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将一个个意象按美的规律,组合成有机的,有空间距离的,有层次的画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以向读者传递诗的思想感情信息。在一首诗中,一些单一的即使是符合诗学要求...
船山诗学崇尚真情,对汉魏六朝诗歌中的质朴自然之情加以推崇,呈现出汉魏六朝祈向。这一祈向体现了崇尚悲美与自然的精神,是楚歌中悲情的传承,对清代文学特别是道成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骆寒超 期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02期
郭小川诗歌创作经历了政治理想鼓动阶段、革命人生讴歌阶段、阶级斗争张扬阶段,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郭小川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他最终未尽其才,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作者:李建文 期刊:《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07年第01期
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鉴赏,对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为了便于考生快速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下面对诗歌表达技巧的一些重要考点分别加以例析:
作者:童庆炳 期刊:《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07年第05期
"情景交融"说足中国诗学中具有鲜明民族传统的一种理论。如果从美学意义上溯源,可以追寻到《诗经》的创作实践中,以及随后的"感物""言志"的创作观念的提出。然而"情景"关系作为一对诗学范畴的建立,
作者:林东源 期刊:《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05期
诗人兼学者陈衍生当中国鸦片战争后的特定时代,他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有反映爱国忧时、贴近社会的;有歌唱山水友朋、贴近人生的;还有论诗咏史、充满哲理的。他的诗歌形式别具个性。语言或清苍刻峭,或清新圆润...
作为一个诗人,郑敏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出版过《诗集1942- 1947》,80年代后又出版了《寻觅集》、《心象》、《早晨,我在雨里采
中国古代诗歌(汉诗)曾在周边的朝鲜、日本、琉球、越南等国流行达千年以上。对这些国家地区的诗人而言.汉诗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主要样式.同时也属于诗人所在国的本民族文学,这种用非母语进行诗歌创作并保持长期兴...
作者:刘晓林 期刊:《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04期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与陆游等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歌创作风格多样,尤以别具一格的“诚斋体”为人所崇重。全面考察杨万里的创作,不难发现他有着系统的美学原则,而这些美学原则正成就了“诚斋体...
作者:李洪华 期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01期
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观念导致了戴望舒婚姻爱情的失败,而情感生活的悲剧则使得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瞬间浮华的现代都市色彩和孤独忧郁的情感基质。在戴望舒的诗歌中,“丁香”与“蔷薇”、“夜”与“...
2005年第4期的《天涯》上有一篇诗人苏历铭深情款款的散文,名字叫《细节与碎片》,副标题是“记忆中的诗歌往事”。事实上,关于“诗歌往事”,诗歌谈得少,往事说得多,像极了诗歌在当代的命运缩影——作为修
每当提及朦胧诗人的文化源流,论者总是强调他们对五四以来的“理性”与“批判”传统的继承,强调他们对五四诗歌启蒙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接续。例如黄修己先生就认为:“‘朦胧诗’所指涉的不仅仅是某类诗歌创作,也不...
华兹华斯是英国杰出的诗人。他出生于英国坎伯兰郡的考克茅斯。父亲是名律师,属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但好景不长,诗人在八岁和十三岁的时候相继失去了母亲和父亲,兄弟姐妹被分别寄养在亲戚家里,从这个时候开始,华兹华...
世纪之交的中国诗坛,感染了经典焦虑症。诗歌经典的标准是什么?新诗是否应该经典化?诗歌经典如何构建?围绕这些问题,本期笔谈刊发了吴思敬、王珂、张大为的文章,分别从新诗经典化的程度、评价,新诗是否应该适...
<正>一本书,一个梦;一段旅程,一次邂逅。我一直在平淡的生活中挖掘生命的意义,在你略带忧伤的脉络中探寻人性的本质。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对于海子,我了解得很少。照片上的他看上去脏脏的,长而乱的头发,蓄...
人教版的现行初中《语文》第6册第2课《有的人》、七年级下册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都是臧克家(1905.10.8--2004.2.5)。对臧克家,上述课本中前者介绍说是“诗人”,后者未作介绍,但配套的《教...
兵团举办"2007边塞诗歌节"9月19日,由兵团党委宣传部、兵团文联、天涯诗社联合主办的"2007边塞诗歌节"拉开帷幕。9月19日至25日,来自全国各地及兵团的140多位著名诗人、作家、学者以"继承诗歌精神,创新边塞诗风,探讨...
作者:郑振伟 期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6年第05期
本文从孤独感这一角度探讨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发现孤独感对于闻诗想象力、创造力生成的意义,并从孤独感的层面重新品读闻氏一些诗作。全文力图将闻诗与闻留美时期的书信等材料互相印证,说明闻诗中孤独感的存在价值...
古典诗歌是诗化了的古代汉语,其中有很多特殊的表现手法,要真正接近它欣赏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中学生欣赏古典诗歌往往停留于表面的感性层次,难以深入,找不到艺术之门的入
作者:赵中男 期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01期
本文主要论述明宣宗朱瞻基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