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教育科学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教育科学研究杂志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开放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教育科学研究杂志创刊于1990,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教育科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开放大学

  • 国际刊号:1009-718X

  • 国内刊号:11-4573/D

  • 发行周期:月刊

  • 全年订价:¥280.00

  • 重建信任

    关键词: 信任  职业生涯  现代社会  拜金主义  市场主义  人生意义  追问  教师  

    在现代社会,受市场主义与拜金主义的冲击,教师很容易像其他职业者一样,在大潮中迷失自我。因此,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身为教师者应该不断地追问自己:我是谁?我应该往哪里去?谁是我的榜样?这种追问,其实就是对职业生涯的意义乃至人生意义的追问。

  • 教育系统中的权力关系与教育松绑

    关键词: 教育系统  权力关系  教育松绑  学校本位经营  学校管理  

    教育系统中的权力关系主要由国家与教育,学校与家庭、社区,行政管理与教师专业自治之间的矛盾构成。在国家一地方一学校三维权力空间中,国家行政权一直处于上位,严格控制着教育体制的各个环节。教育松绑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权力关系,实现自下而上的教育改革,即国家将一部分教育决策权转移给地方行政和学校,从而改变国家统一决策的...

  • 《教育科学研究》被评为“中国北方优秀期刊”

    关键词: 中国北方  优秀期刊  期刊评选  委员会  

    2009年8月,《教育科学研究》在“中国北方期刊奖评选委员会”举办的“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中被为“中国北方优秀期刊”。

  •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动力机制分析

    关键词: 教育改革  动力机制  利益主体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是由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博弈驱动的,利益主体及各自的参与路径构成了教育改革的动力机制。在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利益主体除了传统的学生及其家长、教育者、教育研究者以及教育行政人员之外,还包括越来越活跃的教育媒体从业者、教育产业投资人以及人才消费者。教育改革的这些利益主体主要以三种方式参与教育改革:政策制定、关...

  • 因材施教:困境及超越

    关键词: 因材施教  班级授课制  教学观念  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作为我国教学活动的原则之一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在其理论逻辑和现实策略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偏差,如“应然”的价值导向难以超越“实然”的现实基础、理论上的美好设想难以弥补“简单拼凑”之嫌、外延的无限扩大充当了某些不合理现实存在的理由等。从背景的错位、利益的驱使和出发点的失衡三个方面对这些问题和偏差进行分...

  • 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名义——我国农村“撤点并校”带来的隐忧

    关键词: 农村地区  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  并校  20世纪90年代  隐忧  名义  学校布局调整  

    当前,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校舍闲置、荒废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以学校布局调整为出发点的“撤点并校”成为时下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的国家义务教育工程,为农村学校建设投入了巨额资金。仅在西北、西南欠发达的九个省区、469个贫困县,中央和地方就共投入54.9亿元,修建了14942所中小学。

  • 中小学“陪读”现象的道德问询

    关键词: 中小学  道德  教育现象  心灵成长  孩子  

    中小学“陪读”越来越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特别教育现象。我们有必要认真审视这一现象,找出中小学“陪读”产生的根源。本文从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全新视角解读“陪读”现象。

  • 维护教师权益:《教师法》修订的重点

    关键词: 教师权益  维护  修订  教育法制建设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聘任制度  

    当前,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根据教育领域内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及时修订部分教育法律法规,维护教育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其权益也需要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但是,现行《教师法》桎梏于以往的社会现实,未能顺应时势及时调整教师聘任制度实施之后的利益关系,无法提供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以有力...

  •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小学学校评价的回顾与反思

    关键词: 中小学  学校评价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学校评价制度从产生之日起直至现在,始终表现出规范和约束学校办学行为的倾向。这一特点使其存在很多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问题,严重影响学校的自主发展。为此,从根本上转变学校质量观和学校评价观,创造和建设促进发展的评价文化,构建政府、市场、学校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的发展性学校评价体系,是解决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评价...

  • 选择性激励:学校管理效率的发动机

    关键词: 学校管理  管理效率  选择性激励  教师工作积极性  

    要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就要为特定的工作岗位选择到合适的教师;要让教师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参与和主动发挥,就需要学校以规范的制度与统一的标准,为教师提供公平的环境与公正的评价,但在激励上也需分析教师的个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激励要素。有了对教师“各得其所”的激励,才可能有教师“各尽其才”的工作局面。

  • 变相体罚及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体罚  变相体罚  教育惩戒  法律责任  

    变相体罚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变相体罚有其内涵和外延,不同于教育惩戒和体罚。变相体罚对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发展、对教师形象和教育权威以及对家庭评价和家庭教育方式都有一定的危害,教师在变相体罚中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 用科学的考试评价方法改进学校考试

    关键词: 考试评价方法  学校考试  学业诊断  学生发展  学科心智特质  

    目前,中小学对考试及考试分数的使用存在一定误区。用科学的考试评价方法推进学校考试改革。让考试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才能使考试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将科学的考试评价方法推广应用到学校考试实践,开展教育考试测量基础知识培训,更新教育考试观念,提供考试数据处理的统计分析工具,提高教师的考...

