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国建立至“”前的十七年期间,现今所指称的“红色文学经典”因其鲜明的革命主题受到文学评论界和社会上的极大关注。而作品中非主题的文学文化因素,虽有评析,却并未获得应有的重视。新时期以来,这些作品恰...
作者:胡勤玲 张霄军 期刊:《外国文学动态》 2014年第03期
谢默斯·希尼(1939.4.13—2013.8.30),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代最重要的爱尔兰诗人、诗学专家、文学批评家和翻译家。希尼于1966年凭借《自然主义者之死》先后获乔蒙德利奖、毛姆文学奖和费伯纪念奖等奖...
2014年3月13日,波斯尼亚作家萨沙·斯塔尼希奇(Sasa Stanisic)凭借德语长篇小说《节日前夕》(Vor dem Fest)问鼎莱比锡图书奖。其实在德国,无论是文学批评家还是文学爱好者对这个拗口的外国作家名字并不陌生。早...
这里有这么个人,他的工作就是每日在首都拾荒。他将这个大城市所拒绝的、丢失的、抛弃的、损毀的一切东西收集并分类。他检视这些道德败坏的档案,和杂乱的垃圾堆。他做出选择,一个智慧的选择。就像一个守财奴看护着...
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 Trilling)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社会文化和文学批评家、作家和文学教授。作为“纽约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成员,他曾一度被英美知识界和读者誉为“文化良心”以及20世纪中期美国年青一代的思...
刘勰,(约465年-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
在谈论文学批评的时候,经常听到人们抱怨说:批评缺席。意思是说,在当下文学的现场,批评家总是迟到或干脆不见踪影。相对于1980年代文学批评的繁荣时期而言,批评家的意见对于文学已经不再重要。当初,文学批评家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