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凤仙; 丁娇; 韩晓增; 严君; 邹文秀; 陆欣春 期刊:《大豆科技》 2016年第06期
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大豆主产区,氮肥是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但是很少有研究涉及大豆生长对不同氮肥施用量的响应。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内的长期定位试验,揭示了大豆株高...
作者:陈晓波; 饶鸣钿; 许旭明; 卓伟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3期
为了明确抗稻瘟病杂交稻‘广优明118’的产量、抗性鉴定、稻米品质、农艺性状等生物学特性表现,以及产量结构特征。根据‘广优明118’参加福建省、安徽省区域试验和其他试验示范结果,分析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产量及产...
作者:常萍; 付亮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10期
利用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新麦29和对照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小麦新品种新麦29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结构合理的特点。广泛适应于...
作者:王寿云; 黄坚玲 期刊:《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15期
玉米这种粮食作物有"粮食之神"的美称,是宁夏3大粮食作物之一,它对自然生长条件要求不是特别严格,很容易获得高产。本文将浅析宁夏高产玉米群体产量构成及生长特性,并提出个人见解。
作者:蒋阿宁; 黄文江; 赵春江; 刘良云; 王纪华; 刘克礼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7年第01期
为给小麦变量施肥提供依据,利用冬小麦起身期扣拨节期冠层光谱数据,选用反映冬小麦长势信息的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和变量施肥模型进行变量施肥管理,以相邻地块常规非变量(均一)施肥区为时照区,研究...
作者:王惠滨; 冯爱丽; 金宗亭; 耿健 期刊:《种子》 2007年第03期
作物的化控技术是农业生产上一项新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棉花、小麦、花生等作物上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在玉米上也开始推广应用。本试验通过对化控调节剂玉丰灵在几个高产玉米品种上的应用,全面系统地调查玉米在...
作者:王伯良; 邵建国; 王建明; 朱邦辉; 张文龙; 姜建平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6年第03期
通过对丰产方苗情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库源协调型水稻9998-3在机插条件下的生育规律和产量700kg/667m^2的栽培技术指标.结果表明,9998-3水稻品种小苗机插后缓苗期较长,分蘖的起始叶龄为6叶1心,成穗的是4~7叶位的分蘖,...
作者:王淑红; 邹应斌; 冯跃华; 敖和军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6年第06期
2004-2005年在长沙(28°13′N)采用低肥(N 135kg/hm^2、P 29.7kg/hm^2、K112.1kg/hm^2)、中肥(N 180kg/hm^2、P 39.6kg/hm^2、K 149.4kghm^2)、高肥(N 225kg/hm^2、P 49.5kg/hm^2、K 186.8kg/hm^2)3种施肥水...
作者:张保军; 袁彦云; 徐福利; 汪有科; 吴普特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2006年第11期
以传统耕作栽培方式为对照,研究了5种保墒灌溉栽培方式下冬小麦产量构成的差异,并对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含量、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保墒灌溉栽培方式对冬小麦均有增产作...
鲜食糯玉米时常因种植密度不当而减产,笔者将近年来经引种、试验筛选出并已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良种“沪玉糯1、2、3号”及几年前曾在本地主栽的“苏玉糯1号”4个品种,分设2500、3000、3500、4000、4500株/亩5个种植...
作者:张炼生; 钟干清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2007年第07期
通过对谷优527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谷优527的4个产量构成因素中,每穗粒数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有效稳,稳粒数与有效穗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作者:刘晓冰; Stephen; J.Herbert; 金剑; 张秋英; 李艳华; 王光华 期刊:《大豆科学》 2006年第01期
生殖生长期间的光照强度是决定大豆产量的关键环境因素。在美国麻省和中国黑龙江两地,通过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密度的大豆群体进行增加光照和改变源库处理,研究了两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增加光照光变化的反应。结...
一、产量指标及技术思路 1、产量及其构成 淮北地区万亩高产创建达到700公斤以上的产量水平,产量构成详见下表。
作者:杨艳君; 郭平毅; 曹玉凤; 王宏富; 王玉国; 原向阳; 邢国芳; 邵东红; 祁祥; 解丽丽; 聂萌恩; 郭俊; 宁娜 期刊:《作物学报》 2012年第12期
优质高产的杂交谷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保障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良种需良法配套,为此研究杂交谷的最佳栽培条件。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氮、磷、钾、行距和株距对张杂谷5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数、穗粒...
作者:魏素君; 刘全清; 张宏彦 期刊:《河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02期
为了明确冬小麦生产上合理的施氮量,2012~2013年在河北省南部曲周县白寨乡北油村某农户地块,进行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设施氮量0( CK )、120、180、240和300 kg/hm2计5个处理...
作者:李恒蓉; 曹启章; 陈富忠 期刊:《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06期
根据国内外旱稻发展概况,并从水资源日益缺乏和低洼地等土地资源条件的分析,发现我省早稻生产有个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以近十二年(1995—2006年)来国家早稻品种(北方一季稻区中晚熟组)区试材料为试验材料,系...
作者:邵庆勤 李文阳 闫素辉 李孟良 期刊:《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01期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沿淮地区目前生产上应用的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矮抗58的株高较矮,重心高度较低,且其茎蘖数、穗粒数、千粒重在半冬性品种中均是最高的,其产量在半冬性品种中最高;偃...
作者:艾白都拉·阿比提 期刊:《新疆农业科技》 2011年第05期
玉米的产量、数量、性状是多个数量性状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玉米各主要农艺数量性状对产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充分了解目标数量性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明确各主要农艺数量性状对产量构成的相对重要性,...
作者:靳晓丽 杜文元 赵丹 田新会 杜文华 期刊:《草原与草坪》 2013年第06期
对引进的15个鹰嘴豆品种(系)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比较,并应用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了产量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筛选出两个高产品种(系)ICCV96853和ICCV96852,相关分析中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为...
作者:陈碧梨 郭惠明 杨秋岩 期刊:《福建稻麦科技》 2013年第02期
宜优115是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晚稻新品种。为探索宜优115最佳的种植群体结构,研究采用二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不同丛插本数和种植规格对“宜优115”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插2本、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