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

杂志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创刊于2010,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

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

  • 国际刊号:暂无

  • 国内刊号:暂无

  • 发行周期:季刊

  •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研究

    关键词: 哲学形态  形态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  

    当前之所以要将形态分析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实际上提出了"哲学形态"的概念并进行了哲学形态分析;二是因为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所发生的学术争论,也使我们走上了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的研究道路。哲学形态是哲学问题借以解决、哲学思想借以实现的不同层次的形式...

  •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形态演变的三个维度

    关键词: 价值形态  功能形态  理论形态  演变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既要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以后在发展中的形态演变,也要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过程中的形态演变,即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在不同时期形态上的演变。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形态演变可以逻辑地划归为三个维度:在价值形态上,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服务对象经历了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无产阶级"的转变过程;在功能形态上,马克...

  • 论马克思哲学对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扬弃和超越

    关键词: 本体论  本质力量  实践的唯物主义  实践本体论  共产主义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在对自然的本质力量展开追问的同时,也必然对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展开追问。伴随着物质本体论和理念本体论的分野,古希腊还发源了第三条人本主义本体论进路——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就是对人本主义本体论的提升和发展,对客观理念本体论的扬弃和超越。从逻辑与历史统...

  • 黑格尔的幽灵与马克思的在场——解读马克思批判《法哲学》的开端

    关键词: 黑格尔的幽灵  马克思  法哲学  神秘主义  政治经济学  

    通过深入研读黑格尔《法哲学》第261-271节,马克思穿越了黑格尔语法的迷雾,深刻批判了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政治逻辑。从这些提纲挈领的论述中可见,走进黑格尔迷宫的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哲学运思对象的主谓关系,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和经济学之后走出了黑格尔。马克思并不怀疑黑格尔超越当时的政治浪漫主义和各种先验原则的理论...

  • 一个“怪物”的历史:《共产党宣言》首句译词的变迁

    关键词: 隐喻  修辞  

    从《共产党宣言》诸多译本对首句的翻译来看,陈望道的"怪物"隐喻在翻译史中是具有前后相续性的。他在译介《共产党宣言》时的历史情境和自觉秉持的修辞理论使《共产党宣言》首句的翻译成为一次政治实践、话语宣传和意识形态的塑造活动,"怪物"隐喻的使用不仅起到修饰文本的作用,更蕴含了译者对文本政论特征的重塑以及对读者情感上的主导意图...

  • 生产果真终结了吗——评鲍德里亚对马克思整个学说的批判

    关键词: 鲍德里亚  马克思  生产的终结  劳动的符号化  象征死亡  

    鲍德里亚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中通过他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分析,对马克思的整个学说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针对马克思的理论学说,鲍德里亚提出了"价值结构的革命""生产的终结""劳动的符号化和符号统治""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失效""政治经济学批判只有仿真效果""象征死亡是对抗资本主义符号统治的有效手段"等系列理论观点。鲍德...

  • 恩格斯晚年的社会主义观研究

    关键词: 恩格斯晚年  社会主义观  

    恩格斯晚年的社会主义观是近年来引起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对恩格斯1895年《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以下简称《〈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思想的理解是争论的焦点之一。在1883年马克思逝世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包含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性、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政党、...

  • 重思社会分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基于马克思视角的批判性考察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分工  双重影响  人的发展  

    社会分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具有复杂的内在关系,一方面社会分工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性决定了分工的必然性,人的需要的全面性决定了分工的丰富性。在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人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和水平。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一定时期内人的片面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它以代价的形式成为实现人的自...

  • 马克思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的公共性转向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实践思维方式  公共性  转向  

    追求公共性是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发展的应有之义,对公共性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开启了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新的转向。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的公共性转向也是马克思实践思维逻辑演进到现代的必然结果。公共性这一概念出现在21世纪之后,实践思维方式的公共性转向是公共性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互动的结果。对公共性实践思维方式的研究具有强...

