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华夏文化论坛杂志

杂志介绍

华夏文化论坛杂志是由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主管,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华夏文化论坛杂志创刊于2006,发行周期为半年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华夏文化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 主管单位: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 国际刊号:暂无

  • 国内刊号:暂无

  • 发行周期:半年刊

  • 关于辛亥革命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 中华民国约法  临时约法  革命力量  近代中国  纪念活动  北洋政府时期  革命派  社会改革  文章观点  海内  

    <正>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长春,赵院长邀请我来,让我感到很高兴。吉林大学是一个很优秀的大学,我对它有很深的感情。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内外华人华侨、两岸四地都准备开展纪念活动。两岸之间历史学者对辛亥革命没有什么太大分歧,但是在"建国"两字上有不同的认识。今年在很多城市要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活动,...

  • 石刻文献与唐代文学研究

    关键词: 石刻文  唐代文学  苑咸  郑虔  临川郡  崔国辅  马隧  韦应物  千唐志斋藏志  

    <正>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非常荣幸到吉林大学来做学术讲座。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石刻文献与唐代文学研究》,应该是最近十多年里海内外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所谓石刻文献,严格地说是与唐代的社会风气有关,也就是说唐代非常普遍存在着这种情况,但凡一个人过世以后,都要写墓志铭,记载他一生的事迹。古人认为言行会很快消失,著作如...

  • 台湾地区高校中文系教学和研究现状——两度客座教授见闻

    关键词: 地区高校  三级学科  文学课程  课程设置  任课老师  课堂内外  博士论文  古代文学  硕士论文  招生数  

    <正>1997年到现在,我去台湾的次数不少,大概有20次,在两所大学里做过客座教授——中央大学和东吴大学。中央大学是公立大学,东吴大学是私立大学,这两所大学在台湾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排名都是比较靠前的。两岸教学科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大陆学科的划分很细腻,中文一级学科下面有八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下面还有三级学科,三级学科有...

  • 杨琏真加盗发宋陵年代辨正

    关键词: 杨琏真加  宋帝陵  发陵年代  辨正  

    本文厘清南宋诸帝陵同时被发性质,并结合新材料从新角度对发陵年代予以辨正,厘定为至元二十一年。

  • 汉赋与先秦辩术——从《鬼谷子》看司马相如、扬雄赋的神仙书写

    关键词: 汉代大赋  论辩思想  神仙书写  欲讽反劝  

    汉代以司马相如、扬雄为主的赋家为达劝谏讽喻之目的,在辞赋创作技巧上对先秦以《鬼谷子》为代表的纵横家思想多有借鉴。其主要表现在对赋家说服能力的培养、说服要件与技巧的把握、说服内容的选择三方面。汉赋"欲谏反劝"这一失败的讽喻结果,从先秦论辩思想看,亦与其内捷不足、抵"巇"失时、"符言"难求具有密切关系。

  • 唐宋论书诗的文化特质

    关键词: 唐代  宋代  论书诗  文化特质  

    唐、宋两朝是中国诗歌与书法的高峰时期,论书诗均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唐代论书诗中多为诗人对书家、书法作品的主观感悟,宋代论书诗中融入对书法艺术的理论思考,使诗歌更具艺术气息。由唐及宋文艺思想也趋向理性化。通过考察唐、宋论书诗之全貌,可透视出两个时代的文艺思想脉络,亦昭示出两朝文艺思想的嬗变过程。

  • 元末士人的佛道情缘及其文化意蕴

    关键词: 元末  士人  佛教  道教  三教合一  

    元朝末年,士人出入释道蔚为风潮。他们或与释道意趣相投,交游唱和,以期从中摄取精神养料和清净寡欲之旨,进而填补内心的空虚、无奈和不安;或将寺观视为讲学论道、安顿生命的绝佳境地而游居其中,甚而施身佛道,变为彻底的方外之士。元末士人之所以乐于出入释道,除了时局变乱、仕途阻滞等原因外,亦与传统士人出入释道行为的历史影响、元末相对宽松...

