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政协醴陵市委员会文化遗产和资源调查组 期刊:《文史博览》 2008年第08期
对醴陵市的陶瓷、花炮、农耕、人文遗产和资源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得知:醴陵市的文化遗产和资源底蕴丰富、优势独特,但也存在一些令人堪忧的现状。如何发挥醴陵文化资源优势,打造醴陵特色文化品牌任重道远。
佛教传入中国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而来,丝绸之路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丝路佛教文化研究是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丝绸之路佛教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尤以石窟造像得天独厚。沿着丝绸之路,自西向东,从...
6月16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以及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由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申报的“传统插花”、“扬派盆景技艺”、“徽派盆景技艺”、“...
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古镇规划与保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仅供参考。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主席曾经说过:“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
人类学的空间视角为"文化遗产"概念及其保护实践的认识与反思提供了一条具有启发性的路径。无论是对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文化遗产的研究,人类学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人类学从基本学科关怀、发展趋向以及核心研究方...
作者:侯卫东 朱光亚 期刊:《中国名城》 2008年第02期
大运河不仅仅是文物保护单位,更是重要的文化遗产《编制要求》一方面要求将规划的成果与城市总规衔接和整合,使得大运河保护的共识尽快整合进地方城乡总体规划,转化为操作层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这一成果形成之前就以...
文化遗产的物质性与精神性是一对矛盾。物质性是指其外显的形态特征,精神性则是其文化内涵。物质性是外在形式,精神性是实质内容,形式表现内容。对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不仅要对其物质实体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揭示...
开场白:当您收到本期刊物时,已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了。让我们牢记市档案局陈乐人局长所讲:奥运档案是办好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做好奥运档案工作,为2008年奥运会留存齐全完整的档案文化遗产,...
4月24日,沈阳市体育局将曾经奏响北京奥运序曲的古老民族乐器——奥运缶捐献给沈阳市档案馆。这是沈阳市档案馆征集到的第一件北京奥运文化遗产物品。在古代,缶既是盛食物的器物,也是敲击伴奏的民间乐器。《诗经...
澳门于2005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揭开了澳门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一页。世遗旅游成为博彩之外澳门重点推介的旅游产品及线路。为了了解澳门世遗文化旅游3年中的发展,并为其进一步深度开发献计献策,笔者借助问卷调...
2011年5月9日至10日,全国盐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研讨会在江苏扬州盛大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专家与会,深层次探讨盐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 会议由中国商业史学会盐业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盐委”)和扬州大...
作者:顾作义 王冠东 期刊:《文化遗产》 2008年第04期
本文阐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指出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具有调节个人心理与社会情绪的功能,应对其加以继承和创新,使之成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资源。文章...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明,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在我国灿如繁星的文化遗产中,民间美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木版年画则是民间美术中最耀眼的明珠。不仅由于它题材广博,手法斑斓,地域...
作者:李光明 于洪武 期刊:《中国农垦》 2008年第04期
为拯救恢复濒危物种内蒙古三河马,保存和传承三河马文化遗产,今年海拉尔垦区决定投资600万元恢复三河马核心群、开展三河马选育工作、兴建三河马科技文化馆,拯救人类文明物种。
古老而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流经济宁200多公里,是一条文化内涵丰富、旅游资源密集的文化遗产廊道。元、明、清三朝均设有最高司运机构河道总督衙门,使济宁成为声名显赫的"运河之都"。漫步运河之畔,店铺林立,商业繁荣,...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杰出的诗人,他不仅在唐代,就是在我国上下几千年的诗歌百花园中,都是一位十分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执著强烈,真切感人,朦胧迷离,哀艳凄婉,形象性强,诗味浓,是心灵的低吟,是命运的...
作者:周新颜 杨玉平 李筑 期刊:《城乡建设》 2009年第02期
黔东南自治州3.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苗、侗、水、布依、畲、仫佬、壮、瑶等33个少数民族,各族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原生的民族文化、原貌的历史遗存,和谐地聚汇...
光山县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是春秋时期的古弦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光山县南部原与湖北接壤,风土人情、民俗民风,与地处巾原腹地的河南主体差异较大,是中州文化与楚地文化的结合...
木作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的产生提供了基础。严格的制度、深刻的哲理思想及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使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特色鲜明,并得以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给我国当代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