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的重心。大力做好科协在农村的工作,是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曲靖市科协系统...
南京市科协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科普主力军作用,整合农业科技优势,以实际行动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争先进位、加速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农民增收的困境与出路 1.农民增收出现的问题 过去农民增收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发展商品性农产品生产,靠增加产量和价格放开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二是发展乡镇企业,农民从非农产业中得到收入;三是进城务工,获得...
作者:刘鑫华; 卢李华 期刊:《农业经济》 2004年第01期
以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以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为核心的农村税费改革,经过试点后正由点到面逐步推进.这是我国农村继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从已试点的省市县情况来看,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明显减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三农”问题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新常态”下如何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与日本高速增长时期有相似之处...
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2004年3月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共同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为"阳光工程").阳光工程是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
作者:黄俊; 艾玉春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5年第05期
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关注的工作重点,其中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政策支农有限、市场容量稳定、自然因素不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许多学者认为,依靠科技进步...
移动互联网在农村日益普及,手机上网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生代农民的互联网基础好,受教育程度高,愿意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资源和工具去改变农业和农村现状。利用手机APP提供的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开...
入春以来,苍梧县农机部门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动力,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服务“三农”意识,在全力以赴组织拖拉机投入春耕生产的同时,组织党员、...
在一望无际的万荣县里望乡上井村的万亩田野中,活跃着一位为农机事业默默奉献的农机人。三十多年来,他送走春夏,迎来秋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一棵拳拳的爱心,唱红了一曲新时期的农机创业之歌;他用脚踏实地...
作者:张安战; 黄林 期刊:《农机科技推广》 2017年第11期
随着西安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步伐不断加快,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以及以粮食种植为主营业务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粮食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粮食收获后的晾晒已成为制约这些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减损增效、...
作者:李群生; 尤俊 期刊:《农机科技推广》 2005年第10期
自2002年开始,武汉市将每年的农机推广经费采取购机补贴的形式全部直接发放给作为补贴对象的本市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全市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机化水平,促进了...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涉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
文章基于对世界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考和对中国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考察,分析了构建农民分享农村产业链价值的机制和城乡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多功能农业的相关问题,并指明了政策导向。农民增收对...
据统计,2004年中国粮食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4695亿kg,比2003年增产388亿kg,同比增长9%,扭转了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粮食单产达4620kg/hm^2,同比增长6.6%。粮食单产和当年粮食增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
2004年,山东省烟台市农机部门共发放补贴资金126万元,补贴机具122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7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玉米青贮机和秸秆打捆机24台,大型配套作业机具22部,享受补贴的农机服务组织25个,拉动农民用于...
湛江市农机推广工作要遵循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思路,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契机,以提高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部推广的“10大农机技术”和广东省推广的“4大工程”(水...
2004年以来,姜堰电视台围绕中央“一号文件”中“农民增收”这个话题,在新闻和专题栏目中开办了《农民增收:路在何方》、《乡村聚焦》等固定专栏,好评如潮,取得了少有的“领导满意、群众满意”的双重效果。这引...
作者:王爱国; 严成淑 期刊: 2005年第08期
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机走进了农民的家庭,这为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笔者近日到农村走访时发现农机"重用轻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