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文摘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教育学文摘杂志创刊于1986,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关键词: 教育理论 实践 自然科学理论 社会科学领域 价值 社会科学理论 社会关系 社会领域
一、理论之特性近代以后的“理论”总与科学理论尤其是自然科学理论如影随形。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及成功,近代以后社会的日益复杂,使人们已无法沿用在社会关系简单时代中凭经验解决问题的模式。在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及成功的影响下,人们也在人文社会领域研究中效仿自然科学领域,寻求普遍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开始呈现出“科学化”的趋势。但...
关键词: 教育理论与实践 相互作用 教育实践 内化 群体 研究者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是教育理论被实践群体内化并用以指导实践,研究者根据实践群体反馈,对教育理论进行修正、完善的相互作用过程。不是所有的教育理论都能为实践群体所选择和内化。只有那些具备内化条件与结合机制的教育理论,才能成为真正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
关键词: 教育学中国化 西方教育学 批判意识 话语 文化传统 理论与实践 教育学史
一、教育学史上“中国”意识的三次觉醒(一)多重冲突中的觉醒与探索(1901—1949)教育学引进初期,教育学者颇多学贯中西的学术名家。因他们自身文化传统内在力量的充盈,因此对西方教育学的引入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批判意识。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本土、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等多重矛盾冲突中,许多先觉起来的中国学者开始产生了明晰的“...
关键词: 专业主义 制度起源 中产阶级 内在逻辑 社会历史 家族因素 建构性
一、问题的提出:贤能主义的肓点贤能主义,又译为:精英治理、能人统治或功绩主义,这一制度起源于西方专业主义兴起之初,新兴的中产阶级凭借其贤能(才智)所成就的业绩,去争取传统上为贵族所统摄的权力、利益与地位。贤能主义的内在逻辑存在两大盲点,其一,无视智力的社会历史建构性,其二,无视努力背后的家族因素。
关键词: 教育原理 交往活动 爱智 教育起源 教育性
一、教育:从人际干预开始教育是一种交往活动,但不能反过来说各种交往活动都是教育。对于交往与教育的关系,较为科学的理解应是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教育起源于交往。其二,教育是教育性的交往。
关键词: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研究范式 教育实践 科学研究 教育故事 教育情景 原汁原味 情节
一、教育叙事研究、科学研究的不同(一)研究着眼点不同叙事研究着眼于生动而又复杂的教育实践,通过一定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教育故事的叙写,把原汁原味的教育情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得到经验的改善。“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诉求在于,它不只是关注教育中的‘理’和‘逻辑’,而且关注教育中的‘事’和“情节’。”...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研究 技术应用 教学应用 教育教学 逻辑前提 媒体技术 生产能力 主义
一、技术应用主义的研究取向所谓技术应用主义取向,是指以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为核心研究内容的教育技术学研究立场。这种研究取向试图通过恰当地运用技术手段来改善教育教学的效率、效果或效益。基于技术应用主义立场的教育技术掌研究,其基本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特别是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其研究和思考的逻辑前提;(2)孱弱的知识...
关键词: 教育资源配置 公平与效率 校园 原因分析 寻租空间 模糊性 分割性 混沌性
一、关于校园教育资源配置的困境认识及其原因分析目前,校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困境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征:校园教育资源辨识之模糊性、校园教育资源之混沌性及难以分割性、校园教育资源配置之公平与效率的博弈困境和校园教育资源配置中寻租空间的隐秘性与赤裸性。
关键词: 义务教育制度 公正 收费问题 公民参与 择校 社会美德 社会制度 教育资源
一、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制度善和公正的写照义务教育的实施是社会制度善和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善包括两个方面,即政府的善和公民的善。义务教育资源是由政府建构的一种社会福祉,是国家以公民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为本的追求和结晶。从公民层次分析,参与义务教育、享受义务教育是一种“善”,公民参与、享受义务教育事关国家、民...
关键词: 高中 学制改革 教育衔接问题 接应 心理品质培养 课程设置 学科教学 身心发展
目前关于初高中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学科教学的衔接问题;二是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和身心发展的连续性问题。初高中衔接,从字面意思看是指初中和高中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如果仅仅把“初高中衔接”放到“教与学”的领域去考察,“衔接”在教师主要是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衔接,在学生则主要是指学...
