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论杂志是由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建省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教育评论杂志创刊于1985,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关键词: 多元化 高校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教育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多元化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使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新的困境。探索多元化社会环境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方法,有助于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人学 传统人生美学 天人合一 中和之美 有无相生
传统人生美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人学之间存在诸多关联域,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建构的理论资源。传统人生美学的"天人合一"观有利于促成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中和之美"对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所追求的和谐主体建构具有借鉴价值,主要体现在强调情理和谐、内外兼修等方面;老庄"有无相生"观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实现有机统合。
关键词: 学术不端行为 类型化 高校
为解决目前高校规定中学术不端行为的体系混乱、类别不一、界线模糊、词语滥用等问题,本文提出三个层次递进的类型化标准;规范了类型化过程中涵义不同或相近的学术不端行为,认为行为的规范化实质上就是行为的类型化。通过类型化和规范化,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体系具有简洁明确、易于分别等特点。
关键词: 高校 诚信教育 教育机制 大学生
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内容,加强和改进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特点,针对诚信教育机制的不足,积极探索高校诚信教育长效机制的创新路径,加强和改进诚信教育,增强诚信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类型
本文认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需从目标定位、人才类型、素质结构、复合能力四个维度,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以期达到人才培养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 法律硕士 培养目标 过程管理 机制改革
法律硕士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法律实务人才,但是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未得到充分落实,法律硕士人才培养和法律职业没有出现良好的联系和互动。我国法律硕士人才培养,在招生环节、过程管理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法律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把握目标、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应该是未来法律硕士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 专业 综合改革 教学管理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是教育部正积极推进的一项教育改革工程。围绕这项改革工程的目标,本文剖析了改革试点推进过程中,国内部分高校在教学团队、课程教材、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与发展思路,并对专业综合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校企多元双向互动机制、学生培养社会化等改革理念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女子院校 女性研究 女性课程
特色办学是中国女子院校的共同追求。这些院校从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探索最优的女性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女性研究,开设女性学课程,推广社会性别意识,推进社会性别平等,传播先进的性别文化,探索女性教育规律。女子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也开始进行多元化的探索并出现分化的趋势,尤其是女子院校的办学在学生中的认同、认可度还不高,这给女子院...
关键词: 知识链 产学研合作 知识管理
产学研知识链是以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为产学研合作主体,以知识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流动、交互和增值为核心,围绕知识生产、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等环节,形成的具有动态流动性、交互非线性、反馈制衡性和知识增值性等特性的无形链式结构。加强产学研知识链管理,是提高产学研合作绩效,更好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自我决定 心理需要 外部动机 自我调节
由基本需要理论、有机整合理论、认知评价理论和因果定向理论四个相互联系的分理论所组成的自我决定理论,为解决学校情景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该理论主要强调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外部动机的转化是动机有效性的前提;适合的教学风格和有效的激励是提升动机强度的外在条件;自我调节是动机持久性的保证。
关键词: 校外教育活动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在不少学校的校外教育活动中出现了缺失及功能异化等现象,对青少年的成人和成才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校外教育活动面临着改革和完善的问题。研究校外教育活动的"应然"状态,可以为校外教育活动的改革指明方向。
关键词: 女教师 生存状况
通过对高校女教师生活、工作、心理、价值实现与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实证调查发现:高校女教师身心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职业压力较大;婚姻满意度较高,对家庭较依赖,交往网络不宽泛;工作能力强和职业认同感较强,但对公共性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根据以上特征,高校应关注女教师的身心健康与权利保护,提升她们对学校公共事物的主动参与性;创造公正的工作...
关键词: 教师合作 病理 教师专业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合作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受人关注的热点。教师合作的病理表现在观念、目标、行为和评价等方面。对教师合作病理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进行分析,有助于从社会、学校、教师等层面对其进行综合干预,坚持防治结合,推进教师合作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原则 运作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教师教育新模式,移植到中国后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本文针对这种新模式移植到中国后碰到的问题,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必须遵循行政适度干预、平等共生及分类指导等原则,必须构建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运作模式。
关键词: 教师信念 情感素养 审美教育
在教师理性信念形成过程中,情感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情感素养,可以促使教师获得将个人价值与职业价值追求相结合的理性认识,产生对理论学习的持续兴趣,有利于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理性信念,引导教师进入专业成长的良性轨道。教师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活动,是提高教师及师范生情感素养的有力手段,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习者高尚情感...
