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勇; 陶梦真 期刊:《文艺争鸣》 2017年第07期
20世纪80年代,王富仁以敏锐的学术眼光和坚定的学术勇气,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鲁迅研究系统,即把鲁迅《呐喊》《彷徨》反封建的意义从“政治革命的镜子”转到“思想革命的镜子”,完成了鲁迅研究史上一次具有深刻意义...
作者:苏文健 期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7年第01期
美国华人学者王德威接续“中国海外抒情传统”论述,认为观察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等问题,应该重视在“启蒙”与“革命”之外的“抒情”线索。这种入思方式作为“他者”,迥异于传统的现代文学研究新路径,在文学观念、...
作者:李怡 期刊:《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01期
“民国”与“现代”的深度纠缠为今天的文学史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成为“民国文学”研究在新世纪出场的历史渊源,深刻影响了文学文献的保存、整理和进一步研究。如何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框架中正视“民国”的丰富...
在《阿Q正传》中,阿Q曾多次提到“小孤孀”这词,其中有作为曲名而被提到的,还有的指的就是吴妈。鲁迅在创作中的一个特点是极少废笔,精粹、浓缩。他善于用极少的文字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人世间的种种悲剧,因此一...
作者:蔡桂生 期刊:《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7年第02期
<正>在当代欧风美雨中成长起来的我国学术知识生产俨然有着现代性的特征,从而迥异于传统中国的知识探索。标准化的知识生产和知识分子的安生立命的学术追求之间有着一种错位的张力,
<正> 现代文学研究的方法之一,是探幽发微,钩沉辑逸,力求史实的补缺还原。知人论世衡文是否确当,是第二步的事。这是一种艰苦的工作,需要耐性细心,水磨工夫。也是一种科学的工作,需要爬梳钻勘,刮垢磨光。同时...
太多的人都多次的论述过乔治·奥威尔(1903—1950)创作于1948年的小说《一九八四》。大家都看到了小说中的政治色彩——反极权与呼唤人性。公认这是一部“反乌托邦”的政治寓言和讽刺小说,反映了极权统治对人个性...
作者:支克坚 期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6年第04期
本文认为,樊骏新时期密切关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发展,思考有关的问题,提出许多重要的见解,乃是以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方式,响应了时代对他这一代学者的要求。樊骏指出,这门学科必须“从单纯的文学批评向...
作者:陆耀东 期刊:《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04期
新中国前17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研究,取得的成果很有限。在“反胡风”和“反右”后,真正的学术研究很难进行。“”期间,学者受摧残,学术研究完全中止。在新时期,随着大环境的改善,经过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现当...
新时期以来的“小小说”的发展大概也是中国当代小说发展的特色之一,我一直是搞现代文学研究的,对中国当代的“大小说”没有研究。对中国当代的“小小说”更缺少应有的关注。但我在大学时曾立志于契诃夫研究,按照...
任访秋(1909~2000)先生长达70年的学术生涯贯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新中国学术研究的生成与发展等历史过程,见证了近代中国学术在新旧交替中的艰难发展与探索。正如温儒敏所言:“任访秋先生...
<正>近年来,有关五四新文化"激进主义"、"全盘西化"、"割裂传统"等质疑之声,每每点燃争议,鲁迅亦裹挟其中:他所提供的精神特质是否已经"过时",不再适用于当代中国?他的思想是否过于"偏狭",其反传统的决绝是否...
钱锺书(1910-1998)今日自是大名鼎鼎,但三四十年前,知晓其人的还很有限。20世纪60年代初,美籍学者夏志清在其英文名著《中国现代小说史》里,对钱锺书、沈从文、张爱玲等的小说大加推崇,这一看法与当时国内通...
作者:刘绪才 期刊:《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02期
20世纪初叶,“异域的新声”传入中国,中国现代文学或者说中国现代文化终于在文化“他者”的影响下有了“现代”的特质。在舶来的琳琅满目的文化图景中,一股有违传统审美习惯的西方“世纪末”文化思潮在当时出现。...
一、现代文学变成了“古代文学” 杨庆祥:对于目前的现代文学研究现状,可能会见仁见智。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与80年代相比,现代文学研究显然已经沉寂了许多,并在这种学科化的沉寂中面临着某种“研究”的危机。
作者: 期刊:《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0年第02期
较之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与经济的关系更为紧密,更值得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对文学生产、流通与消费等环节进行详细梳理、辨析与论证。从研究对象看,较之从经济角度对传统文学的研究,"民国经济"维度的研究对象已然转变...
<正>罗宗宇(以下简称罗):作为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您能谈谈您这"一代"人的学术研究特点、贡献与地位吗?
无论在海外汉学界,还是在国内现代文学研究界,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都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美国的夏志清、李欧梵,大陆的杨义、解志熙等等,都曾对此论题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做过探讨。在这些著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