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杂志

杂志介绍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杂志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管,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杂志创刊于2010,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2095-0292

  • 国内刊号:23-1567/C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192.00

  • 怀特海的泛经验主义及其本体论意蕴

    关键词: 怀特海  泛经验主义  过程哲学  机体哲学  

    怀特海的泛经验主义思想对经验概念的含义和用法作出极大的拓展,赋予其本体论意义,认为作为世界终极实在的“现实实有”就是一个经验过程,具有本体性、生成性、过程性、动态性、能动性。怀特海的泛经验主义意味着在形而上学上从实体本体论转向机体本体论,而这种转向对于我们理解机体哲学思想的发展、当时形而上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哲学对科学的作用...

  • 罗尔斯《正义论》中的机会平等思想

    关键词: 罗尔斯  机会平等  尺度相同  差别原则  

    公正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平等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而机会平等是使社会走向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国而言,机会平等思想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坚持机会平等思想,让每一个人都拥有公平平等的机会得以生存和发展是最基本的价值指归。

  •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审视

    关键词: 与时俱进  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异化  价值审视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日趋完善的商品分工体系,把人类依附在各个分工体系的精细的领域,碎片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诸多社会思潮,使得人类的理性认知范式发生变化。社会生产力和重大科技的飞速发展,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面临重大的挑战,但借助于新技术的传播手段也带来史无前例的重大发展机遇。与时俱进是马...

  • 论“有机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误读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误读  

    刚兴起的“有机马克思主义”学派自身的发展是不够成熟的,这主要表现在其代表人物误读了某些学派的重要观点。在此,我们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小约翰·柯布在三个方面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解产生了误读。一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忽视自然界;二是漠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三是轻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 超越“资本的逻辑”——论岩佐茂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

    关键词: 岩佐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问题一直是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代日本学者岩佐茂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出发,指出“资本的逻辑”是造成环境破坏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环保优先”“循环型社会”等环境理论,进而阐述构建生态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真正的生态文明社会。其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观点,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论统战服务的专业化与社会化

    关键词: 统战服务  法制认同  法律风险认知  文化认同  

    文章以广东台商企业法律风险状况调查问卷为样本,考察文化认同、法律风险认知、企业性质与法制认同的关系。结果发现,文化认同对法制认同产生显著影响;法律风险认知度越高,对法制越认同;验证结果还表明企业性质与广东法制认同显著正相关,说明技术密集型企业对法制认同明显高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通过法律风险防控服务和法律政策预期研判服务...

  • 经济法的政策法属性研究——兼以行政权视角考察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关键词: 行政权  行政法  经济法  政策  

    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政府在有限、合规的“正常”行政权基础上行使扩张、超规的“非常”行政权以有效干预经济,以形式法治理念为基础、以“规范—行为”模式为核心的行政法无法囊括这种“非常”行政权,由此产生体现实质法治理念、以经济政策引导的“目标—行为”模式为核心的经济法,经济法绝非是对行政法的取代,而是在行政法的基础上对其功能缺陷的...

  • 健全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的思考

    关键词: 金融  消费者权益  保护立法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金融市场监管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特别是其相关法律建构方面更是有着诸多缺陷。文章立足于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工作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设立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 电信诈骗的行政监管研究

    关键词: 电信诈骗  行政监管  防控  

    电信诈骗犯罪技术含量高,作案手法隐蔽多样,更新周期短,有组织,跨地域特点突出,因而,自兴起以来就成为一个损害公民财产权益、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社会顽疾。该犯罪行为之所以屡禁不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犯罪成本低,有关法律规范体系不健全,民众缺乏相应的防范意识,相关行政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等。对电信诈骗的防控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刑...

  • 从比较法视角看我国集体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 集体劳动关系  集体合同  劳动争议  集体谈判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标志着劳动关系的个别调整在法律上的建构已经完成,其中关于集体合同的规定为劳动关系的集体调整奠定了法律基础。目前立法中关于集体合同的规定较为零散、粗略;集体协商在劳资关系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有限;实践中集体合同流于形式。鉴于这些问题,国家应当完善集体劳动关系立法,并强化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职能,促使...

  • “期待可能性”在民事裁判领域的内涵探讨

    关键词: 司法裁判领域  客观化  

    一直为刑法理论界“钟情”的“期待可能性”概念却在民事司法领域使用频繁,“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背后,不仅是期待可能性功能定位由抗辩事由向风险分担标准的无声更迭,还蕴含“风险社会”下刑法两大目的在人们观念中的权衡反复。

  • 夫妻债务制度研究

    关键词: 夫妻债务  共同债务  个人债务  

    夫妻债务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至关重要,几乎每个社会成员都要面临夫妻债务的问题。夫妻债务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是涉及夫妻与第三人财产权益的问题。相关的司法解释出台之后,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界定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文章将从夫妻债务的基本理论、关于夫妻债务的经典案例分析、我国夫妻债务制度的完善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为我国司法实践做...

