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是由河南师范大学主管,河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创刊于1960,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杂志介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是由河南师范大学主管,河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创刊于1960,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主管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0-2367
国内刊号:41-1109/N
发行周期:双月刊
全年订价:¥220.00
关键词: 价值 生态价值 双重主体 双重价值
经济价值强势与生态价值弱势的长期并存,表征着传统价值论研究的固有理论缺失。工业文明以来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使生态价值凸显为价值论研究的前沿视域。从发生论的意义上说来,生态价值是入文价值的“母体”和人的生命之源;在环境伦理学视域内,人类主体和非人类生命体是同时并存的双重价值主体,二者均有其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祈盼”...
关键词: 利益让渡 全球 可持续发展
“全球问题”的显现导致人类在生存方式上面临“一损俱损、一荣共荣”的发展格局。因此,确立和实行利益让渡原则,是寻求各国度各民族的特殊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之间的某种契合或均衡,以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的重要路径。本文从阐明利益让渡原则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根据入手,剖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平等原则及其伦理难题,并就利益让渡原则实...
关键词: 身体 自我 生命 神学 共同体 实在论
生命伦理学在面对现代生命干预技术时,产生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道德难题。神学思想家首先发现和反思这一问题,并使之置于独特的生命文化现象—“神学生命伦理”之中。现代阻身体、身体感觉和情感为根基的道德哲学,受到生命干预技术的内部性—对“自然身体”的颠覆,及其外部性—对社会实践的社会关系(家庭和民族)的颠覆。身体不再是自我的直接...
关键词: 语言转向 语用学 哲学渊源
语言转向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语言研究代表了哲学范式由认识论向语言哲学的转向。语用学一词由哲学家莫里斯明确提出。作为语用学的重要奠基理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都有着深刻的哲学渊源。
关键词: 理性主义 孔子
中国文化的特征之一是理性化的“巫史传统”。占据了传统学术主流地位的儒家学派,承担了将巫术经验制度化并予以传承的任务。孔子思想中对天帝祭祀、鬼神崇拜和仪礼制度的态度,集中体现了“巫史传统”中的理性主义倾向。
关键词: 季本 龙惕说 自然 主宰 王畿 邹守益
季本,字明德,号彭山,是王阳明的重要亲炙弟子之一。阳明殁后,门人多学派之分,其中“以自然为宗”的风气颇盛。季本以为此风有失师门本旨,于是根据自己的体悟提出“龙惕说”,引发了当时学界的一次重要的争论。“龙惕说”及相关争论为深入了解当时自然与主宰关系、本体与工夫关系等重要问题提供了针对性的材料。“龙惕说”自本心上言“惕”...
关键词: 身体 肤觉 视淫
视淫是人类本能的表现之一,是从自身身体感受出发对异性身体的观看。男女视线的交织构成一个隐秘的社会。视淫是视觉艺术的表现主题之一。视淫具有空间自由性、乐而不淫的自我提升、主体的自动和无思等特性。视淫以潜在的无觉、无思和自动的方式消解着现代人的孤独感。
关键词: 女性美 审美理想 想象 男权中心主义 悲剧
作为女性美最高理想的海伦和西施,不过是各自民族集体想象的结果,而在男权中心思想主导的文化传统中,她们的悲剧命运不可避免。两人的“活”和“死”俱在一个“美”字,海伦因其美是非活不可,西施因其美却不得不死。两人极其相似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女性美在男权社会里的一般遭遇,而结局的不同则显示了文化差异对审美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心理学 父亲意象 研究回顾
心理学视野下的父亲意象指的是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父亲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意象是“仁君意象”,父亲是慈爱的统治者,与生活息息相关;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意象是“父神意象”,“父性崇拜”潜含着西方人对原始父亲(上帝)的一种传统意义的强烈崇拜和深刻敬畏,父亲意象是遥不可及的。在传统文化的演变中,父亲意象也发生着巨大的嬗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三大组成部分 整体性 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下虽没明确阐明但已初露端倪,而在列宁所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已得到明确的论述;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说,成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经典表述,并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被写入教科书;我们不可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 中国化 演进阶段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缘起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不断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的过程。依据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
关键词: 资本主义体制 变化 世界社会主义 发展
资本主义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伴有社会主义的发展。迄今,资本主义已经历了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四个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的四个发展阶段伴随着四次科技革命,资本的扩张推动着资本主义的改革和体制创新,资本主义的改革和体制创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和制度支持,但资本的私...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民族精神 塑造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民族精神的塑造要放在对民族主义考量的宏大背景下。通过对民族主义相关内涵的梳理及其历史作用的判断,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深深根植于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当中,撇开民族主义谈民族精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要塑造的民族精神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引...
