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放 期刊:《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06年第06期
高校连续扩招,在校大学生成倍增长,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拓宽就业渠道,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本文试从以上角度作初...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职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讨论了目前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职业指导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目前国内高等院校职业指导...
近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每年大量递增,同时由于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法律规定与劳动法、地方劳动法规相比,还有一定的缺欠性和不完整性,与劳动法也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因此,大学生在就业中,往往...
作者:谢宗烈; 庄强 期刊:《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年第20期
在班风的建设中班主任的示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做人、热爱学习、为引导学院形成良好的学风与校风而努力。及时地处理就业信息,以实现成功就业。班主任敬业爱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之中,诚引导毕业...
SWOT对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也是一种有用的工具,通过SWOT分析个体能够确认个人职业生涯应该开发的战略区域,从而选择能够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和利用外部环境机会的个人职业生涯战略。运用SWOT分析法的不足是环境的可变性...
认真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深入研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同大学生就业的内在联系和机制,弘扬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进一步加强青年思想道德修养.拓宽就业...
“卫星专网”全称为“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卫星专网”,是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领导的航天四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推出的一个旨的通过卫星传输技术为全国大学生就...
作者:曾秀丽; 王旭生; 李晓颖 期刊:《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年第14期
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随之引发了大学生就业模式的转变。本文从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出发,分析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系、就业观念等方面尚未能适应...
本文主要依据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从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大学毕业生等几方面分析就业难的原因,并就政府采取相应措施,规范和完善就业市场等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就业难的建议。
作者:廖秋根; 王茶生 期刊:《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年第13期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浮躁心理”,主要表现在盲目性、急功近利、见异思迁,产生的原因是环境的影响、世界观上的偏差及缺乏良好的就业心理调适方法。其对策是规划好大学生活、确定职业目标、养...
作者:王者归来 期刊:《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7年第18期
我8岁那年,父亲在一次事故中撒手而去。从那之后,妈妈便拉扯年幼的我和妹妹,艰难度日。有一手好厨艺的母亲开了一家小饭馆,在她的辛勤操劳下,我们一家人的温饱倒是不成问题。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高校、大学生都有不同的责任,高校也应该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延伸、拓展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和手段,加强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打造校园创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率的长期低迷,不仅意味着人力资本的浪费,也不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
作者: 期刊: 2006年第01期
近日,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首次联合举办三场“中关村园区大学生就业校园行”招聘会。在招聘会现场,记者注意到,户口、英语、薪水、信心——“四个遗憾”成为求职者心中隐隐的痛。
作者:顾建国 期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7年第01期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磨炼创业心理品质,打好创业知识基础,培养自主创业能力,优化创业社会环境,可以有效地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也为社会创造了新...
据媒体报道,武汉大学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开展了以创业、创作和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三创”教育,并在大三、大四学生中开设创业课,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动手能力。此举好处多多,值得大力推广。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一方面是农村人才匮乏,形成人才“洼地”,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城市就业无门,形成人才“闲置”。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是破解新农村建设人才“瓶颈”难题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
作者:杜德鱼; 刘正盈; 张岁平; 汪爱兰 期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S2期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存在十种心理障碍。应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和机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