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江海学刊杂志

杂志介绍

江海学刊杂志是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管,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江海学刊杂志创刊于1958,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 “身体”辩证(续)

    关键词: 身体运动  心灵取向  辩证关系  身心关系  现象学  身体范式  意识形态  

    三 说到身体,就不能不说到心灵.人是有身之人,亦是有心之人;人生活于世,既要靠身的躬行力作,亦必定有心的关注和筹划.当人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于某项事情时,身体运动与心灵取向便达到了高度的一致.人的身心既相对区分又能够相契相合,表明人的身心在根本上是统一的.

  • 林则徐和陶澍在江苏

    关键词: 林则徐  陶澍  江苏  清朝  政治生涯  人生经历  政治理念  道德素质  家庭教养  

    林则徐与陶澍,是清代道光时期(1821~1850)在江苏做官最久而且卓有成就的高官.两人有大致相似的人生经历,都关注民生,恤民爱民.他俩在江苏同心协力,救民疾苦,推行了诸如赈济灾民、兴修水利、灾年奏请缓征钱粮、推广双季稻、主张严禁鸦片等善政,对改善民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论“形而上学”的当代视界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当代  人的本性  时代精神  哲学表达方式  视界  精神表达  

    从哲学的学理角度把握形而上学的本真规定与发展线索对理解形而上学的内蕴与旨归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力图基于人的本性与形而上学的一体性关联,从新的维度与层面揭示形而上学的内蕴及其阶段性的内在差异,以求说明形而上学作为人的本性的哲学表达方式体现为互为相连的不同理论存在样式,即'对象'的形而上学、'方法'的形而上学,以及'视界'的形而上...

  • 技术语言的泛化与技术的伦理定向

    关键词: 技术语言  泛化过程  伦理定向  人文理想  德性智慧  审美观念  

    本文考察了技术语言的泛化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日常语言结构,对人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存在方式的影响,揭示了技术力量及其语言如何打破了人的绝对本质的神话以及人如何越来越成为技术的作品,指出了对技术的合理定向并不是技术本身能解决的问题,而要靠人文理想、德性智慧和审美眼光才能综合解决.

  • 经济信用危机的社会伦理解释

    关键词: 经济信用危机  社会伦理关系  交换正义  社会制度性安排  权利  义务  

    经济信用首先应当被理解为一种社会交往关系类型,对于经济信用危机现象的认识应当置于社会信用危机这一普遍背景中把握.经济信用关系是特定社会伦理关系的特殊表达,其核心是权利-义务平等交换之交换正义.当社会制度性安排不能有效维护这种权利-义务交换正义关系时,则表明这个社会缺失正义的伦理关系,并有可能出现较为普遍的经济信用危机现象.

  • 《后汉书》及注校勘拾遗(三)

    关键词: 注释  校勘  正文  

  • 库恩范式的诠释学意蕴和默会维度

    关键词: 库恩  范式  科学理论  诠释学  默会维度  波兰尼  共享性  约束性  开放性  默会性  境缘性  

    T·S·库恩对于恢复自然科学的诠释学维度有开创之功.他所提出的范式具有共享性、约束性、开放性与默会性等基本特征.范式对于常规科学的核心地位意味着传统和权威乃是科学研究的构成性因素.传统和权威的合理性根源于理解的境缘性.传统、权威和范式总是历史性的存在.与此相应,理解的历史性就显得异常触目,它促使我们从根本上质疑所谓科学的客观性...

  • 新理学境界论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 新理学  境界论  美学意义  冯友兰  有限  无限  超越  自由  天人合一  

    新理学虽然不能作为美学体系来对待,但其哲学范畴往往又与美学范畴有着丰富的联系.新理学的最高境界是同天境界,它有两个基本规定:天人合一的境界和个体体验的工夫,这两点也是中国美学的基本规定.本文从大全、觉解、同天境界等范畴入手,论述新理学境界论的美学意义.

  • “吴中四才子”名目考

    关键词: 名目  考证  明朝  祝允明  唐寅  文微明  徐祯卿  王世贞  

  •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约束与农民的选择

    关键词: 中国  农村经济  城市化进程  制度约束  农民  土地产权  就业压力  城镇化  选择权  制度变迁  

    中国城市化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既定制度与农村居民选择之间的相互作用.江苏南部的城镇化,是在城乡分割体制约束下,农村居民为实现就业、提高收益而选择发展乡镇工业化的结果,同样,城市化绩效不足,也形成于农村居民在制度约束下所做出的滞留于乡间的选择.城镇化的进一步演进,有赖于农村居民积极地向城镇迁移,而这又有赖于城市化制度的变迁...