  • 中国死刑程序制度完善研究——以死刑复核程序为例

    关键词: 死刑复核  刑事诉讼法  辩护权  

    死刑是当今世界上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方式,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废除死刑。从目前的国情来看,我国仍然有保留死刑的必要。死刑复核程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死刑救济程序,在保护人权上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3月14日,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于死刑复核程序做出重新的规制,本文通过对比新、旧《刑事诉讼法》中对于死刑复核程序的规制,探寻死刑复核程序对...

  • 论个人信息盗窃行为的刑事责任认定——兼评《刑法修正案(九)》相关规定的司法适用

    关键词: 个人信息盗窃  行为归罪  量刑标准  刑事责任  

    网络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近十年来逐步凸显,但我国学界对此回应却相当缓慢,目前直接针对网络个人信息盗窃行为的法律主要体现在刑法规制上,但司法实践层面的判例却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个人信息盗窃行为从立法到实践的很多问题还模糊不清,难以界定,从而导致该行为的刑事责任认定困难重重。因此,明确该行为刑事责任认定中各关键要素的...

  • 我国公安机关侦查情报搜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侦查情报  情报主导警务  情报搜集  

    面对当前我国犯罪变化的新形势,侦查工作更加复杂,我国侦查模式也随之不断创新与发展。当下公安机关侦查情报搜集工作虽然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与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情报搜集意识不强、硬件设备、软件开发落后、情报来源匮乏及搜集不及时、情报搜集数量、质量不够等。随着“情报导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要提高警务决策的正确性,...

  • 食品安全犯罪侦查中检验检测的困境与破解

    关键词: 食品安全犯罪  检验检测  司法鉴定  

    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阶段,犯罪手段也有所升级,表现出添加物难检测、隐蔽性强等特点。食品检验检测既是发现潜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而针对当前我国食品检测标准不统一、第三方检测机构未被有效利用等难题,本文提出统一检测标准、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等解决途径,以提高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食品犯罪的能力。

  • “生态红线”制度实施的法治化路径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法治化  

    “生态红线”作为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法治中国”背景下,其有效实施需要着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以推进。文章分析我国“生态红线”制度实施所面临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存在的机遇和瓶颈,从立法、执法、司法、责任追究等四个层面探讨提升“生态红线”制度法治化程度的具体路径。

  • 我国创业板再融资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机制探讨——基于中美市场比较视角

    关键词: 创业板  再融资制度  创新  

    创业板在中国证券市场运行中,经历大概六年的发展期。通过总结我国创业板再融资情况,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中存在超募、股权偏好以及再融资难等问题,创业板再融资制度上表现出小额定增机制认可度不高以及部分条款和审核理念偏离初衷等状况。针对创业板再融资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成熟市场的成功经验,从发行条件、再融资方式、政策导向、快速...

  • 论“绿色”脱贫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绿色  贫困  生态文明  

    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至少达成两大共识:一是“反贫困”;二是“生态文明”。反贫困与生态文明相融合已经成为时代的基本要求。当前阶段,中国政府提出“绿色”脱贫,但学术界对“绿色”脱贫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通过对“绿色”脱贫的内涵、“绿色”脱贫的必然性以及“绿色”脱贫的路径进行研究,试图丰富“绿色”脱贫理论。

  • 简论政府部门整合审计

    关键词: 政府部门  整合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  

    整合审计是整合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所有环节,对重复取证的环节予以删减,简化相同的流程,设计合适的环节,同时实现双重审计目标。政府部门整合审计具有实现的条件,可以借鉴整合审计成功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国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整合审计,以推动整合审计在中国的发展。

  • 充分利用地缘优势 打造龙江特色化人文景观

    关键词: 地缘优势  特色化  人文景观  

    黑龙江要发展旅游,需要努力发掘地方特色。文章主要阐述利用黑龙江特有的丰富地缘优势,打造黑龙江特色化人文景观。重点阐述打造思路:一是利用和完善龙江系列特色化人文景观;二是增加景区文化内涵,彰显景区生机活力,通过发挥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力、设置具有一定规模的俄罗斯民族文化风情园、侧重旅游城市的多元素文化内涵建设、重要景区打制一批...