  • 中唐传奇中男性形象与士人价值观的分化

    关键词: 唐传奇  男性形象  士人  价值观  

    中唐爱情传奇在对男性形象的塑造上虽笔力有所不及,但也成功塑造了一批性格特征迥异的男性形象,反映出中唐士人以婚姻观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差异。表明门阀相矜的价值观已经发生动摇,世族势力日渐削弱,市民阶层日益兴起,中唐社会士人群体价值体系开始分化,这种分化伴随着唐代社会的转型而逐步显露。

  • 《论语》隐逸形象参微

    关键词: 隐逸形象  参微  

    服务于烘云托月的写人手法,《论语》塑造的隐逸形象,可以大致划分为隐士和逸民这两种颇具矛盾关系状态的人物类型。参照"四辟"之说,《论语》中隐士对待积极入世的孔子及其弟子们,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解,由此表现出整体上趋同而又个性各异的特征。《论语》对隐逸人物的刻画和描摹,不仅得以证明隐士群体的时代复杂性,表现了孔门在入仕与退隐之...

  •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若干问题商榷(续)

    关键词: 词语注释补正  

    文章继《全本新注<聊斋志异>若干问题商榷》(原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5期)之后,又指出该书注释的一些重要疏误之处,其中有的并纠正了《聊斋》文本原文的错误。文章通过精密分析和辩正,在某些方面开启了注释《聊斋》的新途径。同时对当前古籍注释工作中所存在的注释人知识储备和态度等问题,也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文章对作者前...

  • 主流意识和民间意识的交织——传统说唱文学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 说唱艺术  主流意识  民间意识  

    传统说唱艺术是民众的艺术,说唱文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思想意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它毕竟产生于旧时代,其文化意识、审美倾向比较复杂,往往是主流意识与民间意识互相渗透,封建性糟粕与人民性精华犬牙交错,迷信偏见和科学观念瑕瑜互见,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消极、低俗甚至腐朽的价值观错综矛盾。所以,必须以科学...

  • 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欣赏——深层审美心理与“前见”

    关键词: 深层审美心理  艺术欣赏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的艺术欣赏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在艺术欣赏中能够充分地利用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之中的"前见",达到"视界融合",构成"召唤结构",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艺术欣赏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 孔子身份还原初探

    关键词: 孔子  还原  政治家  

    孔子思想本愿在于从政,其首先是政治家,其次才是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乃殷人之后,又好学多能,故有强烈宗国情怀和天命所归的自我认知,并由此催发做文王和周公的政治践履。宗国情怀使之奔走列国之间而不与周;宋国带给其家族的屈辱记忆亦影响着其从政选择和设计。与此同时,慕效文王的政治理想、三千弟子师的精神领袖地位,以及殷民顽固不臣的负面历...

  • 论刘勰《文心雕龙》“人文”说精神和意义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明、文化传统中已孕育人文精神的萌芽。中古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提出"人文"说,将"人文"置于"三才"说、"三文"说、"文心"说的语境下展开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不仅在当时有纠偏治弊的批评学意义,而且也有建构"文心雕龙"体系基础的理论意义,体现文学是入学、心学的人文精神。"人文"说不仅强调了"原道"、"宗经"、"...

  • 中国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的多元性历史解读

    关键词: 近代  东北文化  多元性  

    以历史为视角,从经济、地域等层面来考察,东北民俗文化体现了其一体多元的色彩,在近代最终形成了东北文化和习俗。东北的多元的民俗文化,之所以丰富多姿,在于它不仅是包容的,更是地域的、独具的;东北的多元的民俗文化,之所以丰富多姿,在于它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了解东北民俗文化俗,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当今现代化东北社会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 北大荒知青文学与东北文化——以梁晓声、张抗抗为例

    关键词: 北大荒知青文学  东北文化  审美特性  精神特质  

    北大荒知青文学始终执着于对东北文化这一中心概念的勘察和言说,对关涉东北文化的中心和重心进行文学性的整理、阐释和表述,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经验和文学品格,尤其是在梁晓声、张抗抗的知青文学创作中体现得十分显著,对北大荒知青文学与东北文化关系的重新确认和理论提升,为全球文化背景下地域文化写作新的可能性和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 宗白华美学与现代新儒家思想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宗白华美学  现代新儒学  比较研究  

