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黑酵母 培养基 普鲁兰多糖 深层培养 化学结构
摘要:本研究旨在阐明出芽短梗霉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中形态和胞外多糖的积累及化学成分变化。采用摇瓶法培养出芽短梗霉。三种培养基的氮源分别为硝酸钠(培养基1,M1)、硫酸氨、酵母膏(培养基2,M2)和硫酸氨、蛋白胨和酵母膏(培养基3,M3)。M1培养基中,菌丝体和单细胞的生物量积累均比M2、M3低,但胞外多糖的产量则等于甚至略超过M2和M3。在指数生长的前期,白色菌丝体和酵母状细胞状态占优势。指数生长的后期,以厚垣孢子、肿大细胞和黑色菌丝体占优势。胞外多糖都能为茁霉多糖酶水解为麦芽糖和麦芽三糖,说明这些多糖的化学组成都具有(1→4,1→6)-α结构的茁霉多糖。但M1中产生的茁霉多糖结构单元为麦芽糖和麦芽三糖,且二者比例相当。M2中茁霉多糖的麦芽糖结构单元明显减少,而M3中144h后麦芽糖结构单元完全消失。这似乎表明氧化性的氮源和低溶解氧水平可能是造成茁霉多糖结构单元同时具有麦芽糖和麦芽三糖的原因。
菌物学报杂志要求:
{1}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
{2}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3}文题:尽量不超过20个字(不含副标题,副标题也不宜过长)。
{4}稿件须提供详细准确的参考文献信息,包括作者姓名、著作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文章名、期刊名及出版时间等。
{5}每篇文章皆需500字以内“内容提要”以及关键词3-5个。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