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01期
为进一步推动制浆造纸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合理利用植物纤维资源,促进制浆造纸与相关的生物科学技术发展。2012年11月7—9日,“第四届制浆造纸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lp...
郑海麟教授,1957年出生于广东梅县。1982年获中山大学哲学学士.1987年获暨南大学历史学博士。1988年起,先后在深圳大学、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澳洲雪梨大学亚洲研究院、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近代史研究室...
利用可破坏癌细胞的基因对一种病毒进行基因重组,这种新病毒用于治疗脑癌的临床实验。最近在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始进行。实验以复发的脑癌患者为对象.在确证安全性和效果的前提下给他们注入这种只瞄准癌...
日本东京大学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利用电子自旋发电。这项技术有望应用于磁传感器或用来为超小型电子器械制造电源。
列为天津市政府与日本东京大学合作项目之一的“中日水稻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经过中日两国水稻专家合力攻关,栽种的1000亩优质食味米水稻日前获得丰收,这一全国首个以博士身份注册的稻米品牌通过企业订单...
作者:理由(摘译) 期刊:《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9年第06期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的Takeaki lshizawa及其同事在Arch Surg上报告,大量失血和低血小板计数使肝细胞癌(HCC)患者在肝切除后出现大量腹水的风险增加。
据了解,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以水为主要原料的凝胶状新材料,专家希望它能代表塑料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等领域。
作者:刘永超 齐立温 上岡澄子 期刊:《中国实用护理》 2008年第10期
笔者2007年4月被选送到日本岛根大学医学部研修6个月。在研修期间我先后到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日本岛根县立医院参观、学习2d,对日本的人性化护理感触特别深,尤其是日本近年开展的4-8岁择期手术患儿手术...
李建保 1959年出生于江西南昌,现任海南大学校长,并兼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1988年3月获日本东京大学工业化学博士学位。1988年4月到清华大学工作,1992年晋升为教授。历任清华大...
一会议基本情况 2010年8月21~23日,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剑桥大学东亚研究所、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日本东京大学、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联合主办的...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主任,尾崎文昭教授在清华大学讲授《日本战后鲁迅研究》,从2007年9月18日到11月17日,共八次。受教的是文学院研究生,二十二三位。这是一个国际班似的,有韩国的,美国的,日本的,自...
由南京林业大学与美国制浆造纸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中国造纸学会、日本造纸学会、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江苏省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造纸学会及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基金会联合协办...
据媒体报道,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成功研制出金刚石纳米管材料。因每根细管的直径只有万分之几毫米,因此将其命名为金刚石纳米管材料。它与由原子呈筒状结合而成的石墨纳米管材料相似,但原子排列不同,试制...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在室温下直接合成氨。传统由氮和氢直接合成氨的“哈伯(Habar—Bosch)”制氨法要求高温(200~600℃)、高压(200~400atm),所用原料氢气来自于化石能源,是一...
日本东京大学的堂免一成教授与北海道大学的阿部龟准教授的研究小组开发成功一种新型TaON光电极,可在可见光照射下将水分解而产出H2。过去使用的氧化铁电极必须在1V以上的外加电压下才能将水分解产生H2,若采用TaON...
日本东京大学物性研究所与美国ヶトカ大学组成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对于高纯度镱系化合物单晶试样进行了精密的磁性能测试,结果发现金属在实质上的零磁场下存在着物质的量子临界点(特异点),这有可能获得新的金属...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超微技术,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利用电子自旋发电。这项技术有望应用于磁传感器或用来为超小型电子器械制造电源。
由日本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承办的第四届中日高等教育论坛于2009年11月28日-12月2日在日本东京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高等教育质量的...
作者: 期刊:《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年第08期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经常记账会使大脑保持灵活状态,有利于延缓衰老。每天晚间定时回忆当天的各种开销,不怕繁琐,有账就记。只要长期坚持,这种刺激最终会使脑细胞增值。
2009年6月15日,为期4天的CPN城市中国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数十位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的学者和中国的同行、产业界的代表,深度探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