  • 《说文解字注》中的“引伸假借”研究

    关键词: 引申  假借  引伸假借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阐释词义的发展变化时使用一种独特的表述“引伸(申)假(叚)借”1,共46处。所要描述的情形大多属于引申,包括词义的扩大、转移和相关;有的属于假借,包括本无其字和本有其字;有的表示“引申和假借”,包括在引申的基础上假借和表示“引申、假借”;还有的既非引申也非假借,包括语境活用和叠音词。使用“引伸假借”,是由于...

  • 对上古汉语“娶妻”义动词语义场成员的考察

    关键词: 娶妻  语义场  取  娶  

    上古时期具有“娶妻”义动词的语义场成员有“妻”“取”“娶”“逆”“聘”“室”等词。从文献材料来看,它们有的比较活跃,有的相对较弱。随着时间的发展,有的退出“娶妻”义动词的语义场,有的却一直保留下来。“娶”处于优势地位,最后取代“取”在该语义场的地位;“娶妻”义之“妻”的发展先强后弱直至消亡;“逆”和“室”在上古时期就退出“...

  • 汉语欧化语法研究综述

    关键词: 汉语  欧化语法  综述  

    20世纪40年代至今,汉语欧化语法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的关注对象之一,在此期间产生了为数不少的研究成果。文章对七十多年来的汉语欧化语法研究进行梳理,从概念的界定、性质的判定、现象的考察、欧化的特点及理论的探讨等五个方面其进行综述,并指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 现代汉语语感的语用功能探析

    关键词: 语感性质  语感类型  语感功能  语用功能  

    语感的养成是语用分析的基础,语用是语感认知深化的结果。对语感的性质、类型和功能等认知的深化,可知各层面都蕴含语用的功能。语感在性质上的差异性和共性、直觉性和抽象性、动态性和稳定性、单一性和并存性等认知,折射出语用的特色性和交际性;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和语用感等语感类型的发现,折射出语用的多样态和多角度。对语感在帮助理解...

  • 名词性成分触发预设的条件

    关键词: 预设  预设触发语  定指  不定指  

    名词性成分在具体语境中可否触发存在预设,受到三个方面的条件制约:一是其本身的指称性质,定指性成分都可触发存在预设;二是句中动词的语义类型;三是名词性成分所处的句法位置及所充当的句法成分。

  •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关联理论考察

    关键词: 认知社会语言学  关联理论  社会认知能力  一般认知能力  

    文章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理论框架下进行语言研究,结合其社会和认知两大要素,审视关联理论两原则创立的理据。从语言的社会属性看,关联的交际原则是人类社会言语交际的一般性原则,反映了言语交际双方对交际对方的认知,是人类基本的社会认知能力的体现。从语言的认知属性看,关联的认知原则则揭示了关联是人类一种无意识的一般认知能力。

  •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规范问题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互联网  规范  价值观  

    语言是一个社会的标志性存在,了解网络社会特有的语言是进一步掌握网络社会结构的必要手段。网络流行语快速发展,它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现实,其正面影响终究大于负面影响。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国家及相关部门有必要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规范性的管理,因势利导,逐渐规范。

  • 全球化背景下中外戏剧语言的交融现象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外戏剧语言  交融  

    中外戏剧语言的交流、融合是全球化背景之下文化交流、融合、互通的突出现象之一。语言层面的交融深化,则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中外戏剧文化的相互学习与借鉴。然而,由于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以及认知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加之全球化所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嬗变,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外戏剧语言的协调交融。只有着力调整戏剧语言交流的导向与...

  • 俄语法律术语研究现状及分类

    关键词: 法律术语  俄语法律术语  研究现状  分类  

    由于中俄两国在贸易合作不断深入,对两国法律的掌握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近些年法律语言学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而要解读俄语法律条文、实施法律行为,必须首先掌握俄语法律术语。法律术语具有术语意义单一性,准确性和所表达概念严格化的特点。俄语法律术语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为俄语法律术语的意义划分和规范使用即法律术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 “龙江当代作家研究”开栏语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黑龙江文学  作家研究  东北作家群  主力阵容  文学图景  文学研究  萧红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版图中,黑龙江文学几度做出重要的贡献。一方面,现代时期以萧红为代表的龙江作家实际上构成入关东北作家群的主力阵容,而近年来学界日益升温的伪满文学研究则在萧红等人的光环之外发现同一时期龙江在地作家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学图景;