关键词: 需求 贫困生 资助
随着我国高校实行扩招和高校收费改革的深入推进,贫困生问题已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贫困生的合理需求,为他们提供精神支持、激发其成才意识。同时,要加强对贫困生的能力建设,促进其自我实现,从而增强资助工作的实效性,切实解决贫困生问题。
关键词: 学习方式 网络化学习能力 高师生 教学模式
伴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高师生的网络化学习能力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新教师、新学生、新学习的特点,都决定了高师生必须发展面向新数字化时空的教学能力。由此,在网络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中,可以尝试以学习理念重塑和学习方式转变为先导,以课程群教学为基础,专题讲座、学习竞赛、实践社团为辅助,开放学习环境和优质学习资源为...
关键词: 讲授法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在讲授法的认识上存在着两种极端:过于偏重讲授法,以致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全面否定讲授法。笔者认为,正确认识、改善和运用讲授法,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走出"两课"讲授法"两极"误区的关键之所在。
关键词: 新升本高师 英语专业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语言教学观念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河南新升本高师英语专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如面向基础教育,培养中小学英语师资;优化课程设置体系,提供多种选择;革新语言教学理念,树立与新课程要求相协调的观念。
关键词: 格式塔 视觉思维 图形设计课程
格式塔心理学中"完形"的概念强调的是视觉经验和判断中的整体认知。本文通过对完形概念及视觉思维的原理阐述,及格式塔原理在图形创意课程中的运用分析,认为空白与不完全、虚形与视觉混合的利用,是完善图形创意课程的有效途径。图形创意课程应深入研究格式塔理论及视觉思维的形式特征,随时展而赋予图形新的活力。
关键词: 教育出版社 大学校长 厦门大学 林文庆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办学理念 教育成就
该书由厦门大学张亚群教授撰写,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这部33万字的专著中,作者从南洋学子、受聘校长、办学理念、前期办学拳措、后期艰难办学、教育成就与历史地位等方面,详尽探讨了林文庆的教育思想、办学活动与历史影响。
关键词: 浙江 海洋经济示范区 教育培训产业
教育培训服务业的兴起,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教育市场化的必然结果,而人才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加强经济区人才开发,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从而为经济区的科学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厦门
厦门高校的创业教育具有不同的定位与特色,形成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课程,重视组织机构建设和条件支持,成立创业教研室与企业家导师队伍,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
关键词: 喀什 义务教育 艺术教育
目前,喀什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速度、观念等诸方面呈现出相对滞后性。具体表现为,不能配齐配全艺术专职教师、不能开齐开全艺术课程、艺术教学设备闲置、教材循环遭诟病、课改利益各方出现利益博弈等,但均与民族差异无关。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是:有关教育部门要及时更新政策,当地师范院校要改革培养模式,家长要转变教育观...
关键词: 宗教五性说藏族大学生宗教信仰作者刘国武
藏族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之一,其世界观、人生观与国家的建设、安定与繁荣密切相关,因为民族传统及藏传佛教对藏族大学生群体影响巨大。宗教五性说是党对宗教现状规律性的总结,对认识藏族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青海藏区 学前教育 发展路径
青海藏区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支持能力薄弱、社会文化环境复杂和教育发展基础差等特殊的困境。基于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经验总结和藏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青海藏区在发展学前教育时,应将国家的指导、扶持发展与地方的自主、主动发展相结合,构建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具有地域适切性和民族适切性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武陵地区 学校教育 少数民族文化 传承
本文尝试提出创设舆论环境、增设专项经费、拓宽师资培养渠道、创建交流平台、健全保障机制、尊重"人"的诉求等对策,旨在推动武陵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保护、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文化传承 羌族 乡土史 教学策略
乡土史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为有效传承羌族文化,羌族聚居区学校的乡土史教学应该采取如下策略:精选教学内容,选择最有特色的羌族文化运用于乡土史教学中;构建直观课堂,追求乡土史教学语言、手段与方法的多维直观;亲临历史场境,在身临羌族地区乡土历史场境中体验历史;加强学科渗透,在乡土历史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知...
