太炎的佛学思...

  • 对太平军的历史考察

    关键词: 太平军  男营女营  圣库制度  纪律严明  

    太平军在早年,分别男营女营,实行圣库制度,纪律严明,战斗力甚强.后来,成员日益复杂,粮食供应困难,男女混杂,纪律日坏.太平军兵由将招,饷由将筹,形成以家族为核心、以同乡为外围的大大小小的集团,较清军的绿营兵有较强的战斗力.久而久之,其弊端也突出显现,各集团之间互争雄长,互相仇杀,损失惨重,成了太平天国终归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中国知识界对议会政治的认知与民国政制的演变

    关键词: 代议制  直接民权  宪政  

    中国人对于议会政治的认识深深影响着民国政制的演化.'议会救国论'、'议会万能论'是清末思想界的主流,章太炎、孙中山等则已对议会政治有所批评.民国初年移植议会政治体制引发种种弊端,使中国知识界议会观发生逆转,'议会破产论'论、'议会过时论'兴盛一时,不少人一方面关注西方改造代议制的新趋势,一方面反思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可以古为今用之处,提...

  • 社会过程·文明过程·文化运动——阿尔弗莱德·韦伯的“历史内在结构论”述评

    关键词: 历史体  社会过程  文明过程  文化运动  

    阿尔弗莱德·韦伯以他的"历史内在结构论"在"文化形态学"领域独树一帜.按照他的理论,对人类和民族历史的分析与考察应分社会过程、文明过程、文化运动三个层面.社会过程是人类和民族历史的外在显示,如同人的身体;文明过程是人类历史得以延续的动力,如同人的营养;文化过程是各历史体的本质属性,如同人的基因.文明过程和文化运动在"创造"或"发现"、...

  • 论民族主义史学的兴起与缺失(下)——从全球比较史学的角度考察

    关键词: 比较史学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史学  

    民族主义史学是近现代史学的主要潮流.自17世纪从西方兴起以后,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而走向全球,至今不衰.对于非西方地区的史家而言,民族主义史学为他们抵御西方军事和文化的侵略,从事民族国家的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民族主义本身是西方历史与文化的产物,并不完全适用于解释中国和印度等地区的历史.因此,需要从比较史学的角度,以西...

  • 中国古代史家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关键词: 古代史家  评价  历史人物  方法  

    中国古代在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方面有着丰富的积淀,其基本方法是知人论世,具体方法是因乎时、顺乎势,论定功过时则用略小存大的方法,涉及道德评价时,往往同历史评价并举且加以区别对待,或以前者服从后者,力求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这对于今天人们评价历史人物还是有所借鉴的.

  • 六十年来美国史学多元性发展的成绩与问题

    关键词: 二战后  美国史学  多元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迄今的六十年来,美国史学的多元性发展引人瞩目,大体可以概括为研究主体多元化、研究客体多元化、研究理论多元化和研究方法多元化等四大表征.美国史学多元性发展之所以如此显著,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新史学的倡导和实践、史学研究体制方面的多元性以及高等教育的平民化等;二是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参照系和动力来源,使得美国的史...

  • 解蔽与成圣:荀子认识论新探

    关键词: 荀子  道德认识论  静观  践履  内圣外王  

    荀子明确将自然对象排斥于人的认识领域之外,而把认识对象规定为三位一体的"五经"、礼义和道.荀子的认识方法,一是通过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心灵,以静观的方式来认识对象;二是认识主体以"行"即践履的方式来把握对象.荀子的认识目标有两个层面:其一是知性层面的"解蔽";其二是德性层面的"成圣".从上述认识对象、认识方法、认识目标的具体规定来看,荀...

  • 《女神》与《青春》:重铸现代国魂的共同追求——郭沫若与探索救国之路的一段精神联系

    关键词: 国魂  

    郭沫若与在探索救国之路过程中,曾有一段心神相通、旗鼓相应的密切联系.在清末立宪运动中,他们作为天津和四川的学生领袖,曾共同为重建现代国体而发动罢课与请愿斗争.1913年冬赴日留学后,以论文《青春》、郭沫若以新诗《女神》又为再造中华和重铸国魂而发出共同的爱国主义心声.《女神》是青春思想的诗化;《青春》是郭沫若理想国家的象征女神的理...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67号,邮编:5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