  • 城市记忆与地方经验——孙且小说与“偏脸子”的哈尔滨

    关键词: 偏脸子  地方性知识  混融性  对抗性  历史性难题  

    孙且作品中的“偏脸子”表现哈尔滨的另一种文化可能,也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地方性知识。“偏脸子”不仅是一个地区,更是一种生存方式与价值标准。它的独特性来自多种要素相遇过程中的复杂关系,表现出明显的混融性与对抗性。孙且的“偏脸子”经历一个型构到消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也暗含着地方底层从有力到无力的历史性难题。

  • “灵魂”在历史中“道成肉身”——孙且小说的信仰与启蒙问题

    关键词: 信仰  灵魂的需要  儿童视角  启蒙  

    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中,“信仰”一词的含义,差距悬殊。作家孙且,运用“灵魂”这样颇具物质性的命名策略,同时结合“偏脸子”这一多元文化杂糅的地域内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经验,对中国人特殊的“信仰方式”进行补充式的书写。另外,他所运用的“儿童视角”,也有效消弭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十七年文学”中“启蒙传统”的生硬痕迹,将单向的“话语授受”...

  • 《左传》《史记》于“礼”之差异及原因

    关键词: 礼  比较  

    左氏和司马迁对于“礼”维护封建社会稳定性的重要作用都有所认识(1),但从《左传》和《史记》的表现来看,司马迁对“礼”的态度则明显不如左氏重视。分析这种差异性的表现,总结原因,一方面,由于历史、文化环境的变化,导致“礼”的含义改变;另一方面,司马迁与左氏人生经历和遭际的不同,造成两位作者主观意识和思想上的差异。

  • 陶渊明社会价值的新发掘——李则纲《从农村破产想到陶渊明》的理论建树

    关键词: 李则纲  陶渊明  救世  哲人  

    李则纲的《从农村破产想到陶渊明》是研究陶渊明的另类之作。作为历史学家,李则纲立足于19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的现实,以深邃的史学洞察力和敏感的政治观察力,发掘了陶渊明特有的社会价值——拯救农村。他以中国哲学的“知足知止”论为理论基点,挖掘并论证陶渊明回归田园的社会价值。他认为陶渊明是士人回归田园的榜样,是知足知止的典范,号...

  • 人生何处不桃源——从“桃园诗”看陶渊明的真我人生

    关键词: 陶渊明  桃花源  真我  自由  

    很多人评价陶渊明是伟大的文学家、不朽的诗人。其实,陶渊明更是一位自然、智慧的哲人、真人!带着一份“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自由和洒脱,并创造了精神世界的桃花源。面对原始的自然与现实的政治社会,陶渊明结合了儒道释三家的精髓,打造了一个和平安宁、平等公正、仁爱自由的中国式乌托邦。本文通过陶渊明所处...

  • 从解释学视角看《人间词话》的“三境界”说

    关键词: 三境界  解释学  代言性  

    王国维以同化前人词句的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人间词话》的“三境界”说。从解释学历史与哲学的两个维度出发,“三境界”说为古代诗词的现代解读打通新的道路,揭示深刻的解释学内涵,呈现出诗词替代言说的深层意义。

  • 痛彻心扉的悲凉——谈鲁迅小说死亡意识的独特意蕴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死亡意识  悲剧意识  

    鲁迅小说秉承一贯的文学改良人生的创作主旨,借此对社会进行无情的揭露、抗争。其小说大量描写到人物的“死”,甚至以悲剧性的死之作为人物的结局,这种自觉的对人物死亡结局的观照显现了鲁迅强烈的死亡意识。对于生命而言,死亡是最大的悲剧。为此,鲁迅一面不留情面地揭示、批判,一面真诚地怀抱愿望,企图解救,然而终不得救。于是鲁迅呐喊、反抗,...

  • 王安忆小说中的上海书写

    关键词: 王安忆  上海生活  人物  

    20世纪90年代以后,商品经济飞速发展,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自然成为许多作家的研究对象,而擅长写上海生活的王安忆便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本文以王安忆小说中的上海为中心,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部分是探讨作品中的上海生活,一方面是上海本地人的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一方面是外来人的生活窘状与喜怒哀乐。第二部分是分析小说中的上海人物,通...

  • 《五卷书》与《伊索寓言》比较研究

    关键词: 比较研究  影响  

    印度的《五卷书》与希腊的《伊索寓言》是世界上两部伟大的寓言故事集。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较少对《五卷书》与《伊索寓言》做比较研究。文章通过对这两部书中寓言故事的仔细找寻、相互参照,发现《五卷书》和《伊索寓言》有十一组相似的寓言。这些相似的寓言故事隐含着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即印度与希腊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尝...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路1号,邮编:1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