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杂志

杂志介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杂志是由信息工程大学主管,信息工程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杂志创刊于1978,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政法类。

  • 小句人际意义的韵律结构——以汉语的情态表达为例

    关键词: 人际意义  韵律结构  情态  主位化评价  信息焦点  

    Halliday认为,语言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是韵律式的。情态是实现语言人际元功能的重要语义资源。情态意义在现代汉语小句层面的实现方式呈现出韵律特征。情态动词可在句首作为主位化评价,主导从属小句的情态意义,也可在句中连续连用强化说话人的情态意义,还可在句末作为信息焦点,情态韵律由句尾新信息回射到前面的小句成分。

  • “自主/依存”概念对立的语法体现——以指称性“X的”结构的使用为例

    关键词: 概念自主  概念依存  语法体现  

    概念上自主/依存的对立源自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体验:事物可以脱离动作单独存在,而动作总是依附于相关的事物。汉语中,指称性“X的”结构在实际使用中的差异在语法上体现了这一对立:概念自主的名词性成分由于不蕴涵其他结构,其构成的“X的”结构在无中心语的语境中会导致中心语提取困难,因而使用受限;而概念依存的动词性成分由于预设了事物...

  • 日语五感形容词语义扩展中的通感比喻研究

    关键词: 日语五感形容词  通感比喻  语义扩展  评价性意义  

    以日语五感形容词之间的通感比喻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进行分析,认为五感形容词语义扩展的实现依赖于五感隐喻、通感隐喻两种不同性质的比喻,通感比喻是其语义扩展中的一环。同时,通感比喻的成立,除了基于相似性的隐喻、邻近性的转喻之外,评价性意义的转化也应视为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以此可对通感比喻的类型进行合理划分。

  • 拒绝语义公式切分方法刍议

    关键词: 拒绝  语义公式  切分方法  语用逻辑  

    切分项目存在遗漏、重叠以及形式、功能双重切分标准杂糅是现有拒绝语义公式切分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语用逻辑理论动态把握拒绝实现过程,区分语义公式的功能对象和功能旨趣,同时依据功能旨趣强度将同一语义公式相关表现形式概括为不同“表现型”可有效克服上述问题。

  • 第十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

    关键词: 双语词典  学术研讨会  外国语学院  征稿  中国辞书学会  词典编纂  专业委员会  词典学理论  

    由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办、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定于2013年5月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召开。议题包括:1.双语词典学理论研究;2.双语词典的设计特征;3.双语词典编纂;4.双语词典与外语教学;5.计算机技术与语料库、网络对现代词典编纂的影响等。

  • 从语法化视角看トコロガ的句法功能变化

    历时考察的结果显示,トコロガ疗经历了“主格成分一接续助词一接续词”的语法化过程。借助共时原理分析可以对这一句法功能变化做出解释:トコロ和修饰成分构成的外部关系用法导致トコロガ由主格成分向接续助词转变,而在接续助词用法中,随着トコロガ前项从句内部的辖域不断扩大,前项作为句子的独立性增强,从而过渡到接续词用法。

  • 论西方哲学对修辞学的影响

    关键词: 西方哲学  语言学  修辞学  

    作为语言学基础学科的修辞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西方哲学密不可分,西方哲学为修辞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参照和方法论支撑,西方哲学关注焦点和理论范式在各个发展阶段的演变更替对修辞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修辞学研究中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种倾向的出现正是西方哲学思潮直接作用的产物。现阶段,哲学和语言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修辞学研究的...

  • 泰语借用梵巴语外来词的方式和特点

    关键词: 泰语  梵巴语外来词  形音兼借  

    泰语借用梵巴语外来词的主要方式是形音兼借,印根据外语源词的字母构成用泰文相对应的字母一一记写下来,同时按照外语词的语音形式发音。形音兼借词在产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即减音减形、减音留形、固音补形,以及形译读音和音译读音的博弈。这种形音互动的特点是现代泰语词语语音形式和书面形式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源。

  • 隐喻能力研究30年:回顾与思考

    关键词: 隐喻能力  语言能力  个体差异  影响因素  语言水平  

    随着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能力重新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研究并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本文从隐喻能力的定义、分项研究、个体差异、影响因素以及其与语言水平的关系5个方面对30年来国内外隐喻能力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指出:1)隐喻能力定义模糊,阻碍了对其本质的认识;2)研究者把对“隐喻性语言表达式”的理解等同于对表达式中“隐...