  •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国际借鉴研究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国际经验  就业环境  中国  人权  劳动保障  技能培训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最主要途径.如今我们虽对许多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无法直接照搬,但对其内在机理的剖析,仍能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在改善劳动与就业环境方面,国际劳工组织的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如重视劳工人权、重视劳动保障、技能培训等对我国劳动就业市场的建设,既有较强的政策指导...

  • 论企业组织资本形成的驱动因素

    关键词: 企业组织资本  驱动因素  企业制度  制度结构化  层级结构化  文化结构化  企业文化  

    企业组织资本的形成受到企业制度结构化、层级结构化和文化结构化的驱动.在不同企业制度模式下,企业参与者类群对组织资产或资源的控制程度有大小之分,进而影响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价值形态转移的程度.企业组织层级结构中存在各种形式的"拉力",而每一种"拉力"都会影响企业组织资产或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影响其价值形态转换.企业文化是通过引导或...

  • 企业改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对苏州百家工业企业改制的调研

    关键词: 企业改制  技术创新  苏州市  工业企业  股份制  经营者  公司治理结构  素质  调研工作  

    对苏州百家工业改制企业的调研表明,改制后企业以股份制形式为主,经营者素质与公司治理结构、技术进步有明显对应关系,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多数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经济效益明显高于非改制企业.但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规划以及与技术人员的沟通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 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合理性论证的范式流变——一个政治生活主题变迁所决定的过程

    关键词: 近代  西方民族国家  合理性论证  论证范式  政治生活主题  演变过程  抽象普遍性话语  政治哲学  

    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求合理性意识形态的过程,因而也是国家合理性论证的范式演变过程.从革命时期的伦理合理性论证,经制宪时期的功利合理性论证到管理时期的技术合理性论证,乃是一个资产阶级民族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迁对国家合理性论证范式实行选择性干预的过程.把握住这一过程的生活实质,是观察和理解当代西方...

  • “服务型政府”价值实现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中国  服务型政府  制度安排  价值取向  制度重塑  价值重铸  体制建构  

    近年来,"服务型政府"不论是从理论的层面上,还是从实践的层面上都成为我国政府改革重要的价值取向.那么,如何实现"服务型政府"的价值,本文从价值与制度双向互动的角度,从通过制度重塑来达到价值重铸的角度来立论,寻求我国"服务型政府"体制建构的路径选择.

  • “吴文英苏、杭二妾一人说”质疑

    关键词: 钱锡生  梦窗词  思想感情  

  • 从乡村到都市:融入与隔离——关于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民工  城市居民  社会距离  城市生活  身份认同  社会网络  自我隔离  矛盾心理  

    本文试图引入社会距离(social stance)的概念,运用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正在逐渐增大,他们缺乏主动介入城市生活的积极性,并且感觉与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日趋隔离,社会距离的增大使得民工群体自愿选择结成自己的社群网络,并以此与城市生活产...

  • 商业业态变迁与消费行为互动关系论——新型商业业态本土化的社会学视角

    关键词: 城市社会变迁理论  商业业态  本土化  消费行为  互动关系  消费环境  消费文化  消费自我感知  社会功能  

    本文从城市社会变迁理论和商业业态本土化的理论视角,对商业业态和人的消费行为互动关系进行综合考察,认为消费对于社会人和经济人而言,始终超越购买商品的意义,囊括了消费环境、消费文化、消费自我感知等多方面的"符号价值",商业业态发展和提升的历史过程,就是与人的消费行为互为里表、相互促进的过程.当今中国以大卖场、超市、便利店和销品茂...

  • 法律文化中的生态与反生态——以政治生态理论为视域

    关键词: 法律文化  政治生态理论  公民文化  反生态  臣民文化  权利  义务  

    以政治生态理论为视角,观照与考察法律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发现在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法律文化具有极不相同的生态表现.从臣民文化走向公民文化,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再到二者的折中衡平,从"法个人"到"法国家"再到二者的中庸中和,法律文化一直在沿着规避反公民、违民意的非生态法律文化,求取利公民、顺民意的生态性法律文化的生态之路前...

