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郎咸平 期刊: 2009年第08期
中国不是制造业大国2008年1月至2月,国家公布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是怎么回事呢?在深圳地区,大量企业倒闭。倒闭的都是什么企业?制造业。你们有多少人认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如果你到现在还认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的话,...
本文根据当前大学生就业趋向,探索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经管类人才的途径。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各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高校的毛入学率不断突破历史高点;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日益艰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的表现(一)大学生就业数量的绝对增加1998年高等学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未就业人数逐年累积达到了559万人。2003—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分别是:187.8、239.1、306.8、377...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文章在调研基础上建立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释结构模型,并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文章分析了常见的就业歧视类型,认为国家相关的劳动就业政策、法规不完善,就业竞争激烈。企业特别是一些私有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是大学毕业生遭遇就业歧视的原因。只有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学校以及学生本人的共同...
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之一,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高校和社会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分析了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些...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过渡到了大众化教育,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大学生“就业”与“择业”难的问题不断加重。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缺...
作者:卞艳艳 赵瑞生 期刊:《文学教育(上)》 2009年第20期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进入攻坚阶段,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大背景下,河北省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愈发严峻。本文在对河北省2006—2007年毕业的部分大学生和若干用人单位做了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膨胀,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择业心理误区,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应正确评价自我,调整就...
作者:赵彦敏 期刊:《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第11期
在分析高校图书馆加强大学生通才教育优势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如何为大学生就业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必须加强服务青年学生的职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锐意进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效...
作者:石松 邵存林 期刊:《中国青年研究》 2011年第07期
就业政策可以按其理论分为就业供给促进政策、就业需求促进政策和就业匹配促进政策。在供给促进政策的环节很大程度在于提高就业者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一方面要着力改进教育培训体系,另一方面要...
作者:乔志宏 宋慧婷 冯明礼 邵燕萍 期刊:《中国青年研究》 2011年第04期
人力社会资本作为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聚焦于大学生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与测量,以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就业结果的作用。研究结果指出: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构成有三个维度,分...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由来已久,对于其解决方式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学生就业问题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还有可能衍生出新的问题。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要将其置于科学教育观的指导之下,从高校、大学生、政府...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人依据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的分析,结合大学这个职业生涯发展特殊阶段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规定确定的时间...
大学生就业,目前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作为从事高校大学生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在结合学生就业工作的同时,也切身体会到了当前"就业难"对于学生的影响,特别是对当前的大学教育产生的微妙影响。对于就业与...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面临诸多问题,大连软件园通过就业能力培养和发展区域性就业模式为以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研究大连软件园的先进经验,探讨其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启示。
就业能力一直都是各方关注的问题。面对近些年来就业率不见好转的现状,本文针对于高校,企业,社会,学生自身各方的问题。采用PEST分析,剖析了主要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以及经验。
作者:郑兴碧 邹泉 期刊:《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4期
从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劳动力市场的缺陷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认为中国制造业结构的特点、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等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