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华文文学杂志

杂志介绍

华文文学杂志是由汕头大学主管,汕头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华文文学杂志创刊于1985,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华文文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汕头大学

  • 主办单位:汕头大学

  • 国际刊号:1006-0677

  • 国内刊号:44-1183/I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228.00

  • 近著七序

    关键词: 刘再复  书序  胡风  萧军  聂绀弩  李昕  张力奋  文学  

    本文收入刘再复先生近期为友人的新著和自己的新著所作的七篇序文,包括《胡风、萧军、聂绀弩书信集》序、《胡风:诗人理想与政治风暴》序、《李昕:做书的日子》序、《张力奋随笔集》序、以及《我的写作史》自序、《文学慧悟十八点》香港版、北京版自序等。

  • 高行健作品中的女性与道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禅宗  女性主义  道  有待  无待  性别维度  哲学维度  

    海外汉学对高行健作品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最大的争议点是关于他对女性的描写和塑造。本文探讨高行健小说和戏剧中的哲学维度和性别维度,通过研究其作品中的道与女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来展示其深刻的关于女性个体命运的禅悟。在禅的场域里,欲望和两性关系是个体通往禅悟的必经之路,而女性的角色不可避免地与个体的自省和自觉紧紧相连...

  • 不出新,毋宁诗

    关键词: 清单诗  录音诗  现场写作  

    诗人从清单诗、录音诗和现场写作三个方面,分享这些年来在诗歌创新方面所进行的实验。

  • 瑟南古的东方视野——《中国历史概述》中的华夏文明镜像

    关键词: 瑟南古  东方视野  文化差异  传教策略  

    《中国历史概述》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先驱瑟南古的重要作品。成书于欧洲汉学盛世尾声的过渡时期,这部中国历史著作上承中法关系盛世,下接近代历史战争年代,对欧洲汉学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与历史影响力。本文以《中国历史概述》为考察对象,结合译文与相关史料,就作者的书写内容与意图、成书宗旨与论证方式、对中欧文化差异的关键词解读与...

  • 从当代中国几次文学论战看理想的文学批评之建构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白桦  

    本文所探讨的“十七年”时期所参与的文学论战、“”结束之后的《苦恋》论争风波以及2000年初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论战,代表了当代中国三个不同思想时空的文学批评论争样貌,但共同点是:论战一方希望维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学批评的主导观念和方法,进而达到巩固既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目的,故而他们将文学批评视为一种任务(task)或使命(miss...

  • 海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历史转型中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

    关键词: 历史转型  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  现实主义  作家机制  

    林曼叔等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1949-1965大陆部分)》,对我们了解冷战时期,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转折时期的海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具有重要意义。史稿构建了现实主义文学史观,并由此开展了对这一时期一些文学创作的独到评判,初步梳理了这一时期的作家管理机制。但在大陆政治文化生活逐渐“解冻”的历史转型时期,该书的结构模式并没有超越同...

  • 林宝音小说《女仆》中的“神话母题”研究

    关键词: 新加坡华裔作家  林宝音  神话母题  

    新加坡华裔作家林宝音的长篇小说《女仆》在国际文坛具有广泛影响,但遗憾的是,评论界对小说中大量存在的华人传统文化习俗的研究仅停留在后殖民主义“凝视”的层面,对其中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缺乏深入解析。本文以该小说中的“神话母题”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原型,探讨小说“神话母题”与其他叙事要素之间的关联,以弥补当前研究之不足。

  • 林语堂散文研究综述

    关键词: 林语堂  散文研究  综述  

    本文着重梳理自1990年至2016年学界研究林语堂散文的成果,其研究热点范畴主要有“幽默”、“性灵”与“闲适”,也有一部分论文是另辟蹊径形成独特的视角。

  • 论淡莹作品中的“新”华性

    关键词: 淡莹  新华性  多元文化  诗化  中国性  

    某种意义上说,淡莹相当成功的以诗作诠释了何谓新华性。她出生于马来亚,与新加坡社会共享类似的多元文化结构,她早年留学台湾,其诗作具有台湾型现代主义的风格,营构了一个有情的世界,这种气质与移民性吻合;而她留学美国后返回新加坡,又强化了其身上的文化中国性,因此她既涵化古典,又游刃太极。而步入中年以后,她对现实人生有着更为通达、圆润以...

  • 边界超越与世界游走——以黎紫书微型小说的“世界意识”为考察中心

    关键词: 黎紫书  微型小说  世界意识  

    本文以黎紫书的微型小说为中心,考察作者创作中显现的“世界意识”,并阐释该意识的微观体现与具体内涵。文章分析了作者如何通过“内容延展”和“话语更新”以实现超越内容、话语边界的实践,并指出该实践能有效突破马华文坛的“地方性迷思”,达成马华文学与世界文学的顺利接壤。但是必须指出,黎紫书介入微型小说创作的“世界意识”,不应简单地停...