  • 循环时间到公共时间——就时间解析阿伦特的“行动生活”

    关键词: 劳动  工作  行动  公共时间  

    汉娜·阿伦特作为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直面现实,不断地阐释其政治、哲学思想。《人的境况》一书通过分析行动生活(vita activa)之本意,评价了劳动观与社会观,引发了学界不少讨论。实际上阿伦特继承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正因为后者对真理的揭示方式有着严格的区分,前者才认为劳动、工作与行动不能随意混淆。时间视野下...

  • 公共性之隐秘颠覆——资本全球化及其意识形态批判

    关键词: 公共性  资本主义  意识形态  科学发展  

    人类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时代危机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异化的现实紧密相关,资本主义的根本扬弃是人类整体公共危机解决的必要条件。但是当异化已然成为普遍的现实,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通过自身的非症候化,以及对公共理性、公共价值和公共秩序的消耗乃至颠覆,实现了商品拜物教对社会个体生活范式的宰制。社会主义的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为...

  • 文明与价值

    关键词: 文明  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都具有引领作用。文明的历史是一个范围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程度不断深化、标准不断提升的过程,在一定生产方式基础上构成的社会形态成为人类文明的时代标志。文明具有民族特色、制度属性、时代内涵、文化禀赋,中国特色社会...

  • 历史唯物主义认知的中国逻辑及其当展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当代中国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大发现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知主要包括依次发展的三个阶段: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元结构下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三维结构下的历史唯物主义;回归文本与顺应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国社会处于深度的社...

  • 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阐释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  历史  存在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实践贯穿的历史存在论,它通过历史性的实践思维瓦解了建立在二元论基础之上的抽象本体论,开启了后形而上学的思想视域。本文简要回顾了笔者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阐释的思想历程,并对这一阐释的基本内涵、路径等方面做了具体介绍。笔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实践贯穿的历史内在论是事关人作为类如何存在并且如何去存在的存在...

  • 历史唯物主义所“唯”何“物”——破解当代唯物质主义的价值难题

    关键词: 物质  意识  精神  价值  交往理性  

    根据对《反杜林论》的文本分析,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对笛卡尔哲学问题的回应。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如此,它不是一个实证科学的问题。在社会实践的不同情景中,物质与意识发挥相互决定作用。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本体论判断并不决定其价值论判断。物质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这并不意味着在历史的实际进程中物质生活具...

  • “跨越论”的释义与释疑——关于唯物史观结论的一种假说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跨越论  假说  

    作为马克思一生两个伟大发现之一的唯物史观勾勒出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的全过程,提出了无产阶级通过自身与全人类解放以实现共产主义的总目标。随着对马克思晚年著述的研究与解读,关于一些工业欠发达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跨越论"逐渐流行,并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作...

  • 价值的客观性是否可能——以李凯尔特历史科学的奠基路径为视角

    关键词: 价值  客观性  概念  现实  自然科学  历史科学  

    李凯尔特以"概念"与"现实"之间的"非对称性"关系为坐标,以自然科学概念的形成为参照,探究了历史科学概念的形成特征。相对于自然科学概念从"个别性"中抽象出"普遍性"的理论路径,历史科学概念的形成及其正当性问题,却是"普遍价值"与"历史个别性"之间的关联方式问题,即"普遍的个别性"是否可能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应也就是价值客...

  • 价值之“是”与我国的价值论研究

    关键词: 在世  意义  现实关切  

    我国价值哲学研究正酝酿新的突破。本文提供的思路是:价值追问的重心不是价值是"什么",而是价值之"是"——价值成为其所是的过程、机制等;它重在揭示人如何经由"在世"而完善自己及周遭的世界,设定和创造价值;它要求定义价值的角度从强调"关系"的结构性描述,转到对人的存在状态的揭示、生存境况的关切,即转到强调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的指向...

  • 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人格  塑造  生态危机  

    文明的转型意味着人格的转型,原因在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本质上是人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达到对人的本质的全面占有。随着生态文明概念的普及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兴起,接踵而至的问题是:如何塑造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人格范型,即生态人格。生态人格包含着与生态文明相匹配的具体规定性,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包含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念及践行。文明的发展...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中的个体主体分析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个体主体  对策分析  

    在社会主义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个体主体的时代内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个体主体性中社会主义公共性维度的淡化是市场经济体制中价值观多元化和复杂化的重要成因,这种情况进一步放大了非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力。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必须关注个体主体的这种时代变化,在进行个体主体价值观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可...

