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化石杂志创刊于1973,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生物类。
关键词: 科幻电影 辽西地区 翼龙类 相似 飞行 新属种 热河生物群 古脊椎动物
2014年9月11日,《自然》出版集团出版的《科学报告》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我国辽西地区发现距今约1.2亿年前著名的热河生物群中的一类新的翼龙类--阿凡达伊卡兰翼龙(Ikrandraco avatar)。这一新翼龙的头骨顶部平直而下颌腹侧发育一奇特的刀片状半圆形的骨质脊以及锋利的牙齿,这些...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动物起源 中国 侏罗纪 古脊椎动物 研究人员 动物类群
2014年9月10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毕顺东、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了在中国发现的、年代为1亿6千万年前的6件相当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并命名了神兽、仙兽两个新属的三个新种:陆氏神兽(Shenshou lui)、玲珑仙兽(Xianshou linglong)和宋氏仙兽(Xianshou songae)。这些属种,都属于已经绝灭的“贼兽目...
关键词: 古人类学 东亚地区 化石证据 内耳 中国科学院 华盛顿大学 尼人 古脊椎动物
2014年7月8日,一个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法国波尔多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最新合作研究成果——东亚地区更新世古人类内耳迷路。该项研究为古人类学界对更新世时期东亚与欧洲人类之间是否存在基因交流的研究与争论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关键词: 祖先 熊类 化石 科学家 古脊椎动物 中国科学院 研究成果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邱占祥院士等人发现了距离现生熊类最近的祖先化石。这一新种被命名为“戴氏祖熊”(Ursavus tedfordi),是现生熊类祖先中最晚和最进步的一个种。2014年第3期《古脊椎动物学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这一研究成果。
关键词: 贝类动物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远古时期 中生代地层 中国科学院 现场教学 前寒武纪 三峡地区
在2013年秋意盎然的10月份,我们有幸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简称“南古所”)组织的研究生野外现场教学,此次实习主题为“三峡地区前寒武纪至中生代地层与古生物认识和了解”。从10月28日至11月4日,虽然只有8天时间,但不同地层中栩栩如生的生物化石似乎在诠释着地球6亿年以来的沧桑巨变。尤其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10月30日...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古脊椎动物 恐龙 研究员 研究所 古人类 生物类群 生命
在已经灭绝的生命中,恐龙是最令人着迷,也是被研究得最为深入的生物类群之一,这或许源于恐龙奇特的像貌和强大的生命力。 几个世纪以来,无数的科学家在全世界寻找它们的身影,试图破译它们的生命密码,让我们有幸得以越来越多地了解它们的生活。
关键词: 办公室 脊椎 平房 院落
赵喜进先生于2012年7月21日仙逝,享年77岁。两年来一直想撰文纪念先生,但忙于各种事务,直到今天才得以动笔。 我第一次见到赵喜进先生是1991年深秋的一天,当时他还在古脊椎所院落当中的一处平房办公。记得他办公室中间是一张大桌子,上面有些凌乱,摆放着各种东西,有书籍,有稿纸,还有化石。第一印象是赵喜进先生非常随和,笑眯眯地告诉我...
关键词: 恐龙足迹 故事 科学 陆生动物 现代生活 世界 脚印
足迹,或者叫脚印,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痕迹。一个人一生会走很多的路,踩下了数不胜数的足迹。但是,您能够很轻易地找到昨天留下的足迹吗?那么,一年以前的呢?这里向大家介绍的是一亿多年前恐龙留下来的足迹。恐龙是陆生动物,常在坚硬、干燥的地表行走,只有到河边、湖边等泥泞、潮湿的地面才能留下清晰的足迹。
关键词: 人类化石 进化过程 人类进化 人类学家 阶梯状 梯级 猿人 新人
20世纪前半叶,人类化石发现得还不多,比较各处化石在原始性和进步性方面的差异很明显,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进化呈阶梯状,从一个梯级上升到另一更高的梯级,将人类进化分为猿人、古人和新人3个阶段。
关键词: 结核病 病理学 新石器遗址 分子生物学检测 病理损伤 以色列 考古学 骨骼
2008年,考古学家在以色列的Atlit-Yam遗址中发现一些疑似有结核病理损伤的人类骨骼遗存。之后通过对其中两具骨骼遗存(一例妇女,一例婴儿)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其生前的确患有结核病。Atlit-Yam遗址为一处前陶新石器遗址,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约9000年。所以,该遗址中发现的病例是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结核病例。这是结核病古病理...
关键词: 峡谷 杜威 东非大裂谷 印度洋板块 断裂运动 人类生活 欧亚大陆 河谷地
东非大裂谷与奥杜威峡谷 在古老而神秘的非洲东部,为广袤的东非高原,这里发育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其深可达2000米,宽30至100公里,全长6000公里,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这就是东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到马拉维湖北部后分为两支,西支进入苏丹的白...
关键词: 考古发掘 海南省 昌江县 科研项目 基金资助 自然科学 科学考察 原始森林
我们在海南省的昌江县进行野外史前调查和考古发掘已近10个年头。海南省的文物部门对我们的工作大力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了我们的科研项目,经过我们的团队积极努力工作,使我们在昌江县科学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回想起我们在昌江的工作,往事历历在目。这里神秘的原始森林﹑辽阔的大海﹑多样的物产资源和丰富的黎族文化给我留下深刻...
关键词: 文物考古 东北 黑龙江省 旧石器遗址 考古遗址 林业局 伊春市 研究所
2011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省考古所)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桃山林业局辖区内发现了桃山旧石器遗址,2013年中科院古脊椎所侯亚梅研究员的课题组与省考古所合作进行试掘,又在2014年夏进行了正式发掘和多学科研究工作。这个祖国东北边陲考古遗址的发现与发掘让我有机会“寻梦极北,遇祖至东”。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哺乳动物化石 地层发育 生物地层学 古脊椎动物 伊斯坦布尔 博士研究生 新近纪
地中海新近纪地层会议有悠久的历史,第1届于1958年在法国普罗旺斯的艾克斯召开。中国的新近纪地层发育,哺乳动物化石丰富,研究程度很高,因此是陆相生物地层学领域最早走向世界的研究方向之一。当1979年第7届地中海新近纪会议在希腊的雅典召开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就派团参加了。近年来中国的新近纪研究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关键词: 深圳仙湖植物园 古生物博物馆 地质环境保护 科普工作 学会 中国 古生物学家 副理事长
2014年10月9~11日,“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工作研讨会”在深圳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是继2012年9月在辽宁古生物博物馆首届研讨会以来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工作会议。著名古生物学家、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孙革教授致开幕辞;深圳仙湖植物园刘兴尧副书记致欢迎辞;中国古生物...
关键词: 自然博物馆 浙江省 人类进化史 生物进化 长江三角洲 古生物化石 东南沿海 地理分布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这样的地理分布状况,塑造了浙江这个闻名遐迩的灵秀之地。遥远的恐龙时代、人类诞生后的远古时代、文明诞生后的所有阶段,浙江这块洞天福地一直熙熙攘攘,为各个时期的地质演化、生物进化提供了舒适场所,并至今还保留着大自然鬼斧神工为...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643信箱,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