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民族文学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民族文学研究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民族文学研究杂志创刊于1983,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审美想象在交流互动中创新升华——关于构建多民族文学史的断想

    关键词: 文学史观  多民族  交流互动  审美想象  断想  栏目  中华  

    本刊自2007年第二期起,设立了一个名为“创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笔谈”的栏目,并已刊发一组文章,引起了学界与读者们的反响与兴致。根据我们的设想,这一栏目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存在下去,陆续推出各方作者相应主题的论文与言论。仍望大家继续关注这个栏目,踊跃投稿,以便使我们的研究领域不断修正旧有的学术框架与理念,真正能够将“...

  • 描述民族文学关系史

    关键词: 民族文学  关系史  民族神话  文学研究史  文学关系  少数民族  传闻  

    从民族文学关系的角度研究文学,在中国文学研究史上可以追溯到很远。两千多年前成书的《山海经》,就记载了不少关于“奇国异民”的传闻。这些传闻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当时居住在华夏周围的少数民族的神话。晋代学者郭璞注疏《山海经》时,引用了一些可能是当时发掘出来的少数民族神话等资料,如注疏“犬封国”时引用了“盘瓠族群”(今苗...

  • 多民族文学:中国文学史观的缺失

    关键词: 多民族文学  传统中国  民族国家  文学史观  

    中国文学史研究与中国文学一样,具有鲜明的民族国家属性。但是,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缺席影响了史家的视野,也模糊了中国文学史的本来面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传统“中国”观念影响,二是现代中国民族国家意识的缺失以及文学史研究中整体文学史观的残缺。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立,对写出真正意义的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 完颜亮诗词命运的启示——对因人废文的典型个案的观察

    关键词: 完颜亮  诗词  因人废文  

    由于完颜亮在政治、性格方面的复杂性,他的作品命运典型地反映了因人废文的评价机制。金代中后期,单纯地以人废文,完颜亮的作品几乎绝迹;南宋人记载其作品,反感而好奇,还兼有宽容,没有完全因人废文;元明清三代学者,渐渐摆脱因人废文的惯性,给予完颜亮作品以相对客观的评价。

  • 宋金遗民词风差异及原因

    关键词: 宋金遗民词  风格差异  原因  

    金遗民词的风格以清劲为主,南宋遗民词的风格以清丽见长,其不同的原因可从地理文化的差异、词学传承的不同、受曲体文学影响的先后等方面来探讨。

  • 《全辽金诗》琐考

    关键词: 全辽金诗  考辨  补遗  

    阎凤梧、康金声主编的《全辽金诗》有将梁朝诗以及唐诗辑入的情况,有《全辽金诗》已收而重辑的情况,还有诗所辑不误但可据其他文献补全的;同时,所撰诗人小传有生卒年出错的;有里贯、历官出错的。这些说明《全辽金诗》的辑录工作难度甚大,需要审慎对待。

  • 元遗山诗考辩三则

    关键词: 元好问  诗集  编年  校勘  

    对元好问诗的作年、解读、校勘及其行迹提出新的观点。

  • 李贽主导思想论

    李贽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是“无”,但这一“无”只是就具体的现象世界而言的,而真主所代表的本体世界则是“有”。在李贽观念中,这一本体世界是真而又真的,生存于现象世界的穆斯林,必然体认与归依真主,这一体认与归依,正是人之“诚”的表现。由此,李贽的主导思想,正是伊斯兰教信仰所形成的哲学观念。

  • 论郝经“变”与“常”的统一——郝经出仕蒙元统治的思想分析

    关键词: 夷夏  正统  士  有用  

    郝经作为一个汉儒和金代的遗少,在蒙古灭金后,汲汲构建于蒙古新政权,其间被南宋囚禁十六年却始终不为所动。作为一个汉儒不愿意为一个汉族政权服务,这种反“常”的“变”的行为,是建立在郝经独特的三种思想观念之上:一是通达的夷夏观念,郝经把“夷夏”作为一个完全的文化概念,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政权、种族或地域;二是独特的正统观.郝经...