  • 英语学习者视、听语法判断模态效应研究

    关键词: 语法判断  视觉模态  听觉模态  

    本文以英语母语使用者为参照,通过听读模态语法判断对比、移动窗口逐词视觉语法判断和慢速听觉语法判断的系列研究,发现在整体上母语使用者视、听两种模态下的表现基本相当,而外语学习者中出现了模态效应,并排除回读给视觉语法判断造成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看,语速可能引起外语学习者不同于母语使用者的模态效应,而对听觉模态目标结构的缺...

  • 国外档案袋评价应用和研究述评

    关键词: 档案袋评价  外语课堂  信度  效度  

    档案袋评价是指通过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学生作品,记录和评价学生学习进步的过程和取得的学习成就。它是一种动态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促进学习的评价,是可选评价文化的典范。外语教育可参照的档案袋评价可分为外语课堂档案袋、欧洲语言档案袋和世界语言档案袋等。本文概述国外档案袋评价,介绍上述三类档案袋的特点及其应用,评析这一评价形...

  • 国外基于语料库的二语语用能力研究述评

    关键词: 语料库  二语语用能力  语用教学  

    二语语用能力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它是语际语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二语习得和语用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在大量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国外基于语料库的二语语用能力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二语语用能力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以及二语语用能力培养研究。最后,文章从理论层面、研究内容和研究方...

  • 多模态自主听力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英语听力理解  多模态自主听力教学  多元识读能力  

    本文以北京某高校英语专业2008级英语学习者的听力教学为例,对比单纯用音频资源的传统模式和多模态自主英语听力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考察学习者对新教学模式的接受度及其实际教学效果,探讨多模态自主听力教学模式对学习者听力水平和多元识读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该教学模式受到绝大多数学习者的欢迎;2)...

  • 我国汉语方言区学生的韩国语终声发音偏误规律初探

    关键词: 汉语方言  韩国语终声  发音偏误  

    本文运用偏误分析的方法,研究汉语方言语音对大学生学习韩国语终声发音的影响。通过对汉语各大方言区学生的韩国语终声发音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各方言区学生的偏误规律,并为在教学中克服汉语方言语音对韩国语终声发音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供可参考的第一手实证资料。

  • 从方法论角度看我国翻译批评的发展

    关键词: 翻译批评  方法论  著作  学术论文  

    1949年以来,我国的翻译批评经历了一个较快发展的过程,从方法论角度考察1950-2009年间有关翻译批评的著作和学术论文,可以发现我国的翻译批评现状呈现出如下特点:1)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哲学取向;2)日益多元的学科方法;3)逐渐增多的体现批评者客观中立的具体技术方法。

  • 机构性翻译的“场域”视点——佛经译场与圣经译委会比较

    关键词: 机构性翻译  佛经翻译  圣经汉译  社会学性质  

    中国翻译史上的佛经翻译和圣经汉译,从投入、规模和影响上看堪称两次翻译“运动”。两种“运动”在组织体制上分别采取了“译场”和“译委会”的形式。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这两种机构性翻译的3个相同点和3个不同点。作者借助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场域”视点,指出两种译经体制差异的根源,是佛教文化场域、基督教文化场域分别...

  • 创造性翻译中的交互视角化

    关键词: 创造性翻译  主体交互  视角  表情力  

    本文主要探讨一种体现翻译创造性的具体认知过程,即涉及概念化主体间交互关系的交互视角化及其给译文表情力所带来的影响。翻译中交互视角的引入,一般有3种形式:1)将概念化的交互视角投射到客体;2)从他者或第三方视角到与言者直接交互的接受者主体视角的提升;3)利用移情手段等直接编码交互视角。这3种方式使得两个概念化主体的交互关系...

