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国家一级演员。他是“北京人艺”的台柱,活跃于话剧舞台,直到50多岁,他才突然爆发,成为热门影视剧中的“演技担当”,其受年轻人追捧的程度毫不逊色于荧幕上的新晋演员。即使在热播电视剧《庆余年》中仅是友情出...
林兆华在话剧界被尊称为"大导"。今年72岁的林兆华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所长。1961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40多年间他导演了60余部舞台作品。1982年,由林兆华执导的《绝对信号》,在北京人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老舍先生120岁的诞辰就要到了。笔者不由得又想起他生前的一些珍贵往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人艺先后排演了舒先生(我们都是这样亲切地称呼老舍先生)的6个剧本——《龙须沟》《青年突击队》《...
我的老伴狄辛逝世已一年,这篇悼念文章耗费了我几个月的时间,没想到写得这样慢,这样难!这是我耗费心血最多、下笔最艰难的一次悼文了。突击救场饰演陈白露,脱颖而出狄辛是北京人艺女演员中演戏最多的,她自身的素质、...
<正>一消费时代与戏剧受众的邂逅随着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长足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形态。数千年农耕文明主导的社会模式渐次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整...
<正>黄渤、金星:话剧就是一场修行2013年9月3日,继刘晓庆的《风华绝代》之后,由金马影帝黄渤和袁泉主演的话剧《活着》9月3日在青岛大剧院完成了该剧巡演的最后一场,一票难求的火热场面令记者印象深刻。9月3日...
作者:祖佳; 陈默; 鲍东奇; 张思懿 期刊:《优品》 2012年第03期
<正>"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风。"福聚德内,卢孟实派人送回这样一幅对联。站在老匾下,小福满望着远方,若有所思……周围一阵静默。倏地,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将我那已然穿越的思绪重...
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不少,然而像朱旭这样宝刀不老、依旧活跃在舞台上、银幕上和屏幕上的高龄表演艺术家却是绝无仅有的。仅就最近一些年来看——2003年,他已经阔别舞台10年,依然参加了北京人艺以抗击非典为题材的话...
作者:李晋荣 期刊: 2019年第12期
2019年,这一年,郑榕95岁。他曾出演的话剧《茶馆》,也是一个"老人"了。5月,郑榕为中央戏剧学院教学而著述的新书出版,书中多有回顾自己半生话剧事业所得。1958年3月,34岁的郑榕和他的同事们把老舍的剧作《茶馆》搬上...
北京人艺的《寻找春柳社》一剧,讲述了几个大学生在剧社排演话剧,试图反映百年前中国话剧刚刚起步时的情形。《寻找春柳社》结构紧凑,在一个半小时的舞台时间里,出色地解决了二个舞台问题。第一,实现了四层时空的自...
老朱旭是北京人艺一级演员,艺龄与新中国同岁,演过角色大大小小上百个。他演戏,不论是主角还是龙套,都能"折腾"
怎么样才能演好戏?从事艺术实践二十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近年,在辅导中、年轻演员时,他们也在问我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演好戏?艺术无止境,这是有志投身艺术的人们需要共同解决的课题。那么,...
<正>2013年1月20日,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在北京仙逝,享年86岁。于是之1927年出生于河北唐山,后迁至北京。他曾幻想成为画家,画石膏,画静物,写生风景;也曾幻想成为专攻文字声韵或是研究法语的知识分子...
作者:商琬; 路小五 期刊:《明日风尚》 2013年第07期
<正>用光影瞬间还原舞台上的视觉盛宴,记录戏剧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墨守在舞台下的"拍"戏人李晏,将戏剧最精彩的瞬间保留到了现在。李晏家的客厅微暗,整套藤质家具透出一份雅致,一台老式摄像机静静地竖立在角落...
写这篇文字之前和之中,我的心里是有许多矛盾的。有的可说,有的不可说。记得十余年前在彼得堡留学时,列夫·多金曾对我说,如果对一个戏不能明确自己是否喜欢,那么其他的评论是没有价值的。我想他说的有道理。然而川语...
灯光熄了又亮,音乐落毕又响,一个半小时的舞台,夹杂着欢笑与泪光。未见它时,我以为它是一出轻松的晚间喜剧;既见它后,我含着眼泪陪它走向剧终。《老爸,开门》,—对父女之间相处的日常,从争吵、不理解,冲突...
北京人艺带到上海的5部作品在艺术质量上并非无懈可击,不过演员们较为纯熟精湛的表演艺术,以及剧作对思想力量的追求,恰恰反衬出这两点在当前上海戏剧市场中的薄弱,从而多少填充了观众在剧场艺术性与思想性方面的"饥...
作者:刘天一; 刘宝海 期刊:《电影画刊》 2004年第12期
<正> 刘晓庆免于起诉后,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几个月来先后拍了《永乐英雄》、《我的兄弟姐妹》、《宝莲灯》、《281封信》、《京城四爷》五部电视连续剧。为何如此马不停蹄地玩命拍戏?她私下对笔者说:"为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