关键词: 高考改革 高中课程 新课改 传统思想 高中新课程 教育实践 误导作用
高考与高中课程,在我国传统教育实践中,一直是密切相关的,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的出台在时间上的相近,更容易使人产生两者需密切结合的联想。在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时,中国固有的合为美、和为贵的传统思想也或多或少地起着误导作用。然而,新高考与高中新课程宜分不宜合,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确实应该是“貌合神离”的两项改革:合,必两败...
关键词: 学业成就评价 改革现状 评价改革 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 思想理念 小规模 研究者
一、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十余年来,学业成就评价改革已经从思想理念的范畴转入到实质性的探索和深入研究阶段;从小范围小规模尝试性试验逐渐推向较大范围和较大规模的立项研究和广泛交流,研究者达成了一定范围的共识。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现在已步入了尝试性摸索的边实践边研究的探索阶段。
关键词: 发展性学生评价 存废之争 评选制度 学生发展 理性反思 选拔功能 评价功能
一、现行学生评价的理性反思评价目的:过于强调“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评价功能: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评价方法: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评价主体:过于强调他人评价。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初步构建1.评价目的:强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发展性学生评价,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
关键词: 现实性 学生 人的存在 生命本能 心理学家 弗洛姆 定义 实验
一、郑重的确认与宣告:人是一种可能性。可能性是学生的最伟大之处。教育的领域首先是超越的领域(一)对“人是谁?”的提问与追问人几乎是无法定义的,但无法定义并不等于不可解释、不可探索和不可揭示;人的存在首先是可能的领域,一旦去掉了可能性人就不存在了。与现实性相比,可能性比现实性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意义。可能性就是人的规定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系统 多样性 一致性 历史发展进程 辩证统一 蕴含
一、原理角度——一致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一致性与多样性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对矛盾。一致性中蕴含多样性,多样性中又蕴含一致性。既没有绝对的一致性,也没有绝对的多样性。在高等教育系统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体现着一致性与多样性此消彼长的过程,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却又同时存在两个方面相互交织的状态。
关键词: 多学科研究 教育视野 高等教育理论 其他学科 自然科学 科学属性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一、多学科研究的内涵鉴于高等教育理论本身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多重科学属性,且在学科不断走向分化和综合的今天,一门学科对另一门学科的影响和渗透应该是全方位的,既可能是知识层面的,也可能是方法层面的。所以,以“双重含义说”来解析多学科研究的内涵可能更为妥当,即多学科研究主要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运用其他学科的...
关键词: 高水平大学 制度创新 科学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 制度移植 制度结构
一、制度创新是推动高水平大学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制度从形成来源看,无外乎有三:一是制度的继承,即对过去岁月里形成的有利于发展的制度安排,要继承和发扬;二是制度移植,将别的国家或其他地区高水平大学形成的相关制度移植进来;三是根据新的时期新的任务进行制度创新。从优化发展环境、改进制度结构来说,主要是制度创新。在制度创新中,...
关键词: 教育有效供给 量才使用 培养 受教育机会 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教育成果 教育供给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陷入供不应求又供过于求的怪圈教育的发展在满足其“入口”处——保障个体受教育机会和权利方面呈现不足,而在其“出口”处——教育成果的输出上又显现出“过剩”。教育供给是有限的,它的健康发展和合理配置可以适度地达到满足教育需求,但现实的状况是人们混淆了需求与需要的概念,忽略了需求较之需要多的那一部分“可承...
关键词: 资助体系 教育公平 优化策略 国家政策 可持续发展 社会学意义 经济学意义 受教育机会
一、新时期我国教育资助体系优化的内源性包括以下几方面:促进教育公平;保障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诠释社会学意义上的精神内涵;提升经济学意义上的人力资本升值。二、我国教育资助体系优化的环境约束(一)政府层面1.政策性资助倾向性明显。国家政策性资助拨款是教育资助体系的主要资金来源,其倾向性将直接导致各高校学生受教育机会的不...
关键词: 普通高校 自主招生 swot分析 行业性 竞争力优势 竞争对手 内部因素 竞争优势
一、行业性高校实施自主招生的内部因素(一)优势因素优势因素指具有能够压倒竞争对手的有利形势和因素。参加自主招生,行业性高校的优势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一般优势一般优势是指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与一般普通高校相比较普遍具有的优势。2.独特竞争力优势独特竞争力优势是指只有少数竞争性高校才拥有的优势。3.可持续竞争力优...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导师制度 机制改革 导师指导 制度改革 导师队伍 博士生 质量
一、导师制度改革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1999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数量急剧增加,“但导师队伍在数量上,尤其是在质量上的发展严重落后于研究生规模和质量要求的发展”。每个导师指导的硕士生平均由1999年以前的不到3人增加到2005年的6.3人,博士生由2001年以前的不到4人增加到2005年的约5人。还有少数导师指导的研究生达几十人之...
