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观察杂志

杂志介绍

美术观察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美术观察杂志创刊于1981,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卷首语

    关键词: 卷首语  公共艺术  公共空间  社会公众  公共性  阿伦特  共同体  能见度  

    所谓公共艺术,顾名思义,首先应重视它的公共性。阿伦特曾指出公共性的两条标准:一是在公共领域中展现的任何东西都是所见所闻,因此具有广泛性;二是要共同体的人们都加以光照。具有明显的公众能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艺术是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与社会公众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体现着公共空间的民主、开放、共享的精神和态度。

  • 失去公共性的公共艺术--旗帜与大厦——现代公共展视学的两个视线模型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公共性  模型  视线  现代  旗帜  

    当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公共艺术,然而对于公共艺术,我们又显得很陌生。似乎找不到一条有效的途径置身其内。可以说,公共性是公共艺术的核心。

  • 公共性:社会与政治视域中的艰难追求

    关键词: 公共性  视域  政治  社会  公共艺术  西方艺术  公共空间  中后期  

    “公共艺术”这一范畴本从西方舶来,出现于上世纪中后期,与世纪末伴着对西方艺术的推介进入中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围绕公共艺术聚讼纷纭,对其本质特征的界定也莫衷一是,唯有对其“公共性”的讨论具有相对的共识:即与公共空间发生关系并有互动和交流。汉娜·阿伦特认为公共领域是“透过言行展现自我、与他人协力行动的领域”。

  • 给艺术家应有的“特权”——也谈公共艺术的创作自由与价值评鉴

    关键词: 创作自由  公共艺术  艺术家  评鉴  价值  特权  影视艺术  大众艺术  

    艺术中的公共性,能否理解为“多数决定少数”?以影视艺术为例,它们算是实现了公共性的一种大众艺术.观众可以用收税率和票房来自由决定和选择。但,结果如何呢?一批艺术品质不高的影视作品偏偏受到市民追捧,票房长红,收视走高。反之,一些品位较高、制作精良考究的片子,却乏人问津。

  • 公共艺术“公共性”的缺失与建构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公共性  西方文化  艺术形态  时代语境  社会转型  90年代  60年代  

    公共艺术是起源于西方的一种艺术形态,伴随着西方文化“膨胀”到世界的同时,公共艺术也毫不例外地来到了中国。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兴起有其特定的时代语境,它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而产生,伴随着经济的腾飞而发展。公共艺术在西方兴起离不开两座里程碑:一是60年代的百分比计划,

  • 多元的公共艺术与美国城市文化空间的塑造

    关键词: 城市文化空间  公共艺术  美国  公共工程项目  罗斯福政府  艺术运动  30年代  20世纪  

    现代意义的城市公共艺术,学界以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罗斯福政府所推行的城市公共(壁画)艺术运动为始,推动艺术介入城市文化公共空间的塑造。60年代美国成立国家艺术基金会,赞助、监督与实施公共场所的艺术项目。随后美国各大州政府相继出台公共艺术“百分比法案”,以立法形式确定城市公共工程项目需拨出不低于1%的费用促进城市公共艺术的...

  • 透视课题乱象--也说“课题”

    关键词: 课题  研究人员  科研经费  研究成果  学术价值  人文社会  国家级  申报  

    每年,从小到校级课题、大到国家级课题开始申报的时间前后,各高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便开始了又一轮的紧张竞争。然而近年来,对于课题乱象的种种诟病不绝于缕。申报本身已经劳心费神,但接下来剪不断理还乱的科研经费报账、研究成果的发表等系列相关后续事项依然令人应接不暇。从选题上看,人文社会课题多有学术价值薄弱、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 让课题回归学术

    关键词: 课题  学术  回归  科研热情  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  科研考核  职称评聘  

    高校是科研的重镇,它不仅承担着各类人才培养的繁重任务,而且是科技创新的基地,亦是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中心之一。高校通过职称评聘与科研考核的形式刺激教师的科研热情,不同级别的课题、不同经费数额的课题经过分数量化为具体的指标,教师为利益驱使,争相竞争各级课题。

  • 由“课题申报”说开去

    关键词: 课题申报  人文社科  研究人员  高校教师  国家级  

    每年,一到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准备申报课题的时间,小到校级课题、市级课题,大到国家级课题,都成了有志者追逐的对象。那么,人文社科课题的意义是什么?伴随课题而来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营造一个好的人文社科课题申报和研究环境?笔者想从这三方面简单谈谈感想。

  • 变味的“课题”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读书的时候常常羡慕别人可以在期刊发表的论文后面缀着长长的一串“课题号”,那时候弄不懂这是个什么东西,只觉得很神秘,也很奇怪。奇怪的是,觉得别人做研究有人出钱资助,而自己做的都是自己感兴趣、自筹经费的研究,那别人的水平应该比自己高一大截才是,

