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的理论源于德国,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Kang dimitrios jotham mainz university)的文艺学教授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 Robert Jauss,1921-1997)于1967年提出.接受美学的核心理论...
翻译在语言、诗学及意识形态的向度对中国诗歌的流变起了决定性的影响。文章甄别了中西诗学与诗话的渊源与异同,强调了翻译作为语言的诗学功能及文学的互文性特质,阐述了诗歌翻译对中国新诗在主题、语言、结构及文...
作者:杨安文; 冯家欢 期刊:《红楼梦学刊》 2018年第03期
《红楼梦》邦斯尔译本中的诗歌翻译至今仍缺少学界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香菱学诗所作的三首咏月诗的翻译为例,从译诗体裁选择、诗歌翻译策略运用及诗意解读与呈现三个方面,分析邦斯尔译本诗歌翻译的风格和特点,同时...
作者:张传彪 期刊:《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08期
汉语具有与生俱来的诗性特质,诗歌翻译不能无视这种特质.在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及其诗歌进行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以普遍的翻译标准衡量性质完全不同的诗歌翻译是不切实际的.此外,作者还指出,诗歌翻译的实践性不仅需要...
作者:郝滢 期刊: 2017年第11X期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奥斯卡·王尔德研究热度再起,本文以王尔德诗歌为本,简述王尔德诗歌研究百年来的成果。
王佐良和郭沫若这两位译者对罗伯特?彭斯的爱情名篇“A Red,Red Rose”的译文,各有千秋.王译体现了“崇尚直译”的特点,在诗歌形式、修辞、用词准确性方面更接近原诗、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而郭译更倾向于“风韵...
五四前后的学者虽都信奉严复的信达雅三标准,但文学翻译的实践却普遍背离他们所认可的翻译原则。研究胡适的诗歌翻译可以发现,文化转型期翻译定义的泛化和译作界线的模糊化是翻译的常态。
郭沫若1920年代的《诗经》今译之作汇编而成的《卷耳集》是沐浴于五四精神之中的郭沫若与古老的《诗经》之间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是郭沫若以现代精神和崭新的自由体白话新诗形式对《诗经》的重新诠释与改写。一部篇...
基于自己的诗歌创作和翻译实践,郭沫若对诗歌翻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风韵译'和'以诗译诗'的诗歌翻译思想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为后世的诗歌翻译提供了范式。其中,'风韵译'注重翻译过程中诗歌情绪和精神的传达,可...
梁宗岱是新文化运动以后最优秀的翻译家之一。他的跨文化学养使他从一开始就具有文化比较的翻译视野,以直译为主的翻译策略使他的译作真实地趋近原作的形与神,留下三种外语、兼顾译入与译出的几部译作,足以传世。
作者:吕筱琼; 洪文慧 期刊:《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04期
音乐性不仅关乎诗歌的形式格律和审美效果,而且是作品思想内涵的载体,是诗歌翻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音韵传神的译诗原则主张尊重原诗的音律特点,通过重构音乐性使诗的内涵在译作中得到充分再现。叶芝早期诗作《...
本文将丁韪良的翻译活动回置于近代中西方权力关系的背景下,以19世纪西方殖民势力制定的世界“文明等级”秩序为参照,指出丁韪良英译中国神话传说和诗歌的根本目的在于向西方社会传播中国“半文明”的定位和形象,...
作者:陈春燕; 王东风 期刊:《外国语文》 2017年第01期
自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始,西方诗歌开始大规模地译入汉语,对中国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一直以来,西方诗歌的节奏并没有很好地在翻译中体现出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中国读者对于西方诗歌的认识。著名诗...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曹雪芹先生的代表作品《红楼梦》中,诗歌也有所体现。由于《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很多人都对其进行了英译,在这些英译本中,杨宪益夫妇以及大卫·霍克斯的译本较为突出。...
作者:刘聪 期刊:《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06期
翻译不单纯是语言转换的问题,诗歌翻译更是如此。原作给译作设置了语言、内容等多方面的束缚的同时,也提供了创造力得以生长的原点,来自源语境和目标语境的双重“束缚”。也赋予翻译独有的发挥其创造性潜力的空间...
作者:张万敏 期刊:《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
郭沫若是一位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翻译家。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特别是诗歌翻译与戏剧翻译的成就,不但影响着创造社,也影响着一个时代的译坛和文坛。对郭沫若翻译思想的研究,将有助于对'五四'新文学及'...
作者:黄雍相; 贾晓云 期刊:《名作欣赏》 2016年第09期
基于文体学知识,本文通过对丁尼生短诗《鹰》的音韵格律、词性比例以及修辞手段的研究,结合其译文分析,探寻了文体分析如何在传神得体的标准上推进诗歌翻译。
文学作品中的诗歌翻译一直是翻译界的难点。本文试图通过对王之涣《登鹳雀楼》三种译作在节奏、结构、音韵。语言、意象、意境上进行比较,从中探讨汉诗英译的最高境界形神兼似,由此说明文学作品中诗歌翻译的必要性...
作者:陈吉荣; 陈瑞芹 期刊:《英语研究》 2007年第02期
邵洵美《麦布女王》长诗翻译对叙事诗翻译的似真性策略表现在:译者对诗歌韵律与节奏的把握、对诗歌叙事衔接与连贯的关注和意象的移植与再造,这些对自由体叙事诗的翻译有着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