  • 校内考试质量标准:一个框架构想

    关键词: 校内考试  课程标准  教学评价  教学质量  

    良好的校内考试实践必须符合以下标准:考试内容与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范围、认知类型和难度水平相匹配;学生有学习考试内容的机会;指标公平;有适当的反馈;有质量保障机制。

  • 传承与扬弃共存——对“90后”青少年孝道观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 初中生  孝道认知  独生子女  

    通过对上海市四所初中778名学生关于孝道认知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90后”青少年在传统孝道观上表现出传承与扬弃态度分明的整体特征。其中,传统的孝道美德仍占主流,整体上呈现双向互益性特征;孝道观中增加了自我选择成分,留后防老观念淡化;在人口统计学方面,青少年孝道观在性别、年级、学习成绩问有显著差异。建议加强对男性青少年的社...

  • 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

    关键词: 学习方式  中小学生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认知和行为取向。以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为依据进行有关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结果表明:(1)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生在自主和探究以及合作学习方面显著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中部地区优于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被动学习方式最明显;(2)高中生的被动学习尤为明显,其自主和探究学习明显不如...

  • 现代教学质量观的重塑——从“以教/学为本”走向“以人为本”

    关键词: 教学质量观  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  以人为本  

    教学质量观是人们对教学质量的总体认识,是对教学品质的观念性描述。它对教学质量的取向有指导性意义,对教学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质量观根据其依托的教学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以教为本”和“以学为本”两类。“以教为本”的质量观重视教学过程中“教”的活动,而“以学为本”的质量观则站在“学”的立场上来描述教学品质。这两种...

  • 对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

    关键词: 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被教师频繁使用的、教师认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并未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正确地理解这些“有效教学行为”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价值,把握住教学行为的价值内涵及实现条件,才能使教学行为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 对生活德育理论研究的反思

    关键词: 生活世界  教育理念  科学世界  生活德育  知性德育  

    生活德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对知性德育的超越。生活德育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生活德育的含义、生活的内涵、生活和道德的关系、生活德育的实施策略和生活德育的理论基础等方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概念不清、生活界定不明、生活德育模式研究贫乏、实施策略缺乏可操作性等。厘定概念、科学界定生活、探索有效的生活德育模式和策略,是生活...

  • 何谓与何为——反思生活道德教育

    关键词: 生活  道德  生活道德教育  

    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石和源泉。以生活为原点来展开道德教育,即是把道德教育真正奠基于生活的基石之上,让道德教育紧密结合生活、通过生活来展开师生间的主体性对话,充分体现道德教育的生活本质,最终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 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动态性

    关键词: 教师  教育观念  教育口号  教育行为  

    教育观念是人们关于教育活动或教育现象的认识和觉悟。教育观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育行为是教育观念的外化。应厘清教育观念与教育口号间的差异。教育观念是联结教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它的转变具有动态性,应把握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实践检验的原则。

  • 实践体验研究——教师教育的新视阈

    关键词: 实践体验研究  教师教育  实践知识  校本教研  

    传统的教师教育往往简单地“移植”和“借用”大量的教育理论概念术语和僵化呆板的文字,缺失充满个体实践体验的“真诚”的教育实践话语。“实践体验研究”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解释性研究模式。通过实践感受的教育理论能够长久而稳定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体验研究”的教师教育需要关注教师个体的实践感受、关注教师实践知识的养成及实践...

  • 中小学教科室的基本职能

    关键词: 职能部门  教科室  中小学  教育科研工作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研究中心  学校发展  

    当前,我国广大中小学积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普遍设立教育科学研究室(有的称为教育科学研究处、教育研究中心等,以下均简称教科室),负责和开展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教科室是最基层的教育科研职能部门,应该促使教育科研发挥应有的先导作用,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和“第一生产力”。但综观近年来的教育实践可以发现,教科室的实际效...

  • “扬长”还是“补短”——反思木桶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木桶理论  教育领域  应用  管理学家  短板效应  木板  

    木桶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一个爪桶的容量不是由箍成这个木桶的最长的木板决定的,而是由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又称“短板效应”。确实,在许多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了其整体发展程度,劣势部分住住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木桶理论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包括在教育领域。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5号,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