关键词: 文化偏至论 鲁迅 不满足感 方法
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把西方文明当作方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中西文明在机能上有着类似的结构;二、在重建中国文明的过程中,西方文明只有作为方法被引进才能发挥效用;三、重建中国文明的根本在于依靠自己。这一在历史中思考问题的方法,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当下都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政策问题 建构 分析
“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在文化领域长期坚持的一项总政策,其政策问题是科学文化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等。领导层和科学文化工作者主要围绕如何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在较大范围内以民主讨论的方式进行了政策问题的建构,其过程表现为一个民主讨论的过程,其内容基本反映了科学文化事业自身...
关键词: 政治合法性 先进性 政治认同
当前中国农村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化和民主化发展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出现了危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政治认同对于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的维持起着关键作用,是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总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稳步推进农民对基层政权的政治认同.增强农村基层政权的政治合法性基础。
关键词: 政党政治 执政党 执政形态
“执政形态”是政党政治研究中的一个新范畴,它涵盖执政理念、执政机制、执政方式、执政生态、执政合法性、执政规律、执政历史等与执政相关的一系列概念。这一范畴是对执政党理论的一种新的理论探索和概括,对于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政党研究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组织制度 组织结构 活动和特点
自20世纪六十年代起,美国两大政党为了赢得总统选举,开始突破组织发展的区域局限,在海外建立政党组织作为本党分支机构,海外便是其中之一。海外得到了全国委员会的承认与支持,其下属的国家委员会数量不断增加,在组织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完善,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组织特点,逐渐显示出某些政党组织的功能。
关键词: 中国 缅甸 反华
1967年6月,仰光发生排华事件,导致中缅关系分裂。初期,双方都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相互指责、攻击。从1968年开始,两国都开始不同程度减少对抗,缓和与对方的关系,开始重新接近。1970-1971年,北京与仰光重新互派大使赴任,1971年缅甸最高领导人奈温应邀访华,中缅关系实现正常化。两国关系的破镜重圆,主要源于双方各自利益的需要,其次...
关键词: 马来西亚民族建构 马来文化强势地位 政治民族主义 文化民族主义
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离不开马来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的互动。在马来政治民族主义的极力争取下,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宪法最终体现了“马来人的马来亚”的理念,这也是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的开始。在马来人获得政治领导权的基础上,马来文化民族主义致力于把马来文化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以马来族群的文化作为整合马来西亚社会的基础。在马...
关键词: 妈祖信仰 文化认同 马来西亚华人
以信仰为载体建构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妈祖信仰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凝聚华人共同意识,组织华人参与集体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马来西亚种族多样、文化异质的多元社会里,妈祖信仰通过仪式、建立会馆组织等途径建构了华人的文化认同。
关键词: 恽毓鼎 经济思想 史官
恽毓鼎的经济思想大要有二:一是开源节流。开源主要体现为倡修铁路、开矿及重林兴农,节流包括挽回利权、裁冗节费。二是恤民护商。恤民主要是反对苛征、扰民及倡赈济等,而护商则为裁厘加税、倡设公司及维持市面等。作为一个思想者(非实践者),恽毓鼎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关注,并非由于他是以思想的先进而见长,而是他以史官的身份、以奏请的形...
关键词: 企业环境责任 社会性规制 制度保障 环境政策
环境保护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之一,也是政府社会性规制的重要内容。企业厉行环境责任有利于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技术创新、获得新的竞争机会,而政府规制也为企业厉行环保责任提供了外在的压力和动力,是企业实施环境责任的机制保障。因此,环境保护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
关键词: 会计信息 生产方式 弊端 改革
传统的会计信息生产方式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和范围来收集、加工和报告信息的。这种会计信息生产方式不能完全真实地还原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全貌,使得信息加工主体与信息需求主体之间存在着供需错位,很难满足政府经济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也是会计信息失真、造假、不对称的主要根源。面对信息化社会越来越强烈的信息需求,必须改革这种传统...
关键词: 中部崛起 河南省 人才资源开发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既为中部六省人才资源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又为中部六省人才资源开发区域合作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河南省的人才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河南省人才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 新村运动 经验 教训 启示
韩国新村运动成功促进了韩国农业转型和农村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开发农业、振兴农村创立了一个新的模式。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同步推进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建立综合高效的农村建设体制和机制、发挥村事业选择的自主性以及灵活运用村民组织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过多注重物化建设和农村住房改造,小农经济特征明显。从实际出发,借鉴...
关键词: 激情 利益 新教伦理 经济人
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阿尔贝特·希尔施曼关于“激情与利益”这两种关涉西方早期现代性的著名研究,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经济人”的概念。韦伯的研究揭示了早期新教徒转变为“职业人”亦即“经济人”的过程,这种转变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希尔斯曼则探讨了现代早期以“利益”来制衡人的内在激情的意义与后果。韦伯意义...