  • 图腾诗:民族诗歌发展的一种可能

    关键词: 图腾  诗歌  民族  象征  

    图腾诗体现了古老的图腾意识与现代审美文化思维空间的融合,而以象征为指归,正是古代图腾思维与现代人诗性思维的一个交汇点。图腾诗的命名与实践力求把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与现代诗学研究结合起来,把民族的诗意传统与个人化写作结合起来,从而为民族诗歌的发展揭示了一种新的可能。

  • 部分的真理——文学文本与人类学民族志的“书写”

    关键词: 民族志  文本  书写  

    1986年由詹姆斯·克利福德和乔治·马库斯合编的《写文化》一书对“殖民主义”之前的民族志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认为“最简单的文化描述也是有目的的创造,阐释者不断地通过他们研究的他者来建构自己。”由于民族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描述的手段,因此“打造民族志是一件手艺活儿,与写作的世俗之事有关。”经引述马林诺斯基和康拉德“文化写本”的异...

  • 民族文学批评的人类学范式

    关键词: 民族文学  现代  人类学  

    现代人类学对于20世纪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民族性与人类性探求有着内在的关联,对于现代人类学思想方法的借鉴、整合、转化,有助于民族文学研究视野的拓展。就民族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而言,要以具体的民族文学为终极存在,恢复还原民族文学的原始风貌,建立独特的范畴体系和理论体系;就民族文学研究的操作方式而言,要以...

  • 先锋意识与古典气质——论哥布小说的形式意味

    关键词: 先锋意识  古典气质  诗性语言  形式实验  

    以云南少数民族作家群中最具形式实验自觉的哥布小说为个案,不仅探索其显在技术层面“反小说”、“复数本文”一类的叙事策略;更深究其“内心形式”层面所兼容的先锋意识与古典气质等文本意味。

  • 浅论双语合璧诗——兼议借词

    关键词: 双语  诗歌  借词  

    通过对维吾尔诗歌中的双语创作现象——波斯语、维吾尔语合璧诗与汉语、维吾尔语合璧诗的钩沉,从民族地域历史和民族文化融合的角度,进行文化认同心理和寓意谐隐方式的成因分析,并对借词的科学界定展开进一步思考。

  • 试论1988-2000年间维吾尔文学应用批评

    关键词: 维吾尔文学  应用批评  成就  问题  

    在1988-2000这12年间维吾尔文学应用批评的主要成就有:新创作现象的批评进一步活跃,具有深刻研讨性的文章取代了以复述原作内容为主的叙述性文章,文学批评方法多样化,散文批评应运而生,专题性批评成了热点,对塑造复杂、多重性格的人物形象给予了充分而科学的肯定。存在的问题有:文学批评没能与文学创作保持同步关系,文学批评的学术性权...

  • 维吾尔达斯坦的叙事学研究——以艾合买提·孜亚依长诗《热比亚-赛丁》为例

    关键词: 维吾尔叙事长诗  叙事学  

    艾合买提·孜亚依是20世纪维吾尔族著名诗人,他创作的叙事长诗《热比亚一赛丁》在叙事方面有其特殊之处,尤其是叙事者身份变化特点十分突出,他一改以往维吾尔族叙事长诗“故事中套故事”的模式为“不同的人讲述不同的故事”,使作品如多声部合唱。从叙事学理论出发,对艾合买提·孜亚依的叙事长诗《热比亚与赛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有助于总结...

  • 试论阿依先木·艾合买提的小说创作

    关键词: 阿依先木  小说创作  人物形象  成就  不足  

    分析维吾尔族女作家阿依先木·艾合买提小说的创作特点、创作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特色、思想内容,同时指出该作家在当代维吾尔小说创作中的地位和影响,指出她的小说创作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

  • 极地生态的探视与忧患——读祁建青的散文集《玉树临风》

    关键词: 祁建青散文  河流的描述  极地生命感悟  

    有关中国西部的自然景色、民族风情的展示,高原特有的生活情状、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思索等等,构成了祁建青散文的主要内容。《我所认识的河流》、《高原,我此刻何以入睡》、《极地玉树》、《桑吉卓玛》等作品,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世界屋脊极地生态的忧患意识和对极地生命的思索和感悟。祁建青的散文通过对江河源头自然生态独到的感知方式,让...

