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介绍

名作欣赏杂志是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管,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名作欣赏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旬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 国际刊号:1006-0189

  • 国内刊号:14-1034/I

  • 发行周期:旬刊

  • 全年订价:¥460.00

  • 追怀“罪孽深重的岁月”——简评《通灵的按摩师》

    关键词: 奈保尔  特立尼达  

    奈保尔长篇处女作《通灵的按摩师》描写了特立尼达人加纳什波澜壮阔的一生,再现了20世纪中叶特立尼达那段被遮蔽的"罪孽深重的岁月"。

  • 试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飞翔”隐喻

    关键词: 飞翔  隐喻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黑人女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她的代表作《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以"黑人会飞"这一古老的民间传说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和象征核心,向读者展示了不同类型的"飞翔",并赋予它逃离、精神自由、回归等多重隐喻含义,阐述了传统文化对黑人寻求自我和精神解放的重要性。

  • 有人上岸,有人漂泊——细读茱帕·拉希里的《海玛和卡西克》

    关键词: 拉希里  第二代移民  

    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茱帕.拉希里继其长篇小说《同名人》之后,创作的《海玛和卡西克》,笔触更集中于第二代移民的生存状态,书写全球化时代下知识精英移民的人生选择:有人最终顺从传统生活,有人不断漂泊走得更远。第二代移民的杂糅身份和个人经历所形成的第三空间对他们生活道路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 从《追风筝的人》的文学话语看胡赛尼的文化身份

    关键词: 话语  身份  

    通过细致探究《追风筝的人》的文学话语,我们不难发现,表面上胡赛尼似乎是以一个阿富汗人的身份来讲诉祖国对他的恩典以及他的救赎,表达出了对阿富汗人民以及岌岌可危的阿富汗文化的深切忧虑和关怀,但实质上他说话的方式和腔调完全是西方式的。主人公阿米尔站在种族优越的立场怜悯哈桑,又以西方式的优越去实施救赎,反映出作者不自觉的文化倾向性...

  • 偶然 空间 存在——解析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关键词: 偶然  个体空间  存在  奥斯特  孤独  

    保罗·奥斯特是当代美国犹太裔作家,他以极富个性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众多奖项以及批评家的青睐,被称为后现代作家中的翘楚。但是对于他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纽约三部曲》等小说作品,而他的处女作《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该作品探讨的偶然与关联、个体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存在之谜等问题也是奥斯特之后作品不断...

  • 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文化冲突与化解过程解读

    关键词: 谭恩美  母女关系  冲突  化解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生活在美国种族歧视和中国传统男权主义的夹缝之间,母女关系的主题是女作家们抗争两种压力、提高华裔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表现出了族裔文化在主流文化中的坚挺。通过对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中美文化的差异。小说中的中国母亲和美国化的女儿们的矛盾正是这两种文化冲突的表现,折射出...

  • 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作品《沉没之鱼》主题简析

    关键词: 新时期  美国华裔文学  谭恩美  

    作为新时期美国一位有特殊地位的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像个旗手一样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其新作《沉没之鱼》一改以往描写家庭母女关系的风格,转向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新视角,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亚洲社会画卷,既有神秘色彩,也有温情流露,更有不同异域文化的展示;同时也标志着新时期美国华裔文学主题由述说中国历史和家庭关系转向文化...

  • 走尽天涯,歌尽桃花——细读王鼎钧文学回忆录

    关键词: 王鼎钧  回忆录  民间视野  

    《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是王鼎钧的回忆录四部曲。王鼎钧以史笔展现家国历史变迁,注重个体面对时代变迁时特殊的生命体验与独立的思考见解,其民间视野弥补了官方正史的不足;他追念人间情义,专为黔黎设置了肖像馆,彰显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美好的一面,有利于提升民众的道德境界;他的回忆录以有限表现无限,将小说、诗歌...

  • 经典不退——探寻琼瑶小说之魅力

    关键词: 琼瑶  琼瑶热  作品魅力  

    台湾女作家琼瑶的作品可谓家喻户晓,褒贬不一,本文从特定的环境因素、唯美的文本因素、商业化创作机制等方面探寻"琼瑶热"的魅力所在,以期争鸣。

  • 女性主义东方主义视域下的华美女性文学父亲形象解读

    关键词: 女性主义  东方主义  父亲形象  缺失  弱化  恶魔化  

    在主要华裔美国女性作家汤婷婷、谭恩美、任碧莲的作品中,母亲形象大都坚强、鲜活、丰满,而父亲形象则显得苍白、软弱甚至可有可无。从女性主义东方主义的视角解读这些父亲形象,可以看出他们总是处于缺失、弱化或恶魔化的边缘状态。这些形象一方面迎合了美国主流文坛对华裔整个族群女性化、阴柔化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又隐含着东方男权制度下的男...

