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头上,已经有好多项“帽子”了。给批评送“帽子”,虽然因于对批评的不满意,但毕竟是文坛终于结束了对批评的慢待,开始关注批评和对批评有所期待了。在这层意思上说,批评头上的“帽子”也还是带有暖意的,批评若...
《岭南宣言》的发表,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当下文风败坏,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大家的共识。其原因归结起来不外内外两方面:即体制和人。对体制原因,论者多有
作者:杨荣昌 期刊:《艺术百家》 2016年第A01期
刘大先将“少数民族文学”再一次以强势姿态推到了文坛的聚光灯下。这对作品繁富却研究乏力的少数民族文学界来说,同样是一种深度的激励,作为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个案,在跨学科的综合视野、探索新的范式转型以及文学...
作者:关涛 期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4年第01期
本文从女性阅读的视角,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对《红字》中的海丝特和婚姻、爱情、女儿、女红、自然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作了具体的分析。结合传统的第一类和第二类女性形象,作者认为,海丝特是女性新形象——第三...
作者:金华 期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05期
张戒的《岁寒堂诗话》作为宋代诗话经典,在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岁寒堂诗话》在文本层次上呈现一种“类互文性”特征.这一特征包括大量诗歌作品的引用、诗话诗论的指涉以及宋代诗歌接受批评状况的...
文本理论是进入二十世纪后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独特文学观念.二十世纪以来,文学理论在探讨了作者、世界因素后,开始关注作品本身和读者的存在,文本理论聚焦作品本体和作品意义生成的倾向与文学理论关注重心的转变是一致...
学术界对于李健吾文学批评思想的研究,目前基本囿于"京派批评"或"印象式批评"的模式久难突破。造成如此困境之因,大致有三:一则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纯美追求不太符合当时特定语境中的文艺政治审美需求,如果将其还...
作者:袁济喜 期刊:《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05期
刘基既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政治人物,也是一位在文学创作与批评领域卓有建树的人物。他虽然不是专门的文学理论家,但是他善于通过为友人作序,借题发挥,阐发了发愤著书的文学思想。他的文学批评,注重人格精神对于文学作...
作者:胡建次 期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03期
我国古代诗歌意象批评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萌生期、成型期、繁盛期、深化期、完善期;其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喻象性、张力性、审美性三个方面.
人自身的存在特性决定了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文学批评属于人类活动中的精神活动范畴,其重要作用及价值意义在于,它在对具体的文学现象的剖析、阐释中将人(及其社会)的两个方面贯通起来,使人(社会)身上的不平衡状态经...
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源泉。文学、历史和哲学是一个民族文化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文学批评就是对文学作品的评论。它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好还是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文学批评类似于学术评价,而学术评价问题是...
“濯足”书写具有丰赡的文化内涵。先秦至晚唐,“濯足”经由儒、道语境的阐释而进入文学领域,历经虚实相与的语义发展后,凝定了典雅高致的精神主题。两宋之际,“濯足”书写生成了趋向市民审美的新特征,建构了以对适...
在德国现代著名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yamin,1892-1940)的思想和著述中,他那为数不多的关于卡夫卡文学批评的文章,与其庞大的关于"现代性前史"研究的"巴黎拱廊计划"相比较,确实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所以一直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的商品化、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这一系列社会文化转型的出现,构成了文化研究兴起的现实背景.它的兴起,不仅不会导致文学研究的退隐,而且还有助于开拓文化视野,寻...
作者:刘雄平 期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03期
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关于文学的言说和著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都对它进行过命名,从'中国文学批评'到'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学理论',再到'诗学',再到'文论',可至今都没有定论.相比较于这些外来或现代语汇,...
作者:丁燕燕 期刊:《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01期
李健吾在中国三十年代文坛树立了一种不同流俗的文学批评模式.他使中国传统的直觉感悟式批评与西方印象主义批评实现了理论对接.李健吾既强调文学批评的主体独立性,也不忽视文学批评的"公正"性原则,并通过"人性"这一...
亚里士多德以及其后的传统叙事学认为,一系列因果相接的事件构成了叙事文本中一根笔直的叙事线条,它从开始到中部再到结尾,做简单的线性运动.米勒解构了亚氏的叙事线条,指出文本中的线条不是自足单一的,而是显示出迷...
文学本来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和文学从来就不能分割.20世纪下半叶西方文学理论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历史维度的重新发现.历史维度在文学批评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并呈现出多向展开的特征,诸如理解的历史性、互文的...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美国的兴起与历史发展,认为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苏联模式阶段、文化批评阶段和多元化阶段,逐渐形成了具有美国本土特色的批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