关键词: 杜聪明 台湾地区 医学 教育
本文探讨了台湾著名医学教育家杜聪明的医学成长之路,及对台湾社会和医学教育发展的影响。"乐学至上,研究第一"是杜聪明一生的追求。正如他所言,"我这一生都在教书,从未替人看诊。但我教育出的学生有数千人,他们都在替我照顾病人,维护人们的健康。"显然,这是一位执着的人,敬业的人。探讨杜聪明的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对当前海峡两岸医学教育...
关键词: 日据 台湾地区 小学校 教育歧视
所谓小学校,指日本占领台湾后,专为在台湾的日本人子弟开办的初等教育性质的学校。"小学校虽然设有明文规定是日本儿童唯一进入的学校,可是,事实上进入小学校读书,是日本儿童特有的权利。"①与此同时,又专为台湾民众子弟开办了公学校。通过这两类学校将日本儿童和台湾儿童区隔开来,实行所谓差别教育。本文试图通过对小学校发展源流及主要特征...
关键词: 港澳台侨学生 教育和管理 高校
随着来内地高等学校求学的港澳台侨学生逐年增多,各高校积极探索提高外招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效果的方法。本文提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为途径,以加强就业指导、提高辅导员的学术性和职业性为措施,促进外招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高校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石鼓书院 书院改制 晚清
石鼓书院一波三折的改制历程表明:晚清书院改制是历史的必然、教育近代化的必然,但书院改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渐次推进、逐步完成的。对书院改制的再审视和再研究,折射出知识分子严谨的治学态度、自觉的反思精神。
关键词: 晚清中俄外交 京师同文馆俄文教育
晚清时期,语言障碍曾造成中国对俄外交困境。京师同文馆俄文馆为了适应中俄外交的迫切需要应运而生,主要以培养对俄交涉的翻译、外交人员为目标,为近代中国培养了相当数量的俄文外交翻译人才,在中国俄语教育史及外交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郭秉文 平衡 教育改革
郭秉文从教育性质、教育主体和教育标准等方面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问题所在,力主教育制度变革。在寻求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改革取向、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的改革路径,以及现代与传统结合的渐进式改革方略等方面,进行了独到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 林砺儒 教师教育 课程
林砺儒以"三合一"理论为指导思想,提出培养"有为有守"的优良师资的课程总目标,重视课程设置的师范性、综合性与开放性,在课程实施中善于借鉴、勇于创新,课程评价理念先进、要求严格而方法多样。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王鸿一 教育观
王鸿一是清末民初山东著名教育家,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总结出丰富的教育思想。其教育观的产生源于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反思和对中西文化的深入比较。与同时代的一些教育家相比,他的教育观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与政养教合一的特点。
关键词: 韦拔群 农民教育
韦拔群是我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展农民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他通过多种举措和方式开展农民教育,着重抓好农民的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和军事教育,使党的纲领和政策迅速渗透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被农民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农民的自觉行动而使之广泛加入革命,从而促使广西左右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政府职能 全美幼教协会 共同核心州立标准
本文通过对全美幼教协会对政府职能界定的介绍,指出美国政府职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有力支持早期教育财政运行、切实强化早期幼儿教育立法、严格认证学前教育合格教师,规范认证学前教育机构体系,这保障了政府在学前教育中职能的有效发挥,确保每个学前儿童都能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更好地为学业成功做准备。
关键词: 协同提升 州立大学 相互作用大学 城市大学
美国的州立大学和相互作用大学,以及英国的城市大学依托自身的优势,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建立协同战略联盟,在解决地方重大问题、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这种协同共赢模式,为我国地方大学形成办学特色、提升竞争力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英国 儿童青年及家庭资助拨款计划
2006年,英国为改善儿童、青年及家庭的发展,及提供资金资助第三方机构的工作,而设立"儿童、青年及家庭资助拨款计划",并一直实施至今。本文通过对该计划实施背景的分析和实施过程的介绍,试图帮助人们了解该计划实施在英国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以及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17号,邮编:3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