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诸家文学翻译标准论说,从中国到西方,从模糊论到目的论,其共同特点可归纳为对读者的关照。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认为文学翻译标准的制定应因不同层次的读者变化而变化,也因不同时期的读者变化而变化。
柏林当地时间8月2日17时,在第20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国际译联将2014年度“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授予了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这个每三年评选一次的业界最高奖项,曾颁发给英国人、美国人、挪威人、拉...
作者:万全 杨佳 陈建 期刊:《对外传播》 2014年第09期
8月22日,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在京举行颁奖仪式,代表国际翻译家联盟授予我国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中先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李肇星,中国外...
作者: 期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年第02期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与文学翻译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早期的翻译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本期“通俗文学研究”栏目选取了三篇各具特色的论文,从不同侧面对现代文学史上的翻译问题进行...
作者:吴海丹 窦潇潇 期刊:《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01期
含蓄的手法能够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让读者体会到审美的愉悦,本文对文学翻译中应当具备的含蓄的审美效果做了详细的讨论。
作者:杨婷婷 陈卉 期刊:《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第36期
文学翻译中的"信"一直是各家争论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信"的评判标准上。通过《傲慢与偏见》英译汉节译中部分译句的分析,探讨文学翻译中的"信"与社会、文化及汉语自身特点的密切相关性。
作者:周莹 期刊:《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01期
《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剧的经典之作,其译介活动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世纪之交达到高潮,先后出现了多个完整的英语译本,译本风格各异,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但都能传递原文的精髓,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在国内外前...
作者:包齐 期刊:《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03期
论述了茅盾提出的“把文学翻译工作提高到艺术创造的水平”这一观点,对其他翻译理论家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对如何提高译者文学翻译方面的艺术创造水平提出了建议,并总结茅盾这一文学翻译思想所具有的指导意义。
作者:毛莹 期刊:《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01期
"变译理论"是黄忠廉教授在二十世纪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填补了译论研究的空白。本文从译介学的角度分析变译在文学翻译中的必要性,通过变译理论指导,探究文学翻译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变译方法,并以运用变译手段的...
传统的文学翻译标准多以效果为导向,专注于种种翻译效果,却忽略了其背后的人心根源。对此,本文依托于阳明心学展开反思,主张当前应当将文学翻译的标准导向从“求效果”转向“致良知”,即以良知为本,效果为末,...
作者:王振平 期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06期
为什么文学翻译不乏经典,却难有"定本"?本文以《尤利西斯》翻译为例,通过语言发展规律和读者接受理论等视角的分析,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以及读者欣赏趣味的变化,对某些文学名著的重译是必要的,其原因既有语...
作者:邵春美 期刊:《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06期
译者主体性思维体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文本和源语文化两个客体的理解与阐释,可根据思维学的分类法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译者主体性思维与译者主体能动性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在翻译实践中如何发挥译者主...
作者:林萍 期刊:《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05期
形式主义的“前景化”是指文学作品中对标准语言的背离而产生的艺术效果,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从知识不同而产生的“前景化”和语言使用方面的“前景化”两个方面,阐释了“前景化”诗学对文学...
作者:孙赫 期刊: 2015年第07期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以《傲慢与偏见》张薇李晶的三个译本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语言、文化和审美三个方面分析女性主义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在不少叙事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背后存在一股与之并行的叙事暗流,即叙事的“隐性进程”。它旨在表达与情节相对照甚或相对立的主题意义,塑造相异的人物形象,体现不同的审美价值。这股叙事暗流长期以来被文学批评界和翻...
少数民族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其文学翻译的底线是通过译者的创造性劳动防止源语文化的失落。然而,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高度凝练性,存在着诸多无法直译的客观阻碍。在此,以彝族文学翻译为例,从文化填补、文...
作者:陈安梅 期刊:《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5期
关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问题,翻译界众说纷纭。本文运用郑海陵先生有关文学翻译的"和谐论"分析夏目漱石的作品《坊っちゃん》的几个译本,阐述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
作者:王恒 期刊:《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05期
翻译伦理大多建立在文学文本分析之上,主要从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等角度进行分析。借鉴生态翻译学中的生态视角审视已有的翻译伦理,提出以生态视角重新奠基伦理理论,抨击狭隘译者中心主义,融合翻译伦理与自然生态,...
作者:李婧璇 期刊:《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05期
翻译不仅仅体现译者对语义的把握,同时体现了译者对语音和形式的选择,即译者的主体性。《傲慢与偏见》作为一本外文名著,深受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这与译者的精心翻译与推荐是分不开的。文章以孙致礼、张经浩两位老师...
作者:谢雨彤 期刊:《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09期
关联理论在翻译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从语言哲学、交际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融合渗透中,来实现对语言交际的互明推理过程。文学作品的翻译离不开对文化意象的把握,而关联理论从认知语境中来挖掘不同的文化意象,由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