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当代汉语诗歌批评似乎一直都不缺乏"贴标签"的传统,这种"马甲"式的批评方式显然还不是简单地呈现了阅读自身的问题,而是在另外一个层面凸现了
1非非创始人周伦佑说:"以1989年为界,之前的非非主义为非非主义的第一阶段,可称之为‘前非非写作时期’,作品一般具有非文化、非崇高、非修辞的特点;1989年以后,以《非非》复刊号(1992)的出版为标志,一直到现在,为非...
去年10月在安徽黟县和英国诗人帕斯卡·葩蒂(Pascale Petit)、尼日利亚诗人奥迪亚·奥菲曼(Odia Ofeimun)讨论东西方文化差异时,我谈到东
谈论1990年代以降的中国文学场域中的浪漫主义诗学的命运,这是否像十多年前一位著名的研究者所说的是一场"不知所终的旅行"?还是像更早的1862年一位叫波德莱尔的诗人所宣布的"浪漫派的夕阳"时代已经不可避免地降临?1...
各位亲爱的朋友:我怀着喜悦、矛盾和忐忑不安的心情接受中坤国际诗歌奖。喜悦就不用说了;矛盾和忐忑是因为,首先,这个奖项是由唐晓渡先生、欧阳江河先生和我在2 0 0 7年创立的。而且第一届的获奖证书是我找人设计的...
写作本文的初衷是想尝试着梳理两岸出生于1970年代诗人的写作征候,但是限于庞大的诗人数量和难以想见的文本阅读量,我最终不得不"投机取巧"地选择了"70后"女性诗歌这一更小的视阈作为考察的起点。本文为了论说的方便...
对现实的转化张弓长要我写篇文章,谈一下自己在诗歌写作中,对现实的发现并将其转化为诗的问题。首先,我声明,在诗歌写作上我确实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如果有,我宁愿相信是长期的训练以及思考的结果。
诗意的栖居者认识马丁林并走近他的诗歌,是在2003非典年报刊读其大名与批量的诗作,阳光澄明,虔诚禅悟,大有知己相见恨晚之感;见面并走进马丁林,知其当过教师,办过书店,心难安,
作者:张清华; 采薇 期刊:《诗歌月刊》 2016年第08期
一、一位名叫华清的诗人采薇:张老师好,您多年来一直从事诗歌研究,也是当下文坛公认的重要诗评家,但也正因为此,您自己的诗歌创作反而被人忽略。虽然许多人会关注到您不羁的外形和忧郁的诗人气质,却对您的诗不是非...
阿翔:你好,巧玲,让我们直接开始吧。我注意到你开始写诗时用的是"星语静寂",现在你改为自己的本名了。我觉得名字是一个符号,忠于自己的内心,对吧。
阳子现在是旧镇这所石头房子的女主人。1992年,春天。旧镇上这所石房子的主人道辉则在一个海浪拍岸的夜晚发出了新死亡诗派的第一次声音:"活着就是死亡,存在是死亡的继续"。次年,阳子开始诗歌写作。当我在2012年中秋...
在我印象中,湖南“艺术村”首先是与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对于热爱诗歌艺术的人来说,它应该是一块有着诗歌“风水”的热土,哪伯是虚拟的热土,也是处于诗人的内一心。这里的诗歌写作活跃,诗歌氦围相当好,且有...
主持人语:"自由、纯粹、本质,我们在写,我们在路上",只是抵达们的纲领,这也可以说是真正的诗歌写作者的理想和行为方式。他们强调了写作的动态性使命,也是诗人存在的意义所在。写作者的一切能且只能归于
主持人语:洪放当年的大组诗《苍茫》曾产生广泛影响。新世纪后主要从事长篇小说写作,近年重回诗歌写作,这组《中年书》即是。没有功利的诗歌写作,比从前更加深入内心,也更加契合他此刻的心境与灵魂。洪放写了多年小...
阿翔:寒馨你好,你也知道,这个访谈很早就计划做你的,而你一再谨慎地婉拒,以至成了一个缓慢的过程,延滞到现在。而你一向说的很少,特别是关于自己和自己的写作。
一以地理文化特征为主题的诗歌写作倾向终归是个体行为,对诗歌地理性的强调与倡扬的倾向,其实是一种体现于行动之上的文化的田野考古,而在心理上,它是个体对知识分子身份的自我确认或期望的一种表现。在今天我们更能...
作者:阿翔; 章闻哲 期刊:《诗歌月刊》 2009年第10期
阿翔:闻哲你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女诗人,我已经注意到了你,希望了解一下你写作的历程。章闻哲:谢谢阿翔!其实,我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很多人写的诗在我之上,历史的,和当下的,这其实是每个写诗人的现实,你没有理由...
谢宜兴是当代福建诗坛为数不多的几位创作力持久和稳健的诗人之一。自1980年代末至今,他的诗歌写作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一直保持着一种上升的态势。对乡村经验的独特想象和对当下生存状态的深切介入,使得谢宜兴的诗已...
主持人语:沈苇的这组《安魂曲》发扬了"诗史"写作的传统,颠覆了此前他对新疆长时期的理想化描绘与表达,展现出更为深广、阔大的诗歌生命力。他从独立知识分子的良知出发,面对重大的公共事件勇敢发出了自己个体的声音...
我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来展读雷平阳的这一组新作,流连,低吟,反复,几乎到了逐字逐句、条分缕析的程度,对我而言,这无异于一次缓慢而又谨小慎微的阅读旅行。很显然,雷平阳的书写正在以不易察觉的方式带给我一种需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