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儒敏; 赵晓兰 期刊:《环球人物》 2015年第04期
学者温儒敏人如其名,总是温文尔雅,谦逊有礼。人们总爱将他与另一位同门钱理群相比较,一个温和,一个张扬,对此温儒敏说:"老钱精力旺盛,非常热情和冲动,使命感很强。我跟他开玩笑,说他是扔手榴弹的,而我是清扫战场...
作者:刘佳 期刊:《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08年第02期
<正>讨论现代与古典的关系,是诸多学科的热门话题。就现代文学研究领域而言,由于研究对象身处的特殊历史阶段,现代与古典,或者说现代与传统的命题更具有进入研究对象、确立自身研究位置的决定性意义。然而,长...
作者:袁红涛; 陈黎明 期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5年第01期
<正> 鲁迅和茅盾,作为20世纪中国的文坛泰斗和文化巨人,关于他们的研究硕果累累,而将两位并置一起进行比较研究亦是很重要的方面。人生世界丰富多彩,两位文化巨星相互叠映当更为璀璨。这方面已有的研究多以单...
赵园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研究员,但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明清之际"的知识群体,而且以出色的治学成果影响着学界。她的学术个性有着怎样的发展过程;她何以从文学转入史学领域——仅仅是学术兴趣的转移,还是属意...
作者:温儒敏; 张晓玥 期刊:《学术月刊》 2008年第11期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也是现代文学研究复苏与转型的三十年。您作为新时期首届硕士研究生,是这段历史的重要参与者,能否首先就您个人的学术道路谈些感受?
“老舍笔下的人物或以剪影、素描般鲜灵的线条,或以油画那样厚重的色调,或以雕刻般触手可及的立体感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是许多读者对老舍人物塑造的赞美之词,也恰恰准确地指出了老舍笔下的人物形象之所以...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都市的畸形发展带来的"都市症"与阶级斗争、民族危机重重交织,使置身其中的现代派诗人流露出极度的孤独感和寂寞感以及感伤而不消沉、迷惘而又执着追求的现代情绪.描写都市人挣扎和生存困惑的...
汪晖"抄袭门"早已闹成媒体大事件。有趣的是,正因为如此,挺汪派获得了一个极其新潮、极其西化的借口:这是媒体攻击自由学者的最新例证。[1]我虽有好揭人短的恶名,但生性迟钝,向来跟不上潮流,因而也没有掺乎这幕闹剧...
作者:王素敏 期刊:《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01期
在中国近代小说戏曲革命的风潮中,有一则关于法国戏剧所起到的巨大社会作用的“证据”和“资料”被广泛地引用着,代表性言论是署名无涯生的《观戏记》:
在历史转折时期或民族遭受外敌侵略的大苦难的年代,总有或大或小,或隐或现,或先或后反思文学思潮的涌现,从文学上最早透露出社会或文学变革的端倪。
2013年尽管尚未过完,但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2013年是引起广泛关注并值得大书特书的:在同一年有三部关于现代文学的编年史著作相继出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编年》、《中国左翼文学编年史》、《中国新诗编年史》。...
作者:李丰源; 王贺 期刊: 2019年第01期
赵燕声《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书目》原载上海《文潮》月刊第5卷第6期(1948年10月1日上海出版),是一份重要的早期现代文学研究文献目录。近年来屡见学者论及,如林骁《赵燕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张瑜《赵燕声的(现代...
大约是十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吧,因为一位朋友的介绍,我得以与墨白先生相识并在一起小酌。我本来生性好静,平时甚少参加各类社交活动,与当代作家没有多少交往,能够熟识的就更为有限。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与我个人素来...
以文艺自律性与意识形态总体性的关系为学术基点,以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意识形态观念为核心,揭示了这一观念的实用主义姿态和乌托邦想象的紧张对立,揭示了理性僭妄是意识形态霸权形成的根本精神因素。
作者:王富仁 期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5年第01期
假若我们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对比着加以思考,我们会觉得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显得有些虚浮,鼓囊囊的,有些落不到实处.
抗战期间,在惨遭伤亡的中国3500万军民中间,有一支队伍是不容忽视的,这便是知识分子中的作家群。其一,是因为他们身份的特殊——作为自由职业者,既没有坚实的单位作依靠,也没有固定的薪俸作后盾,与教师、医生...
真学者要独立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将自由精神贯彻在研究中,在此精神照耀下追求切近于生存的真理与价值。强调研究过程与成果的形式规范仍是枝节,有价值的问题还是首要的,如果借规范以巩固、强化话语权力,最终形成...
作者:李正红; 维保 期刊:《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5年第06期
"红色革命"为左翼文学带来了巨大的时代影响,但也成为后人诟病的一个主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考察问题的着眼点不同以及左翼叙事文学具有丰富复杂的革命内涵.质疑者更多地关注左翼文学的文学性而忽略了文学所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