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青少年群体,由于以往的过错以及社会成员的认识偏差被打上标签,成为被社会所排斥的群体。其结果是社会参与机会减少,社会认同降低,从而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进而导致群体的弱势化与边缘化,从而处于社会性失权的状...
青少年犯罪具有网络隐蔽性、团伙组织性、主体多元性和低龄化的特征。文章作者从个体、社会化主体和社会宏观层面对青少年犯罪成因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青少年犯罪在世界各国都是令政府头疼的棘手问题。西班牙政府为此想出一个新招,专门在监狱里开办中学,让不良少年一边学习一边改造。
作者:王瑞成; 田树强; 张兰芝; 于兆旺; 郭凤珍; 赵海峰 期刊:《中国德育》 2005年第11期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时期不良行为学生的状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我们选取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全县25所中学27059名学生进行了法制观念调查,并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在家庭、社会、学校的思想...
作者:张晓霞 期刊:《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年第14期
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校园违法现象日渐呈上升趋势发展,在校学生打架斗殴、沉溺于网络导致犯罪、偷盗、勒索等现象屡屡发生。这些违纪违规乃至违法的现象已对我们的校园安全构成了威胁。教育学家...
青少年犯罪的帮教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刊在2004年第9期的。法苑”栏目中曾经刊登了题为“弥补过失的阳光之路——少年犯被执行社区服务令”一文。文中讲述了辽宁省普兰店市农村一位17岁的少年刘强因抢夺手...
“校园欺凌包括语言、身体、网络等欺凌,比如故意给人起侮辱性绰号、恶搞同学照片并放到网络上去等。”“出了校园要保持高度警惕,要抵制各种诱惑,即便别人给你最喜欢的东西,也不能要,更不能跟陌生人走。”“知道同...
暴力亚文化的社区环境中自发形成了一套管理人际公共行为的"街头守则",这套规则默认了人们可以采用暴力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街头守则"的渗透下,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同辈交往以及自身的性格特点,对青少年犯罪产生...
作者: 期刊:《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9年第03期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系公安政法类学术期刊,双月出版。本刊主要刊发公安学、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论文。现对来稿要求作如下规范和说明。一、本刊主要栏目设置1".网络安全与犯罪防...
作者:唐谣 期刊: 2019年第02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但是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时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内,青少年心理发生变化,在某些条件或者诱因下,青少年可能会走上犯罪的...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齐抓共管,着重从社会和家庭的层面加强教育矫正,提高教育、疏导、矫正、预防的功能,充分发挥社会的主渠道作用,积极营造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良好氛围,采取积极稳妥、行之有...
作者:庹继光; 叶靖 期刊:《四川教育》 2019年第04期
我国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情形非常突出,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据《中国法律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达到峰值的88891人。此后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呈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国家统计局的...
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1%;“”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
本文从理论上对青少年犯罪原因做了系统的梳理,同时回顾了中国近20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并提出在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亚文化是一种对抗社会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亚文化的极大倾向性.亚文化通过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熏染,诱导了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和越轨行为的发生.分析青少年犯罪的亚文化的...
我国刑法中关于未成年人可以构成累犯的规定,不利于为成年人的教育改造,是与少年司法制度的基本理念相违背的,也是新刑法典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精神相违背,与我国建立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改革方向相违背.
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9月29日召开2004年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顾秀莲出席并讲话。她强调,各地各部门要...
一、立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社区青少年是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高危人群,同时又是青少年群体中需要予以特殊关注的弱势群体,立法是加强对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和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迫切需要游离于正式社会控...
综观世界各国、各地区社区青少年相关工作,可以看到其中一些共有的特点为我国相关工作所不具有,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法律在各项青少年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