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漢語 第三人稱代詞 現狀 歷史
摘要:第三人稱代詞屬於人類語言的基本詞。本文討論漢語第三人稱代詞在現代方言中的分佈和歷史上的演變,並嘗試對兩者的關係作出解釋。現代方言中最主要的第三人稱代詞有'他''渠''伊'。'他'是北方方言的鑒别詞之一。'渠'和'伊'則分佈在南方方言。除@三種以外,還有'那(那+X)''兀+X''人家合音''家''TSO''ZEI''P-'等形式,但它們的分佈較爲有限。漢語的第三人稱代詞在歷史上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上古漢語没有專職的第三人稱代詞,現代方言中通行的三個第三人稱代詞,'渠'可以追溯到戰國後期,'伊'始見於魏晋之際,'他'確立於唐代。在唐以前是'其/渠'和'伊'並存,唐以後則是'他''渠''伊'三者的競争。'他''渠''伊'三者的關係,目前還無法清楚地解釋,文中提出了兩種可能性:一是存在伊→渠→他的先後關係;二是'渠'和'伊'屬於不同系統的成分,兩者没有發生過替换關係。漢語史上反復發生了指代詞轉用爲第三人稱代詞的演變,@種演變具有一定的語言共性。'那(那+X)''兀+X''人家合音''家''TSO''ZEI''P-'@些形式歷史文獻中均未見到,它們的來歷和在第三人稱代詞演變史上的定位目前還不清楚。
汉语史学报杂志要求:
{1}注释是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置于文末。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实际情况,凡接到本刊收稿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情况通知者,则稿件仍在审阅中。
{3}文章题目力求简明、醒目,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可带副题。
{4}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中英文对照,只列最新、最必要的公开出版物,建议尽量引用本行业知名期刊已刊出的相关文章,并在文中相应处以上标形式按顺序标出。
{5}论文责任者需清楚说明变更作者署名的原因,并向编辑部提交所有作者对增加或删除某个作者表示同意的声明以及单位证明,声明内要列出每位作者各自对研究及论文的贡献。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