  • 理性审美的摄魂之旅——读张直心《边地梦寻》

    关键词: 张直心  边地梦寻  云南民族作家  

    张直心《边地梦寻》一书是论述20世纪末叶云南少数民族作家小说的力作。著作表现了作者的“云南情结”,尤其是“特别理解和尊重各个兄弟民族及其不同文化选择的厚重情怀”,这种情怀值得学习和推崇。著作的特色是:文学史的品格,多元理论的并用和生动的表达。

  • 文学疗治:沈从文小说文化意义的别一种解读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文化意义  人性病相  文学疗治  

    沈从文利用文学的心理治疗功能进行自我疗救,并且在完成疗救自我的同时,实现了由一名患者到现代社会人性治疗者的角色转换。这种角色的转换,是基于他对现代中国人精神生存状态的诊断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

  • 沈从文的文化身份认同与重构

    关键词: 身份认同  乡下人  苗族血统  京派小说家  

    沈从文从地域观念出发,将湘西少数民族的传统关德确认为理想的来源与出处,其文化身份正是在洋溢着浪漫气息和古典情调的边地风俗中,在弥漫着美与爱的生命状态里,获得了重构与新生。

  • 心理批评视阈下的沈从文文学批评

    关键词: 沈从文  文学批评  直觉思维  茅盾  

    直觉思维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重要的思维方式。沈从文文学批评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文学批评重直觉感悟的特点。他批评中的直觉思维是决定其批评方法的主要因素。我们试从批评思维的角度进一步探析沈从文文学批评与茅盾文学批评的异同,旨在考察沈从文这一直觉感悟批评在当今过分注重科学性、理论操作性的文学批评语境下的借鉴意义。

  • 原乡神话的追梦者——论沈从文的原始宗教情结及其文学感悟

    关键词: 沈从文  巫傩文化  原乡神话  抽象的抒情  

    沈从文的人生经验和艺术灵感主要来自充满原始宗教信仰的湘西苗族之乡。从他文学呈现的神巫、傩戏等极具原始意味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行为、仪式中,可以透视出他对都市文明里的人性倍感困惑与失望之后,去故乡“招魂”,潜隐着对“原乡神话”的时时反顾和对文学“抽象的抒情”的不倦向往。

  • 翠翠形象论

    关键词: 翠翠  形象  环境  人性  心理流程  忧伤情调  

    沈从文在小说《边城》中,以自觉、清醒的人性意识,书写主人公乖巧的小女儿情态,淡淡的慕男感,幼稚的爱情忌妒心,半明半暗的甜蜜与烦躁,些许美丽的心理变态,忧郁而坚韧的等待,将一个万物有灵赋予的清纯灵醒的天工造物——翠翠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沉入到我们的心底。其略带凄凉色彩的爱情悲歌,乃是人向自然与天性回归的最高、最纯真...

  • 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以梅州市与兴国县为对象

    关键词: 客家山歌  传承方式  

    以梅州市、兴国县的客家山歌为对象,考察了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广大乡民在山间田野的即兴演唱、民间艺人和宗教人士在特定场景下的传承。在当代,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多样化,随着杰出传承人的逝去,传统客家山歌处于濒危状态。

  • 土家族白帝天王传说的多样性与多元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 白帝天王崇拜  竹王传说  白虎传说  土王传说  

    土家族白帝天王有多种传说,这些不同的传说不仅决定了白帝天王的不同出身,而且决定了不同出身的白帝天王的不同祭祀仪式。文章认为,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的形成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果。土家族的白帝天王崇拜是在吸收汉族白帝崇拜的基础上融合夜郎竹王崇拜、汇合远祖白虎崇拜和近世本土土王崇拜而形成的。

  • 故事传统与个性叙事——多人一次讲述一个故事的传承考察

    关键词: 故事传统  公约数  个性叙事  

    支撑多个传承人讲述一个故事存在的基础,是故事中稳固的叙事范式和共同的故事内容的公约数。故事不同层次的“公约数”体现了传承人对传统的把握。在传统的基础上,故事因人而异,故事在传承中遗忘、错位和添加,民间故事既在传统之中,又超越于传统而呈现出不断的变化,使其故事传统的模式化和个人讲述的多样化,叙事传统的稳固性和日常生活的...

