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马克思 资本存在 积极扬弃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基于'资本一劳动'二元对立的理论框架,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对象性关系相统一的维度,形成了'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的'第一个分析范式'——对象性存在视域的'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马克思在此分析范式的基础上,不仅对'科学—技术—工业'作为资本存在条件下的劳动异化、科技异化等进行了批判性考察,而且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诸种异化的实质——科学和技术日益与工业相结合,进而形成了整体意义上作为资本存在的'科学—技术—工业'的现实。因此,在对共产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阐发的过程中,马克思形成了'‘科学—技术—工业’作为资本存在的积极的扬弃'的思想。本文在对这一思想进行考证的基础上,揭示其思想实质和价值旨归是异化劳动的克服和自由劳动的实现,其实现路径是工人阶级采取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通过打碎私有制的桎梏来使本阶级和整个社会获得解放。在'科技—经济—社会'高度一体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代,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如何实现'科学—技术—工业'作为资本存在的积极扬弃进而避免科技异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刊杂志要求:
{1}表和图应设计正确、合理、易懂,要有序号,只有1个表或1 个图,仍用“表1”或“图1”表示。
{2}凡投递本刊的稿件,若在一个月内未被采用,可将稿件另行处理。
{3}关键词,3-6个,中间用分号相隔。
{4}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应写明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简介写明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任选)。
{5}本刊注释均采用脚注形式,文末不列参考文献。注释序号采用1,2,3……;同一文献被反复引用者,从第二次引注开始可标为“同注某某”。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