    现代新儒学对宗白华美学特质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探寻现代新儒家与宗白华之间的切磨史实,以及运用现代新儒学对宗白华美学进行哲学阐释和理论"补白",会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宗白华美学的历史价值和形态价值,产生可观的效果。

  • 汉代“神学政治思想”的形成

    关键词: 神学政治  董仲舒  天人感应  谶纬  

    汉代"神学政治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自原始时期自然崇拜的"神学思想"出现以来,直到西汉之前,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董仲舒对神学进行了理论化的建构,提出了"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的理论,论证了王权的合法性;东汉时期"谶纬"的流行进一步发展了"天人感应"学说,论证了君权的至上性,有助于政权的稳定,最终以官方钦定经义的形式颁行...

  • 新发现北宋本《礼部韵略》刊刻时间考辨——《珍贵典籍的重大发现》续貂

    关键词: 韵略条式  避讳  濮议  

    2012年,江西发现一部北宋刊本《礼部韵略》。《礼部韵略》两宋代有修订,考定新发现本的刊刻时间,对釐清《礼部韵略》在宋代渐次增补的脉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考察新发现本的讳字,并与相关史实互为参证,对李致忠先生推断的刊刻时间,提出不同意见。断定该本确切的刊刻时间,是宋英宗治平三年,即公元1066年。

  • 清华简《系年》项子牛之祸考

    关键词: 项子牛之祸  和子之乱  三晋伐齐  

    "和子之乱"是战国早期发生于齐国的一次严重内乱。由于文献记载过于简略,和子之乱已难考其详。近年公布的清华简《系年》,为了解和子之乱的真相提供了宝贵材料。综合分析《系年》与传世文献的相关材料,可以得知:和子之乱又称项子牛之祸。所谓项子牛之祸,可能指田和指使项子牛弑杀田悼子所引发的内乱。三晋利用齐国的内乱,联合出兵讨伐齐国。项子...

  • 梁章钜《楹联丛话》考异九则

    关键词: 梁章钜  考异  

    梁章钜《楹联丛话》是"联话"的开创之作,辑录了大量历代楹联作品。不过梁氏所录亦偶有欠考订、失校勘,甚或妄改窜者。本文试从考订楹联作品文本起手,就《楹联丛话》中的数则异文、异说略加辨析推证,以期为楹联文体的深入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 《说文解字》“牡齿”当为“壮齿”辨

    关键词: 牙  牡齿  壮齿  俗字  

    今本《说文解字·牙部》训"牙"为"牡齿",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将"牡齿"改为"壮齿","《说文》四大家"中的其他三家亦持此说。其后的《说文》学者或同意,或反对,论争不休,莫衷一是,至今仍无定论。而通过对现存汉代典籍中用语习惯的考察,我们可以知道段玉裁的改动是正确的。"壮齿"讹作"牡齿",是因壮、牡二字在汉唐时期的俗字写法相同所致。

  • 《齐民要术》中的女麴

    关键词: 女麴  酿酒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我国酿酒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总结制麴、酿酒技术的重要文献。书中共介绍了十二种制麴方法,其中的女麴虽没有集中系统地介绍,但从卷七至卷九都有女麴的身影,可见女麴在《齐民要术》所处的时代是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那么贾氏为什么不做系统介绍,而导致各种版本屡屡讹错呢?本文试从女麴的留存原因、制作方法和功效来探讨相关问题。

  • 汉语新词语的规范问题

    关键词: 新词语  词汇规范  语言纯洁性  

    一般来说,对字形和字音可以制定硬规范,但对词汇就难以制定硬规范,对新词语更是如此。和谐社会无疑也包括和谐的语言生活,和谐的语言生活允许人们有新创词语及使用新创词语的自由,允许语言异质因素的存在。语言发展的历史表明,语言是不可能纯洁的。所以,对普通新词语,可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让语言自我调适。对特殊新词语,如科技术语、法规术语...

