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创刊于2010,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关键词: 信仰 信念 哲学
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许多社会现实问题,归根结底都源于信仰的缺失,信念的动摇。系统阐述信仰信念这个问题,离不开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的厘清,如共产主义理想等。与此同时,也需要根据历史和实践的发展,正确认识苏联解体和当代资本主义,从比较中深化对信仰信念的理解。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思潮 错误思潮
19世纪40年代,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关键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对影响工人运动健康发展的几种错误思潮进行系统批判和坚决斗争,主要对青年黑格尔派思潮、“真正的”社会主义、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蒲鲁东小资产阶级改良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批判。在批判这些错误思潮过程中,他们始终旗帜鲜明地站在人民立场上,紧密结合社会现实问题与错误思潮论战,将系...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国家 中介需要的体系 政治经济学
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赋予市民社会这个传统的哲学范畴以现代的含义。他指出了市民社会“以自身为目的,以他人为中介”的两个基本原则,把市民社会看作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在现代世界解体后重新结合的中介基地。他在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围绕“需要的体系”诠释了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维度和世界历史意义。在哲学史上,他第一次明...
关键词: 恩格斯晚年思想 社会基本矛盾 辩证法范畴 政治体制改革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大发现。怎样理解唯物史观,不仅在恩格斯晚年存在理论与实践的激烈争论,即使在当代学界仍存在不同的看法。恩格斯晚年在批评“经济唯物主义”等错误观点时,阐述了上层建筑诸因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并从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概率论与可能域等几对范畴的辩证关系入手,阐明了唯物史观复杂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权利 政治权力 社会形态 辩证统一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只满足于从马克思对社会形态的既有论断来认识历史唯物主义。从政治哲学经济权利与政治权力的角度来论证社会形态的转变过程还相对不太充分。本文试图从经济权利的形成、经济权利产生政治权力、政治权力赋予经济权利、经济权利对政治权力的否定以及经济权利与政治权力的统一和消亡,即经济权利与政治权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关键词: 货币异化 自我异化 相互异化
货币异化包括两个维度:首先,货币是人创造的对象,货币异化是人的自我异化,即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其次,货币是人与人交往的中介,货币异化是人的相互异化,即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异化。虽然人的自我异化与相互异化存在着解释学上循环论证的可能,但是马克思认为只有实现人的社会解放,才能实现人的解放,社会解放是更为根本的解放,这意味着人的相互异...
关键词: 马克思手稿笔迹解读 编译局藏马克思致科勒特信 中山大学藏马克思致拉羽尔信
笔者以对编译局藏马克思致科勒特信的解读练习及中山大学藏马克思致拉羽尔信等的解读实践为例,说明中国学者独立解读马克思原稿笔迹有必要,也有可能,其解读步骤主要有:树立信心,克服恐惧;从零开始,基本熟悉字母;掌握字母连写、略写等变化,结合专业背景解读单词、进行研究。马克思致拉羽尔信是研究《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出版过程、版本结构、理...
关键词: 早期传播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1899年,《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首次被译介到中国,从此开启了《宣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之路。1920年,中国有了《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纵观《宣言》进入中国的21年,被译成中文的内容主要包括:1888年英文版序言、开头、结尾、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有关无产阶级一旦上升为统治阶级可以采取的“十大措施”。随着译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知识精英逐...
关键词: 草稿 唯物史观
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四易其稿,并在正式的复信中删减了很多草稿中的思想。学界对四份草稿的安排顺序颇有争议,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对四稿的顺序安排不太妥当。笔者认为,从草稿的内容、写作背景、查苏利奇的来信等方面来看,现行的四稿安排顺序是非常合理的,四份草稿只有按照现行的安排方式排列才符合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但...