关键词: 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 未成年人刑罚制度 立法建议
本文首先提出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的概念,之后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和地位,以及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的具体要求。在论述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对未成年人刑罚制度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的立法建议:完善对犯罪的未成年人从宽处理的具体规定,增设必要的非刑罚处罚方法,率先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
关键词: 刑事合意 刑事和解 辩诉交易 中国语境
刑事和解和辩诉交易是当代刑事法中两种最主要的刑事合意解决纠纷机制。二者在契约性基础、节减司法资源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在价值取向及其制度效果方面却各有利弊。任何制度都是具体语境的产物,辩诉交易虽在英美广泛适用,但难以适应中国司法实践的需要,而刑事和解则应是中国刑事司法改革优先的选择。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刑事和解 人性化
人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由此决定了犯罪的存在是一种社会的必然。从人性出发治理犯罪的刑事政策,必须富于人性化的色彩。刑事和解所特有的人文情怀,契合了当代人性化刑事政策的价值诉求。但作为一种全新的舶来品,对刑事和解在我国的构建,应进行慎重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 法人制度 财团法人 性质与现状 制度完善
财团法人是指法律上对于为特定目的的财产集合赋予民事权利能力而形成的法人。财团法人的设立基于捐助行为或者遗赠行为。捐助人或者遗赠人须在捐助章程或者遗嘱中确定财团法人的目的、财产、组织和管理方法等。财团法人依法设立后,捐助人或者遗嘱执行人须将捐助或者遗赠财产转移给财团法人,然后财团法人即依照章程而独立运作,不受捐助人或者...
关键词: 利益争议 调解程序 仲裁程序 争议权 法律调控机制
劳资双方的利益争议是劳动者代表与雇主在集体谈判过程中因团体协约内容的达成而发生的争议,是引发以罢工为主要形式的劳动者集体抗争行为的直接动因。发达工业国家均构建了完善的利益争议法律调控机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劳资双方的利益争议因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制而呈现出混乱与无序的状态。如何将我国的利益争议行为纳入法治轨道,实现...
关键词: 理念 制度体现 比较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摒弃了“权力本位”的思维定势,确立了“权利本位”、“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通过对权力的规范和限制、对权利的确认和保障,从制度上实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立法理念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外交保护 制度成果 不足与完善
外交保护制度建基于国家责任制度、国家主权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2006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二读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是该制度的最新发展成果,它扩大了外交保护的对象,明确了外交保护条件中的国籍原则和用尽当地救济原则,但在对外交保护的性质界定、外交保护适用的国籍条件和用尽地方救济原则的例外情形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
关键词: 律师在场权 可行 程序设计 制度保障
确认律师在场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刑事司法发展的方向,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区域性国际机构也在法律文书和司法实践中确立了与律师在场权有关的规定;侦查阶段被追诉者接受讯问时的律师在场权的实现已经具备理论上的正当性、现实中的必要性和实务中的可行性;我们应当加大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力度,规范程序设计,强化制度保障,使律师在场...
关键词: 清前期 养济院制度 社会救济
养济院制度是清代社会救济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王朝从前代继承了这一制度并有所发展。它的救助对象以失去劳动能力且没有家庭赡养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为主,同时还包括传染病人和老年军流犯人。官办是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从筹措救济经费、决定全国各地的救助名额和救济标准,到主持日常管理,都完全由政府负责。在具体实践中,官办的优势与...
关键词: 都铎贵族 近代国家 转型
都铎时期是英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在经济和政治、王权和社会、主观和客观诸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都铎王权与贵族的关系转变成为近代早期国家和贵族的关系,都铎贵族转变成为近代国家的“新贵族”。这一时期,贵族仍然行使着传统的军事和政治统治的功能,但贵族的权力性质不同于以前。他们代表的是国家的权威,行使的是君主赋予或者许可的...
关键词: 卢沟桥事变 英国 对日政策
最新的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卢沟桥事变后英国的对日政策,从九一八事变后的绥靖政策,转变为一种自私自利的、被迫的援华抗日政策。英国明确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但不愿为了中国而与日本开战;英国官方不愿公开援助中国抗战,但允许通过民间方式援助中国;英国希望“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但英国对日退让的底线是“恢复到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
关键词: 默克尔政府 对华政策 经济关系 政治关系
德国默克尔政府自2006年上台以来,其对华政策较施罗德政府时期做了重大调整。从欧盟对华军售到知识产权保护再到人权对话等领域,中国已经不断感受到来自德国的压力。默克尔政府从施罗德政府时期两国通过协商对话来解决政治分歧的立场退缩,标志着新一届德国政府转向了保守立场,这一切将会给今后中德两国关系的发展增加不少不确定的因素。
关键词: 两汉公文 文风 尚俭 鸿文 冗文
两汉公文文风总体上说,经历了一个从汉初的尚俭质文,到汉武盛世的鸿文,再到东汉尤其是东汉中后期的冗文演变轨迹。文风的演变跟当时的社会思潮、政治背景、学术思想和审美观念都紧紧相关。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邮编:45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