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本真性:从本质论到建构论——“遗产主义”时代的观念启蒙

刘晓春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275

关键词:文化本真性 本质论 建构论 文化遗产 启蒙 

摘要:"本真性"观念建立在西方哲学有关现实、再现以及知识的认识论基础之上。从16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的文化发现,到20世纪初人类学民族志的文化表述,都以本质主义的观念宣称客观真实及全面地再现文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深入,以及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深化,民族志表述的文化被看作是现实的社会建构,民族志表述的仅仅只是"部分的真理"。由此文化本真性的观念从本质论转向了建构论。这种转向,对中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在于:由于参与者的主体性、语境的时效性等因素,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标准很可能遮蔽了文化本身的历史性,这样反而会阻碍文化的传承发展,扼杀文化的生命力。本真的文化不是那些被表述的碎片的、静止的社会事实,而是当地人感受的、体验的、实践着的、具有历史性的日常生活。我们正在保护的"本真"文化,只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建构,远不同于文化本身的真实样貌。作为文化人,外来知识精英往往僭越本土文化持有者的主体角色,继而建构本真的文化,但外来知识精英无法回避以下伦理拷问:精英文化的优越感以及对本土文化的文化殖民。面对多元、异质、流动的文化遗产现实图景,民俗学应该超越"探求本真性"的学术范式。

民俗研究杂志要求:

{1}作者工作单位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

{2}稿件的文字、标点、年代、数字等书写方式均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规定为准。

{3}文题须简明扼要,确切反映文章内容,尽量不用副标题。

{4}参考文献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3]……),要在文中标出序号的位置(右上角标)。

{5}论著须附200~300字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民俗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1-3个月下单

关注 9人评论|3人关注
相关期刊
  • 文化博览
    省级期刊 1个月内下单
    甘肃省出版总社
  • 文化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1-3个月下单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 生态文化
    部级期刊 1个月内下单
    中国林业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 闽台文化研究
    省级期刊 1个月内下单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