  • 论《茫茫的草原》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 女性  形象  

    《茫茫的草原》是玛拉沁夫作品中一部优秀的长篇代表作。作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为我们展现了内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何取得民族自治胜利的斗争画卷。作品中众多女性形象的塑造使得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 强势的女性 残缺的女人——从《方舟》看张洁作品的女性意识及其局限

    关键词: 张洁  女性意识  

    张洁是新时期以来第一位在作品中凸显女性意识的作家,也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她透过深邃的女性视角,以纤细的女性笔触描写了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在当代的生存状态及境遇,更关注女性的命运及自身存在的价值,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同时,由于社会因素和张洁自身的原因,她的这种女性意识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作为张洁最富有个人特色的一篇作品《...

  • 幻中求真的女作家娥苏拉·勒瑰恩——兼评其科幻名作《黑暗的左手》与《一无所有》

    关键词: 勒瑰恩  性别现状  性别角色  叙述方式  

    娥苏拉·勒瑰恩在其科幻作品中体现了敏锐的女性主义视角。本文将以勒瑰恩的科幻小说《黑暗的左手》和《一无所有》为例,深入探讨作者如何在其科幻世界中影射女性在真实世界中的性别现状,如何通过建构一个虚拟的世界赋予女性新的性别角色,又如何采取特殊的叙述方式对科幻小说及现实世界的男性权威提出挑战,从而为女性走出当前的困境提出可供参考...

  • 清晰的模糊——关于陈染及其《私人生活》的断想

    关键词: 陈染  倪拗拗  自我  

    作为陈染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主人公倪拗拗的内心经历与精神成长折射了陈染作品中其他女主人公甚至是陈染本人的生命状态。作为一个存在个体,倪拗拗身上既体现出自我分裂又体现出自我依靠,既存在自我成全又存在自我矛盾,然而也正是经由了对这既软弱又强大的"自我"之变化过程的逼视、体验与承担,拗拗才得以成为拗拗,陈染也得以成为...

  • 激情燃烧的岁月——评董立勃的《烧荒》

    关键词: 董立勃  激情  燃烧  

    从《白豆》引起文坛注意后,新疆作家董立勃接连发表了一系列以"下野地"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使得"下野地"成为了一个自足的文学世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垦荒人"们在远离城市文明的荒野,以一种最接近自然的方式燃烧着自己年轻的激情。小说通过对一场烧荒的描写,将盘陀、支齐、阿布、花木兰及占石等人的爱情铺排开来。由烧荒引起的各种冲突,...

  • 论比较诗学的“可比性”原则——由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引发的思索

    关键词: 可比性  比较诗学  文化相对主义  

    厄尔·迈纳是比较诗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他关于比较诗学研究的一些理论和观点给后来的研究者带来了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他敏锐地觉察到了"可比性"在比较诗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研究难度。而今,距迈纳提出这个难题已经十几年了,学者们对该问题的研究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尝试从三个方面来对这一问题进行...

  • 犹春于绿,明月雪时——论《二十四诗品》“自然”的美学理想

    关键词: 自然  虚静  真  诗味  

    《二十四诗品》由二十四首独立的小诗组成,在看似没有清晰逻辑条理的诗论之间,其实都渗透着作者的美学理想——"自然"。本文主要研究"自然"这一美学理想在《二十四诗品》中的内涵,把握"自然"的审美追求,笔者认为核心是"真""虚""素""淡"四字。它包括了"持之匪强,来之无穷"的创作手法、"素处以默""虚伫神素"的创作心态和"真...

  • 对王国维“境界”说的浅见

    关键词: 王国维  造境  写境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王国维的"境界"说在中国文论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他把"境界"分为:"写境"和"造境"";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他的词论中的重要概念,这些概念体现了王国维在中国文论上的匠心,是对中国文论的更深一层的探索与挖掘。

  • 李渔与布瓦洛之戏剧“可信论”

    关键词: 可信论  戏剧创作  唯理主义  身份感  

    清代的戏剧理论家李渔与法国古典主义时期的文艺理论大家布瓦洛同处于17世纪,二者在戏剧理论中的"可信论"有着某种或潜或现的联系。本文从二者对"文学真实与现实真实需一一对应"这一真实观的摒弃出发,对俩人"可信论"的出发点、塑造可信的方式方法等作一对比。

  • 《金陵十三钗》中篇到长篇的历史叙述演变

    关键词: 中篇  长篇  历史叙述  

    严歌苓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侧重人性在灾难中的迸发和升华,历史作为小说背景为表现人性服务。以侧面表现为主,小说以历史切面的形式突出非常态的历史时空中人性的美好。而在同名长篇中,严歌苓表现历史的力度较之中篇有较大提高,除侧面表现之外,对南京大屠杀的正面描写显著增强。另外,长篇中严歌苓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叙述不仅在于表现历史,...