  • 试论哲学的民族性

    关键词: 哲学  民族性  多元化  普遍性  

    哲学以民族性为存在方式和本质特征。哲学总是特定民族在特定时代、特定社会实践和特有历史文化传统中进行的最高理论概括,是系统的理论形态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本文基于哲学民族性的一般规定性、哲学多元化形态和哲学发展之路三方面考量和探讨东西方不同哲学的民族性,试图思索、探求立足哲学传统、面向现代性和全球化时空境遇的并在民族实践...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之关系概论

    关键词: 哲学  中国化  现代化  关系  

    在当代中国,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两化"关系研究将为"两化"研究提供现实语境,为其互学互鉴、互补互用、交流交融提供助益。"哲学"基础理论将为阐释"两化"的哲学内涵和两化之关系提供学理和方法论依据。在分析"两化"哲学内涵("化"之性质和状态的规定性、"化"之主体与被化...

  • 对“马克思”与“孔夫子”和平共处的再思考

    关键词: 马克思  孔夫子  马克思主义  儒家  自由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大陆,"马克思"充当了新意识形态最无可争议的符号,在此期间,孔子重新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名片。在大陆,马克思与孔夫子的和平共处或"相互合作",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重大思想文化现象。它表明"现代"与"传统"、"激进"与"保守"等长期呈现为二元对立的关系,已经产生根本性的和解。但目前大陆的有关思...

  • 中国梦与中国话语

    关键词: 中国梦  话语方式  目的王国  现代性  传统  

    中国梦得以可能必然依赖它的话语方式。对于这种话语方式的内涵,我们应该从中国梦的一般性、时代性和民族独特性三方面进行考察。就其一般性而言,中国梦必然是一种目的王国式的话语方式。不过,这种目的王国建筑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目的论之上。就其时代性而言,中国梦作为现代中国社会的梦,是一种对中国的、超越传统的现代性重构。就其区别于其他...

  • 矛盾视域中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矛盾关系  解决方式  制度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愿景,矛盾普遍存在是无法摆脱的现实,在矛盾普遍存在的社会中,如何看待矛盾,如何看待和谐,如何在一个矛盾的世界里将矛盾关系建构成为和谐关系,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 定慧双修与永续创新的智慧——从钱学森之问切入

    关键词: 钱学森之问  定慧双修  永续创新  

    "钱学森之问"触到了当今中国的痛处。对此问题的持续的追问和行动研究,是对痛处的一种按摩。按摩也会有痛苦。痛苦是生命的特权,创新的驱动力。要坚持按摩,不怕痛,直到按摩出一个新生命,一个新中国,一个新的世界性的中国。然后,又会有新的痛处需要按摩。这是一个定慧双修的过程,也即持续的甚至永续的创新过程。

  • 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理论创新之作——读《新大众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众哲学  时代化  中国化  理论创新  

    作为《新大众哲学》的出版方之一,我们十分荣幸能够承担此书的出版任务,在新书出版之际,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对王伟光院长为首的全体作者表示衷心的祝贺!撰写一篇或一部艰深的专业论著对于专业学者来讲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要撰写既具学理性同时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大众读物,对学者来讲则不啻是一种挑战。

  • 在回归中实现创新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大众哲学  时代化  

    《新大众哲学》的出版问世,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大事件。它所确立的研究理念、研究方式和方法,所提出的重大问题和关注的重点,所体现的学风和文风,给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吹来了一股新风,是大众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就其理论价值来说,我觉得《新大众哲学》在研究上充分体现了这样几个重要的回归:一是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 《妙喻连珠——李瑞环著作中的比喻和用典》选篇

    关键词: 李瑞环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程中,李瑞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自2005年以来,他的著作《学哲学用哲学》《辩证法随谈》《务实求理》《看法与说法》等相继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大量使用比喻和典故是李瑞环文章和讲话的一个特点。这种比喻和用典使李瑞环著作既具有严谨深邃的思想性和说理性,又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形象的感染力。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邮编:100029。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