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感性工学 主持人 产品设计开发 消费者需求 产品形象
摘要:感性(Kansei)一词起源于日语"カンセィ"的音译,指的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以及产品形象的认知。感性工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因工程技术,将其与工科技术有机结合,采用工程学的方法研究人的感受,将人们的情感信息量化,找出其感性量与工学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把感性信息转化为具体的设计形态,用以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生活中人们观察身边的客观事物时,大多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带来的感受直接影响了人们了解事物时内心所需求的满足感。产品是通过物质形态来展现的,产品设计师通过分析、观察、了解消费需求与人机关系并将此应用于产品设计中,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期待的产品,给人以美的感官享受。因此,设计的基本诉求是情感而不仅仅是功能。只有把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使用感受等因素结合于设计的各个步骤、环节中,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设计问题。通过语义表达出产品的所带给人们的各类情感与感受,这就是感性工学的研究范式。国际学术界对感性工学做了多方位的研究,最早设立感性工学学会组织的国家是日本。日本筑波大学原田昭于教授1993年开始筹办感性工学学会,1998年正式宣布成立。日本学者长町三生是这一领域主要的研究者之一,他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针对感性工学应用于设计学的研究方法,并分析了感性工学应用于各类产品设计开发的案例。国外的研究对感性工学理论作了深入总结,倾向于探索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
湖南包装杂志要求:
{1}来稿应是未曾公开发表的原创性稿件。
{2}参考文献和注释:所有注释和参考文献均按正文中出现顺序列于文末,同一参考文献序号统一。
{3}引用大型常用出土文献合集,可使用括注,括注应使用不同于正文的字体。第一次应使用全称,第二次可使用简称。
{4}如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3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任何来稿。
{5}正文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可靠、层次清楚、文字精炼、数据准确。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