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曦阳; 梅瑞菊 期刊:《乡村科技》 2007年第10期
9月12-14日,第六届全国特种养殖种植品种展示交流会在安阳市举行。本届特交会由中国农学会,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林业厅,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粮食局,河南省畜牧局,河南省农开办,安阳市人民政府...
作者:张新友; 汤丰收 期刊:《乡村科技》 2006年第12期
远杂9102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干1991年选育而成的一个花生新品种,于2002年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豫丰黄兔是由河南省农科院和清丰县科技局等单位.利用虎皮黄兔为母本.比利时免为父本,采取大众化繁育和专业性育种相结合.历时四年选育而成。豫丰黄兔平均年产3窝以上.平均窝产8.8只,适合粗放型管理,耐粗饲...
为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规模,提高蔬菜复种指数,今年以来,汤阴县科技局、蔬菜办积极创新探索出西瓜-樱桃番茄-娃娃菜、棉花-青椒-奶油生莱、青椒-西红柿-菠菜(油菜)等6种蔬菜套种模式,并编制了从种子处理、育苗、...
近日,河南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在芝麻绿色脱皮方面取得技术性突破,并开始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日前,由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油脂油料分会共同主办、上海邦成芝麻研究所和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承办的“2006全国芝麻及芝麻制品新技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隆重举行。
河南省庆发种业有限公司(Henan Qingfa Seeds Co.,Itd)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股份制现代化高科技种业公司。依托河南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自主研发和联合开发出“庆发”、“福祺”、“博杰”系列西瓜、甜瓜、黄...
河南省杞县是全国最大的无公害大蒜生产基地之一,由于多年种植,品种退化严重,病虫害逐年加重,蒜头、蒜薹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大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2004年我们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资助下...
作者:朱朝阳; 赵华 期刊:《中国棉花》 2006年第09期
标杂A1自2001年从河南省农科院引入北疆以来,连年表现出很大的增产潜力,开创了杂交棉在西北内陆棉区推广种植的先河,并于2004年创下了北疆片区3255kg·hm^-2的高产纪录。2005年兵团农八师引种标杂A11000hm^2,其中...
分别是“高油高产多抗花生新品种国审豫花15号”和“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创建及其应用”。两项评审结果将提交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
河南豫研种子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投资控股的,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进出口经营权。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拥有“豫研”、“豫油”、“豫杂”等注册商标。公...
作者:康明辉; 海燕 期刊:《河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08期
花培1号是河南省农科院农作物新品种重点实验室利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的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00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豫审麦2006012)
河南农科院粮作所科技有限公司由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主体投资兴办,河南省科技厅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
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币点实验室(原河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室采用以小麦花药培养为主的单倍体技术与常规杂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脊小麦新品种。其突出特点足比常规育种年限缩短3~4年。H2代已...
尹海庆(YIHan—qing)男,1965年出生,河南南阳人,1989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共党员。省作物学会理事,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由河南省农科院科研处组织的以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小麦专家胡廷积为组长的专家组,最近对在河南新郑市辛店镇西土桥村实施的“新麦208”超高产攻关试验田进行测产验收。测产结果表明,“新麦208”在生产试验产量中...
由河南省农科院郑州食用菌服务站、河南省老科协食药用菌专业分会、河南省合众菌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食用菌创新技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同时正值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站成立20周年,此次会议受到中共河南省委...
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由1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10个综合实验站构成。研发中心设置1个首席科学家岗位、3个功能研究室及10个岗位专家。河南省农科院张海洋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在安徽区域设一...
作者:柳四敏 期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2014年第17期
2013年河南省小麦加工监测预警系统运行良好,河南省农业信息中心联合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华粮网等单位,扩大了监测范围,增加了监测点,监测点总数达到60家。对全省小麦市...
作者:王鹏 王东升 许领军 吕中伟 期刊:《西北园艺·果树》 2008年第03期
2003年3月,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试验场从山东引入特早红桃,经过5年试验、观察、比较,该品种在郑州地区表现为成熟期早、果个大、着色好、硬核、无采前落果,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