  • 都市文化研究热的冷思考

    关键词: 都市文化  文化研究  冷思考  人文研究  美术学  社科期刊  人文学科  国内外  

    近年来在整个人文研究领域,都市文化研究在国内外几乎都成了一门显学——翻看各人文社科期刊,随处可见“都市文化”的字眼。这种风气不可避免地也波及到作为人文学科重要组成部门的美术学研究。在“都市文化研究”热的影响下,传统的美术史学者凭借对于图像的敏感,以及建筑、广告、设计、摄影、新媒体等大美术、泛美术门类与“都市文化”所具...

  • 审批学术:学术自由之殇

    关键词: 学术自由  国家社科基金  审批  哲学社会科学  科研项目  重大项目  科学研究  学术奖励  

    “××院教师承担了60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公关项目三项、重点项目两项,承担文化部艺术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一项;获得国家与省部级学术奖励30多项。”“近年来××团队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人民的形象——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在京开幕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人民  形象  活化  典藏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社会发展  20世纪  

    2015年1月12日,人民的形象——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在中国美术馆5层展厅开幕。20世纪中国美术以关注现实、表现人生为开篇,从此“人”的主题成为区别传统美术的主要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成为真正的主人。新中国美术家在党的文艺方针的引领下,以多彩的画笔、真挚的情感、高超的艺术...

  • 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在京开幕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水彩画艺术  艺术研究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央美术学院  市人民政府  新闻出版局  青岛市  

    经过近两年的筹备与策划,由文化部艺术司、青岛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主办,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青岛市美术馆、中国青岛水彩博物馆(筹)承办的“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于2015年1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开...

  • 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絜青藏画展在京展出

    关键词: 艺术家  老舍  人民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画展  青藏  中国美术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  

    2015年恰逢老舍先生诞辰116周年。由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老舍纪念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协办的“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絮青藏画展”于2015年2月2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让人民走进中国美术馆,近距离感触老舍、胡絮青及齐白石、黄宾虹、任伯年、吴昌硕、林风眠等老一辈人民的艺术家。展览通过三部分,二百余件作品,...

  • 童趣与天性——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皮埃尔·卡隆油画艺术展在京开幕

    关键词: 法兰西学院  艺术展  皮埃尔  油画  院士  天性  童趣  中国美术馆  

    2015年1月12日,中国美术馆迎来了“童趣与天性:法兰西学院院士皮埃尔·卡隆(Pierre Carron)油画艺术展”的开幕。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系列展之一,也是2015新年伊始奉献给广大观众的第一个学术专题展,展览展出了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皮埃尔·卡隆的51幅油画代表作品,

  • 墨魂彩韵——刘赦、张译丹中国画作品展开幕

    关键词: 中国画  作品展  南京师范大学  韵  美术理论家  美术馆  文学艺术  美术学院  

    2015年1月18日,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南京师范大学主办,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安康健民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麦迪卫康广告有限公司、夏岩集团联合承办的“墨魂彩韵——刘赦、张译丹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画展由我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曹意强和高天民共同策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

  • 简讯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简讯  书法家  党组书记  开幕式  艺术展  协会  副主席  

    展览进入狂草——胡抗美书法艺术展于2015年1月10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主办,开幕式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洪武主持。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开幕式上致辞。

  • 立足传统 凸显人性——叶毓山访谈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公共艺术形态  人性  政治格局  中国社会  价值诉求  现代社会  必然性  

    作为公共艺术形态之一的雕塑。在中国曾经居于一支独大的地位,那个局面得以形成的原因。既有当时艺术的和文化的格局结构要求的推动作用,也有当时政治格局的规定性和必然性要求。今天,在我们己然看到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与现代社会价值诉求正艰难地逐步走向融合的前景中,尽管政治格局的影响在本质不变的前提下仍然发挥着隐晦的制约性影响,但是...

