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俊明:作为一个习诗多年的诗人,我觉得你诗歌的方向感和可辨识度已经很明显了。对于你而言,你如何认识诗歌写作以及现代汉语在当下时代和“现代性景观”中的命运?
当代政治学和文化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汉语译为"在地性",就是在英语中也没有统一的说法,有时是"In-the-site",有时是"Site-specific",若按后者,直译是"场所的特殊性"。这是一个与全球化和普遍主义相对抗...
访谈人:程方受访人:杜爱民程方: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你在诗歌写作方面似乎已变得默默无闻。每年只能偶尔在某个杂志上读到你的作品,有些时候你几乎就不存在。我们看到了你在散文、随笔方面的写作转向:总是以...
2014年10月31日凌晨,诗人、诗歌评论家陈超走了,他带走了病痛,给人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文化遗产和精神遗产。一作为一个诗人,陈超所走过的道路,伴随着朦胧诗以后直至今天的整个发展过程,并一直保持着先锋性。上世纪八...
李小洛的诗,理性兼容感性,本真却不浅白,冷静流畅而不失温和空灵,简约生动中渗透着尖锐深刻;其个性鲜明的节奏感与清澈冷峻的语言为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写作开辟了一条独到的审美之路。她的代表诗作《省下我》《我...
当前国内的一些长诗和组诗的写作中,因互文习性和模仿戏游行为的过度或失衡,造成部分长篇文本呈现经验贫乏、想象力枯竭、创造力稀薄的现象。此现象理应引起诗人自身和研究者的思考与忧虑,而非友情式的鼓掌与附和式...
在一个自媒体全面敞开的时代,在一个新闻化的焦点话题时代,在全面城市化的去除"乡土性"的时代,为何"现实"重新成为写作者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为什么写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而又难解?诗人在处理当下...
2014年10月31日凌晨,诗人、诗歌评论家陈超走了,他带走了病痛,给人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文化遗产和精神遗产。作为一个诗人,陈超所走过的道路,伴随着朦胧诗以后直至今天的整个发展过程,并一直保持着先锋性。20世...
完成用汉字写诗到以汉语写诗的进化,似乎是作为诗人的陈先发的所有命运交付。我这种论调的出发点,是基于陈先发及若缺诗群对汉语言诗歌本位的呼唤和热爱,尊重他们对现代汉语诗歌写作超越后殖民语境和翻译体诗歌范...
作者:张清华 王士强 期刊:《时代文学》 2015年第03期
<正>顾名思义,"诗歌前沿"栏目所展示的是在汉语诗歌写作中处于前沿地带、较具代表性的诗人的作品。本期推出的是六位"70后"诗人:朵渔、江非、沈浩波、晴朗李寒、轩辕轼轲、叶蔚然。"70后"诗歌概念自世纪初出现...
诗歌写作,一路上都面临着解决难度。一些曾经一闪而过的创作意象,你没能抓住,就说明你在观念中还没有意识到它存在的价值。的确,许多你不知道的有价值的观念和现象,即使来了,你也会“视而不见”。因为,你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