  • 动词“算”的主观性用法

    关键词: 算  主观性  反预期  交互主观性  

    本文从"算"的语义历时演化入手,分析其"认做、当做"义为主观性用法。引入语义标准和非真命题的概念,表明说话人对这个未达到语义标准的"非真命题"在主观上加以认定,语气上是勉强或不情愿的。其否定、反问和命令形式具有"反预期性"。在对话中,"算"还有交互主观性意义。

  • 学龄前儿童礼貌用语习得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 儿童语言习得  礼貌用语  语言功能  儿童认知发展  

    儿童习得几个常见的礼貌用语的顺序是不同的,本文从语言功能、儿童认知发展等角度,从礼貌用语这一微观语言现象出发,探讨影响儿童语言习得的相关问题。语言运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各种语言功能的实现涉及到主体、情境等多方因素,需要主体付诸不同的心理努力,这些都会影响儿童语言习得的进程;儿童语言发展是在遵从儿童自身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

  • 文化转型时期的历史先锋——论“五四”文学新潮的先锋性

    关键词: 新潮  先锋性  意义重构  

    在近现代中国处于历史变革和文化转型的特定时期,"五四"文学新潮充当了中国新文化的"历史先锋",具有一种先锋性的精神特质,其目的是为了创造中国新文学新的文化价值,寻求新的意义建构,并由此完成中国文学创作观念、艺术范型、表现方式、形式结构和审美理想的现代转型,使中国新文学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能够充分地抒发现代中国人的心灵情感,展示现...

  • 梦幻与现实: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心理内涵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人物形象  梦幻  现实  心理内涵  

    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心理内涵研究,让我们更能客观地看待万千世界的各种梦幻。《阿Q正传》中,阿Q的"革命"梦都有其在现实中的依据。这既体现了阿Q政治、经济和私生活上翻身解放的合理要求,更充分表现了阿Q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幸福的家庭》中"作者"的"妄想"并非出于个人享乐,只是通过"妄想"聊以自慰。《肥皂》的四铭和《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并非...

  • 文学史书写中的“历史化”探析——以短篇小说《班主任》为例

    关键词: 文学经典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滥觞,是新时期文学发展中具有标志性的作品。该作品在发表仅三年后便进入到文学史家的视野中,并被视作"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在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的文学史书写中,我们可以发现,《班主任》进入文学史,从早期的文本之所具有的"文学性",到文本作为文学史不可绕过的一个关键点,恰...

  • 焦虑的心灵,破碎的土地——李佩甫长篇小说《生命册》的情感世界与价值指向

    关键词: 李佩甫  二元结构  

    李佩甫长篇新作是其继《羊的门》之后的又一力作。作品以城市与乡村的二元结构,触及当代社会历史变迁、现实状况及其价值冲突,对乡土人生、人性进行了深刻反思、批判,表现了作家内心深处的价值纷争、焦虑和悲剧体验。

  • 论当代女性诗歌艺术变革的叙事化倾向

    关键词: 女性诗歌  艺术变革  叙事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女性诗歌写作出现了一种重大的艺术变革倾向:叙事化。它一方面是由时代转型造成,另一方面也是由女性诗歌自身的现代性变革需要导致。叙事化的变革不仅导致了当代女性诗歌在诗歌观念、诗歌功能、诗歌结构、审美方式、阅读模式等诸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现代性转变,而且造成了当代女性诗歌对技巧的重视与追求。同时也在客观上...

  • 论清末民初关于小说语言的认同与分歧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小说语言  文言  白话  

    中国古代小说存在白话与文言两大系统,有着各自的发展脉络。清末白话文运动与"小说界革命"合流,开始出现小说语言的自觉,"白话小说正格说"一度得到广泛认同。同时也存在士大夫与粗人、开民智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随着"小说界革命"势力的减弱,批评白话小说太俗,进而提倡文言小说以彰显艺术性的论调增多,甚至在民初出现文言小说的繁荣,晚清"新小说...