  • 中国少数民族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探析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人类再生  洪水  神话  

    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是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一个重要类型。这类复合型神话具有特定的产生背景,属于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产物,一般由洪水故事和人类起源两部分构成,并形成较为稳定的叙事结构。各民族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文化内涵。

  • 禁忌中的寡妇命运之透视——从壮族史诗《莫一大王》中莫母形象谈起

    关键词: 民间文学  寡妇  禁忌  悲歌  

    寡妇因“克夫”而被视为不洁、不祥之人,不仅受正统思想的“妇德观”的束缚,而且还受到民间禁忌的种种掣肘,是禁忌的受害者。她们不仅在生活中受人歧视,而且在文学中往往被描述为恶毒、多嘴、无知的“女坏事型”形象。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者,她们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但她们并没有沉默,反而把心中的苦闷编创成悲歌传唱于世。这对她们“...

  • 佤族司岗里叙事中“神话在场”

    关键词: 司岗里  佤族  神话在场  传承  

    通过对佤族司岗里“神话在场”叙事的分析,试图说明佤族在司岗里的神话传承中不仅表现出与佤族族源的历史记忆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它与佤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它就是生活常态的组成部分。司岗里的“神话在场”作为奇特的文化呈现和叙事类型,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构成佤族神秘丰富而独具个性的传统文化的展示...

  • 鲧禹创世神话类型再探——屈诗释读与夏人神话还原性重构之三

    关键词: 鲧禹  创世神话  陆地潜水者创型  世界父母创世型  

    今文本鲧禹洪水神话的前文本原型其实是夏人的祖宗神话和创世神话,是祖宗神话与创世神话的结合体。但其类型不是如某些确认的“陆地潜水者创世型”神话,而是“世界父母创世型”神话,在前文本神话原型中,鲧和禹之间曾经发生过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最后以禹战胜并诛杀鲧结局。鲧拥有息壤、鲧生禹的关目,在原型层面是原始大水中产生了大地的神...

  • 筵席与民间口头文学

    关键词: 筵席  民间口头文学  味觉  狂欢  

    中国人传统的节日活动主要是筵席形式。随着民众集体自由活动空间越来越狭小,仪式活动被严密操控,饮食活动超越了食欲的需要,成为民间狂欢最基本的形态,同时,也是民间口头文学集中和“合法”展示的场合。筵席伴随民间口头文学活动,味觉享受和听觉享受交织在一起,满足了人们对多种快感的需求。

  • 维吾尔族叙事诗《帕塔姆汗》的口头特征分析

    关键词: 口头程式特征  

    通过对维吾尔族叙事诗《帕塔姆汗》的程式特征、歌手“表演中的创作”、叙事诗创作的语境三个方面的分析,来探讨这首叙事诗的一些基本特征。对于口头表演的《帕塔姆汗》叙事诗来说,印刷文本只是传统的、活形态表演形式的一种不完全的替代品,无法展示与口头叙事诗文本血肉相依的故事背后的更加丰富多彩的事物。

  • 东乡、保安、裕固族的早期民间文学样本及其种类初探

    关键词: 东乡族  保安族  裕固族  种类演变  

    从甘肃东乡、保安、裕固族的早期民间文学创作样本及其渊源、种类的发展演变轨迹入手,着重比较与分析了三个人口较少民族民间文学创作的起源及其异同之处,并对它们的民间文学种类以及发展演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个人研究成果展示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  成果展示  个人研究  咨询委员会  民族  历史文化研究  

    郎樱,汉族,1941年4月出生,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玛纳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个人研究成果展示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  各民族  成果展示  个人研究  人民出版社  文学关系研究  大学出版社  

    扎拉嘎,蒙古族,1946年11月出生,研究员。 近年来出版的专著有:《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合作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比较文学:文学平行本质的比较研究——清代蒙汉文学关系论稿》(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