关键词: 教学有效性 保证主体 有效教师 教师业务水平 职业行为 职业素养 教师培训 教师成长
一、走向有效教师的策略(一)探索有效教师的属性,为教师成为有效教师提供指导有效教师在职业素养与职业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性就是有效教师的属性。有效教师的属性可综述为:奉献性、发展性、高效性。(二)有效教师成长的根本策略是主体性的发挥与发展我们经常采取的诸如教师培训、校本教研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措施,其作用是暂时性的。从...
关键词: 博士生导师 质量评价 差异性分析 培养 个体特征 质量现状 统计数据 统计描述
作者基于统计数据,采用计量回归和统计描述的方法,从博士生导师个体特征视角对博士培养质量评价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主要发现概括如下:第一,博士生导师个体特征对博士培养质量评价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第二,博士生导师国外学习(工作)的时间越长,对博士培养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的总体评价越低。第三,博士生导师年龄越大,对博...
关键词: 对话教学 精神实质 主客二元对立 回归 真意 平等对话 平等地位
一、对话教学的精神实质对话教学的实质是认可参与对话各方的平等地位,主张教学应在教师、学生、文本等多个主体间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它解构了主客二元对立(这里指教师、学生、文本彼此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把教师、学生、文本等都视为平等对话的主体,简言之,对话是“主体间性”对话。但是,在对话教学的各主体中,我们又不得不承...
关键词: 课程理解 课程主体 合作 意义生成 课程文本 课程话语 课程知识 生成课程
一、课程理解的本质:主体会话与意义生成所谓课程理解,就是指对课程现象、课程事件、课程话语及课程文本的分析、解读和诠释。课程理解在本质上是不同课程主体之间连续不断的会话过程。对于课程主体而言,会话是他们的客观存在,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他们观念的持续批判,是他们人性的不断释放,是他们心灵的不断荡涤。正是在长期的会话和...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学校 解析 改革过程 教学管理 管理人员 标志性 政策
一、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只说不做”的实地分析“只说不做”表现之一:采纳标志性的政策话语和符号。表现之二:文件启动,文件实施。表现之三:单线突进,点状实施。表现之四:无过程的案例总结。二、“只说不做”是政策意图与学校实践之间产生的断裂“只说不做”的显著特点:它以不触及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学校各类群体的日常教学管理生...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辨误 概念 理论研究体系 教学论 改革理论 文化传统 学科结构
一、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概念辨误(一)“课程”与“教学”辨误1.“课程”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所产生的理论研究体系。“课程”体系在英美等国使用,“教学”体系在欧洲大陆、前苏联和我国使用。2.两种理论体系中“课程”和“教学”的语义的不同形成了课程论与教学论的不同学科结构,美国的“课程”一词的语义宽...
关键词: 德育过程 思维方式 现代转换 思维转换 简单思维 操作过程 师生关系 德育影响
一、简单思维向复杂思维转换德育的简单思维方式认为,复杂多变的德育现象可以归化为若干条基本规律;德育过程可以简化为程式化的操作过程;师生关系是简单的传递与接受关系。基本规律化、简单程式化以及预设性、封闭性等,是德育简单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这种思维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它忽视了德育的复杂性、生成性与开放性;忽视了德育过程...
关键词: 教育研究 学校道德 声音 社会科学研究 价值关系 语言符号
“失真”原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与原有信号或标准相比所发生的偏差,失去本来面貌。这里的“失真”主要指声音对自我的扭曲再现。一、学校道德教育研究中“失真”的声音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学校道德教育研究求“真”,如果以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虚假来蒙蔽价值关系,将导致偏颇的结论。语言符号既是个体表达自我的工具,又是隐藏自我的伪装。学校...
关键词: 网络道德失范 青少年 社会学 基本道德规范 行为表现 调节作用 社会道德 社会生活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表现所谓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产生整个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无序。网络道德失范则是将这种失范现象锁定在网络信息特别是网络新闻传播领域。在网络发展初期,由于新旧道德规范并存、交替、更迭,造成道德规范内容的冲突和衔接脱钩,引...
