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

杂志介绍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是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创刊于1990,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理论类。

  • 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代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  历史地位  现代意义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生中,对法律的研究虽然不占主要地位,但却一直是关注的,也有许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加上对法律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其他部分之间有内在的关系,因而在论述其他问题时难免会涉及法律问题。因此,他们的法律思想虽然在其著作中占的篇幅不大,但其内容却是非常深刻的和系统的。像马克思主义其他理论一样,它们在历史上是一种...

  • 马克思东方观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法治建设之启迪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转型  亚细亚生产方式  法治  人权  

    马克思东方观的核心是"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这集西方思想界对东方社会认识之大成,但不乏争议。可以借助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普遍看法来考察传统中国政制和法律的特质,并进而引导当下社会转型。马克思认为,亚细亚型法权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定性,是东方专制主义的真正基础。古代中国的法律特质和民众心理意识也深受亚细亚生产方式影响,其消极影响延...

  • 《资本论》与《21世纪资本论》比较研究

    关键词: 资本论  21世纪资本论  比较  

    《21世纪资本论》是一本讨论资本的重要著作,其运用大量历史和现实数据来佐证自身观点,却并不是一本思辨和理论的书籍。《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本文从写作的历史背景、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体系结构、研究方法、分配问题的重点、解决问题的思路等方面比较了《资本论》与《21世纪资本论》,最终认为《21世纪资本论》并不是对马...

  • 自由、平等与所有权:《资本论》与近代政治哲学传统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启蒙主义  政治哲学  

    重新审视《资本论》与西方近代政治哲学传统的关系,对于总体性地把握《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从自由、平等和所有权这三个关键概念来透视、扬弃和超越启蒙主义政治哲学的。马克思超越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具体路径是,将抽象观念...

  • 资本逻辑的哲学性质与历史限度

    关键词: 资本逻辑  哲学性质  异化劳动  历史限度  

    "资本逻辑"研究是学界一大热点,马克思本人并未提出这个概念,但他对资本逻辑作出了最为翔实的表述,为超越它提供了很重要的线索。《资本论》本身的历史境遇,导致了学界对其研究效果的误解,认为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的理论与方法是"过时的",这是因为他们对马克思批判本质的忽视,即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资本逻辑的哲学性...

  • 资本逻辑视阈下的技术与正义

    关键词: 资本逻辑  技术本性  正义与非正义  

    资本逻辑视阈下的技术与正义蕴含两个方面的核心问题:其一,技术是如何具有资本逻辑的,换言之,技术是如何变成资本的?其二,具有资本逻辑的技术是如何撬动正义的?在本文看来,技术与资本具有共契性,技术内在的具有资本逻辑,技术与资本从分离到合谋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在大工业时代技术是资本的外化形式,二者同构性地具有双重属性。因此技术与资本...

  • 从亚里士多德难题到卢梭悖论——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时代取向

    关键词: 卢梭悖论  正义理论  个人所有制  劳动产权  

    在卢梭的理论中,存在着一个有关财产权问题的悖论:一方面,卢梭认为财产权是自由和人权的保障;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财产权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作者称其为卢梭难题。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回答了卢梭难题。作者依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建立的劳动产权理论为今天的分配正义理论建立了一个理想模型。

  • 论文化的境界

    关键词: 文化  境界  超越  中国文化  

    境界表达的是主体心灵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觉悟程度,它是在文化价值层面对人的主体精神的表达与确证。提升人生境界,这是一个社会文化实践的重要使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话语系统中,不乏谈"境界"的思想家,尤其是在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那里,境界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构成其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内在超越品质,成就了中国人的"境界"意...

  • 文化的“境界”与求真

    关键词: 文化  境界  超越  共产主义  

    "境界"是一个关涉个人修为与觉悟的美学概念。与其他美学概念相比,"境界"具有更宽泛的外延与更丰富的层次,它对美的实现方式源于人对世界之"真"的追求。然而,受限于人的自然生命,人对世界之"真"的追寻也只能在有限的范畴内合法,这意味着个人对"境界"之追求的缺陷,意味着有限的人追寻无限之"真"的悲哀。于是,个人"境界"的先天局限...

