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教学与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教学与研究杂志创刊于1953,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 《论十大关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纪念《论十大关系》发表60周年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转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初探索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结合”的最初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总体关系的初步研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拓性探索。作为中国社...

  •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治理观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国家  国家治理观  

    国家治理观乃是人们对国家治理的根本观点,是对国家治理的起源、本质以及一般规律的理论概括。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治理观,核心体现在关于国家及国家治理的本质、公共权力与国家职能、人民主权与民主治理、国家治理的组织原则、国家治理的根本方法、国家治理的政策与策略、国家治理的领导权以及国家治理的改革与发展等重大问题的论述上。马克思主...

  • 从消灭私有制到重建个人所有制:马克思共产主义概念的话语建构

    关键词: 私有制  个人所有制  共产主义  马克思  

    马克思不同阶段的文本,对共产主义与所有制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表述。受哲学人本学影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异化劳动入手,将共产主义定义为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时期,马克思开始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以分工替代异化来说明私有制及其根源。而在《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马克思则明确提出...

  • 自我扬弃:资本权力的“天命”——马克思的资本权力自我扬弃思想及其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权力  自我扬弃  当代启示  

    资本掌控了现代世界的最高权力。资本权力的终极命运关乎人与世界的发展方向,马克思对此作出了深刻剖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权力的扩张,资本所包含的私人权力与社会力量之间的矛盾必然使之发生自我扬弃,由私独性的权力转变为公共性的力量,成为理想社会的力量根基。但另一方面,对资本权力的根本超越,也只有通过其自我扬弃才能实现,而不能...

  • 后危机时代宏观经济研究及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变

    关键词: 货币政策框架  宏观经济研究  后危机时代  经济运行模式  宏观经济理论  世界经济  2008年  次贷危机  

    [主持人语]大危机必将意味着大转折、大反思和大构建。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不仅意味着世界经济运行模式将发生巨大的转型,同时也意味着理论与思想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8年过去了,宏观经济理论到底进行了哪些反思和哪些建构,这值得我们进行总结和梳理。

  • 全球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学思潮转变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学  思潮转变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思潮发生了重要转变。由于在危机应对中的无所适从,危机前所形成的“新共识”宏观经济学受到了强烈批评,并由此引发了对未来宏观经济学研究方向的激烈争论。这些争论涉及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研究方法、基本研究结论和主要政策应用等多个层面,争论议题中部分已取得初步结论,部分依然...

  • “新共识”货币政策框架的形成、内涵和实践原则:基于中国视角的批判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工具  

    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对其采用了近20年的“新共识”货币政策体系进行了深入反思。本文详细梳理了“新共识”货币政策框架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货币政策执行原则,着重总结了该货币政策框架在反通货膨胀等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以及忽视金融市场等导致的后果。在结合目前中国货币政策体系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还讨论了如何科学借鉴“新共...

  • 后危机时代非常规货币政策理论的兴起、发展及应用

    关键词: 新共识  非常规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大缓和”时期形成的货币政策理论“新共识”在金融危机期间遭遇巨大挑战,常规性的宽松政策在刺激经济回稳中持续性地失效。在此背景下,非常规货币政策理论兴起并迅速发展,本文系统地梳理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等,分析了以经济活动盯住制或者名义GDP盯住制代替传统通胀盯住制的可能性,阐述了前瞻指引、扭曲操作、量化宽松等政策工...

  • 政治合法性建设与国家认同危机之克服

    关键词: 政治合法性建设  政治认同  国家认同危机  克服  

    国家认同危机已成为一个全球现象,影响着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尽管不同国家中的国家认同危机有不同表现,但最终都将落实到政治的层面上。所以,国家认同危机在根本上就是对国家政治系统认同的危机,反映了国家的政治合法性问题。加强多民族国家各族民众之于国家政治系统的认同,使国家具有足够的政治合法性,是克服国家认同危机之根本。

  • 全球气候治理的“第三条路”?——以新兴大国群体为考察对象

    关键词: 全球气候政治  全球气候治理  新兴大国  群体化  

    全球气候政治呼唤全球气候治理,主权民族国家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重要行为体。全球气候政治的“南北两极”,使全球气候治理难以避免走向失灵。新兴大国群体化是国际关系中的新现象,该群体“抱团打拼”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全球气候政治发展注入新活力,使全球气候治理呈现不同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二元对立的“第三条路”。

  • 中美欧关于2020年后国际气候协议的设计——一种比较分析的视角

    关键词: 2020年后国际气候机制  主要谈判方  利益诉求  未来走向  

    中美欧不仅是世界主要温室气体排放体,而且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地位特殊,因而中美欧的谈判立场对2020年后国际气候协议的设计至关重要。中美欧在2020年后国际气候协议的法律地位、指导原则、减排承诺以及适应问题等核心要素上,既有共同立场,但也存在一定的分歧。中美欧三方的立场与其在2020年后国际气候谈判中追求的利益密切相关。从目前来看,...

  • 语言与身体——语言唯物主义探析

    关键词: 语言  身体  唯物主义  实践形式  

    语言与身体的联系是语言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传统中,梅洛-庞蒂、勒赛克尔、杰姆逊、德里达等人都强调了语言的身体性。通过考察语言与生物学的身体、现象学的身体、体验的身体、性欲的身体及劳动的身体之间的关系,指出身体是人类语言经验的基石。语言是劳动身体的一种实...

  •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研究述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系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在“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的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单向发展式”的研究理路在学术界已基本臻于成熟。然而,应该注意的是,思想的演变轨迹并不等同于单向的实物传递,它往往需要在互动与交流中得到发展与升华。“中国化”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反过来,“马克...

  • 批判的理论化——略论南茜·弗雷泽对正义理论的批判与重构

    关键词: 正义  批判  重构  

    本文以南茜·弗雷泽对正义理论进行的批判与重构为研究对象,收集、归纳和整理了其关于正义的批判的主要观点。从理论形成的内在逻辑、主要特征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研究分析了其以参与平等为规范性架构,以再分配、承认和政治代表权为维度的正义理论体系。在参照中外学者对南茜·弗雷泽批判的正义理论进行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其对正...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邮编: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