  • “斜阳草树”解读

    关键词: 辛弃疾  南宋  词  注释  

  • 论法律对上市公司敌意收购的规制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敌意收购  价值取向  法律制度  股权变更  法律关系  反垄断法  

  • 当代刑法理论发展的两个基本向度

    关键词: 当代  刑法理论  刑法判断  客观主义  法益侵害说  规范违反说  实证方法论  价值论  

    为了在当代刑法理论中确立一种法治观念,刑法学必须以重视行为及其实害的客观主义为基准进行建构.但是,刑法客观主义的继续发展,究竟应该坚持法益侵害说还是规范违反说?刑法判断的步骤是应当采用实证方法论还是注重价值论层面的意义,都是特别需要研究的两个基本"向度"问题.在当前中国,强调规范违反说的重要性可能更有现实意义.要在刑法基本立场...

  • 明清以来徽州与苏州社会保障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明朝  清朝  徽州市  苏州市  社会保障  比较研究  宗族保障系统  功能  社会结构  

    明清以来,由于徽州与苏州两地自然人文条件、经济社会结构不同,其社会保障也各具特色.而徽州商人是徽州与苏州互动的中介,两地的社会保障因而也发生互动联系.互动不仅对两地社会保障形式与内容产生影响,而且影响了两地社会的发展路向.

  • 明清时期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

    关键词: 明朝  清朝  残疾人  社会保障  生活救助机构  弱势群体  救助措施  地方社会  宗族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王朝均极为重视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鳏、寡、孤、独之人的生活救助.明清两代,与政府的残疾人救助政策相呼应,各地士绅从稳定地方社会、维护既得利益的目的出发,纷纷成立救助机构或团体,在一定范围内收养残疾孤贫或从物质上提供帮助;散处各地的宗族也竭力提倡并尽可能地帮助同族的弱势群体,尤其是缺乏生活能力的残疾之人.国家、...

  • 社会史的“整体性”与“田野工作”

    关键词: 社会史  整体性  田野工作  民众  生活空间  日常生活  社会群体  

    与传统史学不同,社会史着力关注普通民众,展现日常生活,深入具体社群,还历史以"整体性"面目.作为人类学最具特色的研究法,"田野工作"可以为社会史学者所借鉴,以改变史料搜集的途径,丰富历史提问方式,重现社会生活情境,解读地域性知识,从而实现社会史的"整体性"目标.

  • 陈垣学术佚札一则

    关键词: 陈垣  史学家  历史文献学家  目录学  治学方法  学术成就  

    陈垣(1880~1971),现代著名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字援庵,号圆庵,广东新会人.早年业医,后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教育部次长兼京师图书馆馆长、辅仁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 近年来社会史理论研究述评

    关键词: 社会史理论  述评  跨学科研究  宏观研究  微观研究  区域社会史  学科定位  社会关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史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研究中的几个焦点问题--社会史的概念与学科定位、跨学科与社会史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区域社会史研究以及思想、文化和社会的互动关系等进行缕析,这些理论的探讨无疑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社会史研究的发展,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 明清苏州、徽州进士数量和分布的比较

    关键词: 明朝  清朝  苏州市  徽州市  进士  数量  分布特征  比较研究  科举制度  

    本文对明清苏州、徽州的进士数量重加考订,在两地进士的数量比较中揭示其分布特征和互动关系,从而为进行苏州、徽州两地进士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发展特性比较提供了一个可以把握的基础.

  • 林则徐在江苏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实践

    关键词: 林则徐  政治家  江苏  爱国主义思想  禁烟运动  人才选拔制度  科学技术  农业生产  水利建设  

    林则徐在1823~1837年,先后任江苏淮海道、按察使、布政使及巡抚等.在江苏任内,尤其是在1832~1837年任江苏巡抚期间,他大力选拔人才、整顿吏治,推广农业技术,积极兴修水利、赈灾救民、努力改革盐政和漕运,并开始了早期禁烟和反对外国入侵的斗争,充分显示了这一时期林则徐爱国主义思想特色,为其1840~1842年在广东领导禁烟斗争和抗击英国殖民侵...

  • 论林则徐在江苏任内的政治成熟

    关键词: 林则徐  江苏  政治家  政治生涯  巡抚  施政方略  政治理念  政治变革  

    本文详细考查林则徐任职江苏的背景和履历,认为江苏的宦历是林则徐政治上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任职江苏之前,林则徐曾经表现出政治上的不成熟.道光帝赏识而调任江苏后,林则徐奋发有为,很快成为一位朝野公认的贤吏.担任江苏巡抚后,更实现了从贤吏到成熟政治家的跃进.标志这种成熟的是施政方略的全局性,勇于犯难的坚强性,政治理念的独立性和变革思维...