  • 论文化对人类生活境界的塑造

    关键词: 文化  塑造  境界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生活方式,它在不断塑造着人类的生活境界。特定类型的人类文化塑造着自身时代人的生活境界,每一社会类型的文化塑造着该民族人的生活境界。因时代文化类型不同,人类生活境界可以区分为自然境界、科学求实境界、道德境界和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这些境界虽然是一个复杂系统,但在既定的文化类型中,必然有某一种生活境界成为时代的...

  • 齐泽克:驱力主体及其论争——从正义主体说开去

    关键词: 齐泽克  皮平  拉康  驱力主体  意识主体  

    齐泽克认为罗尔斯的正义主体只是虚构和抽象的主体,而罗尔斯的分配正义也只不过是物品的分配,对于主体理论来说,这些都是不足的。齐泽克提出,只有在驱力支配下才能生成真正的主体,而驱力主体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正义行为。皮平以意识主体批评了齐泽克的驱力主体,经过我们的考察,由于以认识论层次上的主体来对抗本体论层次上的主体,所以皮平对于齐泽...

  • 列菲伏尔城市现代性思想析评

    关键词: 城市现代性  空间的生产  列菲伏尔  

    列菲伏尔是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现代性理论不仅重新阐释了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而且针对20世纪资本主义现实的社会历史进程,系统而详细地分析了城市与空间问题,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城市现代性通过"空间的生产"对社会的城市化改造和日常生活的殖民,其指认独特,见地深刻,对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资本主义幸存的...

  • 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研究视阈

    关键词: 英国马克思主义  新教主义  平等理念  社会意义  底层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传入英国首先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形成了享誉世界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底层历史观下将英国近代历史与革命诠释为英国自由时代的开始,把宗教纳入英国人对自由追求的范畴来讨论。于是,宗教斗争成了近代英国人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最生动表现。这种认识前提为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研究提供了广袤的领地。在对宗教的...

  • 双重论证结构下现代公民身份的起源——对韦伯公民身份思想的分析

    关键词: 公民身份  韦伯  市民  西方  东方  

    学术界有关公民身份起源的分析大多秉持"内生主义"的视角,认为公民身份是由于欧洲独特的政治实践、精神文化或者军事制度的结果。韦伯以双重论证的方式探讨现代公民身份的起源,认为公民身份起源于中世纪晚期西欧的城市共和国。城市自治权的获得、市民阶级的形成和市民武装的建立是现代公民身份兴起的结构性条件。东方社会在历史上尽管存在大型...

  •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合作与责任:政府与社会组织

    关键词: 政府  社会组织  公共物品供给  合作治理  责任分担  

    2011年,免费午餐计划和营养午餐计划的同年"登台"为探讨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公共物品提供了良好的案例。从理论上来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提供公共物品符合多元合作治理模式的理论要求,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有了合作,就会出现责任分担。但责任分担应该建立在对责任内涵和合作模式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通过理论概括和实践证实,政...

  • 政党建设与道德要求——领导干部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领导干部  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体系  政治道德  职业道德  

    政党建设有多种途径,从保障政党政治合法性角度看,加强政党伦理建设是其重要内容。而构建系统完整的政治行为主体道德规范体系,是推进政党伦理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所以,加强政党建设需要构建政治行为主体道德规范体系,亦即领导干部道德规范体系。领导干部道德规范体系是一个由政治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道德规范构成的整体。我国尚未...

  • 重解延安民主新路——从赛尔登与纪保宁对延安民主之“惑”谈起

    关键词: 延安  民主  自由主义民主  群众路线  

    延安民主之花为何没能结出"中国民主化"之果?这是赛尔登与纪保宁等西方学者颇感困惑并试图解开的难题。本文通过考察他们对这一难题的解答,认为他们对于延安民主的理解并没有超出自由主义民主的视阈。只有超越自由主义民主之视阈,才能认识到延安民主之实质并非单纯的民主,而是通过对群众路线的创造性运用向人民主权理想逼近。从这一视角去理...

  • 三民主义儒学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于思想史的比较及其实现路径的反思

    关键词: 三民主义儒学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路径  

    作为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两个主流意识形态,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着客观上相似的传入渠道和相同的衍生背景,并且共同促成了"中国"意识的高扬。但在"中国"国情的解读视角上,却存在着儒学本位与现实本位的实质差异,并进而在"知"与"行"、政党与民族、化大众与大众化、旧秩序与新中国等一系列运作层面的关系上,出现了明显的路径分歧。三民...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乙5号鸿儒大厦B座,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