关键词: 资本流通 资本循环 手稿
在《资本论》手稿的思想中,《资本论》第二册手稿对理解《资本论》思想世界具有重要价值。这不仅在于对恩格斯编定的《资本论》第二册及其三卷四册结构具有重要补充作用,更有助于呈现1867年后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研究视域和理论思考。从MEGA^2最新文献出发,第二册19份手稿客观呈现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册的思想概况。马克思对《资本...
关键词: 类 实践 动作 感觉 欲望 意志
马克思认为,以实践为基础,将人和事物作为一个“类”来把握是人类意识区别于动物意识的关键;对事物“类”的把握是通过在实践中确定事物对人或人的实践的意义,从而确定事物在相互作用中的相对稳定的性质来完成的;进而暗示事物在感觉中聚合成一个整体并与其他事物或环境区别开来也是由与感觉、欲望和意志直接相连的实践动作移动事物并改变事物造...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哲学基础 实践依据
立足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党的报告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我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科学判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这一判断的重要学理支撑,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供了...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民主革命时期 述评 历史性飞跃 理论界 实践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确立的重要指导思想,对我国革命、建设,乃至改革的重大实践发挥了指导作用,也在这些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长期以来,思想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关键词: 价值自信 文化自信 内在理路 实现路径
传统价值、西方价值和新型价值相互杂糅,新型价值渐成主流是当前我国社会人们价值取向的基本状况。这种状况通过影响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内在结构和文化国力的提升等,对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产生多重效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三位一体的“德”,是当代中国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的“最大公约数”,是引领统合各种价值取向的圭臬。它决...
关键词: 伦理 和谐 社会秩序
科技与理性的发展考验着人类的生存处境,引起人们对现代社会秩序的审视,也展开构建社会和谐秩序的追求。在追求社会和谐秩序的过程中,伦理因素作为人类社会内在的驱动力,通过维护社会和谐秩序与形塑社会公序良俗,在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使命担当。
关键词: 自发性 民主 集中制 现代君主
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然而,关于如何思考革命并引导革命,列宁与卢森堡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卢森堡强调群众的自发性,而列宁注重革命党的领导作用,列宁与卢森堡的对立影响了其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立场的选择。在卢森堡和列宁之间,葛兰西的选择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从最初的“工厂委员会运动”到《狱中札记》中论述的“现代君主”思想,葛兰...
关键词: 史华兹 列宁 中国马克思主义
史华兹认为,列宁的政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理论的否定,但是它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马克思主义继承了列宁的政党理论,并且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改造了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本文批判了史华兹对列宁政党理论的错误认识,认为列宁的政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和政党理论思想实质的继承和发...
关键词: 象征交换理论 劳动概念 批判
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将政治经济学限定在实物逻辑的范畴内进行批判,而现在的社会由于符号消费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存在及运行方式,因此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必须随着历史语境的改变而发生转向。他从否定马克思的使用价值概念开始,对马克思的中心概念——劳动进行了批判,提出自己的“象征交换理论”,试图以此反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在其基础上建...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 国内研究
正义问题触及的是人类社会显性运行下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政治哲学中的核心命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马克思正义理论做了积极的研究和阐释,围绕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的研究成果呈现出爆发式的上升趋势,总结起来,国内学者讨论的问题主要有:马克思是否拒斥正义、马克思的正义是事实还是价值、马克思的正义是分配正义还是生产正义,马克思正义理...
关键词: 暴力革命 暴力 革命 合法性
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是由当时具体的历史情境获得了其客观上的不可避免性与法理上的正当性。阿伦特对暴力革命理论所做的政治哲学批判,是一种因时代错置所引发的误释。这一基于现实的批判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理论与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之间的巨大差异,同时也揭示了马克思革命思想中理...
关键词: 批判理论 总体性 理性主义 非同一性 后现代主义
众所周知,后现代是以反总体性、反体系、反同一性为理论特征。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受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理论的影响,最初是与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早期的批判理论作为“理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就是理性主义,但后来批判理论对理性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逐步表现出以批判工具理性、反对同一性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从以卢...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邮编:100029。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