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强大的起点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人看到西方的强大之后主动学习西方,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本明治维新的初期是学西方,中后期学的却是中国的春秋国学,叫王政复古。日本的强大,其实来源于中国天下一家的大同...
梅兰芳是享誉中外的京剧艺术大师,位列“四大名旦”之首。抗日战争期间,他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人演出,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实际行动为支持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1942年,香港被日本攻陷,作为演艺界名人,被困在香港...
敌伪时期,我16岁,报考沈阳一所日本人办的中等专业学校.这所学校以教育有方出名.报考人很多,因之录取也很严.笔试合格之后,还要面试.
和中国人一样,日本人过新年也讲究传统习俗与热闹喜庆的气氛,虽然过年的习俗不同,和中国人类似的是,日本人从年底的忘年会、耶诞会到正月大餐,都不免大吃大喝,过度犒劳肠胃一番。
1821年,一位名叫埃默罗德的海上探险航海家,途经新西南部海域时发现了一个新海岛,他赶紧标在航海图上,并取名为“埃默罗德岛”。然而,到了1909年,人们再次去寻找海岛时,该岛已失踪了。1930年,美国的一个财团和日本政...
6月30日,日本神户市,鲍悦初荣获"兵库县国际合作功劳奖"庆祝会正在这里举行。参加庆祝会的有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李天然总领事、日本兵库县知事井户敏三、众议院议员赤羽一嘉、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领侨室室长李春及...
人们感慨中国电影百年历程的同时,一定会想起座落在祖国北方的那颗曾经令人仰慕的璀璨的电影明珠、被誉为新中国电影摇篮的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新中国的电影史上有着她浓重的笔墨,世界电影作品宝库中有着她深深的...
作者: 期刊:《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2年第06期
2009年11月14日,韩国釜山市室内射击场发生火灾,火灾造成多名人员伤亡,其中包括11名日本人。3天后,日本静冈县滨松市一家麻将馆发生火灾,造成4人死亡,3人烧伤。11月22日,东京都杉并区的五层杂居楼的二层饮食店又发生...
作者:高旭东; 杜羽宸; 江雪; 彭成; 王欣芃; 武黎嵩 期刊:《江淮文史》 2019年第01期
一我出生于1925年2月,老家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当时的高州就是个小镇大点的集市,过去叫做集镇,用现在的标准讲就是一个小小的县城。我就住在十字街上。我父亲叫李少良,是祖传医术,擅长治疗麻风、癣等皮肤病和咳喘。...
作为亚洲电影的重要一脉,日本电影在2004年承续90年代以来的发展态势,在百花齐放的竞艺姿势下深入挖掘本民族的精神气质、文化经验、集体记忆以及民族心理,不仅在内容上刻写着日本民族强烈的本土意识,而且在形式与风...
丁海峰对那段时间演的戏非常不满意。“《水浒传》播出后,我很把自己当一回事,拍了很多古装片,什么大侠呀,打打杀杀呀,一点长进也没有。后来我有意地拍一些能让自己进步的作品,一直想摆脱武松的形象。”丁海峰认为,...
2005年4月中旬的一天,日中友好 会馆门外,一些日本右翼分子聚在一 起,高喊着对中国不友好的口号。而正 在此时,中国青年也正由于日本政府在 侵略中国问题上死不认罪的态度,进行 着反对日本“入常”的网上签名活动。...
本文从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疑问入手,对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和集团意识的表现及此种意识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考察分析。指出了以下五个方面。即:日本人的水稻耕作文化、日本人对生活场所的认识、传统的“家族”制度...
1 老洋人心中有鬼如果是1939年的4月里,你在英租界中街上闲逛,不经意间望见麦加利银行那座结实、丑陋的大楼,就不妨向西拐人狭窄的怡和道,再扭头向右看,一定会看到一条黑暗、肮脏的小巷,里面的垃圾堵塞得如便秘的肛...
作者:大正 期刊:《出版参考》 2006年第04S期
2006年3月27日,在东京将举行日本侨报社出版的首届日本人汉语征文比赛获奖作品集《我们永远是朋友》的首发式和获奖征文颁奖式。
日本人对阅读情有独钟。根据日本图书出版商协会的统计,2011年,日本出版业创造了225亿美元的收入。十年前,当Kindle还没有将美国的出版业推向数字革命浪尖的时候,日本的作家们就开始用短信的形式书写小说了。他...
日本人冈洁撰写的《春夜十话》一书,我曾于2009年购得此书后出门便把它带在身边。我想根据读书体会,写成《夏夜十话》。下面是第一篇。我认为,学校是一个人工园林,读《春夜十话》首篇《人的情绪与教育》,更坚定了这...
前几天,陪一位朋友在日本大阪旅游,不知不觉走进一座寺庙。日本的寺院,多半就在车水马龙之中闹中取静。最主要的功能则是墓地所在——日本人死后.无论原来是哪个宗教,都要取个法号,把葬身之地放在佛寺里面。
据说在欧洲最喜欢排队的是英国人。曾有英国人接受他国媒体采访,被问到英国人的特点时,会回答说“排队”。但英国人的“排队”,仍然比不上日本人。因为即使英国游客来到日本,都会惊讶于日本人对于“排队”的热爱...
历史,距离我们越远,有的会越来越模糊。有的却越来越清晰,而李鸿章就属于后者。一件黄马褂.血染东瀛。让50万纽约人追捧.也让百年后的我们看清了李鸿章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