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地下河硝态氮来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汪智军; 杨平恒; 旷颖仑; 贺秋芳; 袁文昊; 袁道先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实验室; 重庆400715;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桂林541004

关键词:地下河 硝态氮 来源 时空变化 

摘要:根据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每月对青木关地下河水的监测,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并结合水化学指标,分析地下河硝态氮来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河出口S2硝态氮浓度(20.35 mg/L)比入口D1(3.20 mg/L)高6倍多.受农业生产施肥和降雨冲刷稀释效应的影响,地下河水硝态氮浓度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较低且比较稳定,2008年4月至7月较高但受降雨冲刷稀释影响变化较大,2008年8月至9月随降雨减少,土壤中残留的化肥造成地下河水硝态氮浓度偏高.根据NO3^--δ^15N值识别出了地下河硝态氮来源变化特征为:D1处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以及2008年7月至10月NO3^--δ^15N值为-0.857‰±2.01‰(n=9),其硝态氮来源为稻田中残留的化肥;2008年4月、6月中下旬NO3^--δ^15N值为2.50‰±0.29‰(n=3),其来源为稻田中施用的化肥与土壤有机氮的混合;2008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NO3^--δ^15N值分别为-3.74‰和0.52‰,其来源为稻田中施用的化肥.S2处硝态氮不仅来自上游的化肥,更主要的是来自中下游的耕地、林地土壤渗透水或侧向裂隙水带来的土壤有机氮与化肥,其中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以及2008年7月至10月NO3^--δ^15N值为4.77‰±0.73‰(n=9),其硝态氮主要来自于土壤有机氮;2008年4~6月NO3^--δ^15N值为3.16‰±0.39‰(n=5),其硝态氮来自于土壤有机氮与化肥的混合.

环境科学杂志要求:

{1}注释是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置于文末。

{2}切勿一稿两投。投稿时必须注明该文稿是否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方可投稿),此三种情形不属于一稿两投。

{3}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编辑部的意见,均由作者文责自负。

{4}论文为课题项目者,须在标题末尾处标注*(上标),并与当页末尾*链接,*后写明:本文系某年度某立项单位课题(课题编号:)阶段性成果。

{5}来稿中如有计量模型和公式分析,应当确属文中必须,并确保演算过程准确、精炼。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环境科学

北大期刊
1-3个月下单

关注 6人评论|1人关注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