关键词: 青少年道德 父母文化程度 同一 职业 社会福利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 自我概念
道德同一性是指对一个人献身于促进社会福利和他人的自我感,反映了个体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一致程度,是对社会共有的价值、伦理、规则和信仰的自我概念,是关于个人道德形象的社会自我图式。文章采用修订的国外道德同一性量表,以935名大中学生为被试,分析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对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影响,结果发现:
关键词: 公民教育 和谐社会建设 中国 选择能力 亚里士多德 教育理念 公共利益 现代社会
一、中外公民教育理念辨析“公民”一词最初来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法典,指的是城邦中有财产、知识、地位的成年男性自由民。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解,公民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全称的公民是凡得参加司法事物和治权结构的人们……,只有具有理性讨论公共利益能力的人,才适合成为公民,而只有自由人才具有这种理性的选择能力。”随着...
关键词: 教师评价 评价功能 素质教育 奖惩 教师素质 教学行为 教学水平 传授知识
一、我国素质教育对教师评价的诉求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推动者是广大教师,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以评价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为基础的。教师是教育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宝贵资源,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承载着传授知识、培育人才、创新知识、发展文化等一系列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是教育质量优劣的关键,是教育赖以生存的前提。这就要求...
关键词: 教师教育机构 国际视野 教育变革 中国教师 教师专业化 教师教育体系 教育发展 受教育年限
一、国际视野下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一是教师职业是否具有专业性。二是教师教育机构是否具有开放性。三是教师教育内容是否具有整合性。四是教师教育体系是否具有连续性。二、新时期中国教师教育变革走向(一)专业化的培养目标教师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但我国教师的实际状况与此还存在相...
关键词: 教师队伍建设 义务教育 政策 制度化保障 编制标准 农村教师 中小学教师 身份界定
一、当前制约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性政策瓶颈义务教育教师的法律身份界定不明,教师相关权益模糊、保障不足;编制标准城乡倒挂与编制管理制度不健全,农村教师编制紧张、数量不足;教师待遇缺乏制度保障,教师收入长期偏低且在新机制推行后大幅下降;教师培训经费缺乏制度化保障,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培训机会匮乏。
关键词: 教师职业 义务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保障制度 职业身份 人事管理制度 人事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
一、义务教育教师职业身份的定位问题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实行的是一套不同于企业,近似于国家机关的人事管理制度。在这种体制下,教师一度具有“国家干部”的职业身份,相当于实际上的国家公务员。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职业身份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校开始实行教师聘任制;...
关键词: 教师职前教育 理念创新 教师职业 师范生 学习动机 社会需要 研究者 自愿
一、当前教师职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的动机问题从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情况看,师范生的上学动机不容乐观。有研究者对优秀师范生入学之初的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发现,除了部分(31.58%)师范生是由于喜欢当教师和从社会需要出发自愿报读师范的,相当部分的优秀师范生之所以选择教师职业是因为客观原因而不是主...
关键词: 师生关系 主体间性 教育活动 平等关系 主观能动性 和谐关系 师生观 学生
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间性,是在教师与学生形成的共同主体中内含的一种关系。传统师生观把师生关系定位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使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出现不平等,忽视了一方的主观能动性,容易造成双方理解的阻碍及师生关系紧张。教育主体间性认为师生间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强调师生问的沟通、理解,通过交往与对话建构师生主体间...
关键词: 职业教育目标 观念革命 改革开放 文化水平 教育本质 就业能力 职业技能 新中国成立
一、三十年的实践大大加深了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我国自上世纪二、三十年展职业教育以来,在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上,一般比较认同这样一个逻辑路线:职业教育能提高人的文化水平从而提高就业能力。从蔡元培、黄炎培等老一辈教育家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批职业教育专家,虽然都主张教育与素质、文化与能力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目标,但在具体做法上,...
关键词: 职业教育发展 社会调节机制 服务保障机制 需求机制 供给机制 机器大工业 相互作用 教育需求
一、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机制(一)职业教育发展机制是一个系统职业教育发展总的机制由需求机制、供给机制、服务保障机制和社会调节机制这四个基本机制组成,而这四个基本机制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了更加复杂的现实中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机制。(二)职业教育发展机制是一个过程1.发展中的职业教育需求和供给机制。从历史上看职业教育的需求机...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邮编:1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