  • 骷髅与落花——从墓园景看《哈姆雷特》和《红楼梦》中的凋零美学

    关键词: 骷髅  落花  凋零美  记忆  情感  

    《哈姆雷特》和《红楼梦》是中西文化中两部悲剧氛围浓厚的经典作品。主人公哈姆雷特和林黛玉都具有忧郁气质而且在充满凋零美的墓园景中都流露出对污染和腐败的焦虑。《哈姆雷特》的墓园散落着丑陋骇人的尸骨,他以一种理性和科学的眼光打量着真实的死亡实体,并在其用丰富的记忆和想象构建的具有西方传统和特色的"忆境"(remembrance environm...

  • 古代朝鲜汉文小说《花史》研究

    关键词: 假传  作者考论  党争  王道思想  

    《花史》是创作产生于朝鲜朝中后期的一部优秀汉文小说。作品以花为主人公,将自然事物拟人化,描写"花之王国"三代王朝的兴衰。作品以讽刺的笔法,以"花事"写"王事",将批判的锋芒直指朝鲜朝时政,是朝鲜朝历史的现实写照;同时,作品又以绮丽的想象、幻化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展示了花草世界的荣枯繁华,极具浪漫色彩。本文从作者考论入手,在文本...

  • 1984年以来狄德罗美学思想研究综述

    关键词: 狄德罗  美学  综述  1984  

    1984年是狄德罗逝世两百周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狄德罗年",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狄德罗研究热潮,我国狄德罗美学思想研究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至今已近三十年,这期间,狄德罗美学思想研究出现了许多新进展,依时间线索,可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至1989年,借着狄德罗年的余韵,狄德罗美学研究格局初步建立;第二阶段,1990年至19...

  • 压抑的时代 悲戚的人生——《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悲情解读

    关键词: 夏洛克  性格特征  悲情  

    《威尼斯商人》成功塑造了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对夏洛克的正确解读有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该剧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对时代背景、言语抗争、人情变迁和复仇行为的分析全面解读了夏洛克的性格特征和悲情色彩,还原一个真实的夏洛克。

  • 玛拉沁夫草原文学的审美蕴涵

    关键词: 玛拉沁夫  草原文学  审美蕴涵  

    玛拉沁夫是中国草原文学的开拓者、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奠基者和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的建设者,对文学史具有多重意义的贡献。他的创作体现了草原文学的独特魅力和审美蕴涵,即草原文学的地域风情之美、人物性情之美、语言本色之美、民族力度之美和哲理蕴藉之美,再现了草原文化的典型特征,展现了草原民族的精神特质。

  •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士商对流”现象探析

    关键词: 士人  商人  士与商  士商对流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描述了在晚明时代风行一时的一种"士商对流"现象。晚明时代,"四民相混""士商对流"的现象日益普遍。有钱无地位的商贾可以通过联姻来提高身份,以富得贵;贫穷而有地位的寒士,则通过联姻来获得财富、考取功名,既富且贵。这是一种良好的"士商互济"关系,体现出小说作者对晚明社会新型的士商关系的独特认识,并以此折射出...

  • 《啊,拓荒者!》对土地伦理深层道德的阐释研究

    关键词: 土地伦理  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  

    《啊,拓荒者!》是奠定薇拉.凯瑟文学地位、使其享誉世界文坛的一部长篇小说。在作品中,凯瑟着力描写了美国中西部的边疆生活,生动展现了移民拓荒者艰辛的拓荒经历,高度颂扬了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顽强精神。一改过去评论界所讨论的实用主义拓荒精神。本文从土地原型、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对这部小说进行研读使作品具有了崭...

  • 人性的光辉 人格的升华——《秘密花园》人物思想解读

    关键词: 伯内特  人物  思想  蜕变  儿童教育  

    《秘密花园》作为伯内特的代表作,讲述了孩子们在进入秘密花园前后经历的重大转变,从而阐释了伯内特的教育理念。本文通过对书中主要人物的分析,解读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儿童教育思想,以及对成年人自我教育的强调。

  • 母爱缺失的成长悲剧——简评《杀死一只反舌鸟》

    关键词: 母爱缺失  成长悲剧  

    作为20世纪美国一位有特殊地位的南方女作家,哈珀.李用其一生唯一一部力作《杀死一只反舌鸟》阐释了一段美国南方传奇,在讲述美国一贯存在的种族冲突问题与控诉社会黑暗的同时,从孩子的视角恰切地演绎了一段儿童成长的悲剧,笔调轻松诙谐而不失严肃,意在唤起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向世间灌输缺失的真善美,引起人类良知的思考。

  • 浪漫的想象化为灰烬——库切《耻》的互文性解读

    关键词: 互文性  卢里  

    互文性是库切较多使用的手段。库切布克奖获奖小说《耻》中,作者动用了互文手段,彰显了小说的主题。本文意图对于《耻》进行互文性解读,以期获得对《耻》的主题更深入的探究,并且对于库切互文性研究有所启示。

  • 论《蝴蝶梦》中隐喻符号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艺术表现  创作结构  腐朽黑暗  隐喻  

    《蝴蝶梦》作为达夫妮.杜穆里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小说创作结构也是独具一格,以一个死去的生命讲述着活人世界里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并且通过女主人公腐朽黑暗的生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态,看似高贵的上流社会实则充满了尔虞我诈、奢侈腐朽。小说创作当中以隐喻的写作形式,将腐朽奢...