  • 山水造境 青绿乡愁——谈方骏的艺术创作观念

    关键词: 山水画创作  创作观念  造境  艺术  乡愁  审美情趣  新文人画  历史变迁  

    对日前的山水画创作而言,有一个重要的现代性因素无法被忽略,那便是城市化以及城市化所带来的审美情趣的变化。这一点对于新文人画画家中主要创作人物面或者花鸟画的画家来讲并不需要特别的注意,但是对于创作山水面题材的方骏来讲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山水画从金碧仙境到卧游实境,再到笔墨意境……随着历史变迁,

  • 如影随形——忻东旺以形写神的艺术风范探究

    关键词: 以形写神  艺术风范  顾恺之  绘画  

    “以形写神”是东晋顾恺之提出的关于绘画“摹拓”要法的一个基本方法和原则,亦是从古至今艺界学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命题。在其《魏晋胜流画赞》中,顾恺之日:“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

  • 境由心生——龚浩的水粉画艺术

    关键词: 水粉画  艺术  中国留学生  西方传教士  18世纪  20世纪  中国特色  民族风格  

    水粉画是水彩画的一个分支,它确立于18世纪的英国,被称为“用水画出来的油画”。20世纪初期,西方传教士和一批中国留学生把水粉画带到了中国。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水粉画在我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与中国本士文化、艺术相互碰撞,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粉画。一些画家在水粉画的民族性、民族风格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并且取得...

  • 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精神维系——以自由为中心

    关键词: 当代艺术  现代艺术  自由  精神  艺术家  

    我们无疑处在一个当代艺术盛行的时代,但是对于大多数艺术家和观众而言,当代艺术依然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尤其是对于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联系,很多人更是存在理解上的障碍。

  • 距离下的审视

    关键词: 绘画语言  距离  世界范围  西方绘画  演进过程  哲学理念  科学精神  丰富性  

    如果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在各自的世界中不断找寻和确认自身存在的过程,那么,绘画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的绘画有着各自的发展轨迹和路径,也正因为其多样性才造就了世界绘画语言的丰富性。绘画在不同国度和地域内的演进过程各具特色,东西方绘画由于哲学理念不同,所形成的发展路径也大相径庭。西方绘画在科学...

  • 结构性素描作品创作谈——以《岁寒三友》、《红色地平线》、《彩虹木马》为例

    关键词: 作品创作  地平线  素描  结构  木马  彩虹  创作冲动  

    对我而言,要完全说清楚创作冲动是极为困难的。所以,我往往愿意通过“再创作”去倾诉我的创作冲动。如此循环,每一次新的创作就如剥洋葱的皮,一层一层地剥开来,之后我又发现这些作品离我的内核又近了一些。艺术创作其实一直带着孤独感。被观者注视时,它们内里的质地、骨架被完整的手艺和修饰所掩盖。它们固有的形象带给它们的热闹与关注遮...

  • 作品选登

  • 社交艺术:传播学视野中的岭南画派

    关键词: 岭南画派  社交艺术  传播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社会影响力  行业协会  艺术活动  大众传播  

    艺术与社会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本期刊出陈阳《社交艺术:传播学视野中的岭南画派》,作者从“传播”的视角解读了岭南画派的艺术活动和艺术影响力。岭南画派借由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开展社交,以大众媒介为平台发展、巩固和拓展政治交往圈、文化交往圈,从而推动了岭南画派艺术理念的传播和流派的社会影响力。张兆林《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行业...

  • 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行业协会研究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行业协会  实践工作  中介组织  可替代性  保护工作  传承人  政府  

    行业协会是由各行业成员自愿组成的界于各行业主体(主要指企业和个人)与政府之间的中介组织,由于其既紧密联系行业主体,又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政府传话筒的角色,因而一直受到政府和各行业的高度重视。新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历时不过十年,而且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保护主体(主要是政府、学术界)和传承主体(主要是具体项目传承人)...

  • 造化与笔墨

    关键词: 晚唐五代时期  笔墨  造化  造型能力  花鸟画  中国画  写生  人物  

    花鸟画在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分科最晚,晚唐五代时期才逐渐独立出来。其成科伊始,写生就是它的明显特征。明人唐志契于《绘画微言》中说:“昔人谓画人物是传神,画花鸟是写生,画山水是留影。”我们从被誉为“花鸟画之祖”的黄筌的作品中,已经能够看到栩栩如生的花鸟形象,谨细人微的观察和高超的造型能力。到宋代,对于写生的追求...

  • 中国新具象艺术的笔触书写与精神诉求

    关键词: 艺术风格  具象绘画  精神诉求  书写  笔触  中国  西方绘画  后印象派  

    在油画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演变发展过程中,印象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自印象派开始,西方绘画由传统向现代过渡,从写实向写意发展。此后,后印象派更是开启了现代具象绘画之门,其艺术理念与艺术作品对之后的现、当代艺术及新具象艺术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丰富养分,他们的后辈包括:以培根、弗洛伊德、霍克尼为代表的英国新精神绘画;以及法...

  • 语义学研究在审美化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 教学实践环节  审美化  语义学  应用  审美教育  教育学科  审美判断力  专业课程  

    审美教育不是一门专业课程,而是人文教育学科的通识教育,它通过各种审美实践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近年来,我国重视对学生各年龄段的审美教育程度,提倡将审美教育的内容融入各类学科体系之中,促进教学实践环节的审美化水平。在人文教育学科内建立审美化教育系统,能够正确引导审美教育的方向,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判断力的形成。然而,...