  • 翻译视阈下的词汇衔接

    关键词: 词汇衔接  复现  搭配  翻译  

    词汇衔接是语篇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复现和搭配两种,前者基于篇内的指称一致性,后者源于篇内某一语域的词汇组织。从目的语语篇的建构过程来看,对这两种词汇衔接手段的转换处理是一个寻同存异的翻译过程,目的是在保证语义连贯的前提下实现目的语语篇的真正衔接。

  • 基于文本现象和文化语境的身体研究——以现代主义文学为例

    关键词: 身体  现代主义文学  文本身体  语境  修辞文化研究  

    “身体”成为近30年来社会学科研究的基本对象,但在强调其社会文化建构的同时,身体的文本建构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文本身体这一核心概念的修辞一文化研究,认为文本身体就是呈现在文本语境之中的人类身体意象,并基于文本现象和文化语境对其归类分析。通过对现代主义叙事和非叙事文学作品的范例研究,发现这些作品中存在双...

  • 亨利·米勒小说中的“无政府主义”与“自我重建”主题

    关键词: 自我重建  叙事策略  无政府主义  

    美国当代作家亨利·米勒的主要作品都围绕着“自我重建”这一主题。为此,他吸纳了各种现代“主义”并将它们化为特殊的叙事策略,“无政府主义”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主要探析米勒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来源、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以及米勒运用它的最终目的。

  • 反田园牧歌的乡土叙事——重论哈代小说《还乡》与《德伯家的苔丝》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 哈代  乡土叙事  反田园牧歌  还乡  德伯家的苔丝  

    当代研究者从生态批评视角对哈代小说的阐释认为,哈代的乡土叙事表现并歌颂了人与自然间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而如果将哈代的乡土叙事放置到他所处时代的乡村阶级结构、经济变迁局势和文化心理等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会发现,他的乡土叙事实质上再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历史必然性。这正印证了雷蒙·威廉斯的反田园牧歌理论。

  • 他者凝视之下的“黑人”盖茨比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种族话语  

    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菲茨杰拉德间接暗示了盖茨比的种族身份——非日耳曼人。作为种族和阶层话语中的边缘群体,盖茨比让自己沦为了他者凝视的对象。为使自己成为令人满意的形象,他通过种种努力试图扮演成白人上流有闲精英。得不到他人认可,盖茨比体会到的是存在的悖论;与实在界相遇,他体验到的是原始的创伤。盖茨比的悲剧其实...

  • 第二届中国心理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征稿通知

    关键词: 心理语言学  国际研讨会  中国  福建师范大学  征稿  语言学研究  外国语学院  知名学者  

    由中国心理语言学研究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心理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将于2013年11月23日至24日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届时将邀请心理语言学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做大会发言。

  • 生命意义的追寻——列夫·托尔斯泰中篇小说《谢尔盖神父》的主题思想探析

    关键词: 谢尔盖神父  主题思想  生命意义  

    《谢尔盖神父》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创作的一部较为重要且颇耐人寻味的作品。一如托翁的其他文艺作品,这部小说同样充满着宣扬其宗教道德学说的激情。生命的意义存在于现世,而不是在彼世;它体现在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人民那里,而不是体现在过寄生生活的人当中。这正是托翁在这部小说中借助文学的隐喻所揭示的核心命题。

  • 从流亡到寻求真理之路——布莱希特笔下的“老子出关”

    关键词: 流亡文学  布莱希特  老子出关  道家思想  列宁主义  

    本文将布莱希特在流亡时期创作的诗歌《老子流亡路上著(道德经)的传奇》放入德国流亡文学的历史语境进行分析,重点剖析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中如何借助中国历史上的榜样来反思德国流亡文学中的现实问题。在该诗中,布莱希特将“柔弱胜刚强”的道家思想与“谁战胜谁”的革命思考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展示了他对反法西斯斗争道路的思考,同时也在鼓励...

  •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关键词: 英文摘要  期刊  编辑工作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1-6期总目录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河南省洛阳市036信箱120号学报编辑部,邮编:4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