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妥东; 张丽军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2019年第05期
在"十七年"文学中,郭澄清的文学创作历程,如果按照一般的文学创作来看,显然有些不合"规律"。因为自1962起至1976年这段时间里,在很多作家相继"失语"的状态下,郭澄清却以罕见的"逆生长"(1)姿态,不断开拓属于他的文学...
作者:陈众议 期刊:《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2年第04期
“芝麻开门!芝麻开门!”阿里巴巴口中念念有词,宝藏的大门随之开启。文学的王国也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但是,与阿里巴巴的那个宝藏不同,文学王国的这个宝藏大门洞开,而且门道众多;它虽不神秘,却也迷宫似的曲...
孙康宜和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在"文学文化史"的理念指导下,采用突破文类和朝代分期的编写体例,内容上强调文学史的不确定性,关注过去的文学是如何被后世过滤并重建的,但该著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作者:刘玮; 吴光正 期刊:《河北学刊》 2019年第04期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中国文学史著作。文学史家首先面临的是"文学"和"文学史"概念之界定问题,有的坚持中国传统四部分类法,取"广义"文学说,文学史几近学术史;有的借鉴西方对文学概念的界定,倡导"狭义"...
作者:倪宏玲; 胡峰 期刊:《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02期
作为全面概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态势的著作,诸多文学史在对“五四”女性文学的书写方面呈现出主观、随意的倾向,文章以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与孔范今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两本文学史为研究对象,试图比较二者对...
文学史的写作和出版,现在越来越多了。有人统计,一年大概在500多部。这些文学史如果从写作用途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学术性的文学史。这些主要是文学史学者进行历史探讨的文学史书写。二是教学型文学史。这...
作者:徐刚 期刊: 2017年第06期
从文学史书写来看,我们一般会将马原、莫言和残雪视为当代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认为他们分别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展开了先锋文学的艺术探索。具体来说,马原的《虚构》《冈底斯的诱惑》等文本,...
“五四”时期的文学史书写,从“以六经为典范”转变到“以《诗经》为典范”,转变的背后,是“体用合一”的传统文学观念被言情达志的诗学观念所取代。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先贤通过改造传统“诗言志”论,为现代...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和分期,在近期内又成为研究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以往学术界通常以1917年作为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开端,然而自1985年之后,随着学术界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新文学整体观’等一系列新的...
将性别视角引入文学史研究,在1990年代之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已渐为风潮,并且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成果。这些女性文学史版本大都采取断代史的方式,从多角度探索了“女性文学史”写作的可能性。但如何在理论...
与时下流行的普遍具有宏大体系建构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相比,陈子善先生的文学史书写确实显得有些"另类",或者借用他新近出版的《边缘识小》一书的"边缘"二字概括,可能更为精当。他说:"我所讨论的,并非文学...
文学史是文学时空的再现,其变动主要源于文学观念的改变;1980年代中后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出台本意是对过去政治意识形态干预文学史书写的反拨,它带来了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历史转型与巨大飞跃,这在文学史书写...
“感时忧国”所生发出的中国“现代性”主题成为顾氏《文学史》纵横捭阖的叙事核心。而作者本人也在努力探索一条超越文学的文学史书写之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借文学这个模型去写一部20世纪思想史”。
话语空间与言说资源尽管“文化诗学”、“文化研究”仍是两个聚讼纷纭的概念,但在贸际的学术活动中它们却早已成了使用频繁的语词。
上世纪30年代女性诗歌创作的高涨和此后迅速地被遗忘,是一种尚未被关注的独特的文学史现象。本文介绍并阐述了30年代女性诗人的创作状况,并进一步考察了其繁荣与被遗忘的原因。30年代女诗人包括三类:一是占绝大多数...
作者:金星 杨洪承 期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04期
一、文学创作景象与文学史书写的混淆 第一次见至旷被压抑的现代性”的说法,还是读王德威教授的怨像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芎劲一书。该书是王德威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学术著作。时隔七年,王德威的《被压抑的现代...
作者:秦军荣 期刊:《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01期
文学作品成为经典,必须经过时间的筛选,即有一个转化为经典的过程。在现代学术语境中,载入文学史册无疑是文学作品经典化的重要方式。通过梳理《中国文学史》编撰史,清晰见出元杂剧《窦娥冤》面目由模糊至清晰、从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