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苑鹏; 赵钧 期刊:《中国合作经济》 2007年第11期
吉林省梨树夏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于2000年4月,当时叫梨树百信合作社夏家服务中心,起初只有4户社员,而后扩大到6户。发起人张淑香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高中毕业,1978年曾参加高考,以2分之差名落孙山,后回乡做...
“在今后合作社的发展进程中,从事农产品专业生产或营销的农民的利益是否能得到维护,他们获取的剩余是否能够增加,这应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来走向健康与否的试全石,而这也必须由实践来检验。”
日前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举办的“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班上,有关负责人介绍,总社将于2007年12月26日--28日在河南郑州举办“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暨‘干社千品’富农工程展示展销会”,并在此...
作者: 期刊:《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6年第24期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作者:兰闳; 李燕琼 期刊:《农村经济》 2007年第10期
本文比较了中美两国农工专业合作社在筹资、投资和分配等方面的区别,提示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账务管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
九月二十一日下午,随着鞭炮声的响起,我州首个农民"农机合作服务社"在兴义市乌沙镇正式挂牌成立。在挂牌仪式上,乌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晋安介绍了该镇近年农机化工作发展的情况,合作服务社负责人就如何在镇党委、...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萌芽,到九十年代起步和新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快速规范发展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现代化的农业要有发达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作为支撑。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流通组织发育不充分、流通效率低下的问题相当突出,不适应扩大农村消费、发展现...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解决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矛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落实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一个重要渠道。如何推进农民专...
国家工商总局表示,2007年,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律免收登记费,对农民在集贸市场或地方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产品,一律免于工商登记和免收工商行政管理费。
2005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引导发展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这项工作大致经过建立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培训、深入农村帮助农民建立合作社并进行验收、挂牌和完善、提高等环节。截至目前,全市共建...
为进一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农业标准化的主体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浙江省农业厅下发《关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意见》。
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千万”工程,是2007年浙江省农业工作十件实事之一“测土配方施肥行动”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社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千万”工程的落实.近日,浙江省农业厅发出...
一、统一思想。深化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已于2006年10月31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涉农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盛事,填补了我国市场主体法律的一项空白,是我国农...
作者:米新丽; 杨东霞 期刊:《农村经营管理》 2007年第05期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是全国9亿农民的一件大事。对于规范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四川省巴中市工商局采取四条措施,积极开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绿色通道,大力支持发展。一是开展送法下乡,将法规翻印成册,由工商干部亲自送到农民手中,组织学习,帮助其...
农村合作社发展方兴未艾据农业部统计,全国目前已发展15万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2363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全国己有1000多个县(市)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社),黑龙江、吉林、安...
从2006年5月12日与上海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签署合作备忘录至今,上海农商行已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37户,贷款余额达2673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业务进展顺利。在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业务过程中,上海农商行密
眼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各地工作的一个重点。如何才能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消除认识上的三点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