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诚学术精选》从洪子诚先生的学术著作中选出21篇文章,力求以简约浓缩的方式较为全面地呈现他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上的主要成果特点。洪子诚涉及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他进入当代思想、文学、诗歌的研究有多个角度...
选本决然不是静态的文本集合,它潜隐而又卓有成效地参与了文学史的叙述与重写。新时期诗学秩序的重建就离不开诗歌选本的强力推进。选本空间内,选家身份的变迁折射出文学主体、话语权力和艺术准则的调整,单一社会政...
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近四十年的光辉历程。当人们谈起它时,总免不了将其与“文学性”“人的文学”等“五四”话语相关联,以明确其对“五四”传统的传承,同时也暗含其与“”文学、“十七年”文学的断裂。“在80年...
作者:段美乔 期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4年第02期
文学史叙述的“一体化”,“一体化”之外的“异端”作为一种政治符号存在,他们的文学活动被遮蔽。基本的文学史实没有理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对40年代文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概括。
如果从王瑶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史稿》中撰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运动(1949年10月-1952年5月)”算起,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从史学家的最初构想到今日如此之格局,已有半个多世纪;即便是历史需要沉淀,减去...
一种文学观念总是对应着一定的文学史事实,观念与事实彼此支持,互为前提。要突破一种观念,一方面需要创造新的文学立场、标准和作品,另一方面也需要新的文学史叙述,需要再现那些被掩盖的事实。丁国成先生“”末...
洪子诚教授最近出版的《材料与方法》,是他在《我的阅读史》之后的最新著作。此书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而且在于他为当代文学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与空间,让我们可以深入当代文学的内部肌理,看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叙述中的“被遗忘”症候,即便在“重写文学史”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五四”四川乡土小说被遗忘便是一个案例。事实上,在鲁迅的影响下,20世纪20年代的四川作家已创作了包括长、短篇小说在内的、思...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在最近几年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对原来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其一是打通,把原先一直各自独立的现、当代两门课程合并贯通,称之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或“20世纪中国文学”,不仅在文学史...
作者:杨联芬 期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6年第01期
近十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现代文学“发生”和“后续”两个环节上取得的一些引人瞩目的成就,使文学史的叙述,逐渐超越了价值重估层面的对文学史现象的颠覆与补充。同时,整体观照加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来龙去脉...
代际划分历来是文学史叙述的重要课题。“中生代”的含义应该单一化,即不把它看成是流派概念、诗群概念,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断代的时间概念,在目前可定位于20世纪50至60年代出生的诗人。这样“中生代”就成了文学史...
现代文学无疑是中国文学历史长河的重要时期,相对于传统文学而言,无论文学内容与创作形式上都有别于传统文学,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的真正转化。正是这样,人们怎样认识、怎样书写这段文学的历史...
当文学在1987年失去轰动效应的时候,一批先锋小说家在《收获》集体亮相。而他们的先行者马原,则开始运用写实手法叙述知青故事。这一转变获得洪峰的高度赞扬,却遭到评论家的严厉批判。论者声称对马原的小说探索怀...
(接上期)三、现代文学作品的不同版本对文学研究的影响现代作家对其作品的反复修改,使许多作品有了众多的而且是有释义差异的版本。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往往去找一个"善本"。但在现代文学作品的众多版本中,却难以简单地...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李佩甫在创作上一直闷着头走实力派的路子。他总置身于各种文学热潮之外,因此容易被批评家忽略,这种思维也会影响到近期的文学史叙述。但时间会对他有利。当时代的风潮随雨打风吹去,当代...
《世界文学史》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博大精深的文学史,其中的19世纪英国文学部分具有鲜明的特点,全方位、多维度、大篇幅、整体性的文学史实叙述与作家作品分析,让我们见识了俄罗斯学者的开阔眼光与博大胸怀,以...
台湾地区重要作家、上世纪70年代"海外钓运"风云人物郭松棻的中篇小说《月印》,凸显了20世纪中叶华人社会"断裂"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纠葛。这篇小说以高度艺术化的风格,呈现了冷战时期一个关键性的时代主轴:"介...
作家排名是一件很刺激人的事情。弄得不好,就有点像让历来受尊敬的故去作家们复活、纷纷上台打擂以决胜负一样。但是大家知道,相互为邻的作家之间本无所谓谁大谁小、谁在前谁在后的次序的。就像学期考试得89分还是90...
与编辑的这种那种关系伴随着作家漫长的创作实践,其中很多故事,可作为文学史叙述的材料,当然也是将经典作家“故事化”的一条线索。一般而言,在作家走上文学道路之初,杂志编辑通常是以作者“老师”的面目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