  • 日本经验与台湾经验——论台湾早期乡土小说的两种叙事(1920s-1940s)

    关键词: 台湾早期乡土小说  日本经验  台湾经验  

    台湾早期乡土小说(1920s-1940s)无论是内涵,还是叙事,都有其特殊性。在内涵上,此时被广泛论辩的“乡土文学”,其实,只是争辩乡土文学的语言载体问题。而在叙事上,表现为日本经验和台湾经验,以及日本经验对台湾经验的“挤压”,由此决定了台湾早期乡土小说的形态与品格。

  • 论陈若曦佛教小说的人道主义底蕴

    关键词: 陈若曦  佛教小说  人道主义  慧心莲  重返桃花源  正信佛教  

    当代台湾宗教勃兴,佛教尤盛,而佛教文学的力作当首推陈若曦的佛教小说《慧心莲》及《重返桃花源》,堪称佛教与文学有机结合的典范。表现正信的佛教与揭露佛门的丑行是这两部小说的两大重要主题,而与作者始终秉持的人道主义创作情怀一脉相承,具体叙事中还恰当地揉进了自己从新女性主义视角对宗教的一些思考。陈若曦一生都是在不停地寻找与打造她...

  • 论余泽民小说《纸鱼缸》的创新艺术

    关键词: 余泽民  匈牙利历史  孤独和救赎  艺术呈现  

    余泽民2016年的作品《纸鱼缸》是一部颇具“欧洲色彩”的既具思想深度又有艺术高度的创新作品。这不仅体现在他涉足欧洲“二战”时期的奥斯维辛大屠杀的沉重历史和冷战中的匈牙利历史,还体现在他对生存的孤独、人性的救赎和未来人类命运的思考,同时也渗透在他颇具匈牙利色彩的意象设置、结构安排和语言质感的艺术呈现之中,拷问历史、拷问人性、...

  • 人性的拷问与探寻——论老木的长篇小说《新生》

    关键词: 老木  康久  人性  

    老木的长篇小说《新生》是他多年探索生命和人性奥秘的文学表达,小说展示了当代爱情、婚姻、家庭及男女两性关系的现实图景以及发展趋势。小说不仅通过康久形象的创造及其人生道路的选择生动地阐释了“悟善归道、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而且借康久和六个女人的情爱故事对人性和生命的真相及其复杂表现进行了深入的拷问和探寻。作者思考深入、见解...

  • 当代武侠小说侠隐结局的人类学考察——以金庸武侠为例

    关键词: 江湖  归隐  死亡  大侠  神性  权力  

    当代中国武侠小说中大侠的命运结局展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在归隐与死亡的宿命中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齐一化。然而这种独特的归隐宿命并不常见于更早期文本中的侠客,他们不仅可以建功立业追随王权,也可以功成名就娶妻生子。归隐或死亡的宿命归结于江湖世界的独立本体化。而身处其中的大侠也由草莽一跃而成为权力肩负者。身处独立江湖的侠客拥有了...

  • 《文艺学批评实践》由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批评实践  文艺学  高教出版社  学术专著  出版发行  文艺批评  文艺理论  

    郑惠生的《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于2017年7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书约43万字,含“文艺批评的批评”、“文艺理论的批评”、“文艺史的批评”、“文艺学课题、标准和期刊的批评”、“文艺学学术事件的批评”、“高校文艺学的批评”等6章,是国内率先以文艺学及其学者为主要批评对象的学术专著。

  • 练文以析其辞,观象以综其理——评凌逾《跨媒介香港》

    关键词: 凌逾  跨媒介叙事  

    凌逾的《跨媒介香港》以文本内部观察的方式,发现了香港文学的纹理和肌理,并深入到香港文化层面,探寻香港文学跨媒介现象的成因。该著的价值在于,一,对香港文学跨媒介叙事的个性素描,对海派、台派跨媒介叙事研究具有范式意义。二,香港文学的跨媒介叙事研究,对于跨媒介叙事诗学的建构具有理论引导价值。三,提醒文学研究应该以一种更为包容的心态...

  • 莫言出席汕头大学2017年毕业典礼

    关键词: 毕业典礼  汕头大学  莫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作家协会  北京师范大学  获得者  

    6月27日上午,汕头大学隆重举行2017年毕业典礼。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教授应邀出席此次盛会。莫言坦言:“我参加过很多的毕业典礼,这是最让我激动的毕业典礼。”

  • 朱寿桐教授与汕大文学院师生座谈

    关键词: 文学院  朱寿桐  教授  师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  翻译文学  编辑部主任  汉语新文学  

    6月8日下午,澳门大学朱寿桐教授莅临汕头大学并与文学院师生一起座谈,会议由汕大学报编辑部主任柏友进主持。座谈主题是“汉语新文学的重要构成:翻译文学”,朱教授指出:翻译文学当然不能算中国现当代文学,但无疑属于汉语文学。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汕头大学校内文东308,邮编:51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