  • 当代城市文化的衍变与20世纪90年代女性城市文学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女性城市文学  

    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都市文化席卷了大多个性鲜明的城市,并以强大的力量驱逐着城市自身的历史记忆和传统文化。从城市文化衍变的角度考察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城市文学,不难发现,女作家们在高擎"消费主义"和"性别主义"两面大旗的同时,以对城市的天然亲和与敏感,敏锐地捕捉到了社会转型期城市文化的变迁,并以独特的女性感受忠实拓印在了作品中,成为...

  • 思想史视野下的近代文学研究——评王尔敏《中国近代文运之变迁》

    关键词: 王尔敏  近代文学  思想史  

    王尔敏《中国近代文运之变迁》一书对近代文学研究贡献良多,其成果却少为大陆读者所知。他作为历史学家,对近代思想史有深入的考察与独到的预设,认为近代存在知识普及化运动,近代文学作为载体正是其中一环。在此框架下,王尔敏对通俗文学、国语运动、通商口岸文学等问题详加探讨,对近代文学诸论域均有所开创。此外,王尔敏对新文学的西化倾向持严...

  • 经典的“异质传播”与“故事新编”——论后文学时代的经典传播

    关键词: 后文学时代  经典传播方式  异质传播  故事新编  原典传播  

    后文学时代消解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瓦解了文学传统的等级秩序,精神文化产品被纳入到商品范畴,因此,文学经典不可避免地被商品化,被放置到消费关系座架上加以再生产,并且因其具备的"名牌效应"而成为正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在一个文学不再经典的后文学社会,经典传播不再是传统的原典传播,而是一种通过"故事新编"而产生的"...

  • 重读抒情喜剧《五朵金花》

    关键词: 抒情喜剧  传统美学  创新  

    我国电影的喜剧片传统由来已久,但发展缓慢。摄制于1959年的喜剧片《五朵金花》,以独特的喜剧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为我国喜剧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经验。影片突破了传统的美学观念,情节设置巧妙,尤其注重发掘人物的喜剧性格,创新喜剧语言,并结合民族风情,创造了以表现崇高、歌颂美好为基调的抒情喜剧样式。对新时期喜剧类型电影的发展,具有启示作...

  • 当下中国网络影视评论的缘起与态势

    关键词: 网络影评  缘起  构成  态势  表征  

    在传统媒体的影视评论式微的状况下,网络影视评论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十分抢眼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影响着观众的评价标准和影视作品的上座率,甚至直接影响到影视的创作走向和编导、演员的艺术选择。就网络影视评论的主体、内容和形式的构成来说,具有不同的区分与功能。至于人们沿用传统影视批评标准,来批判网络媒体的大众影视批评中所存在的"...

  • 《七十年代诗选》与台湾现代诗的论争

    关键词: 现代诗  论争  

    年代诗选的编辑与出版,曾是台湾现代诗风潮中确立诗社地位以及诗歌典律的策略之一,但也常常引起争议,并给相关的文学史书写提供了些许借鉴。本文以台湾《创世纪》社编选的《七十年代诗选》为考察重点,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尝试重现20世纪60年代末期现代诗运动发生转折时期的历史面貌。

  • 中西比较视域下论绘画中的“真”——以吉尔松和荆浩为例

    关键词: 真理  图真  气  

    新多玛斯主义者吉尔松(Etienne Gilson,1884-1978)曾对于绘画艺术有着深入的探讨,他从艺术哲学的角度论述,厘清了艺术中常常被人错置的观念,亦即把真理与美、知识与艺术混淆在一起的看法。在中国的画论中,荆浩(约833-917)的《笔法记》一文,却恰恰相反于吉尔松企图把真理与艺术区分的努力,直接强调画面上"图真"的重要,在画史上确立了著名的"图真...

  • 海德格尔与道家的自由观分疏

    关键词: 海德格尔  道家  自由观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与道家的天道论在东西方思想会通中存在着亲缘关系,特别是二者在自由观方面存在着值得深入阐发的空间。立足海德格尔存在论与道家天道论的思想境域,从自由观的本体论意境、生存论态度与思维方式三个层面,对海德格尔与道家的自由观进行分疏,对于促进东西方思想的会通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 6 9 9 号东荣大厘2 0 8 室吉林大学东北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邮编:130012。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