  • 清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关键词: 清代  文学研究  历史研究  文艺观念  诗文研究  作家群体  文体  

    本文是对清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的回顾和展望,主要论述清代、近代以来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学术研究概况,附带介绍了海外有关清代文学的研究成果.指出通俗文学和文学批评是清代文学研究有待开拓的领域,在传统文学研究的领域中应加强专题研究,从作家、时段、群体、文体、性别、家族、流派、地域等多种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整体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 论清词复兴之端绪

    关键词: 清朝  词学  云间词派  词体  陈子龙  文化精神  词风  

    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词派承继七子之风,以复古为旗号,提倡古雅,反对俗艳和俗谐,通过对从宋至明某些词学现象的批判,提出向上一路,确立创作榜样,应接了晚唐五代的词学传统,并在新的时代中予以升华.云间词派在创作和理论上的探索,开创了推尊词体的清词复兴之路,启发了朱彝尊、陈维崧、张惠言等人在词学上的进一步思考,对清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

  • 推尊词体与开拓词境:论清代的学人之词

    关键词: 清代  学人之词  词体  词境  学力  学问  词论  

    清词中兴的特征之一,就是出现了大量的学人之词.清代学人强调学问的重要性,但并不主张把学问作为表现内容,而是提倡学问、胸襟的统一,用学问提升修养和人生境界,词境也相应地得到了拓展与深化,创造出更为广泛深微的艺术境界.

  • 百年汉诗文体的流变及其叙述

    关键词: 汉朝  诗歌  文体  演变过程  语言形式  诗学观念  审美情趣  叙述方式  

    本文的重点是百年汉诗文体流变的"叙述".依据现代历史叙述观念,揭示百年汉诗文体的发展线索、历史分期及现代化趋向.依据现代文体观念,揭示百年汉诗文体流变史,既是诗歌语言形式探索的历史,又是诗歌精神品质嬗变的历史,最终归结为诗学观念和审美情趣嬗变的精神发展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提出叙述百年汉诗文体流变包含诗学观念的梳理、语言形式的分...

  • 中国新诗的八大传统

    关键词: 中国  新诗  形式  个性特点  知性  开放式发展  散文化  二元对立  思维模式  文化传统  

    中国新诗究竟有没有形成自己的传统?一个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最近却引起了诗歌界的广泛争论,并形成了"有传统说"和"无传统说"两种观点.本文认为中国新诗至少形成了以现代汉语为"诗家语"、追求形式自由、凸显个性、注重知性、开放式发展、散文化、盲目西化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等八大传统.

  • 用“存在”翻译being的合法性不能剥夺

    关键词: 翻译  汉语  英语  合法性  动词  希腊哲学  句式  词义  

    近十年来中国哲学界关于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的争论是在中西哲学互参、互动、互释、互译的背景下展开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试图另辟蹊径,对exist的显现与发展作较为系统的阐述.笔者认为,英文动词exist就是希腊文动词eimi的存在含义的对应表达方式,这种译法首先出现在拉丁语中,然后再传递给现代西方各种语言.如果拉丁文和各种现代西方语言...

  • 《南史》考疑(十二)

    关键词: 考证  萧道成  萧思话  

  • 政治文明致思的逻辑进路分析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科学向度  价值向度  政治文明致思  逻辑起点  道德  政治制度  政治交往活动  

    政治文明作为对人类政治交往活动和行为及其结果的测定,其共性和抽象性的层面应作科学向度的分析,同时应结合其特殊性和具体性的层面作价值向度的分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赋予特殊的价值取向之下,保持鲜明的中国特色.

  • 评《〈崩溃的逻辑〉的历史建构——阿多诺中早期哲学思想的文本学解读》

    关键词: 书评  张亮  中央编译出版社  法兰克福学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康德主义  历史语境意识  文本分析方法  

  • 近代中国政治研究的新范式——评《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关键词: 书评  研究范式  政治发展理论  史料  政治学修养  历史人物  历史事实  

    政治议题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核心议题之一.近代中国政治,浓缩了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的纷繁复杂的历史内容.在它匆匆走过西方国家在几百年时间完成的历史进程后,近代中国政治以其独特的发展路径,演绎了政治发展方方面面的内容.对近代中国政治的研究,一直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关注的焦点.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江苏省南京虎踞北路12号,邮编:2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