  • 明显陵设计与建造中的楚文化因素探议

    关键词: 明显陵  文化因素  设计  明代中期  世界文化遗产  嘉靖皇帝  帝王陵墓  

    明显陵位于中南腹地,今湖北省钟祥市的纯德山。该陵建于明代中期,是明代18座帝陵中的第12座,系明嘉靖皇帝为其生父睿宗献皇帝朱韦占杭和生母献皇后蒋氏建造的合葬墓,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建筑结构最独特的明代单体帝王陵墓。2000年,明显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先于南京的明孝陵和北京的十三陵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规定...

  • 师法传统中的图式还原与再现

    关键词: 传统  中国画艺术  还原  图式  艺术实践  艺术创作  原初意义  技法学习  

    对于每一个从事中国画艺术实践的人来说,“师造化”与“师古人”犹如人之两足,缺一不可。前者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和母本参照,后者则是从传统中汲取前人成法,成为进入艺术殿堂的便捷门径。对于中国画艺术而言,“师古人”已经远远超出临摹本身的原初意义,它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技法学习,同时也是艺术家对中国画艺术特性的一种...

  • 解读绘画语言的意象之美

    关键词: 绘画语言  解读  中国文化背景  主观情感  想象  

    “意象”,在词典中解释为客观的对象与主观的想象的结合,即融入主观情感的“物象”,具有意境,即想象的境界。它是中国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词语,表达具有诗意。我在绘画中一直坚持使用自己的心中之“象”来进行描绘。我眼中的图像是客观之“象”,意念中的“象”是主观之“象”,

  • 草原丝绸之路动物造型艺术及其金属装饰风格刍议

    关键词: 草原丝绸之路  装饰风格  造型艺术  动物形象  金属  大兴安岭地区  动物题材  游牧文化  

    亚欧草原丝绸之路从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地区一直绵亘至喀尔巴阡山脉,这一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的草原文化圈。草原造型艺术由众多游牧部族创造出来,其重要特征表现为:题材方面以动物形象为主,而材质很大程度上则是金属材质。这些金属材质动物题材作品的风格特征、造型演变也体现了游牧文化的鲜明风格。上世纪20年代,苏联学者罗斯托沃柴夫首次提...

  • 谢巍的中国画学文献研究

    关键词: 中国古籍  文献研究  画学  中国古代文学  学习经历  浙江绍兴  暨南大学  南开大学  

    谢巍,字杰人.浙江绍兴人,生于1925年6月26日,卒于2013年4月22日。曾就读于暨南大学、上海诚明文学院、南开大学等学府,长期师从姜亮夫研究中国古籍,师从方光寿学习语言学,跟随万云骏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历代年谱、宗谱等专题。这些学习经历奠定了他在考据、文献、目录等方面的基础。谢巍“少有志于学画,抗日战争中考入艺专,因格于父...

  • 论摘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青铜时代  永恒真理  历史学家  考古学家  知识背景  艺术史家  风格  

    中国青铜时代的艺术:研究方法与途径 方闻在《中国青铜时代的艺术:研究方法与途径》一文中指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永恒真理是,当母题保持不变或被重新复兴时,风格依旧会变迁,只有在考古学家和风格历史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方有可能为风格特性分析提供坚实可靠的知识背景。作者认为,科学的风格分析理论是伴随西方艺术史家研究领域的拓展而逐...

  • 沙发上的真实面孔——卢西安·弗洛伊德维也纳画展印象

    关键词: 弗洛伊德  西安  维也纳  印象  画展  沙发  精神分析学家  绘画艺术  

    卢西安·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无视潮流。特立独行专注于自己所钟爱的绘画艺术,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众所周知他是具有世界性声誉的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孙子,而他在艺术上取得的高度甚至可以媲美祖父的成就。本期旅奥学者李力的文章全面回顾了2011年去世的卢西安·弗洛伊德的艺术历程。冠冕是西方建筑、绘...

  • 冠冕在里帕《图像学》中的涵义

    关键词: 图像学  古希腊时期  涵义  西方世界  文明起源  节日庆典  宗教活动  公元前  

    冠冕图像在西方常见于建筑、雕塑、绘画、纹章和钱币当中,自公元前800到公元前146年间,作为西方世界文明起源的古希腊境内,宗教活动与节日庆典众多,以王冠、花冠、花环为内含的冠冕频繁出现于其中。在古希腊时期,城邦的祭司、学者、执政官、艺术家、战士、运动员,

  • 外国当代艺术作品

免责声明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邮编:100012。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文秘咨询 加急见刊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