  • 保罗成为木摇马上的“赢家”的原因探析

    关键词: 赢家  原因  双重含义  金钱  运气  母爱  

    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赢家"在小说中的含义,进而详细分析小男孩保罗热衷于骑木摇马玩具来识别赛马中能获奖的头马并成为"赢家"的原因。通过这些分析来揭示在极度追求满足物质欲望的社会里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和人性的扭曲。

  • 三岛由纪夫小说的主观色彩与象征意义

    关键词: 三岛由纪夫  典型人物  主观色彩  日本传统  审美文化  

    三岛由纪夫的小说虽然不乏丰富的情节与个性鲜明的人物,但是作者无疑是要借助典型的人物形象与极端的故事情节告白自己的生命态度、价值理念与审美取向。小说的主观色彩与象征意义不仅极度增强了作者极为鲜明的写作风格,更集中表达了在西方文化思想作用下的岛国日本的文化传统。

  • 从《裂舌》看日本当代男女小说

    关键词: 情色  物哀  枯与寂  后现实主义  

    日本自古有着好色文学的传统,而这些好色文学中又表现出深深的哀愁、迷茫与绝望。本文以《裂舌》为例,试图从传统与现实等方面论述当代日本男女小说的特征,从而了解日本人的民族性。

  • 《浮现》中生态危机的根源探析

    关键词: 生态危机  人与自然  

    本文以生态批评的理论为指导,对小说《浮现》中生态危机的根源进行分析。小说通过女主人公返乡之旅的所见所闻,揭露和谴责了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肆掠夺和破坏、对动物灭绝性屠杀的恶劣行径。面临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作者呼吁人类重新回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轨道上来。

  • 《活着》与《檀香行》中“死亡”叙述的比较

    关键词: 死亡  叙述  比较  

    余华的小说《活着》和莫言的小说《檀香刑》中,对死亡意象的营造主要是反复叙述残杀和死亡,他们凭借精湛的叙述技巧,叙述了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暴力。由于二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不同,虽然两个文本中都充斥大量的关于死亡的描写,但两种"死亡"意象承载的内涵却不同:一部体现了现实的无情与残酷,一部展示人性的肮脏与丑恶。

  • 东西文化差异下的“叛逆”——关于“林黛玉”和“简·爱”两个孤女的对比

    关键词: 林黛玉  文化差异  叛逆  共鸣  

    林黛玉与简.爱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两位女性形象,虽然她们诞生于不同国度的作家笔下,所处的生活环境各自不同,但是在人生经历上她们有着相似的命运,对待爱情有着同样的渴望与执著,更为重要的是在较大差距的东西文化差异影响下,她们的身上表现出了同样强烈的叛逆精神。本文通过对这两位独具人格魅力的"孤女"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在东西文化差异的...

  • 论中美儿童文学中儿童观的差异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儿童观  儿童本位  成人本位  

    本文以首届中美儿童文学高端论坛为契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讨论两国儿童观的差异。研究发现,在美国写入集体无意识的儿童观本质上是"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并有其历史形成原因;在中国居主导地位的儿童观本质上依然是"成人本位"的儿童观,并有其沉重的历史包袱和现实束缚。论文指出,中国儿童文学的研究者如果能够承担起启迪国人儿童观的历史使命,并...

  • 一见倾心 一世钟情——徐志摩《哀曼殊斐儿》对精神之恋的完美演绎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徐志摩  精神之恋  

    徐志摩与曼斯菲尔德仅有一面之缘,但对她一见倾心,对她的精神之恋促使他全力投入对其作品的译介工作中,成为国内译介曼斯菲尔德的第一人。

  • 《史记·伯夷列传》:司马迁曲隐的“一家之言”

    关键词: 仁义  公正  不朽  

    《伯夷列传》被公认为《史记》七十"列传"中最独特,最难读的一篇。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名为伯夷与叔齐写传,实则曲隐地阐发自己的"一家之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仁义思想:标举仁义,反对"以暴易暴";二、公正思想:吁求公道和正义,质疑"天道";三、"不朽"思想:泰然处世,追求人生的"不朽"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太原市柳巷南路云路街小区2号楼,邮编:30001。